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在校大学生侵财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_第1页
论当前在校大学生侵财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_第2页
论当前在校大学生侵财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_第3页
论当前在校大学生侵财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_第4页
论当前在校大学生侵财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论当前在校大学生侵财犯罪心理形 成的原因 摘要: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 响,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引人关注,尤 其是侵财犯罪急剧增加,成为我们必须 面对的课题。然而,对这方面犯罪心理 研究的内容不是很多,本文从我国现阶 段大学生侵财犯罪心理的特点,社会环 境因素、不良文化因素、学校、家庭以 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对大学生侵财犯 罪心理形成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以 期对防控大学生侵犯财产犯罪有所帮助。 中国论文网 /4/view-12862462.htm 关键词:大学生;侵财犯罪;犯 罪心理;原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2)18- 0166-02 根据有关调查,近十年,青少年 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 70%到 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青少年犯罪 的 18%。值得关注的是,盗窃犯罪占大 学生犯罪案件总数的 70%以上。这些统 计数据表明,大学生犯罪正在逐年增多, 尤其是其中的侵财犯罪呈上升趋势。 一、当前大学生侵财犯罪的特点 (一)盗窃犯罪比重大,并具有 多发性 目前,大学生侵财犯罪呈现出同 一性的特征,集中表现为盗窃、敲诈勒 索等侵财案件,其中以盗窃犯罪为主。 在犯罪类型定型化的同时,大学生在实 施这些犯罪时几乎趋于相同。作案的地 点大多在校园的宿舍;犯罪侵害的对象 多是同学;作案目标多是移动性强的个 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手提电 脑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二)部分侵财犯罪具有团伙作 案特征 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处于阶段的 特定性及成员的同质性,大学生在行为 上具有同质性,易于形成聚合小团体, 具有犯罪倾向的学生也易于形成自己的 小团体。这些形成团伙的大学生时常聚 集在一起,一旦其中个别人有不良动机 或犯罪意向,便会出现连锁反应,产生 不良群体效应,形成团伙犯罪。 (三)犯罪智能较高 由于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知识 面广,个人能力强,掌握了一定的科技 知识,侵财犯罪呈现出智能化特征。一 些大学生在实施侵财犯罪的时候,犯罪 手段比较隐蔽、狡猾。如利用麻醉药、 迷幻药进行盗窃;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 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盗窃等等。在许多 情况下,一些大学生进行侵财犯罪,在 作案时间、地点和手段的选择上,预先 拟定多种实施方案,时机成熟后才实施。 这样往往会加大司法机关侦破的难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四)犯罪多出于享乐的需要 大学生侵财犯罪虽然仍以满足物 质和金钱的欲望为主,但是为了寻求物 质享受而犯罪的倾向大大增加。在这些 犯罪中,大学生犯罪很少出于谋生的考 虑,而大多是贪图享乐,即属于享乐型、 高消费型的犯罪。很多大学生的生活费 都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但有些大学 生要去追求灯红酒绿的物质生活,又因 其没有固定收入,无力承担这些高消费。 为了满足其消费欲望,往往采取偷窃、 抢劫、窃取财物等手段,达到获取财物 的目的,并随即挥霍一空。 二、大学生侵财犯罪的客观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个体行为 都要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 此,从这一视角观之,大学生的犯罪行 为,是社会环境消极影响内化的结果。 1.社会政治因素 社会政治因素对大学生侵财犯罪 心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大学的政治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论教育与现实社会的极大反差,主要受 部分人政治腐败、党风不正的影响。加 上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社会上又流行“ 讲关系、讲门道 ”,许多 大学生对前途失去信心,这就使学校的 政治教育被抵消,大学生缺乏政治信仰, 难以抵挡西方国家宣传的剥削阶级的不 劳而获、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思想, 出现对社会不满和报复社会的心理而走 上盗窃、抢劫等侵财犯罪的道路。 2.社会经济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 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 盲目追求高消费,对物质的需求欲望不 断膨胀。物质利益已经不再被人们视为 是“拜金主义 ”和“思想腐化”的反映,甚 至被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尺度。正 是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风气 刮进了校园里,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 值观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其理想、信念 的动摇与困惑,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诱发了部分大学生去进行诈骗、 、盗窃、 抢劫等犯罪活动。 (二)不良文化因素 进入新时期,我国原来形成的社 会文化和价值观念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而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还未确定, 加上大学生心理未定型,学习压力相对 较轻、有相当多的空余时间支配,他们 富有理想却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激情有 余但理性不足,难以抵挡住社会上不良 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崇尚金钱,追 求享乐、个人至上、自私麻木的价值观, 追求生活上的享乐和超前消费。这使他 们丧失了进取、奋斗的内在精神和意志, 使他们对国家、对集体、对人民、对他 人缺少基本的责任感和道德感,蔑视社 会公德。当他们不切实际的物质需要得 不到满足,在责任感与道德缺失的情况 下,就产生了以盗窃、抢劫、诈骗等行 为来获得需要的心理,并付诸行动。 (三)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的缺陷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更具有 不容忽视的作用。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 法和教养方式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不 良影响。当今中国社会虽然提倡素质教 育,但学生的成绩、分数仍然是决定一 切的因素,致使有的家长往往只重视智 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 养和品行教育。 2.家庭经济的贫困 贫困的生活也是促使大学生侵财 犯罪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之一。从在校 大学生侵财犯罪统计结果看,家庭贫困 的大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贫困本身并 不是犯罪的原因,但是,生长在贫困家 庭中的孩子,相对的从家庭中分享到的 物质生活、精神温暖和正常教育等都自 然的少于其他相对富裕的家庭。当他们 进入大学后,与生活在同一学校的城市 学生之间可能会有很大的贫富差距,有 些贫困的大学生在面对同学之间生活水 平的强烈反差时,从心理上很受刺激, 难以遏制“物质欲望 ”,再加上自己囊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羞涩,心理容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对于 道德品质薄弱、自制能力差的一些学生 来说,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当自 我调解不适当时,就可能抵御不住诱惑, 铤而走险,走上歧途。 (四) 学校因素 1.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与培养不 够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发生巨大 变革的时期,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 乐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充斥着整个社 会,处于社会中的大学生当然亦不可避 免地要被这些“ 物质欲望”的思想所影响, 在被影响后其思想或多或少的也在发生 着变化。然而,学校并没有充分地跟着 大学生的这一思想变化进行或开展有针 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忽视对大学生政治 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行为素质教育, 致使一些从小就有不良行为的大学生在 心理上畸形发展。 2.学生管理环节上的偏差 在学生的管理上,高等学校的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点是强调学生自立、自觉,尊重学生的 个性,老师和学生之间往往是学业上的 关系。这虽然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 自我管理能力,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如有的校规校纪形同虚设,部门老师缺 乏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的意识和素质, 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 许多本应及时发现的问题未被发现。有 的学校在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上是个空 白,这就容易使一些大学生滑进犯罪的 深渊,如一些学生借故经商、赌博和上 网,甚至外出夜不归宿等。四川某高校 的调查令人吃惊,有赌博行为的学生竟 占全校总人数的 60%。他们从校内赌到 校外,从白天赌到黑夜,没钱借钱,输 了就去偷去抢。 3.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学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也存在 缺陷。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学 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应始终把法制 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虽然大学生有较 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但是大学生中仍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还有许多不知法、不懂法的人,有的甚 至是法盲。学校虽然开设有法律基础课, 但是由于不够重视,没有起到法制教育 的作用。多数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 识仍然很淡薄。 三、大学生侵财犯罪的主观原因 (一)大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自我意识 增强,在生理上、心理上迅速走向成熟 但又未完全成熟。大学生人身经验浅, 做事欠缺考虑,社会又极其复杂,加上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后就业 压力大,导致其自我预期值下降,认为 前途渺茫,从而易迷失自我,情绪失控。 这种心理不成熟,不能自我调节,做事 欠缺考虑,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有时会 利用侵财犯罪来发泄情绪。 (二)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由于大学生在认识问题上的局限 性和片面性,一些人的个人价值观念也 容易由此发生倾斜,一味注重追求个人 利益的实现,而不顾国家和集体利益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损失,只求索取不讲奉献。这种思想意 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裂变,导致 少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和变异。 一些学生过于迷恋对物质的占有,对物 质的享受,对物质的崇拜。大学生传统 理性的脆弱、道德的滑坡和精神的颓废, 成了其侵财犯罪的内在驱动力。 (三)物质欲望的过度膨胀 据有关调查,盗窃犯罪约占大学 生犯罪总数的 70%左右,居大学生犯罪 的首位,这类犯罪行为的发生大多与这 些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的心理需要有关。 这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往往并不困难, 但他们往往追求高消费,一旦经济吃紧, 向家里伸手难以满足时,便产生了侵财 犯罪的动机。而且,在大学校园里,有 的学生之间还会进行攀比消费,这种追 求物质享受的攀比心理也极易导致犯罪。 总之,大学生侵财犯罪心理的形 成是各种主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