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求,为明确中央预算 内专项资金(国债)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任务和 内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开展建设工作,发挥最 大的投资效益,特制定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 导意见)。 第二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地市级及以上中医 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是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 为主要任务的区域性中医药医疗中心。 第三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确定的一般原则是,全国 范围内发展目标明确、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人员结构合理、运行良好、管 理规范、现 有床位规模适当;编制床位数原则上东部地区不少于 250 张、中 部地区不少于 200 张、西部地区不少于 150 张、民族医医院不少于 50 张, 床位使用率 65%以上,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 执业医师总数 50%以上,中医 药治疗率达到 50%以上(适用于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 结合治疗 率达到 80%以上(适用于中西医结合医院),确有 业务用房缺口和缺乏医疗 仪器设备的政府举办的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中西部困难地区和民族 地区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四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 中央负责制定总体规划,明确指导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支持的 范围和重点,安排补助投资,依据重点中医医院建设 与 发 展 规 划 项 目 与 资 2 金 管 理 办 法 对 规 划 实 施 情 况 进 行 督 导 检 查 。 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根据中央规划要求,将项目建设纳入本地区卫生建 设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区域内卫生资源、人口数量、自然和交通等因素的 基础上,编 制本地区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制定具体项 目建设计划,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和政策措施,确保建设项目按期完成。 第二章 建设目标 第五条 通 过加大投入,不断深化改革,加 强医院管理,使建设单位达 到:适应群众需求,建设规模适度,设施设备先进,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 合理,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专病)优势明显,疗效水平较高,服务质量优良, 运行机制良好,费用控制严格,创新能力较强,可稳步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 医医院,成为本地区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中医临床科研、中医药适宜技 术推广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心。 第六条 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单位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 医院 规 模适度。能满足本地区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 复等服务的需求; (二) 基 础设 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设完成后,彻底改变房屋不足与陈 旧、基本医疗设备短缺的状况,布局合理, 设 施齐全,设备配套,环境优美, 能够适应临床业务需要和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就医条件的要求; (三) 临 床科室 齐全。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达到 10 个以上(中医内科、 外科、妇科、儿科、骨 伤 科、眼科、 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病科等),有 条件的一级临床学科进行二级专业分科; (四)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显著提 高,防治重大疾病、慢性病的能力明显增强,在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治中 3 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急诊急救能力提高明显,成为当地急诊急救网 络的重要成员单位; (五) 中医 药 特色优势更加突出。中 医 药 服 务 能 力 得 到 提 高 ,服 务 领 域 得 到 拓 展 ,临床疗效更加 显著,每个项目单位建成不少于 3 个 省 级 以 上 重 点 中 医 专 科 (专 病 )。中 医 药 治 疗 率 和 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分别在原有基础上提 高 10%; (六) 中医 药简 、便、验、廉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医疗费用得到控制,平 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住院人次费用低于同级综合医院水平; (七) 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得到提高。具备符合医院制剂配制要求的基础设 施条件,医院中药特色制剂的质量和配制水平明显提高,能满足中医临床和 人民群众对医院中药制剂的需要; (八) 中医 药 科研条件得到改善。能针对本地区的主要疾病开展临床科研 工作,引进 消化吸收中医药科研成果,组织筛选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九) 继续 教育能力得到加强。能组织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多 层次、多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成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 (十) 人 员结 构更趋合理。形成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专 业技术队伍, 拥有一批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业务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 和技术骨干,能开展中医药继承工作和科技创新。 第三章 建设原则 第七条 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布局, 整合中医药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运行效率。 第八条 完善功能,配套推 进。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是当地中医医 疗和业务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基本医疗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接受下级 4 医疗机构的转诊,承担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及业务技术指导任 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在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上要满足当地中医医 疗服务的需求和开展临床科研、推广适宜技术、实施继续教育等的需要。 第九条 明确标准, 规 范建设。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要根据指 导意见精神、覆盖人口及服务功能确定建设规模,做到规模适度、功能适用、 装备适宜、 经济合理。本着填平补齐的原则建设业务用房和购置设备。房屋 建设以改扩建为主,严格控制新建项目。 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标准 第十条 建设内容主要是业务用房建设和基本诊疗设备(含中医药特 色诊疗设备)配置。 第十一条 业 务 用 房 建 设 原 则 依 照 指 导 意 见 确 定 的 标 准 安 排 。设备配置 目录和规格按所附清单依据填平补齐原则选配,设备采购按照国家招投标 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十二条 地 市 级 以 上 重 点 中 医 医 院 建 设 项 目 原 则 上 保 持 现 有 编 制 床 位 数 不 变 。确 实 需 要 增 加 床 位 的 ,应 结 合 所 在 地 区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卫 生 资 源 、中 医 医 疗 服 务 需 求 等 因 素 统 筹 考 虑 ,新 增 床 位 全 部 用 于 中 医 临 床 科 室 。 建 设 项 目 所 在 地 区 范 围 内 中 医 医 院 的 总 床 位 数 与 区 域 内 人 口 总 数 之 比 原 则 上 不 得 超 过 每 千 人 口 0.27 张 床 的 标 准 ,人 口 稀 少 地 区 可 适 当 上 浮 。 第十三条 地 市 级 以 上 重 点 中 医 医 院 的 急 诊 部 、门 诊 部 、住 院 部 、医 技 科 室 和 药 剂 科 室 等 基 本 用 房 及 保 障 系 统 、行 政 管 理 和 院 内 生 活 服 务 等 辅 助 用 房 建 设 床 均 建 筑 面 积 应 符 合 表 一 的 指 标 ,规 模 较 小 的 民 族 医 医 院 床 均 面 积 可 适 当 加 大 。 5 表一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房屋建筑面积指标(m 2/床)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建设 规模 日门(急)诊人次 210 350 700 1050 1400 1750 面 积 指 标 6972 7275 7578 7880 8084 8487 注:1、根据中医医院建设规模、所在地区、结构类型、设计要求等情况选择上限 或下限。 2、大于 500 床的中医医院建设,参照 500 床建设标准执行(下同) 。 第十四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在 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关系,可参照表二。在使用时,各类用房占总 建筑面积比例可根据地区和医院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表二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比例关系表()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急诊部 3.1 3.2 3.2 3.2 3.2 3.3 门诊部 19.7 20.5 21.2 21.5 21.5 22.0 住院部 26.2 27.5 30.0 31.5 32.5 32.7 医技科室 19.7 17.5 17.0 16.6 16.0 16.0 药剂科室 13.5 12.1 9.4 8.5 8.3 8.0 保障系统 10.4 10.4 10.4 10.0 9.8 9.0 行政管理 3.7 3.8 3.8 3.7 3.7 3.8 院内生活服务 3.7 5.0 5.0 5.0 5.0 5.2 注:1.使用中,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地区和中医医院的实际需 要做适当调整。 2.药剂科室未含中药制剂室。 第十五条 单列的传统中医、民族医特色疗法项目房屋建筑面 积指标可参照表三。 6 表三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 2) 建设规模 项目名称 床 位 100 200 300 400 500 中药制剂室 小型 500600 中型 8001200 大型 20002500 中医传统疗法中心 (针灸治疗室、 熏蒸治疗室、灸疗法室、足疗区、按 摩室、候诊室、医护办公室等中医传 统治疗室及其他辅助用房) 350 500 650 第十六条 承担科研、教学和 实习任务的地市级以上重点中 医医院,应以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70%为基数, 按每人 30m2 的标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筑面积。 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用房配 置,应符合表四的规定。 表四 中医医院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 2/学生) 医院分类 附属医院 教学医院 实习医院 面积指标 810 4 2.5 注:学生的数量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临床教学班或实习的人数确定。 第十七条 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 预防保健用房的建筑面积,应按编制内的预防保健工作人员每位 20m2标准另行增加建筑面积。 第十八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单列项目 用房建筑面积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执行。 第十九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工作人员编制按国家有 关政策规定执行。可按病床与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为基数计算: 100400 床为 1:1.41.5,500 床以上为 1:1.61.7。 7 第二十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中医 药特色建设要求、基本设置与构成应符合表五、表六、表七的要求。 表五 省级中医医院基本服务功能和中医药特色建设要求 基本功能 具体内容 医疗 1、开展院前急救,熟练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并能积极运用中药制剂和 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急诊病例 24 小时应诊、出 诊、抢救、治疗和组织转诊。 2、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派遣紧急医疗队的 任务。 3、检验、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检查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4、设置 13 个以上中医临床科室,其中必须有以运用针灸、推拿、熏蒸等传统疗法为主 的科室。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 执业医师总数的 65%以上。 5、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进行诊断,并坚持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必 须采用西医方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 应指征明确、用 药合理。中医药治疗率达到 60% 以上。 6、中药饮片、中成药供应能够满足临床需要,能够为病人提供临方加工、代煎服务,具 有研究、开发、生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能力。 科研 1、针对本地疾病谱,结合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制定本院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 计划。 2、建立专科(专病)临床研究室,对本院治疗优势病种的经验 和本地名医、民间中医治疗 相关疾病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研究,制定 临床诊疗规范并 应用于临床。 3、承担本地中医药科技成果及适宜技 术推广任务。 4、建立中心实验室,具备承担重大中医药科学研究课题的能力。 教育 1、制定本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 教育规划并付诸实施。 2、承担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带 教任务、下 级医院中医 临床技术骨干进修任务。 3、具有承担省级以上中医药继续 教育项目的能力。 4、开展电化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 预防养生 保健 1、疾病预防、传染病疫情报告。 2、养生保健。 3、健康教育。 业务指导 负责对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8 表六 地市级中医医院基本服务功能和中医药特色建设要求 基本功能 具体内容 医疗 1、开展院前急救,熟练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并能积极运用中药制剂和 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急诊病例 24 小时应诊、出 诊、抢救、治疗和组织转诊。 2、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派遣紧急医疗队的 任务。 3、检验、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检查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4、设置 10 个以上中医临床科室,其中必须有以运用针灸、推拿、熏蒸等传统疗法为主 的科室。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 执业医师总数的 65%以上。 5、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进行诊断,并坚持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必 须采用西医方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 应指征明确、用 药合理。中医药治疗率达到 60% 以上。 6、中药饮片、中成药供应能够满足临床需要,能够为病人提供临方加工、代煎服务,具 有研究、开发、生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能力。 科研 1、针对本地疾病谱,结合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制定本院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 计划。 2、建立专科(专病)临床研究室,对本院治疗优势病种的经验 和本地名医、民间中医治疗 相关疾病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研究,制定 临床诊疗规范并 应用于临床。 3、承担本地中医药科技成果及适宜技 术推广任务。 4、有条件的医院建立中心实验 室,具 备承担中医药科学研究 课题的能力。 教育 1、制定本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 教育规划并付诸实施。 2、承担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带 教任务、下 级医院中医 临床技术骨干进修任务和本 地农村、社区中医药人员培训 任务。 3、具有承担地市级以上中医药继续 教育项目的能力。 4、有条件的医院开展电化教学和 现代远程教育。 预防保健 及 计划生育 1、疾病预防、免疫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 2、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保健。 3、养生保健 4、健康教育。 5、开展常见计划生育手术。 业务指导 负责对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9 表七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基本设置与构成 急诊 门诊 住院 医技 药剂 预防保健 保障系统 行政 院内生活 内科诊室、 外科诊室、 妇科诊室、 儿科诊室、 骨科诊室、 中医治疗 室、留观 室、抢救 室、输液 室、治疗 室、医护 休息室、 办公室、 护士站、 收费室、 挂号室、 药房、化 验室、放 射室等 内科诊室、 外科诊室、 妇科诊室、 儿科诊室、 皮肤诊室、 眼科诊室、 耳鼻喉诊室、 口腔诊室、 肿瘤诊室、 骨伤科诊室、 肛肠诊室、 老年病诊室、 针灸诊疗室、 推拿诊疗室、 康复诊室、 门诊治疗室、 中心输液室、 中医换药室、 体检中心、 收费室、感 染性疾病科 等 病房、 产房、 医护人 员办公 室、收 费室等 检验科、 血库、放 射科、功 能检查室、 内窥镜室、 手术室、 病理科、 供应室、 营养部(含 营养食堂)、 医疗设备 科、中心 供氧站、 办公室、 休息室等 门诊药房、 住院药房、 中药调剂 室、西药 调剂室、 中成药调 剂室、制 剂室、中 药饮片库 房、西药 库房、中 成药库房、 周转库房、 中药煎药 室、办公 室、休息 室等 预防 保健 室、健 康教 育室 等 锅炉房、 配电室、 太平间、 洗衣房、 总务库房、 通讯机房、 设备机房、 传达室、 室外厕所、 总务修理 室、污水 处理房、 垃圾处置 房、汽车 库、自行 车库等 办公 室、计 算机 房、中 医示 范教 学培 训室、 图书 室、档 案室 等 职工 食堂、 浴室、 单身 宿舍、 小卖 部等 第五章 设备配置标准 第二十一条 地 市 级 以 上 重 点 中 医 医 院 的 设 备 配 置 应 遵 循 下 列 原 则 : (一)一般医疗设备的配置,应按综合医院医疗器械装备标准 (试行)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规定执行; (二)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的可能 并按有关规定合理配置; (三)中医药专用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10 (四)中医特色科室所需特殊诊疗设备,应保证专科(专病)的 需要。 第二十二条 在满足基本设备配置的情况下,甲类和乙类大 型医用设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它重点装备按表八由地市级 以上重点中医医院自行选配。 表八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重点装备表 编号 设备名称 编号 设备名称 1 肺功能分析仪 14 麻醉机 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5 麻醉监护仪 3 移动式 X 线机 16 血滤机 4 骨密度仪 17 多功能抢救床 5 骨关节镜 18 万能手术床 6 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 19 ICU 单元设备 7 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 20 中心监护系统(中心台+4 床以上) 8 内窥镜及清洗消毒机 21 动态心电分析仪(Holter) 9 冰冻切片机等病理设备 22 预真空高压灭菌器 10 血液透析机 23 化学气体消毒柜 11 心血管造影机 24 卡氏灭菌器 12 呼吸机(有创、无创) 25 示范教学设备 13 高压氧舱 26 救护车 第二十三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应配备中医特色诊疗 设备以及中药储藏、炮制、加工、调剂、制剂等专用设备,可按表九 由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自行选配。 11 表九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设备表 项目名称 设备名称 中医诊断设备 中医脉象仪 中医舌象仪 穴位诊断仪 中医治疗、康 复、理疗设备 中医经络治疗仪 电针仪 多功能艾灸仪 经络通治疗仪 中药治疗仪 中药离 子导入仪 经皮给药治疗仪 中药熏蒸治疗设备 糖尿病治疗仪 神经智能治疗 仪 心脑血管治疗仪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 中风治疗仪 吞咽言语诊治仪 多导 人体反射治疗系统 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 药物熏疗牵引床 电动牵引治疗 床 颈椎牵引器 腰椎牵引床 腰椎治疗机 下肢关节康复器 肘/踝关节康复器 骨创伤治疗仪 骨折愈合仪 全波长强光/ 激光皮肤治疗 系统 多通道生物反馈治 疗仪 TDP 神灯 激光治疗仪 频谱仪 微波治疗仪 中频治疗仪 低周波治疗 仪 磁振热治疗仪 中药灌洗设备 中药雾化吸入设备 中药调剂设备 中药饮片柜 中药饮片调剂台 戥子 中药煎药设备 自动煎药包装机 碾药、粉碎装置 炒药机 搅拌、混合机 中药制剂设备 碾药、粉碎装置 中药提取机 净化设备 水处理设备 干燥设备 旋转筛药机 颗粒机 颗粒包装机 口服液灌装设备 铝箔封口机 压片机 数片机 软膏搅 拌机 软膏(油膏、霜剂等)灌装机 胶囊充填机 液体灌装机 消毒设备 第二十四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应根据需要配置计算 机网络及通讯设备等信息系统,合理布点并预留发展余地。 承担教学任务的中医医院应有一个手术室设闭路示教系统。 第六章 建筑要求 第二十五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总体建设规划的确定, 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 (二)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三)合理确定功能分区,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避免或减少 12 交叉感染;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四)要根据中医医疗服务的特点确定门诊部、住院部等功能 区域建筑面积比例。分配业务用房时,应向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和 中医特色科室倾斜; (五)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 第二十六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原 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 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建筑标准 应区别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合理确定,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 药文化。 第二十七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除应符合国家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外,还应根据医院服务 对象的特殊性,满足患者对无障碍设施的特殊需求。 第二十八条 门诊、急诊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室内净高不应低于下列规定: (一)诊查室 2.60m,病房 2.80m; (二)医技科室 2.80m,或根据需要而定。 第二十九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在充 分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对增加用地面积确实有困 难的,改、扩建时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条件下适当改变有关技术指 标。 13 第三十条 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实验室等医 疗业务用房的室内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踢脚板、墙裙、墙面、顶棚,应便于 清扫、冲洗,不污染环境,其阴阳角宜做成圆角。踢脚板、墙裙应与 墙面平; (二)手术室、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柑橘种植园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营林机械在林业灾害应急响应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矿山信息化管理系统与数据安全考核试卷
- 宠物友好医院宠物友好医疗服务提升措施考核试卷
- 纱线染色牢度提升技术考核试卷
- 《三年级下册古诗鉴赏课件语文》
- 2019-2025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公路工程实务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 2025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公司信贷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 2025年文字、语音、图象识别设备项目建议书
- 猜测图片的课件
- 第五章曲霉病课件
- 《广东省幼儿园(班)设备设施配备标准(试行)》
- 名著导读围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 修辞手法-完整版PPT
- 吞咽障碍功能训练课件
- GB∕T 37665-2019 古陶瓷化学组成无损检测PIXE分析技术规范
- 毕业论文答辩课件
-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课件
- 多杆合一工程设计说明
- 曲阜师范大学毕业论文答辩通用ppt模板
- 一年级家长进课堂电的知识课件(40页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