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城镇的繁荣_第1页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_第2页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_第3页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_第4页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六单元 拓展与停滞的明清文明 第 26 课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 中山学校 詹华清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中的“四大名镇”及其位置; (2)知道景德镇和苏州城的地位与城镇特色;(3)了解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 的原因和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2、能力与方法:(1)借助图片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的时空意识 与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2)通过体验式探究学习培养学生 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证据意识,养成求真务实 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创新的价值,培养创新的精神,并感知 祖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是景德镇与苏州城的特色。 2、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商品经济的发达和新兴工商业市镇、城市发展 的关系。 三、 教学设计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本课教学方法以问题探究式为主,依靠形象生动的 视频资料、图片史料构建历史的时空意识与问题意识,通过体验式探究性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交 流能力。教学活动时间为 1 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地图材料 观察 依据地图让学生感受 明清两朝在世界历史 中的地位,指出当时 盛世的一个突出表现 就是工商业的繁荣 创设情景,帮助 学生建立学习的 大背景,形成宏 观的整体的历史 思维。 学习繁荣的明清 商品经济(工商 业市镇崛起的背 景) 1、阅读教材 P157, 观察 PPT 明朝农作物、 手工业分布图,归纳 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的 表现。 2、观察比较地图, 从中提取历史信息。 3、分组讨论交流, 1、简介商品经济的 含义,归纳总结学生 的发言。 2、提供地图,引导 学生观察比较,运用 信息解决问题。 3、组织、鼓励、点 评、分组交流情况, 1、培养学生阅读 综合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图 中提取信息、归 纳信息、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形成 “史由证来,论 解释历史事实。 指出历史是时空环境 的产物,学习时要重 视地图。 从史出”的史学 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 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习“景德镇” 1、学生观察陶、瓷 实物与文物图片,体 验陶瓷的不同。 2、观看视频:古代 景德镇制瓷工业的流 程 3、观察景德镇瓷器 的邮票、明清景德镇 瓷器文物和“洋器” 图片、 。 4、思考回答:为什 么景德镇会在明清时 成为中国的“瓷都” ; 琳琅满目的景德镇瓷 器背后,给我们提供 了哪些丰富的历史信 息? 1、采用谈话法引入 话题,简介景德镇的 制瓷历史和 CHINA 的 来历 2、教师出示实物与 文物图片,提出问题。 3、认真聆听学生发 言,明确学生的回答, 注意史学思维方法的 培养。 4、提供图片材料和 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5、利用地图,总结 学生的发言,说明景 德镇瓷器在中国古代 对外贸易与和平外交 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使学生体验感 知历史,培养学 习的兴趣,获得 了解历史的新途 径。 2、培养学生由现 象分析本质的能 力,加深认识创 新精神的价值。 3、培养学生对历 史材料的观察分 析能力,引导学 生在获取历史知 识的基础上提高 历史认识,从而 发展历史思维能 力。 学习“苏州城” 1、观看欣赏视频: 姑苏繁华图 , 2、根据视频所见和 教材提供的资料,动 手完成明清时期苏州 城的繁华表现在哪些 地方?你能找到史料 证据支持你的看法吗? 3、观察教师提供的 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并通过讨论发言回答 问题。 1、投影视频并介绍 清代画家的姑苏繁 华图 2、提供问题讨论: 明清时期苏州城的繁 华表现在哪些地方? 你能找到史料证据支 持你的看法吗?让学 生了解苏州城商品经 济的感性内容。 3、提供材料、组织 学生分析讨论苏州最 出名的手工行业出现 的新特征。 4、引导学生回答, 明确材料内容。 1、增加教学的直 观性、生动性, 提高学习兴趣。 为下面的安排做 铺垫。 2、培养学生从图 中提取信息、归 纳信息的能力和 初步的 “史由证 来,论从史出” 的史学研究方法。 3、使学生对史料 小说有初步认识, 帮助形成初步史 料意识。 4、培养学生的归 纳总结能力和口 头表达能力。 教学小结与拓展 学生谈看法。 1、教师结合图片史 1、巩固课堂知识。 料概述明清商品经济 发展水平。 2、提出问题检查学 习效果。 2、教材以点带面, 历史教学防止片 面,弥补教材不 足。 3、使学生形成整 体的历史思维和 因果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制作本课的教学课件 2、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籍如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2004 年第 8 期等。3、提供陶、瓷的实物。4、研读有关 明清商品经济与市镇的论著,了解史学界研究的新成就。学生准备:1、阅读教 材的有关教学内容.2、尝试思考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 四、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从地图史料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明清两朝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帮 助建立学习的大背景,指出当时盛世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工商业的繁荣。 随后进入新课。 (二) 学习新课 1、学习繁荣的明清商品经济(工商业市镇崛起的背景) (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157 和 PPT 明朝农作物、手工业分布图, 归纳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商品及商品化倾向的增长、工商业市镇崛起、货物的跨地区贸易频繁) (2) 教师引入工商业市镇。通过两幅地图让学生比较分析问题: 1)找找“四大名镇”有哪几个?分布在哪里? 2)分组讨论交流这些市镇成为名镇的理由。 3)根据它们四镇的崛起,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南方经济重心;交通便利;商品云集;拥有特色的手工业 等) (3)学生发言回答,教师明确 2、学习“景德镇” (1) 师生问答,谈话方式介入学习内容 1)师:景德镇的特色手工业是什么? 生:瓷器 师:对。早在北宋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就开始闻名全国了。景德 镇原名昌南镇,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CHINA )可能就源于此 吧。 2)师:关于瓷器大家都不陌生。同学们上过陶艺课,在生活中也 见过陶器与瓷器,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出示实物与文物图片,注意让学生懂得历史知识是可以从多 种途径获得,关键是要做有心人。如追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 (不求答案完全正确,主要是感受、体会祖国文化的悠久灿烂。 陶器与瓷器的不同:A 原料:瓷器用瓷土,含铁量一般低于 3%; 陶器用一般黏土,含铁量一般高于 3%;B 温度:瓷器 1200C 以上; 陶器 1000C 以下;C 釉:瓷器用高温釉;陶器无釉或施低温釉) 3)观看视频:景德镇的制瓷过程。 了解景德镇发达的制瓷业情况。 (2) 教师投影景德镇的瓷器,引导学生活动(看图学史) 。 问题设计: 1)观看景德镇的瓷器,讨论为什么景德镇会在明清时成为中国的 “瓷都” 。 (制作精湛,品种丰富,能不断推陈出新、生产符合 时代要求的新产品) 2)琳琅满目的景德镇瓷器背后,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丰富的历史信 息?(景德镇手工业水平发达,商品经济繁荣,明清朝对外贸 易发达,也是中国古代和平外交的重要手段。 ) (3)学生分组探究,代表交流,教师点评。 3、学习“苏州城” (1) 教师投影清代画家的姑苏繁华图视频和文字史料,创立问题情 境。 (2) 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在视频和材料中,你发现了一些什么东西? (3) 出示问题设计,组织学生寻找证据,树立历史的证据意识。 1)教材上讲:苏州是当时全国最富裕的地区,最繁华的工商业大城 市,你能找到证据吗? 2)造成苏州繁华的原因有哪些?这种繁华景象说明了什么? (4)问题探讨:材料 1)教材 P160 引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诗。 材料 2)明朝小说集醒世恒言 施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 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 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 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 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从诗中你能看出人们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两则史料能给你探究苏州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哪些证据? (从规模、劳动者的身份、生产目的等考虑:丝绸业在江南较 普遍;妇女是丝绸生产的主要参与者;丝织生产是他们家庭 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出售赚钱以 获得粮食。 ) (5)学生发言、讨论,教师明确 (三)教学小结与拓展:归纳法的运用 为什么明清时期会出现像景德镇这样的新兴工商业市镇和苏州这样繁 华的城市?这样的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商品化倾向不断增长,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中国 江南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已经在一些地方出现。 ) 五、 作业:略 六、 参考资料 1、 国史概要 (樊树志著 复旦大学版)P329-333 2、上海博物馆资料陶瓷简介 3、 放宽历史的视界 (黄仁宇著 三联书店 2001 年版) “从三言看 晚明商人” P1-30 七、 教后反思: 这节课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落实二期课改的精神,从内容与形 式上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整堂课上教师基本处于“引导者”的地位而不是 “控制者” ,学生则成为了学习主体。2、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和材料等构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而不是记忆若 干具体的知识点。由于问题源自材料、富有层次,所以效果还是不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