中秋节的资料.docx_第1页
中秋节的资料.docx_第2页
中秋节的资料.docx_第3页
中秋节的资料.docx_第4页
中秋节的资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秋节的资料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 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 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 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 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 、 “八月节” “八月会”; 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 “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 所以又俗称“月节” “月夕” “追月节” “玩月节” “拜月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 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 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 XX 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XX 年 5 月 20 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 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 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 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 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 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 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 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 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 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 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 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 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 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 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 又被称为“团圆节” 。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 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 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 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 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 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 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 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 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 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 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 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 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习俗有:中秋宴俗、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光 马儿、兔儿爷、玩花灯、舞火龙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月饼,又 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 拜月神的供品。 中秋节,因为有了美妙的月光而富于诗意,月下正是 少年男女们踏歌觅偶的最好时光,因而又是追求爱情的节 日。少年男女们于月下歌舞嬉戏,见到意中人便可成为配 偶。到近代,这类古俗也仍有所存留,富于情趣。 福建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 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 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 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 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 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 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 ,凡家中有成年男 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 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 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 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 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 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 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 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 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 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 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 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 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 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 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 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 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圆,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 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 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 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 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 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 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 人“干爹“、“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 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 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 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 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 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 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 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 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 拖泥那可堪。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 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 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 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 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 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 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 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 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 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 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 , 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 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 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