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八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八)_第1页
必修二 第八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八)_第2页
必修二 第八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八)_第3页
必修二 第八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八)_第4页
必修二 第八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专项循环练(八) 高频考点强化练 高频考点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物质 生 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是考查的重点 1阅读“制度的拉动和滞后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影响示意图”(下图:据李楠小农 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据此判断,晚清时期对经济结构的演进客观上 产生拉动效应的国家制度或政策是 ( ) A商业专卖 B闭关锁国 C开埠通商 D实业救 国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结构前进的方向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鸦片战争后, 列强的经济侵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农产品的商品化,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这是外国经济侵略的客 观影响,而列 强侵略中国主要是通 过打开中国市场、掠 夺中国的原料,故开埠通商符合题意。商 业专卖和闭关锁国阻碍了 经济发展,排除 A、B 两项。 实业救国是在民国时期提出的,排除 D 项。 2读下图:18721894 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D自然经济所占成分微不足道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数据可知民族资本主义所占份额相对较少,选择 B 项。从时间信息可 排除 C 项, A、D 两项在图中反映不出。 31877 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当地(中国) 商人往往将装满货物的商船 挂羊 头卖狗肉式地过继给任何一位欧洲人,佯装货物是他们的。 ”当时中国商人 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妥协性 B中国商品缺乏信用 C外国商品可免交内地税 D欧洲人享有一些特权 答案 D 解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商人将装 满货物的商船“过继给任何一位欧洲人,佯装 货物是他 们的” ,是因 为欧洲人享 有一些特权,可以避免本国封建 势力的剥削。 4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 本主义工业兴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 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答案 C 解析 A 项错在根本、B 项不适合 兴起阶段、 D 项不适合一战期间,故 选择 C 项。 5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1921 年创作) 中,描写了他见到童年的小伙伴闰土。闰土 在谈到他的生活时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 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 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这一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 军阀割据,战乱不息 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 苛捐杂税繁多,农民 入不敷出 自然经济完全破产,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不太平”可知正确。 “什么地方都要钱 ”可判断正确。 “非常 难”说明正确。自然经济 完全破产与史实不符,故 选 D 项。 6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动车组,见证了中国铁路交通的迅 猛发展。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趋势 B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 C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D洋务运动时期实现了各省通火车 答案 D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才实现了全国各省通火 车,故答案 为 D。 7右图是于江西某古代民居中拍摄到的“裹脚凳” 。凳子最 上方横梁为 3 寸,中间横梁用于缠布,最下方的盒子用 于 放置药物和香料。女子缠足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畸形, 更 是心理的禁锢。最初以法令形式明确禁止此陋习的政府 是 ( ) A晚清政府 B湖北军政府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 C 解析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 缠足等法令。故 选 C。 8徐风笑为安徽省濉溪县人,生于 1899 年。从北伐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其足迹遍及 安徽、上海、湖北、北京等地。根据他近 90 年的人生经历判断,下列活动中不可 能发生的是 ( ) A在安庆教堂参加一次新式婚礼 B在上海租界坐有轨电车上下班 C在武汉手持粮票排队购买粮食 D在北京医院给老友发电子邮件 答案 D 解析 徐风笑生于 1899 年,卒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在他的有生之年 A、B、C 三项 都有可能经历。中国从 1995 年才开始全面开展互 联网业务 。所以,只有 D 项不可能。 常考易错针对练 常考易错点 近代中国几种经济形态的区分、对近代化的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 程、 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 集” , “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 宗” , “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 ”。这反映出 (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答案 B 解析 题目强调西方从中国收购农产品,而在中国 销售工 业品,也就 说明中国成为 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的销售市场,就是卷入了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A 项说法偏颇, C 项与题意不符,D 项所述“ 开始被打破”不是发生在光 绪年间。 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 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 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 20 年。 ”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 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 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关系理解不到位。 题干中的“同治、 光绪年间的改革”指的是洋务运动,其 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 业虽然采用机器大 生产,但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 ,只是在客 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故 C 符合题意。 3 “1870 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 业的经理。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 1900 年,有那么 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 ”导致 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 A民族危机加深 B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C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答案 B 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把握不准。抓 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1870 年” “1900 年” ,再据材料中 “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 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的信息, 说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获得了初步的发展,而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 宽对民间设 厂的限制,故 B 符合题 意。A、C 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D 项不是直接原因,是主观原因。答案为 B。 420 世纪 60 年代,绿军装成为流行服饰(如图) 。观察图片, 你认为图片内容反映出当时我国 ( ) A物资供应较为紧张 B与苏联的关系更为密切 C女性缺乏审美情趣 D社会生活带有政治色彩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服饰变化的时代特征。20 世纪 60 年代,当 时中国的服饰深受政治运动的影响,故 绿军装成为流行服 饰。 大题冲关规范练 1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 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日甲午 战争前,商 办企 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 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 1898 年清政府才 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表示要“提挈工商” 。 材料二 自 1902 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 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 年独资更名 为“茂新”面粉厂。1905 年又 设立振新纱厂, 1912 年后陆续 在上海、无锡、汉口开 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 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 业界的“面粉大王” 和“棉纱大王” 。到 1922 年 2 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 纱厂已经达到 16 家。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 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右 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中日甲 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1912 年后到 1922 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 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 (3)材料三中的 F1 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答案 (1)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清政府奉行 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限制工商业。 (2)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 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F 1 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认识:可从民族资产阶级 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回答,也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性等方面回答。 2服装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 历史变迁。 探究一 服装与古代政治 “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坤在地下,裳象,裳下两股,有阳偶象。 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 则民志定,天下治也。 ”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穿着服装的主要史实。结合所学,指出这样穿着服装的作用。 探究二 服装与民国社会生活 1912 年登出民国新服制草案:“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大别为三:(一)西式礼 服,(二)公服,(三)常服。礼服纯仿美制;公服专以仿西式制用 。” 1912 年 10 月 3 日, “男女礼服服制 ”公布, 第十二条,关于大礼服及常礼服之 用料,如本国有相当之毛织品 时,得适用之。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服制。 这些服制除了少数几个还留有一点封建等级主义的遗毒之外,大多数服制都以职业 分工作为制定的标准。 (2)阅读材料,概括民国时期服装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探究三 服装与新中国的发展 (3)服装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特殊载体。阅读下表,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个阶段, 概括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从建国 50 年服装的发展变化中你得出了哪些 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50 周年服装发展简表 时间 服装的主要颜色和 用料 主要服装 特点变化 温馨的 50 年代 蓝、灰、黑、土布 列宁装、布拉吉 革命的 60 年代 绿、卡其布 军装 初醒的 70 年代 颜色搭配有对比 棉布、条绒 军装、喇叭裤 开始流行 以加工布料为主的衣 着消费 开放后的 80 年代 多种颜色搭配 多种布料 旗袍、西装、 两用衫、裙子 由“单一型”向“多 样型”转变的衣着消 费 五彩缤纷的 90 年代 颜色可以任意搭配 各种高档服装面料 服装种类繁多 个性化、成衣化、高 档化的衣着消费 答案 (1)史实:穿着服装不可颠倒,要遵守制度;有强烈的等级观念。 作用:规定社会成员之间的君臣庶民、尊卑长幼的关系。巩固统治。(任意一点) (2)特点:采用西式;要用国产衣料;要打破封建等级制度。 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服饰改革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 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