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六课练习_第1页
哲学第六课练习_第2页
哲学第六课练习_第3页
哲学第六课练习_第4页
哲学第六课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练习题(哲学认识论) 选择题部分(每题 2 分 共 100 分) 命题人:宋慧娟 20131010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2、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下列没有体现要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 ) A. 不怕慢,就怕站 B.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 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D.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4. 股市与楼市牵动人心。楼市“拐点”到底指什么?是指房价从上涨到下跌, 还是指房价从快速上涨到深度调整?对此业内人士莫衷一是。这给我们的哲学 启示是( )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 D.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会导致对同一个对象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5.截至 2012 年 10 月 13 日,嫦娥二号卫星已经向地面传输了 32G 的科学数据, 为深入研究月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说明(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具有反复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 B. C. D. 6.一切真理都会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 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材 料说明( ) A.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B.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C.一切真理都是终极真理 D.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7.深圳发展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 ”这是 强调( )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盲目实践也能成功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 8、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 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 “拒用塑料袋” ,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 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 )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9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有这样一段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 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反复性 10 “多一次经历,就多一件本领。 ”这说明( ) A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知识和本领 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 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11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 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 ,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 应该打嘴巴 ,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 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 饭 ,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这 段论述表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12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 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具有客观性 真理是永恒的 A B C D 13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 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 不起作用的。这主要强调了(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14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他主张打破 “偶像” ,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 ) 3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 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5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 是( ) A认识的动力来自实践 B认识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不断发展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16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 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 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 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 ,能管用就好 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 阶段。这启示我们( ) 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表明真理最 基本的属性是( ) A物质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18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从“物是感觉的集合”这一主观唯心主义命题出发, 断言真理存在于观念之中,只能从主观中去寻找,这实际上是( ) A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世界是可知的 C否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把真理等同于客观事物 19、电子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论力学和量 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这个事实主要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和必经阶段 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过程 20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真理( ) A永远不可能变为谬误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谬误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D和谬误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界限 21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 证实。美国科学家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 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可据专家 们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这说明( ) 4 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B由于实践的局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C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 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 22下列对真理的认识正确地是 ( )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B真理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C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 D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3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但是,在凹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却小于或大于 180。这表明真理具有( ) 客观性 条件性 物质性 具体性 A B C D 24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因为 ( ) 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认识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A B C D 25下列关于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性活动 A B C D 26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一观点说明 ( )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7下列符合实践是认识基础的观点有(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A. B. C. D. 28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知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比认识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出真知 D.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29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从哲学上看陶行知这句话说明了( ) 5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0当 1916 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时,曾经激怒了一直把牛顿力学理论奉 为绝对真理的世界 100 名著名教授,他们联合声明:爱因斯坦错了。但爱因斯 坦却幽默地说:如果我错了,只要一个证明就足够了,何须 100 个呢?材料告 诉我们(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D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的特点 31 “神舟”五号飞船由一百多个科研单位、三千多个广家共同完成,这说明实 践具有明显的特征(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根据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完成“神七”任务之后,又于 2011 年上半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2011 年下半年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 施中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之后再研制发射空间实验室。 在实现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目标之后,中国将走向星际空间更遥远的地方。 据此回答: 32.“神八”的成功发射,主要体现了实践的( ) A.可控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 客观物质性 33.从“神五”到“神七” ,再到“天宫一号”和“神八” ,中国航天人正一步一 个脚印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奇迹。这充分说明(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规律是客观的 34.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 据是( )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 律的必然性转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科 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了大气运动的规律 A B C D 35.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36.“大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头狮子的尾巴,但不要怀疑狮子的存在。 它还不能马上现出它的全身,那是因为它非常巨大。 ”这句名言说明( ) A.意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不可捉摸的 B.大自然无限广大,而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6 C.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D.人们的认识需要随实践不断深化发展 37.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38.美国科学家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 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可据专家们 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这说明( ) 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B.由于实践的局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C.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 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 39.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当他把定 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写道“Final” (定稿) ,但他马上又觉 得不妥,便在旁边补了一行“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这 句“Nothing is final!”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绝对的 C.真理是发展的 D. 真理是普遍的 40.随着观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 X 波段多普勒雷达的出现,现在气象部门 能够每隔一小时提供一份气象预报,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这表明 ( )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C.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D.正确的实践使人们能够获得正确的认识 41、1991 年冬天,英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伦兹教授用计算机模拟天气预报实验 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他使用同台计算机和相同的计算程序,仅仅 是第二次输入数据时四舍五入了小数点后的一个小小数值,其结果却大相径庭。 令罗伦兹教授目瞪口呆:一个是晴空万里,一个是倾盆大雨。这种细微的误差 造成巨大差异的结果会反复重演,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一事实表 明 ( )A真理和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B真理超出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 C真理和谬误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D真理可以转化为谬 误,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 4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看到月亮一个小 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 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 B. C. D. 43、 庄子.齐物论指出是非莫辨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 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 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是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我 7 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 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 A.真理是因人而异的 B.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C.人们的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正理性的唯一标准 44“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这一 论断是在强调(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45. 2010 年 6 月 3 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领导干部之所以加强对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研讨,是因为( ) 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科学理论是实践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D.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包含的 46.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 的眼泪,因为你在我身边。 ”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 ) A. 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 真理是客观的 C. 认识没有是非标准 D. 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47. 中国人对太空有着独特的情怀。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 、 “嫦娥奔月”到今 天的“神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