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_第1页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_第2页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_第3页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_第4页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在世界资源约束、环境保护、知识经济、 可持续化发展不断深入人心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之一,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 关注。本文拟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透视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论文以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 究”(10ZD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发展模 式研究”(41071093)以及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上海临港新城低碳 城市实践区建设指标体系与建设导则研究”(09DZ1200800)等课题为 支撑,通过对上海临港新城的实地调研分析和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 的分析,对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笔者认 为,从经济地理学角度诠释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核心内涵包括技术创新、 区域发展模式转变以及国际低碳经济政治博弈三个方面;区域低碳 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化发展,应对能源供应安全及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实现在开放条件下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生态、 民生等多目标综合发展;从因子属性看,影响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核 心因子为生态环境因子、区域创新因子、区域经济结构因子以及区 域人口因子。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区域外部发展环 境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内部机制的变化。从经济地理学角度看,低碳经 济是以生态文明为指导,以低碳知识的“区域学习区域创新 区域合作”为核心发展框架机制,以创新为驱动力。此外,不同类型地 区特点不同,低碳经济发展途径不同:对于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发展 核心是区域学习,即引入其他地区先进的低碳发展技术、机制、治理 方式等。区域学习分为核心企业、区域系统、跨区域三个层次的交 互式学习,不同层次主体学习的方式、重点等不同。对于发达地区,低 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区域创新,构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创新体系,发展 低碳经济知识系统、低碳经济制度文化系统、低碳经济中介服务系 统、低碳经济产业系统,在低碳技术、低碳制度、低碳治理、低碳产 业、低碳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以实现区内经济发展方式转 型,区外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创新,从资本、一般技术到低碳技术、低 碳治理的区际合作创新。在区域学习与区域创新过程中,突出强调隐 性低碳知识的重要作用。不同类型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差 异性和互补性,低碳经济区际合作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的重要特点。从 经济地理学角度看,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四种方式:第一,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合作,全球合作涉及政府间治理框架、市场经济新 规范、低碳创新技术应用与知识产权保护等;第二,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包括产业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驱动要素调整等;第三,地域系 统功能优化,包括城市低碳规划、土地低碳开发、低碳交通体系、低 碳建筑以及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等;第四,区域治理模式创新,包括构建 低碳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环境类商品和服务市场体 系、区域低碳发展公共服务机制、区域低碳发展的经济利益协调机 制等。笔者认为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 转型,产业升级增强价值获取能力,开发城市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低碳 城市空间规划与功能布局优化。在建设上海临港低碳城市过程中,根 据其以大型装备制造业为主的特点,突出产业高端化及产业控制力,重 点在产业链两端、价值链高端环节发展。同时,发挥临港临近海港、 空港、铁路、公路、内河的综合区位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重 点开展企业治理模式创新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地域系统,构建 多中心城市空间体系,建设“楔形” 绿环,以低碳交通、低碳园区、低碳 社区等低碳体系为主构建城市点、轴、面系统。笔者发现低碳经济 导致区域发展核心区位因子发生变化。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区 域发展目标由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主向着新型的以经济、环境、生 态、民生等多目标综合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区域经济增长重要性 下降,环境、生态、社会等多目标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上升。如此相适 应,传统的集中于商品、服务的生产环节的资源、资金、劳动力等生 产要素的影响下降,而影响产品公平分配、排放物控制权与交易话语 权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技术创新等要素的作用上升。低 碳经济确立新的区域关系。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影响区际经济 社会关系的要素发生改变,由传统的区域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 等经济要素向碳排放权、交易权等生态环境要素、区域公平与发展 共享等民生、民权要素转变。区际关系由传统的基于产业链分工合 作的垂直式关系转向基于创新合作的水平式关系。因此,对区域资源 掠夺式的开发,对区域共同生态环境破坏的传统发展道路将走到尽头, 合理的区际生态补偿将逐渐成为主流意识。低碳经济重定区域发展 外部环境评判标准。低碳经济发展促进新的技术体系建立,以新能源 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体系将造就新的国际贸易机制、技术扩散机制、 金融机制、企业治理机制等,带来区域发展环境条件评判标准的变化。 由于技术体系的更新和新标准的确立,依托于原有技术体系和评判标 准的区域优势、劣势失去了意义。从一定程度上看,先进、落后地区 的竞争又有了新起点。低碳经济为欠发达区域由成本驱动向创新驱 动转变提供了契机,为其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笔者提出的上海临 港新城低碳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实施路径等为快速城市化、工业 化的我国中西部地区低碳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 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区域发展模式区域学习 区域创新上海临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F205 【目录】:论文摘要 6-9ABSTRACT9-13 目录 13-17 图录 17-19 表 录 19-21 第 1 章导论 21-3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231.1.1 全球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趋势 211.1.2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 升级的迫切需要 21-221.1.3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撑理论和实践创 新 22-231.2 研究的目标、关键问题、内容与创新 23-251.2.1 研究目 标 231.2.2 研究关键问题及主要内容 23-251.2.3 研究创新 251.3 核心 概念辨析 25-281.3.1 低碳经济 25-271.3.2 区域发展模式 271.3.3 低碳 产业 27-28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8-311.4.1 研究思路 28-291.4.2 研究方法 29-31 第 2 章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31-502.1 国外低碳 经济研究综述 31-392.1.1 不同类型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 31-322.1.2 不同尺度的能源与碳排放评估模型应用 32-332.1.3 碳补偿机制及其 治理 33-352.1.4 低碳经济的政府治理机制 35-362.1.5 碳税体系 36- 372.1.6 碳足迹的界定与评估 37-382.1.7 低碳城市发展模型 38-392.2 国内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39-482.2.1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 39- 402.2.2 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与路径 40-412.2.3 低碳城市发展 与空间规划 41-432.2.4 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43-442.2.5 低碳技术创新 与计量模型应用 44-462.2.6 低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46-48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48-50 第 3 章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地理 学理论基础 50-803.1 经济地理学研究演进与区域发展模式转变 50- 553.1.1 近代经济地理学区位论研究的兴起 50-513.1.2 现代经济地理 学区域可持续发展转变 51-533.1.3 经济地理演化进程中区域发展模 式转变 53-553.2 区域低碳发展模式指导思想生态文明 55- 643.2.1 区域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 55-573.2.2 生态文明内涵及其对区 域发展模式的影响 57-633.2.3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 63- 643.3 区域低碳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区域学习与创新 64-733.3.1 新 区域主义对区域发展模式的要求与突破 64-653.3.2 区域学习理论 65- 673.3.3 区域创新理论 67-733.4 区域低碳发展模式的经济地理学解析 73-803.4.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74-783.4.2”脱钩” 理论 78-80 第 4 章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80-924.1 区域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 80-824.1.1 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804.1.2 促进区域多目标协调发 展 80-814.1.3 保障能源安全及应对气候变化 81-824.2 区域低碳发展 的核心影响因子 82-874.2.1 生态环境因子 824.2.2 区域创新因子 82- 864.2.3 区域经济结构因子 864.2.4 区域人口因子 86-874.3 区域低碳 发展的类型及机制 87-924.3.1 以主导产业类型划分的低碳发展区域 87-894.3.2 以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划分的低碳发展区域 89-92 第 5 章不同类型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92-1275.1 欠发达区域基于区域学 习的低碳发展机制 92-1065.1.1 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区域学习基础 93-965.1.2 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区域学习框架及作用机制 96- 1015.1.3 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区域学习过程 101-1065.2 发达区域基 于区域创新的低碳发展机制 106-1195.2.1 发达地区区域低碳创新体 系构建 106-1105.2.2 发达地区区域低碳发展核心领域及作用机制分 析 110-1155.2.3 发达地区区域低碳发展不同层次的竞争力分析 115- 1185.2.4 基于低碳创新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118-1195.3 区域低碳经济 发展合作机制 119-1275.3.1 低碳经济发展对区域合作要求 120- 1225.3.2 影响区域低碳发展合作主要因素 122-1245.3.3 区域低碳发展 合作机制构建 124-127 第 6 章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127-1676.1 区 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全球行动 127-1376.1.1 构建低碳发展国际谈判与 决策机制 128-1296.1.2 构建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129-1346.1.3 构 建国际低碳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机制 134-1356.1.4 主要发达国家及 城市的低碳发展行动 135-1376.2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137-1446.2.1 产业发展方式调整 137-1416.2.2 经济发展驱动要 素调整 141-1426.2.3 典型产业的低碳发展途径 142-1446.3 基于低碳 经济的区域地域系统优化 144-1526.3.1 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创新 144- 1476.3.2 区域空间结构低碳规划 147-1506.3.3 区域低碳交通体系规划 150-1526.4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治理模式创新 152-1676.4.1 构建区 域低碳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152-1606.4.2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类商 品和服务市场体系 1606.4.3 构建区域低碳发展公共服务机制 160- 1626.4.4 构建区域低碳发展经济利益协调机制 162-167 第 7 章上海及 临港新城低碳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167-2037.1 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实 践分析 167-1817.1.1 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167-1717.1.2 产业升级 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171-1777.1.3 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