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研究课题报告书_第1页
学位论文研究课题报告书_第2页
学位论文研究课题报告书_第3页
学位论文研究课题报告书_第4页
学位论文研究课题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开 题 报 告 研究生类型 博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姓名/学号 韩明政/ Z2011282 专业(领域) 农村与区域发展 论文题目 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 导师姓名 卞纪兰 2012 年 12 月 8 日 1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包括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上的意义) 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 季严寒干燥,夏季高温严热短暂且降雨集中,全年降水量不足,蒸发量大于降 水量,处于干旱至半干旱之间,同时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贫瘠降雨集中的季节易 受水害,农业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水成了限制当地农业生产的关健因素。现实 告诉我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过去这些地区曾经发动群众,增加投人, 建设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粮食的增产都起到了 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有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带病作业,有的设施 不全,配套不足;有的规模不大,分布不均;旱时无水成旱灾,涝时水多成水灾。 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已成为重大问题,呼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民心所想,民心 所盼,民心所急。由于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着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不 足,大部分的耕地没有任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这些耕地的经济效益对农民 增收将有较大影响,制约着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因此,在这种现 实条件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农民增收重要的 措施之一。 自 2004 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八年都提及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 2008 年的一号文件更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 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为题,从多个方面细致阐述 了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2011 年的一号文件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题直接指出:农田水 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 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并从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 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若干 意见和指导方针。此外,2011 年 7 月 8 日至 9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 会议成为了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力争通过 5 年到 10 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 显滞后局面。 综上不难发现,在当前这个阶段,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 利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 2 容和关键环节,成为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水利设 施的完善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使农民增收,从而更好解决 我国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三农”问题。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掌 握我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等基本情况,为今后齐齐哈尔管理局农 业生产、防洪安全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有必要对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 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入与农民入增收关系进行系统研究。 1研究的目的 拟通过本研究,以实际数据分析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现状及呈现出的特点、问题。通过近年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后,齐 齐哈尔管理局农民收入变化状况,并对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提出加强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建设的政策建议,为管理局和各农牧场制定、修改、完善有关改善本单位农 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提供参考。 2研究的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收入增长以 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改善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极其 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1.关于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 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中后期,发展经济学家就最先使用了基础设施概念, 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对基础设施的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平衡增长理论先驱、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在大推进理论笔记 (1966)一书中,首先将基础设施定义为社会先行资本,强调在一般产业投 资之前,一个社会应具备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因为当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经济增长需求严重落后,基础设施 “瓶颈”作 用开始凸显,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中国学者的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姆里纳尔达塔乔德赫里评述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的大推进” 战略思想时,也提出了对基础设施概念的理解。他认为基础设施可分为狭义 3 和广义两部分,其中: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公用事业的“硬件” ,如运输和 通讯、电力生产与供应,以及供水排污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农业灌溉系统和管 水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广义的基础设施除了包括狭义的基础设施外,还包 括教育、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等。 从上世纪 70 年代起,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日渐突出的贡献被越来越多 的研究表明。在 80 年代鲁卡斯、罗姆等人提出了“新增长理论” ,他们提出, 在基础设施上积累资本可以直接使生产率提高。罗斯托(1988)做了基础设施 建设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如果没有最低限度的社会 基础建设,就绝不可能引发一国出现经济起飞。 艾伯特赫希曼(1991) 提出经济非平衡增长理论,他认为基础设施的 建设如被忽视,经济进步将严重受到影响。阿斯彻(1989) 采取了生产函数 的方法,比较了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涨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美国经济增长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基础设施建设。 1994 年世界银行的年度发展报告上指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必须保持增 长趋势,才能相应维持基础设施存量增长,否则基础设施存量降低,经济持 续稳定的发展将无法继续。 (2)国内研究现状 樊刚(1990)通过潜心研究,对基础设施出现“瓶颈“原因提出了自己的 看法,他还指出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发展需求已经危害到经济的结构平衡, 他还提出解决基础设施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的方案。 赵坚(1995) 通过建模定量比较了社会直接生产活动和间接投资的数量 之间的结构效率,发展基础设施对加快经济发展起的作用也被他发现,随后 他还提出我国基础设施发展的一种思路。 娄洪(2003)以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标准,划分基础设施建设为 两个阶段:在还未形成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发生的的各种要素的投入为第一个 阶段,生产要素将会因为这些投入而产生需求,通过增加需求短期内推动经 济增长;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已经形成并可以使用的之后为第二个阶段,如一 个水库可以供水之后,多个使用者可以低成本或无成本地共同使用这些基础 设施资本存量,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4 2.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 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的研究成果国外的学者没有进 行太多深入研究,在国内有一些学者着重研究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题, 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 林毅夫(2000)认为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农村水利工程等, 一般投资比较小,施工期短,以国内生产物质为主进行投入,很快直接刺激 国内的需求。这类基础设施以使用农村本地廉价劳动力为主,属于高度劳动 密集型项目,许多就业和收入机会可以被创造出来,良性循环最终形成。在 缩小城乡差距方面改善农村水利等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效果也很明显。 彭代彦(2002)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的研究,发现这两项基础 设施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间接提高农民收入。而农业技术和科研服 务收费过高,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反而使农民收入降低了。因此他建议调 低农业技术服务的收费标准,增加农村医疗卫生投入。这样有利于提高农业 的生产效率,加快农民收入增涨。 鞠晴江、庞敏(2005)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以及农民人 均收入都受到农村水利、交通、通讯和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的明显影 响。他们还通过运用生产函数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教育基础设施农 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最为显著。其他几种基础设施的作用各有不同的偏 重,所以西部地区建设的重点是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持续加大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且与本地发展现实结合起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重 点、分阶段地进行,以便使资金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 展。 刘晓昀等(2003)研究发现,因农户的人力资本状况不同,基础设施建设 对农户的影响经常常常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要改善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状况, 必须因地制宜,充分了解地域差别,才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 袁立的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 (2006)一文从理 论机制和经验数据出发,分别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考察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对农村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他所界定的短期是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阶段, 此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资本存量;长期是指基础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阶 5 段,此时已形成基础设施的资本存量。他的研究得出,从短期效益来看,在 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前提下,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将会引起成倍的 生产能力的增加,通过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进而增加农民收入;从长期效 应来看,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能节约农民的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扩大 分工网络,最终实现农村经济内生的增长。 3.评述 从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看,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毋庸置疑 受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怎样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民收 入快速增长,各专家学者有不同见解。本研究认为,因为各地发展水平极不 平衡、政治体制各异、文化传统也各不相同,而且农村基础设施门类众多, 包括农村水利设施、农村道路设施、农村电力及通讯设施等,不可能存在着 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来共同使用。因此,本文将结合 齐齐哈尔管理局实际,选取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实践基 础上,结合理论总结出一个因地制宜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的内容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着重分析了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建设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层面上,在对相关文献分析研究的基 础上,定性分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层面上, 结合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有关统计数据的 基础上分析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呈现出的特点;最 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七个部分,论文结构如下: 本论文共分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基础设施投 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进行综述;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 之处。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主要对论文所研究的基础设施概念内 涵进行界定,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状及呈现出的特 6 点、问题。 第四部分齐齐哈尔管理局农民收入变化状况。 第五部分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 分析。 第六部分加强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七部分结论。通过对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 入影响的研究,总结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与启示。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在已有的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着力分析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 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影响,并通过翔实的数据,总结齐齐哈尔管理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与启示,提出加强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 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3.研究方法 一种是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所谓规范分析就是首先从定义上确 认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是什么,然后在理论上对其进行确认和分析。所谓实证 分析是指根据调查数据,详细说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历程和现状,描绘出 一个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清晰轨迹。 另一种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众多,农村 水利设施建设只是其中之一,而即使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一项,也包括众多 类别,要掌握两者之间的之间关系,就必须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 对农村水利设施投资的效益描述上主要采取定性分析。对对比农村水利设施 与农民收入关系时,指标的选取、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用定量分析。 四、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1.技术路线 7 2可行性分析 (1)已有文献的支撑。国内外关于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 系的研究和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不论从 经济学角度还是管理学角度,已有文献都足够对本研究提供足够多的文献支 撑,虽然研究成果众多,但是针对性和本土化实证研究较少,为本研究提供 了空间,因此在理论上该研究可行。 (2)实际调查可行。本人在齐齐哈尔管理局水务局多年从事农田水利 建设管理工作,对国家涉农政策有一定了解,对垦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 题非常熟悉,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对该问题的感悟。现在的互联网网络发达、 获取信息比较便利,加之实际调查的辅助,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实际可行。 五、学术思想及创新之处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 施建设发展现状及呈现出的特点、 问题 齐齐哈尔管理局农民收入变化状况 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加强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提出问题 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与启示 8 1.学术思想 本研究以国内外已有研究为基础,分析界定水利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特征 为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对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 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提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上的思路、方向和对策建议。由于在研究方法上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 有机结合,有关结论和对策建议是可检验的和有预见性的,因而更加合理可 行,符合客观实际。 2创新之处 本研究以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对象,避免由于 黑龙江垦区地域辽阔环境不同而使问题太过广泛,使解决办法无的放矢。本 文基于实际搜集实际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拥有真实可信的调研资料与数据, 为现象描述的真实性和建议的可靠性、可行性提供了依据,以客观的态度一 针见血地指出制约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瓶颈所在,并 结合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六、研究实施方案和进度 12012 年 10 月2012 年 12 月 查阅文献资料,初步完成课题设计。 22013 年 01 月2013 年 07 月 收集整理资料检索、搜集国内外相关 资料,把搜集来的资料根据研究任务和资料的不同性质,采用挑选淘汰、汇 总统计加工的办法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2013 年 08 月2014 年 02 月 撰写论文。 42014 年 03 月2014 年 06 月 课题总结,完成课题修改稿,准备论 文答辩。聆听专家指导,综合专家意见,根据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研究结果。 七、研究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一篇。 八、参考文献 1 尹竹基础设施产业的市场化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33-34. 9 2 马晓河,方松海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 J农业经济问题,2005(4):1719. 3 CV布朗,PM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0,2228. 4 刘伦武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分析J农村经济, 2005(3):913.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中国三农 100 题M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5660. 6 Anderson DARek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ate,Allocation,and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World Bank staffworking paper,4352. 7 周晓慧推进乡镇财政智能转变,构建农村公共财政小议税费 改革后,乡镇财政的职能转变与职能定位 8 廖家勤财政约束下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选择 J农村经济,2006(3),5659. 9 栾敬东,姜涛,姚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J安徽农学通报,2008. 10 石爱虎国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软可学, 2002(6):1317. 1 1 刘家伟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 学报,2006(5):5257. 12 贾康,孙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积极探索新管理模式- PPPJ财政研究,2006(7):40 一 45. 13 岳书铭,綦好东,杨学成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公共品投融资问 题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11):1922. 14 WArthurLewisTheory ofEconomic Growth GeorgeAlien&Unwin Ltd,1955. 15 p 砌 ASamuelsonWilliam D NordhausEconomics(Sixteenth Editiong),N 钾 York,1 998. 16 McCormellEconomics 6 Th Ed ,LittleBrown Co ,Boston,1987. 17 Bardhan,PandCU dryDevelopment microeconmics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 10 18 尹竹基础设施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3440. 19 唐建新,杨军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100109. 20 陈文科,林后春农业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 2000(7):7-10. 2 1 林后春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与需求J中国社会科学, 1995(4):15-17. 22 石爱虎,霍学喜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分析J科 学经济社会,1996(6):6-8. 23 王俊豪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经 济研究,1997(6):10-12. 24 方芳,钱勇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 2004(7):17-20. 25 孙良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00(3):1517. 26 陈立中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营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 西大学,2004. 27 邓淑莲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