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道路篇)_第1页
园林景观设计——(道路篇)_第2页
园林景观设计——(道路篇)_第3页
园林景观设计——(道路篇)_第4页
园林景观设计——(道路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景观设计道路概论 摘 要:本文对园林绿地中道路规划原则、布局进行了理论探讨,结合实际,详细论证了规划设计中存 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 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因此, 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 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大量收集与查阅资料、文献,从理论上 详细论证与探讨园路在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为园林绿地景观的规划提供可靠的 理论依据。 1、园路的类型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 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 旁应充分绿化,宽度 4-6m。 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 2-4m。 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 1.2-1.5m,单人 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 等。 2、功能与特点 2.1 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 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其中浏览程序的安排,对中国园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将设计者 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 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 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园路正 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自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 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 游者。 2.2 组织交通 园路对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对安全、防 2 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 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2.3 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 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除以之外,园路还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和改善园林小气候。 3、园路规划原则 3.1 园路在园林中的尺度与密度 园路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 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 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此外,现代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另园林过去多以参加游览为主。游园的方式、注 意自我感受,人们以思索、追溯领悟艺术中的哲理情感为主要欣赏方式,追求所谓“神游”。而现代人 的旅游方式有一种要求与参与的趋势。人们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文娱、体 育活动,甚至进行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因此,还要理解相当数量的活动场地。 园路广场的占地比例:在儿童公园、专卖公园、居住区公园一般可占 10%-20%,在带状绿地,小游园 可占 10%-15%,其它专卖公园可占 10%-15%。详见下表 公园类别 园路广场% 活动场% 古典园林 12-15 1.5-2 坛庙园林 10-20 1-2 综合性公园 10-15 1.5-4 带状综地及游园 21-30 1-1.5 住区公园 10-20 2-5 动物园 10-20 2.5-3 植物园 6-8 2.5-3 儿童公园 15-20 10-15 近效风景区 8-10 2-2.5 其它 10-20 2-2.5 3.2 园路的布局 3.2.1 平面成形布局 园林景观设计及其理论(景区道路篇) 3 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自然式园林 绿地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三种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 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 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也有规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西欧的古 典园林中(如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当然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的混合式布局方 式,在现代园林绿地中也比较常见。 3.2.2 立面成形布局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 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没有过路亭。另外在许多园中,设置坐 登、椅子园路外延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木,曲直相济,反倒使园 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3 园路路口规划 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 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 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一般场尽量保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 角度也尽量不小于 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 设为园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 或改成圆角。 要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 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 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划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3.4 园路与建筑 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 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多数情装饰品下都应这样处理, 但一些都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根据对园路和建筑相互关系的处理和实际 工程设计中的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二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能上能下就是我们常见的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 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咱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同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 4 侧面与其交接。 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 强。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般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成园角, 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 3.4.2 园路与水体 中国园林常常以水平为中心,则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 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 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另外,还应注意滨河路的规划。滨河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滨河路在城市中 往往是交通繁忙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城市干道。因此临近水面的步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游步宽度最 好不小于 5m,并尽量接近水面。如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 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 3.4.3 园路与山石 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在园路的交 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而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3.4.4 园路与种植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 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 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叙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 极其美观。 园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钵,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 的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理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 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所以要求路比“绿”低,但一定是比 “土”低。 4、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现代园林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主线,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埋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 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在堆成“坟堆”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 4.2 园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规划式和混和式三种,但不管采用什么园路形式,最忌讳的是断头路, 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园林景观设计及其理论(景区道路篇) 5 4.3 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应,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如: 北京西单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中的广场,每天人流都很多,但其中设计中绿地草坪战坪占有很大的 面积,园路穿插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游人难免要踩踏草坪,影响景观效果。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 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 4.4 某些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太小,未考虑转弯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有 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如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口交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4.5 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与园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 路口偏重量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5、居住区公园园路铺装设计 居民区公园是居住区公园在选址与用地范围的确定上,往往利用居民区规划用地中可以利用且具有保留 或保护的自然地形地貌基础或有人文价值的区域。公园内设施和内容比较丰富齐全,有功能区或景区的 划分,除以绿地为主外,常以小型园林水体、地形地貌的变化来构成较丰富的园林空间和景观。居住区 公园应规划一定的游览服务建筑,同时布置适量的活动场地并配套相应的活动设施,点缀景观建筑和园 林小品。 一般居住区公园规划布局应满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满足功能要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根 据居民的不同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活动场地和设施。满足园 林审美和游览要求,以景取胜,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营造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意境。 园林空间的组织与园路的布局应结合园林景观和活动场地的布局,兼顾游览交通和展示园景两方面的功 能。形成优美自然的绿化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居住区公园应保持合理的绿化用地比例,发挥园林 植物群落载形成公园景观和公园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 在规划布局中应多考虑早晚间游园活动所需的场地和设施,多配置夜香植物,基础设施要满足节假 日社区游园活动的功能要求,如注意配套晚间亮化、彩化照明配电。 5.1 园路的功能与类型 园路联系着不同的分区、建筑活动设施、景点,组织交通,引导游览,便于识别方向。同时也是公园景 观、骨架、脉络、景点纽带、构景的要素。园路的类型在居住区绿地分为: 主干道通往主要活动建筑设施、景点,方便游人集散。 次干道是公园各区内的主道,引导游人到各景点,组织景观。 散步道为游人散步使用,宽 1.2-2m 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 5.2 园路的线形设计和布局 5.2.1 园路的线形设计 6 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创 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主次分明、组织交通和游览、 疏密有致、曲折有序。为了组织风景,延长旅游路线,扩大空间,使园路在空间上有适当的曲折。较好的设 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功能的要求,使主路与水面若即若离。他交叉于各景区之间沿主路能使游人 欣赏到主要的景。把路作为景的一部分来创造。园路的布置应根据需要有疏有密并切忌互相平等,但曲线 不能象直线那样易于运用,适当的曲线能使人们从紧张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而获得安适的美感。 5.2.2 园路布局 公园道路的布局要根据公园绿地内容和游人的容量大小来决定。要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和密切配合。 如山水公园的园路要环绕山水,但不应与水平行。因为依山面水,活动人次多,设施内容多;平地公园的 园路要弯曲柔和,密度可大,但不要形成方格网状。 5.3园路设计中的几个要点 5.3.1 弯道的处理 路的转折应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园路遇到建筑、山、水、树、陡坡等障碍,必然会产生弯 道。弯道有组织景观的作用,弯曲弧度要大,外侧高,内侧低,外侧应设栏杆,以防发生事故。 5.3.2 园路交叉口处理 两条主干道相交时交叉口应做扩大处理,做正交方式,形成小广场,以方便行车、行人。小路应斜交, 但不应交叉太多。两个交叉口不宜太近,要主次分明,相交角度不宜太近,要主次分明,相交角度不宜 太小两条道路交叉可以成十字形,也可以斜交但使道路的中心线交叉于一点,斜角的道路的对顶角最好 相等,以求美观。”丁”字交叉口时视线的交点,可点缀风景。应避免多条道路交于一点,因为这样易 使游人迷失方向,应在交叉口设指示牌。多条道路相交时,应在端口处适当地扩大做成小广场,这样有 利于交通,可以减少游人过于拥挤。 5.3.3 园路与建筑关系 园路通往大建筑时,为了避免路上游人干扰建筑内部活动,可在建筑面 前设集散广场,使园路由广场渡过再和建筑物联系;园路通往一般建筑 时,可在建筑面前适当加宽路面,或形成分支,以利游人分流。园路一 般不穿建筑物,而从四周绕过。 5.3.4 园路台阶的设置和防滑处理 主路纵坡宜小于 8%,横坡宜小于 3%,颗料路面横坡宜小于 4%,纵、横 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 12%,超过 12%应做防 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 36%。支路和 小路,纵坡宜小于 18%。纵坡超 15%,路断,路面应做防滑处理;超过 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 园林景观设计及其理论(景区道路篇) 7 踏步不得少于两级,坡度大于 58%的梯道应做防滑处,宜设置护栏设施。台阶宽为 30-38cm,高为 10- 15cm。 5.4.园路的铺装设计 5.4.1 园路铺装设计的基本方法 园路可根据景观要求选择提高路面的艺术效果。将路作为景的一部分来创作,在园林中用纹样来衬托, 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特色。在园林中,铺地的纹样常因场所的不同而各有变化。铺地纹样具有空间的指引 性,在长方形的空间中装饰重点在道路的两侧或对整条道路进行装饰,或强调某路的起点。圆形、方形、 十字型等形式的空间,具有向心的指向性,重点在中心:L 形的空间具有转角的指引性,也是装饰的重点。 根据不同场地的功能对地面进行铺装设计。园路及铺装场地应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 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相协调。如休息场地的地面,设计成带图案的地面,或卵石镶嵌成各种纹样材料 的选择,看是否与环境协调,一般选用自然化、乡土化、石才、石板、天然石块、鹅卵石等在清静、淡 雅、朴素的林间小道,设计嵌草路面:在草坪中点缀步石。石的坚强、强壮的质感和草坪柔软光泽的质感 相对比,从不同素材中看到了美。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 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以香港的仿日本枯山水的造园方法,将卵石铺地配 以山石和日本式的石灯即满足了居住区居民的健身休闲的目的,又是一个独特的园林小品供人们欣赏。 休闲、娱乐的小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