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_第1页
天水市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_第2页
天水市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_第3页
天水市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_第4页
天水市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水市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天水市政府门户网站 时间:07-04-19 09:00:36 来源:市发改委 网站 天水市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根据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纲要精神,制定天水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一五” 规划。本规划主要提出“十一五” 时期 稳定就业形势、 促进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建立和谐劳动 关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相应的保 障措施。规划期为 2006 年至 2010 年。 一、“十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成就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全市加强就业服 务,积极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城镇就业总量有 了大幅度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 “十五” 期间 ,累计举办各类再就业培训 681 期 67695 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1134 万元;开发公益性就业岗 位 13000 多个,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 18000 多人次; 为 41460 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城 镇累计实现新增就业 74910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 控制在 3.6%以内。 “十五”末的 2005 年底,城 镇就业 人数达到 30.8 万人,比“九五” 末的 2000 年增长 18.92%。 各项社会保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稳步扩 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同时,多渠道筹集争取资金,保 障力度不断加大,参加保险人数稳步上升,广大参保 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得到落实。“ 十五”末的 2005 年,全市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总人数达到 48.64 万人, 其中养老保险 10.2 万人、医疗保险 13.67 万人、失业 保险 14.6 万人、工伤保险 6.05 万人、生育保险 4.12 万人,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数的 33.12%、44.38%、47.4%、19.64%和 13.38%。“十五”期 间累计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 105322 万元,累计支出 各项社会保险基金 156637 万元。其中:为 206011 人 次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保险金 135150 万元、 为 111141 人次的企业下岗职工支付基本生活费 6826 万元、为 113875 人次的失业人员支付失业保险金 3420 万元、为 24681 名参保患者支付基本医疗保险 费 10986 万元、为 74 名工伤人员支付工伤保险金 85 万元、为 343 名生育女职工支付生育保险费 170 万元。 劳务经济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坚 持市场化经营理念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出具有本地特 色的“ 天水白娃娃 ”服务员、“天水女娲家政大嫂 ”和“ 羲 皇故里建筑工” 3 个 劳务品牌,并在国家工商总局登 记注册;加强对外协调联络和信息共享,在境内外建 立劳务基地 1600 多个;建立健全了从市到村四级劳 务工作机构和信息收集发布渠道;狠抓有组织输出, “十五” 期间 累计输转农 村剩余劳动力 233 万人次,实 现劳务收入 43 亿元。劳务输转人数已占全市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 85.4%,劳务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 35.2%。 劳动保障执法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以维护发 展和稳定大局为出发点,以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管理行 为、打击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为重点,进一步加 强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十五” 期 间,共 计发放 宣传材料 26300 多份,检查用人单位 3256 户(次),涉 及从业人员 7.98 万人(次),督促签订劳动合同 25846 份,清退押金 220 万元,追讨拖欠工资 4674 万元,补 缴社会保险费 713.13 万元。 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十五” 期间 ,全市劳 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普遍建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不 断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达到 98%,企业与 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平均在 94%以上;指导企业建立 了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企业人工 成本信息指导制度,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了最低工资保 障制度。 劳动保障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十五” 期间, 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劳动保障系统集中统一办公,建 成了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全部业务、吸纳税务、银行、 商业保险等相关单位共同对外服务的总面积超过 1000 平方米的两个业务大厅,实现了劳动保障“一站 式” 服 务的新格局;建成了总面积近 2000 平方米的包 括综合培训教室、多媒体培训教室和西部远程教育培 训教室,以及培训学员免费宿舍在内的就业再就业培 训中心。 二、“十一五”期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 发展机遇和主要困难 “十一五” 是全面建 设 小康社会的关键时 期,也是 全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劳动保障事业面临 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 社会的要求,劳动保障事业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 作用愈加重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注程 度越来越高。二是随着我市企业改革改制的全面完成, 全市经济将快速平稳增长,为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可持 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为扩大就业、完善社会 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 谐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三是“十五” 期 间初步形成的 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为“十一五 ”时期进一步完 善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保障事业还将面临 着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 市是人口大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基础较差,预计“十 一五”期间 全市劳动 力供给增加约 13.2 万人,而此间 就业岗位增加不足 10 万个,动态缺口在 3 万以上。再 加上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历届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等就 业压力,未来 5 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劳动者充分就 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的矛盾将仍然突出。二是 社会保险工作困难重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 社会保险工作面临着来自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 形式多样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社会保险基金支付压 力大,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提高基金收缴率难度增 加,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的任务更加艰巨。三是劳动关 系协调难度加大。就业形式多样化、复杂化使得用人 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依然存在,劳动争议将 继续呈上升趋势,劳动争议预防处理工作仍将面临较 大压力,劳动保障执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 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 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全市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从维护劳动者利益入手,以就 业再就业、劳务输转、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职业技能 培训为重点,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基础,逐步形 成扩大就业与改善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机 联系、相互促进的劳动保障工作新机制,推动全市劳 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劳动保障事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扩大就业岗位、 社会保险制度良性运行、和谐的劳动关系、合理的收 入分配制度、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 联系,要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战略目标,在“ 十五” 成就的基础 上, 谋划好未 来劳动保障事业的长远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 的关系,在推进劳动保障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既要使 广大劳动者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社会保障的范围 要逐步扩大,待遇水平应适当提高,有更多的人得到 基本保障,又要防止社会保障基金支付风险。要统筹 城乡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进城务工 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 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各项劳动保障工作。 四、“十一五”全市劳动保障事业主要发展目标 和保障措施 (一)主要发展目标 1、积极促进城乡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在努 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城 乡就业,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十一 五” 期 间,全市年平均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2.66 万人, 到“ 十一五” 末期,全市就 业人数达到 156.54 万人,其 中城镇就业人数 34 万人。努力把城镇登记失业率平 均控制在 4.6%以内。 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转 达到 65 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转 26 万人次,实现劳务 收入突破 20 亿元。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能力水平。“十一 五” 期 间,基本建立起便于城 镇各类就 业人员参加的 社会保险制度。到 20l0 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 达到 10.79 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 15.6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到 15.3 万人、参加工伤 保险的人数达到 11 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到 8 万人,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数的 32%、46%、45%、33%和 24%。加大各 项社会保险费 的征收和清理补缴欠费。2010 年,征收各项社会保险 费达到 29740 万元,继续确保参保人员应享受的各项 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支付。 3、加强劳动保障执法,保持劳动关系和谐。“十一 五” 期 间,我市 劳动 关系三方 协调机制 进一步完善,劳 动保障行政执法力度和劳动争议处理效能明显提高, 基本实现劳动关系调整的市场化、法制化。各类用人 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 95%以上,劳动争议案件结 案率达到 98%以上。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规范, 工资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抑制,广大职工工 资水平稳步增长,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年均增长 6%左 右。 (二)保障措施 1、实施发展经济和促进就业并举的就业发展战 略 加快经济发展,拓宽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和 途径。结合我市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的实际,积极发 展劳动密集性行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支持中小企 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二、 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的比重;鼓励发展弹 性就业和灵活就业,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并 举、良性互动。在扩大就业总量的同时改善就业结构。 健全就业援助制度,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 政策。 “十一五 ”期 间,要 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市已 经出台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针对我市失业 群体的基本情况,将吸纳就业人员潜力大、有市场需 求的行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点,通过政策扶持,鼓 励和引导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依托街道社区劳 动保障工作平台,大力开发适合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 特别是公益性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好零就业家庭成员 的就业问题,帮助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进一步落实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多渠道、 多形式支持帮助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统筹城乡就业,切实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 业环境。要坚持统筹城乡就业,消除不合理的体制和 政策障碍,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 在已有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和劳务网站的基础上, 对 2 个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资 源信息库,实行就业信息采集发布一体化;加强信息 交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输转;加大对农村输 转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注重保护和发展我市的劳务品 牌;面向劳务需求较大的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建立 稳定的劳务用工基地;建立健全劳务派遣组织,规范 派遣行为,完善派遣制度。 加强失业调控,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过快增长。 要紧密配合,统筹规划,分步稳妥地实施企业改制工 作,引导企业合理裁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实行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避免将失业 人员大量推向社会。采取有效措施,调控失业人群在 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缩短失业周期,合理分散失业压 力,防止失业过于集中,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 的限度内。 2、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全面推动技能人才队 伍建设。制定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训总体规划,重点做 好机电等重点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的实施工作, 建立起多层次的技能人才培训制度,发挥企业的主导 作用和职业技术院校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扩大技能型 劳动者的培养规模;继续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技术比武 和岗位练兵活动,运用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岗 位技能工资政策,推动企业建立培训、考核、使用相 结合并与工资福利待遇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促进高 技能人才的培养。 完善职业培训机制,提高城乡劳动者市场就 业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机 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 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继续加强对城镇失 业人员和新生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增强 其竞争就业的能力。逐步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 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已经进城人员进行岗位 培训,增强其专业技能和城市生存能力。积极创造条 件,在全市全面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能 力。 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职业技 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组织实施体系,逐步形成以社 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为主体、以企业业绩评定和学校课 程考核为补充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格局。加强对鉴定 机构的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技能人才评价 机制。要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劳动者提高就 业能力的需求,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 务。继续开展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加 大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取消技师报考的比例限制, 打破资力、年龄、身份限制。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 盖范围。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逐 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努力从现收现付转为部分 积累,实现筹资模式的转型,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 长效机制。到 2010 年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 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继续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基本 制度、筹资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以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为主体,以保障大病风险为重点,探索多种 保障方式,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 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坚决执行属地管理原则,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着 力解决好改制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 医疗保险问题。 失业保险。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向失业保险的并 轨工作,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市级统筹, 巩固和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 生活的同时,将失业保险基金更大范围地用于促进再 就业。对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的给予资金支持,帮助 其组织富余人员开展转岗转业培训,以利于稳定就业, 减少失业。加强基础工作,将失业人员管理和服务工 作适时延伸到街道、社区。 工伤保险。不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工 伤保险政策标准体系,完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制度。积极探索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 合的有效途径,建立起预防优先的工作机制。 生育保险。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扩大 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办法。积极争取中央 和省财政对养老金收支缺口以及做实个人账户的补 助资金;逐步增加市、县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 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充分发挥省级调剂金的作用。 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管理 服务水平。要以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机构为依托,继续 推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面减轻企业 单位的社会事务负担, 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维护农民工社会保 障权益。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区和乡镇积极探索建立 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缴费方式灵活的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解决 农民工问题的意见,着力研究解决农民工参加基本 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连续工作一年失业申领一 次性生活补助等问题。 4、完善劳动关系调整体制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 机制。以非公有制企业、国有改制企业和吸纳流动人 员较多的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并加强对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加强劳动关系三 方协调机制建设,完善运行方式,发挥三方机制在协 调劳动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继续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 推进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加强和完 善对全社会各类企业工资分配的规范指导和监督。进 一步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 工成本信息指导三项制度,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增 长和岗位、职位工资水平,使职工的工资水平随着企 业效益的增长得到相应提高。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工 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工资诚 信制度和建筑业等重点行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高劳动争议处理 能力。在健全和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基础上,规 范仲裁程序,加强仲裁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提 高办案效率,充分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作 用,积极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协调组织建设。 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以劳动 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费征缴、清 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为重点,继续组织开展专项检 查,强化日常巡视检查、举报专查和年检,加强对违 法行为较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加大对各 种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 健全和完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要继续落实 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群体性突发 事件的报告、预防和处理工作,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