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_第1页
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_第2页
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_第3页
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_第4页
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毕 业 论 文 课 题: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中欧 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 院 (系) 商 学 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 盖 文 奇 学 号: 0900550123 指导教师单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 系 姓 名: 李 松 青 职 称: 讲 师 题目类型: 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 工程设计 应用研究 软件开发 2013 年 6 月 10 日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摘 要 中国与欧洲双方贸易在中国贸易总构成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而产业内贸易已经 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贸易形式。目前,欧盟已逐渐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作 为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者具有广阔的贸易 前景。而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在二者贸易中也占据的重要地位。 本论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结合有关产业 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密切关注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结构变动及 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并着重采用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与欧农产品贸易发展进 行全面的实证分析,为我国发展与欧盟农产品贸易提出现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论文第一部分先简述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以及形成机制和主要特征,介绍我国 农业出口贸易的基本政策和大政方针。第二部分介绍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历 史与背景,中欧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中欧双方对 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规定以及中国和欧盟十五国的农业现状,出口现状。第三章是 本文的核心部分,介绍国内外有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与具体实例研究,并且 简单列举几个中欧双方间的实例,采用中欧双方农产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且做出相关图表,利用相关数据以及视图,分别对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进行实 证研究。第四章是通过对中欧之间农产品贸易的研究,提出建议和应对措施。 关键字:产业内贸易;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 Abstract China and Europe both trade in China, have occupied important place in the total composi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has been compared between China and the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trade faces the complex;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European Union,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the European Un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Chinas third-largest trading partner. But in China and the EU trade, as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i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mbalance, import demand is different, our trade products in structure also gradually shows a tendency of diversification, by the original raw material change into agricultural and manufactured goods pay equal attention to, this is due to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and resource endowment of different decisions.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however, restricted by natural conditions an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ill need to import from China ever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own economic Key words; Intra-industry trade; China; The European Union; Agricultural trade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目 录 引言 .1 1 产业内贸易理论以及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2 1.1 产业内贸易以及产业内贸易理论 3 1.2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政策与大政方针 4 2 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的历史背景,现状与以及面临问题 5 2.1 历史与背景 6 2.2 中国与欧盟农业概况欧盟农业政策变化 7 2.3 中欧农产品贸易现状以及面临问题 8 3 中国与欧盟关于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具体实例的理论分析9 3.1 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G L 指数) .10 3.2 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 GL 指数分析来研究中欧农产品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11 4 建议与对策 12 4.1 中国方面13 4.1.1 中国要优化国内农业产业结构,整合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14 4.1.2 中国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来料加工相关产业,扩大欧盟特色农产品进口15 4.1.3 中国要重视欧盟市场,努力争取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承认15 4.1.4 我国优势农业产业要提高生产技术和检疫标准,增强自身竞争力15 4.2 欧盟方面 .16 4.2.1 欧盟应该修改在农产品贸易政策,制定对中国农产品的公正合理的贸易政策16 4.2.2 欧盟要打破农业技术垄断,加强对中国农产品生产检验的技术指导16 4.2.3 欧盟应该将自身一些不具优势的农业部门和农业加工企业转移到中国16 5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引言 1951 年 4 月 18 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六国签订了为期 50 年的关 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 ,1952 年 7 月 25 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这是 欧盟的前身。1965 年 4 月 8 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 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 1993 年 11 月 1 日,为了适应欧盟内外发展的需要,欧 共体正式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后,区域内经济发展很快。2010 年欧 盟国内生产总值 16.106 万亿美元,人均 GDP32283 美元,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伴随着欧盟经济实力的增强,欧盟成为了世界经济格局中重要的一极,是世界上重要 的工农业商品产地和市场。 欧盟是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也是我国农产品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尽管欧盟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但是欧盟成员国享有的较高政治 自治权,区域内各国贸易要求也不尽相同。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发达农产品生产国 出于为了对本国农产品进行保护的目的,额外制定了很多与欧盟不同的农产品贸易政 策,这对中国与欧盟之间农产品贸易扩大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而其他一些国家,出 于贸易逆差的原因的考虑,也对中国农产品制定一些贸易壁垒,用来扩大本国农产品 出口,减少中国相识农产品进口。这一切都给中国和欧盟双方发展农产品贸易带来了 挑战。 特别是近些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爆发债务危机,某些欧盟国家出于扭转贸易逆差 的目的,想法设法排斥中国农产品进口,制定了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而我国很多农 产品由于技术层面上不达标诸多原因,也给欧盟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提供了某些口实, 在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下,我国这些农产品出口愈加困难。为了扩大我国与欧盟 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新形势下,深入研究在产业贸易理论下,如 何制定与之相符合的农产品贸易政策,这样对于我国加强农产品生产检验,绕开绿色 壁垒以及其他贸易壁垒,扩大我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唯一途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第 7 页 共 21 页 1 产业内贸易理论以及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 1.1 产业内贸易以及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种类型的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是双向 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 愈发紧密,产业内贸易已经逐渐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交往的新趋势。 解释世界各国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一系列理论统称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 论形成基础,是来源于比较优势理论。无论从最开始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还是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都是解释商品在改变供给和需求的条件下,如何来实现利益 最大化。如果本国内该种商品生产成本高,那就通过从成本低的国家进口同种商品来 增加供给,同时减少本国该产业的投入生产,节约劳力和成本,来实现经济利益最优。 但是在新的国际贸易形势下,很多人逐渐发现,很多某种产业或商品并不适宜在某一 国内生产,但是并没有遭到淘汰,反而得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而出口某种产业的产 品的某些国家,同时也从其他各国进口这种产品。为了解释这种产业内贸易情况,产 业内贸易理论发展起来并且得到了公认,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产业内贸易理论的 完善成熟大大促进了国际间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双赢。 解释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消费者偏好具有多样性,不同的 消费者的需求,喜爱偏好以及可支配收入的不同,必然导致消费者对同一商品的偏好 和需求是不同的。其次,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国际间投资日益频繁,使 得同一产业在世界各国都能得到发展,这也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首先表现同一产业内产品差异化贸易。比如两国都生产功能都是相似 的同一产品,由于消费者喜好不同,谁也不能占据完全市场份额,这就是产业内贸易 的水平差异;第二,由于消费者的收入不同,年龄不同,对同一种产品的质量要求也 不同,比如年轻人喜欢更新自己的消费品,而老年人喜欢质量好,耐用的产品,而国 内不能同时生产满足二者的产品,那就需要从外国进口这一种产品来实现消费者的需 求,这就是产业内贸易的垂直差异。第三,由于各国的先天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的 不同,生产的同一产品的品质也会有所不同,这也必然会在同一产业内引发贸易交换, 这就是产业内贸易中的技术差异。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国际资本的流入流出变得更加容易,某些发达国家 也向一些发展中国家转出了某种产业内的某些生产部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 产品的同时,也从这些国家进口生产这种产品的原料或上一环节的产品。这种国际化 大生产也必然带来同一产业内的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征就是贸易双方进行贸易的产品是在同一产业内,产品种类 多样化,其次就是贸易具有双向性。随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 形式,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也蓬勃发展起来。中国每年向欧盟出口大量 农产品,同时也从欧盟进口这些种类的农产品,所以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 就属于产业内贸易的范畴。 1.2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政策和大政方针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基本确立了与 WTO 规定一致的农产品进出口 贸易的基本政策和大政方针。在农产品进出口上,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和贸易规则, 开放农产品市场;对粮油棉糖等敏感商品实行关税配额制度;对进出口农产品的病虫 害检疫和质量检验采取符合国际规范的做法等等。 首先,中国学习和借鉴欧盟和世界其他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出口国,对中国农产品 加大了生产扶植和保护力度。中国政府连续制定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出台了取消农业 税,实施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最低收购价等一系 列政策和配套措施,形成了以价格支持为基础,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 对中国农产品的保护。其次,中国按照入世承诺,逐步开放了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加 大了某些农产品的进口,但是我国积极实施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的农产品贸易战 略,对某些影响国家安全的敏感产品还是实施关税配额等保护制度,例如加大某些经 济作物的进口,减少其种植面值来保证粮食生产。另一方面,优化和调整农产品出口 结构,积极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建立形成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基础的优势农产品出 口体系。再次,中国要求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世界标准生产,同时,对中国 进口农产品也采取符合国际规范的检验检疫和质量检验标准。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第 9 页 共 21 页 2 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以及面临问题 2.1 历史与背景 中国与欧盟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进出口国,我国解放初期由于政治 原因,我国主要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农产品贸易,很多情况下是以货易 货的贸易方式进行的。受政治因素影响,中国在这一时期与西欧的欧盟主要国家贸易 较少。1975 年 5 月,欧盟前身欧共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关系,随后双方农产 品贸易伴随着双方贸易接触开始发展。 2.2 中国与欧盟农业概况和欧盟农业政策变化 中国幅员辽阔,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各省都有丰富的特色的农产品。在我国产业 人口分布上,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提高农业人口的收入对于缩小工农 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扩大中国农产品 出口,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欧盟是我国农产品重要的出口市场,特别是果蔬, 农副产品等。同时欧盟也是我国某些优质农产品重要的进口市场,比如在橄榄油,葡 萄酒,乳蓄品等产品进口来源,世界其他地区是无法替代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 与欧盟间的农业间的产业内贸易。 欧盟地区科技先进,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良,加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因而农 业生产比较发达,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比如欧盟境内的法国是欧盟内最大的农产品生 产国,也是世界上农业第二大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农产品出口是法国出口创汇和获 取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之一。法国的谷物和甜菜是其出口的大宗;而荷兰是世界上重 要的鲜花出口国;西班牙生产的地中海特色园艺业农产品,比如柑橘等水果,也是欧 盟出口的重要农产品;意大利橄榄油的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而英国则主要出口鱼类, 德国则主要生产乳畜业产品。 欧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是为了提高欧盟农产品竞争力,鼓励出口,减少进口, 欧盟财政每年都拨款用于农产品出口补贴,同时对内实行价格支持。由于各国农产品 生产存在差异,欧盟各国对农产品问题都争吵不休,加上近几年来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欧盟也开始在农业政策上实行调整,开始转变补贴方式,削减农产品补贴支持力度, 提高农产品环保要求等等。 2.3 中欧农产品贸易现状以及面临问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欧盟与中国双方农产品贸易日益频繁。欧盟每年仍 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农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我国也从欧盟成员国 中大量进口我国所没有的特色农产品和高质量农产品,用于满足国内相关农产品加工 业发展的原料需求和人民生活需要。但是,随着双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与欧盟 在农产品贸易上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1)中欧双方农产品贸易,总体上看是产业间贸易发展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不 是很高,但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这种现象是导致中欧双方的贸易地位不相称的原 因之一。多年以来,尽管我国每年农业贸易绝大部分是处于逆差,但对于欧盟,我国 农产品贸易却长期一直处于顺差,就连欧盟内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法国都 未能幸免,对华贸易都呈现逆差逐渐扩大化趋势。而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这就说明 了在中国与欧盟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中,在农产品贸易结构上存在着问题。我国对欧 盟出口的农产品多年以来一直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是因为我国有着较低劳动 力价格,这是欧盟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产品 生产和出口大国,多年来,我国对欧盟出口逐渐增加得益于欧盟给予中国较好的贸易 地位和贸易政策。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对欧盟出口迅猛扩大,不仅在工业 制成品方面,就在农业上,中国对欧盟也是出口大于进口,农产品贸易逐年保持着顺 差,呈现一边倒的不健康趋势。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采取反 倾销等措施的原因,这就加剧中欧双方之间的贸易矛盾。 2007-2011年 中 国 与 欧 盟 农 产 品 贸 易 进 出 口 比 重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向 欧 盟 出 口 从 欧 盟 进 口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数据库(UN COMTRADE)统计计算的得出制图 (2)中欧双方农产品的贸易在贸易产品具体分类上中国优势明显,特点突出,但 这就恰恰更能说明这些产品在产业内贸易水平程度存在着问题。从农产品种类的角度 看,中国与欧盟之间谷物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偏低,而水产品,果蔬 2 类产品的 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边际产业内贸易程度均较高。中国每年向欧盟出口的绝大多数农产 品是水产品、蔬菜及水果,但从欧盟进口的这几种类的农产品总类和总额却没有出口 的多;在粮油产品、禽畜产品和其他农副产品贸易上,中国每年向欧盟大量出口的同 时,也从欧盟大量进口同种类或类似的这些产品。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可以清晰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第 11 页 共 21 页 看出在禽畜、粮油和其他农副产品种类上,我国与欧盟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 而在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贸易上,双方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这就说明了 在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中,尤其在双方的一些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程度上面临 的问题比较严峻。 中 国 2007-2011年 向 欧 盟 出 口 农 产 品 具 体 比 例 图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水 产 品 蔬 菜 水 果 畜 禽 产 品 粮 食 及 其 他 大 宗 农 产 品 油 类 烟 草 饮 料 酒 类 制 品 饲 料 其 它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数据库(UN COMTRADE)统计计算的得出制图 (3)我国农产品贸易大企业也比较少,品牌意识也不是很强,在国际市场上主要 是依赖低价竞争。中国向欧盟大量出口的农产品大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初级产品, 加工程度不高、质量不高,附加值较低。这反映了中国对欧盟在农产品贸易上缺乏核 心竞争力,即在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中存在着技术差异。这样既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 的统一协调,而且一旦出现贸易纠纷,对于维权极其不利。这样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改 变,不仅使我国农产品出口缺乏后劲,也比较容易引发贸易纠纷。 2007-2011年 中 国 对 欧 盟 农 产 品 出 口 遭 遇 的 主 要 阻 碍 其 他 标 签 , 包 装 不 符 合 要 求 转 基 因 成 分 未 注 册 或 证 明 材 料 不 合 格 非 法 进 口 微 生 物 生 物 毒 素 品 质 不 合 格 有 害 有 毒 物 质 农 兽 药 残 留 食 品 添 加 剂 (4)由于贸易逆差,越来越多欧盟国家开始以邻为壑,人为地制定措施,来实现 减少中国农产品进口,达到实现保护本国利益的目的。欧盟国家技术比较先进,对外 来农产品的检验检疫以及技术标准较严,而我国农产品在一些领域的生产过程中技术 标准不严。同时,在很多欧盟国家,对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具备不默许状态,对 中国农产品出口实行严格苛刻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受次贷危机影响,接着 又在欧债危机的爆发和不断蔓延的情况下,某些欧盟国家由于出于扭转贸易逆差,保 护本国农业,改善国内财政不良状况的目的,想法设法提高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的技 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由此制定了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绿色壁垒,甚至还出台反倾 销指控来排斥中国农产品进口,给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从上 图中可以清楚看出我国农产品向欧盟各国出口遭遇的阻碍。遭遇阻碍就充分说明了在 产业内贸易中,欧盟与于中国的技术差异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5)中国与欧盟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中,在国别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与 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农产品贸易额较大,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双方的农 产品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中则以垂直型贸 易为主。但是与中欧,南欧,东欧一些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上,贸易总量较少,在与欧 盟农产品总贸易上的总比重几乎是无关紧要,双方之间的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也 不高。这反映出中欧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中在国别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与欧盟各国 产业内贸易存在差距的一个原因。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第 13 页 共 21 页 3 中国与欧盟关于产业内贸易具体实例的理论分析 3.1 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GL 指数)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经济理论研究上,衡量两国之间产业内贸易水平可以通过格 鲁贝尔-洛伊德指数(简称 GL 指数)来测算。这是目前在贸易领域中最具权威的理论 理论成果。 格鲁贝尔和洛伊德开创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并得出产业内贸易测度方法: 指数法,测度公式为: ()。 其中,和分别代表产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为产业的 产业内贸易指数。 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的经济含义为:在某产业中,相对于该产业的贸易总量,出 口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进口抵消。值在之间,其值越高表示产 业内贸易比重越高。 3.2 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 GL 指数分析来研究中欧农产品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 1983 年 6 月,世界海关理事会(现名世界海关组织)制定了一套部供海关、统计、 进出口管理及与国际贸易有关各方共同使用的商品分类编码体系,即 HS 体系。其中农 产品基本位于前 24 章。 中 过 对 欧 盟 出 口 五 大 类 农 产 品 GL指 数 趋 势 图 0 0.2 0.4 0.6 0.8 1 1.2 年 份 GL指 数 HS01HS06 HS15 HS21 HS01 0.832 0.971 0.869 0.964 0.923 0.912 HS06 0.828 0.781 0.787 0.851 0.955 0.947 HS15 0.581 0.709 0.832 0.819 0.574 0.621 HS21 0.988 0.946 0.981 0.938 0.824 0.812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数据库(UN COMTRADE)统计计算得出制图。分析图中的代码含义 以及所包括的农产品:HS01 活动物;动物产品;HS06 活树及其他活植物鳞茎、根及类似品;插花 及装饰用簇叶;HS15 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HS21 杂项食 品。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研究中欧双方农产品贸易,G L 指数其计算公式也可以这样 分开表达为:i1| ii|/ ii(1)式中: Bi 代表特定时期的第 i 章的农产品 产业内贸易指数;其中 Xi 代表第 i 章农产品的出口额, Mi 第 i 章农产品的代表进口 额;i 为整数,分别代表海关编码前二十四章的农产品相对应的代码。如果 Bi=0 时则 表示完全产业间贸易;如果 Bi=1 时则表示完全产业内贸易;如果 0Bi0.5 时代表 产业间贸易占优势;如果 0.5Bi1 时则代表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占优势。而上表中选 取的代表性的产品,其指数都是大于 0.5,同时接近于 1,这说明所选取的这四大类农 产品都接近完全产业内贸易水平,在我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中占有优势地位。 中 国 欧 盟 总 体 农 产 品 贸 易 GL指 数 0.3039 0.2923 0.2987 0.3032 0.2941 0.3087 0.28 0.285 0.29 0.295 0.3 0.305 0.31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数据库(UN COMTRADE)统计计算得出制图 指数越大,说明我国出口被进口抵消越多,通过对中国欧盟总体农产品贸 易的 GL 指数图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发现,对于中国与欧盟总体农产品贸易而言,中 国与欧盟贸易虽然呈现波动状态,但年际变化不大,都是在 00.1 之间波动。通过对数 值的分析说明我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在总体上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是属于产业 间贸易的,也就是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农产品在总体上难以被从欧盟进口的农产品抵消, 在双方指数贸易中我国占据优势,处于出超地位,即贸易顺差。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第 15 页 共 21 页 4 建议与对策 4.1 中国方面 (1)中国要优化国内农业产业结构,整合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中欧双方贸易额上,中国应该在保持对欧盟优势农产品的进口的同时,加大欧 盟优质特色的农产品进口。这样不仅有利于淘汰国内某些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 的农业产品生产,促进国内农业生产结构上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 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更有利于减少同欧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顺差,减少双方关于贸易 逆差问题的激烈争吵,为双方公平贸易的实现做出贡献。 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应该进一步进行优化整合,树立 品牌意识,同时应该加大技术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自己的核心 竞争力,增加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附加值,转变在国际市场上低价战略,也有利提高自 己的自身形象。同时也应该积极落实“走出去”战略,加大对欧盟一些国家的农业生 产投资,同时也可以尝试进行转口贸易,这样至少在纸面上,也能够很好的实现减少 中欧双方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目标,同时在中欧双方农产品贸易中也能有效的避开了一 些贸易壁垒。 (2)中国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来料加工相关产业,扩大欧盟特色农产品进口 在贸易结构上,中国应该大力进口欧洲优势农产品,发展相关密切的产业,降低 生产成本。比如橄榄油加工工业,我国不具备生产油橄榄的自然条件,人民的饮食结 构中,橄榄油的消费也不占主体,但是橄榄油是非常好的食用油,在健康日益重视的 今天,有较大推广空间。因此,在农产品贸易上中国可以大力发展来料加工贸易,进 口欧洲农也初级产品进行精加工深加工然后在出口回欧盟或世界各国,这样就能提高 我国与欧盟原本不高的这些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这样就能发挥出优势互补,互 通有无的贸易的宗旨。 (3)中国要重视欧盟市场,努力争取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承认 在农产品贸易中,我国必须充分认意识到欧盟在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重视与欧盟各国的贸易关系,加强贸易联系。尽管欧盟在我国农产品贸易构成中比例 中不是最大的,但是中国必须重视双方农产品贸易对中国与欧盟工农业发展的的重要 性。同时中国也应该想方设法增加某些农产品对欧盟主要国家以外的欧盟国家的出口, 形成多边贸易体系。 (4)我国优势农业产业要提高生产技术和检疫标准,增强自身竞争力 我国在大力发展我国农产品中的优势产业,生产欧盟对我国依赖性较强的果蔬, 花卉,茶叶等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必须积极从欧盟技术引进和进行自身技术创新,制 定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检验水平的标准,增强避开欧盟的绿色壁垒的能力。在 提高自身的同时,中国也要充分重视建立起与欧洲农产品贸易谈判机制,充分利用 WTO 争端解决机制和欧盟司法审查,协调好双方贸易关系,及时化解贸易矛盾。 4.2 欧盟方面 (1)欧盟应该修改在农产品贸易政策,制定对中国农产品的公正合理的贸易政策 欧盟要在总体上制定合理,统一规范的,持续稳定农产品政策,减少对其境内生 产的农产品的补贴程度和修改不合理的一些保护措施,同时废除一些人为设立的贸易 壁垒,这样才能自觉地淘汰其境内的不合时宜的一些农业产业,实现利益最大化。这 样不仅有利于削减巨额的农业财政负担,减少欧债危机的影响,同时有利于中欧双方 在农业上更好地进行产业内贸易,更好的发挥出欧盟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的作用, 更好的促进中欧双方的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得以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减少中欧双方农 业产业内贸易的一些不必要的贸易争端和纠纷。 (2)欧盟要打破农业技术垄断,加强对中国农产品生产检验的技术指导 欧盟应该加大对中国农产品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及时反馈对从中国进口农产品的 品质和技术要求。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技术垄断和进行技术保护,只有这样也有利于在 微观上缩小双方的技术差异程度,从而在宏观上减少中欧双方的贸易逆差,也不利于 双方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欧盟只有正确的认识到中国农产品在双方农产 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力加强中国对农业技术的转移,才能有效的提高双方农产品贸易 总额,减少贸易逆差局面,同时也能提高了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3)欧盟应该将自身一些不具优势的农业部门和农业加工企业转移到中国 在欧盟国家农业生产部门中,有很多产业部门,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具备竞 争优势。这种局面导致欧盟从中国进口此类农产品较多,而向中国出口甚少。这就是 双方农产品贸易中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的根源。欧盟应该将此类部门大量转移到中 国,一方面可以利用中国便宜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从中国进口时减少进口 成本,这样可以极大的改善中欧双方农产品贸易中的进口与出口悬殊的局面,也能从 从根本上提升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实现双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第 17 页 共 21 页 5 结论 从上述分析中,能够清晰的看出:在中国与欧盟双方的农产品的产业内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