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大学教育的调查思考_第1页
对当今大学教育的调查思考_第2页
对当今大学教育的调查思考_第3页
对当今大学教育的调查思考_第4页
对当今大学教育的调查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当今大学教育的调查思考 74.9%受访者认为查三代加剧学历危机 辽宁省某重点高校博士生刘生(化名)最近很苦恼,因为她的“大学教师梦” 可能破灭。一名年轻教师不久前告诉她,现在随便什么高校招聘教师,都会要 求应征者有硕士、博士学位,很多高校还要查其本科学校是否重点大学,甚至 要看学生所读高中是不是市重点、省重点。 这席话对于一直以“做大学教师”为人生目标,但“过去的学历”不太辉 煌的刘生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近年来,每逢求职季,都会有一些硕士、博 士曝出遭遇类似学历“查三代”的怪现象。有网友还总结出一句顺口溜:3 个 “985”,求职不受苦!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进行的 一项调查显示(1078 人参与),57.5%的人感觉目前招聘中存在学历“查三代”现 象。受访者中,92.3%的人受过大学教育。 为什么一些用人单位喜欢“查三代”学历 武汉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生、北京市某世界 500 强企业职员柯汉锋告诉记者, 近年来众多高校扩招硕士、博士数量,不少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也随之水 涨船高,部分名企招收高学历人才从事低技术含量工作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一 些知名国企、事业单位学历“查三代”的现象已成公开的秘密,并不稀奇。 柯汉锋认为,这与一些单位更受毕业生青睐有关,用人单位为了减少简历 筛选过程中的时间、人力等成本,刻意提高诸如学校背景、论文质量等硬性要 求。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人力资源管理分会会 长林新奇认为,学历“查三代”现象,体现出部分用人单位甚至整个社会,对 本科教育更加重视,以及对扩招后的硕士、博士等教育培养质量存在担忧。另 外,这表明不少人对目前高考公正性、选拔区分度的认可,他们认为经过高考 区分出来的第一学历相对更公正客观。 为什么一些用人单位喜欢“查三代”学历?调查中,63.0%的人认为原因是 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买方市场下招聘方随心所欲;42.6%的人坦言,非重点院校 的本科生可能基本功不扎实;38.2%的人选择“高考更靠得住,硕士、博士的培 养水分多” 。 不过,更多受访者(70.6%)认为,学历“查三代”现象是“唯学历是用”的 社会风气使然。 对此,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首席培训师钟谷兰“非常认同” 。她说,用人单 位查三代学历,与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不知如何挑选合适人才有关。另外,不仅 是用人单位,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唯学历论”的观念。比如一些毕业生认为不 该将第一学历作为大学教师岗位的用人标准,但如今不少大学生对“好教师” 的标准,也停留在“这个教师是哪个学校毕业的”等观念上。 柯汉锋告诉记者,自己身边虽有不少同学很有才华,但碍于“第一学历” 欠佳,也没什么背景,于是一些“有自知之明”的同学,毕业期间直接放弃参 加国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奔赴外企。 “因为很多外企没有学历崇拜 。 ”柯汉锋在接触众多著名外企后发现, 他们在面对能力相当的应聘者时,更愿意招收学历较低的人。因为在他们看来, 学历较低者既然能与强劲对手旗鼓相当,说明他的领悟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更 高一筹。本文由 114 大学生网()收集整理 哪些单位在招聘中喜欢对应聘者学历“查三代”?调查中,64.3%的人首选 “政府机关” ,接下来是“国企”(63.3%)和“事业单位”(62.5%)。其他还有: “高校”(37.4%)、 “外企”(23.9%) 、 “私企”(14.3%)。7.8%的人表示“不清楚” 。 学历“查三代”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 德资企业博世集团人事部的一名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坦 言,当前确有不少企业招聘时查三代学历。但通过诸如学校背景、论文等硬性 条件以期选拔优秀人才的方式,只会筛出“会考试”的“伪人才” 。 “中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想得到长足发展,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 唯才是举 。 ”该负责人说,大多数务实的企业都不该“唯学历是用” 。相比眼 高手低的名牌高校毕业生,他们更青睐有项目经验、扎实肯学的“潜力股” 。另 外,真正客观的人才招聘,应根据职位要求进行综合实力考量,如一个职位本 科学历就够了,那么在本科生与硕士、博士生较量时,就应能者胜出。一个有 这种气度的企业,更能获得社会口碑。 对于部分单位招聘时查三代学历,调查中超半数受访者(52.3%)表示“反对” ;但也有 23.1%的人表示“支持”或“非常支持” ;24.7%的人觉得“不好说” 。 林新奇认为,对于需要员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的用人单位来 说,将“第一学历”作为选拔标准可以理解,但应仅作为参考,而不是“一刀 切”地作为绝对标准。毕竟“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也并不完全客观公正,也包 含许多偶然性。所以现在在不断改革高考制度,例如一些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和 推荐制度。因此,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也应面向未来,而不是回看过去。 学历“查三代”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调查中,74.9%的人认为这会加剧唯 学历是用的社会风气;66.3%的人觉得这会造成新的就业歧视和不公平;64.5% 的人认为,这会加剧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情况;另有 40.4%的人选择“弱化 学习改变命运的观念” 。 林新奇认为,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才评价机制,树立科学的价值 观和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看待学历和出身问题。我们还应进一步促进教育均 等化,比如改良高考制度,对目前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及学制、专业、 课程设置进行改进。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要消除学 历歧视,应从国家公务员招考抓起,清理事实上存在的学历歧视规定;其次, 应给所有各类教育、各类学校平等竞争的环境,消除教育与学校的等级观念, 从而引导社会打破“学历情结” ,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再次,要创新人才 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 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人民时评当代大学:高等教育怎容功利化 眼下的一些大学,颇有沦为替学生求职提供“敲门砖”场所的趋势。 这不,从本学期起,一所著名大学就要求学生学会打高尔夫球,并列为管 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必修课。校方的解释是,高尔夫球是时下商界领 袖们喜爱的一项社交活动,学校要培养精英人才,打高尔夫球算是“精英教育” 的必需了。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校领导想方设法,增设课目,帮助学生多一块 求职“敲门砖” ,这不算错。问题在于,大学的课程设置,尤其是必修课设置, 是高校培养目标、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而这所大学的校长在近日一次 论坛上,公开流露出对这个必修课的自我欣赏,并获得不少人的认同,俨然成 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风向标” 。 高尔夫球课能在今天堂而皇之成为大学生必修课,有比较“成熟”的社会 土壤。 当下的一些高校,有流于世俗与功利的倾向:为官员、体育明星、企业家 等社会“成功人士”大开方便之门;为挤入各种“工程”拉关系、走后门、做 表面文章;为使学生求职时专业更对口,将基础性学科、人文学科类课程,大 量缩减;教授做学问急功近利,难甘寂寞;学生无心向学,求职心切;研究生、 博士生留在学校的目的,多是“求职不顺” 少数高校的“媚上、媚商、媚俗” ,固然有多种的原因,但也有其自身的 “主动” ,有的高校自觉不自觉地把“产业化”直接与“商业化”和“功利化” 划上了等号,直至对大学本质的自我放逐。 当年那个仅存年、条件极端艰困,却无论于社会责任还是于学术研究都 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西南联大,试问,如今有哪些高校可以传承衣钵?当社会越 来越热衷攀比大学的硬件与招了多少高考状元时,大学距离其自身发展的目标, 却是越来越远。 高等学府与技校、职校乃至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区别,绝对不是教育层面 的高低、所授知识的深浅,本质的区别在于:社会对于大学功能的呼唤,是希 望大学的人文精神成为引领社会文化的先声,成为社会文化重要的辐射源、创 新源,是培养出传承人类文明精华以及对社会责任不懈追求的精神与文化层面 的精英,而不仅仅是拿着高薪的职场精英。 据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