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届毕业生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感悟.docx_第1页
从应届毕业生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感悟.docx_第2页
从应届毕业生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感悟.docx_第3页
从应届毕业生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感悟.docx_第4页
从应届毕业生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感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应届毕业生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 感悟 作者背景: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 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从一个 应届毕业生,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再到离开华为转 战百度,徐家骏的十年从业经历和经验对于今年的应届毕 业生来说绝对可资借鉴,我们从中也可以一窥华为公司的 运作过程和徐的职业规划。世界上本没有好工作,下的功 夫够了,好工作自会找上门的。 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 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 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 1997 年 7 月 16 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 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 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 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到了科技园,发现是 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 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 乡的感觉。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 麻木得可以了。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 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 自新大陆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 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 科技园 1 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 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象 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 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 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 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 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 年华为名气 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 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 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 20-30 人的小公司,所具有 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一篇是唐东风写的 被评为杰出员工受表彰后的感想。还有一篇名头很大“中 央研究部知识产权处” ,当时被这个名头吓了一跳。文中讲 到华为当年研发累计投入亿人民币,更让我吓一个跟斗。 我想当时清华大学一年科研经费也就 1 亿多点,这家公司 什么来头,花的科研投入比清华还多?当时就有了兴趣。 快毕业的时候,连连受挫,找工作跟当年大部分同学 一样,希望留北京,但连续被联想、方正、科海、卫通等 当时大名鼎鼎的公司录取后又告知要交几万块钱才能解决 户口问题之后,想到了还有华为这样一家公司,给人力资 源部寄了一份简历。没几天,一个深圳的电话,说某年某 月某日有个副总裁来北京,面试一下。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跑过去了,是公司原副总胡红卫, 他基本上没有问我什么问题,到是介绍了一下华为的情况, 然后把人力资源经理田景琦叫了过来,当场就给了我一个 “录取通知函”和入职操作指导。我一肚子犯嘀咕,这是 不是一家骗子公司?怎么这样就算面试通过了?连工资有多 少都没有机会问。之后一直到报到前,都有点怀疑,幸好 有个本科的同学,在华为工作过,在向他咨询后了解到公 司还是实实在在有的,才下了决心过来。总的说来,就是 被一张华为人报“骗”来的。 就这样懵懵懂懂到了华为,一开始新员工培训,纪律 严明、严格,班车不会多等半分钟,之后是部门培训,大 量的信息扑面而来。之后到了工作岗位上,给我分配的工 作是 ERp 系统管理员兼 DBA,虽然以前也搞过一些大系统, 如兼职做过印度人的大型银行软件客户化开发,但见到我 们的 ALpHA 8200 和我们的软件 ORACLE,心里还是激动不已。 IT 的发展一日千里,10 年前的技术与今天比,很多人可能 没有体会了。 那时比较落后,很多人也没有机会接触这种当时很先 进的系统。我见到我们居然有 2G 巨大内存的“超级服务器” 当时实在是佩服不已,为自己能做它的管理员而自豪,又 为自己将来能不能玩转它而焦虑。我师傅王忠宁见到我就 撂给我一本书ORALCE ADMINISTRATOR GUIDE ,一寸半厚 的英文书,愣是一周之内从头到尾看完并写了厚厚的读书 笔记和一大堆不懂的问题,自此再也不怕厚厚的英文书。 当时正好是公司 ERp 上线没多久,业务正在推行,系 统极不稳定,每天的并发程序有一半是跑错的,系统还会 动不动 CRASH。我看完一本书后,在刚刚成为 One Book Man 时,问题单就来了,有一个重要的引入程序有时候 跑得出来,有时候跑不出来。说实话,那时候对 ERp、 ORALCE、操作系统一切几乎还是一头雾水,而问题却已经 传过来了,只好硬着头皮,摸索了好半天,终于明白了有 一批数据在倒的时候,系统准出错。 几万条数据,一条条试是不可能的,我就想出了用二 分法,一批一批的试,完全手工动作,笨拙、费时、费力, 做了几十遍,花了整整一天中午饭都错过了,终于定位到 了其中一条数据,而后发现是数据超长而数据库定义的长 度不够并且校验程序有 BUG 没校验出来。经过又返回去重 复验证,证明找到的原因是正确的。当时真是心中大喜, 几乎在完全不懂系统、不懂这个程序是做什么的、不懂程 序处理的逻辑、不懂数据库的设计的情况下,把这个 BUG 定位出来并交回给 ORACLE 处理了。 这是我上班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至今我对这个问题 本身还并不明白,呵呵。这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工作和 读书不是一回事,工作是要解决问题的,是要产生结果和 输出的。不管怎么样,能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有好的 输出结果那就是成功。读书才追求的是慢慢读,读懂为止。 那时的系统,真是岌岌而可危,公司的业务高速发展, 业务也不断推行,系统的负荷越来越高,但系统却不是经 常宕机,就是跑得如老牛般慢。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 平,也是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水平不行体力补,大家兢 兢业业背负责任,闯过种种难关,终于还是挺过来了。现 在想想,还真是有点后怕的,稍有不慎真有可能全线崩溃。 我也能理解有些大企业,为什么倒起来那么快了。现 代的组织,经常是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生物一样,低等 的蚯蚓断成两段,照样生存。而高等的人,身上戳个小小 的洞可能得毙命。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人体一样,内部 小小一块地方如果出关键问题了,组织可能崩溃。要保证 不崩溃只有两条路:1)组织本身的设计和流程的设计高度 科学、冗余和足够的制度性反应机制,这是西方国家的强 项,他们的公司历一百年不倒,是有强大的内在因素的。2)依 靠组织内每一个最小单元的高度的负责、警觉。虽然我们 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第一种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天生缺少这 样的土壤和基因,因此第二种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虽然这 不是最好的办法。 头两年的工作中,我们水平很低,体力劳动很多,有 一段时间,我一上班就得高度紧张地盯着系统,不停地干 预,系统才能跑下去。一会儿系统进程死了,一会儿空闲 进程多了要杀掉,一会儿表空间不够了要扩展,一会儿用 户提交了不合理的并发程序要中止。有一段时间,我成了 热线兼现场支持,一天接 50-80 个电话,接了电话到处跑。 之后我们做了很多改进工作,升级了系统硬件、写了自动 脚本,成立了专门的热线等等,这期间我慢慢懂得了一个 道理,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要成功的管理好,没有绝招,依 靠的只是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努力。 有一度由于压力过大,也使我精神高度紧张,到了比 较神经质的地步,有一段时间,一听到 CALL 机响,甚至是 电视广告里的“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中的 Bp 声,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加速,喉咙发干。有一次去香 港出差,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生怕系统出问题, 结果刚到香港住进酒店,一个电话就来了,说系统崩溃了。 我立即打国际长途叫赵赶紧去处理,过了几分钟,赵回 电话绝望地说,他以最快速度赶到一号楼,进了电梯刚走 到一半,喀嗒停电了,电梯卡在中间半个多小时,祸不单 行,当时那种感觉真是 “农夫内心如汤煮”啊。 最后过度紧张使得我想逃避,导致我提出了辞职。所 幸那时候的领导袁总和郭总,开导我多次,我逐渐有所缓 解,然后慢慢开始理解了什么叫大将风度。做我们这一行, 要如履薄冰、但也要有点临危不惧的精神。工作紧张,但 心情要避免无谓的紧张。后来我们的 ERp 系统、IT 数据中 心,又出现过多次危险情况,淹过水、着过火,而我们最 终都能够化险为夷。 工作并不只有艰苦和繁琐,有时候,乐趣也不期而至。 当时我们的数据库总是出 ORA-1555 错误,严重影响系统的 运行,我多天努力、百思而不得其解。现在的管理员可能 会想,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吗,但那时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 达,什么东西一 GOOGLE 都出来了,我找了大量的资料,苦 苦思索,最后终于灵光一现,象拼藏宝地图一样拼出了逻 辑严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我记得当时是深夜,内心偷着 乐的感觉妙不可言,不需要别人知道、不需要别人理解, 走出公司大门,仰望星空,深深吸一口气,内心偷着乐。 还有另一次,当我们经过 30 多个小时的连续作战,解 决种种问题,终于顺利升级成功 ERp 系统后,那种感觉也 象打了胜仗的将军,充满胜利的喜悦。记得当时正是刚谈 女朋友,给她写了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书,成为太太后, 她有一次跟我说,你那玩意儿叫啥呀,那能叫情书吗?通篇 都在讲你如何如何工作的,象工作汇报一样,简直可以跟 鲁迅写给许广平的“情书”相媲美,尽是革命理想,没有 点花前月下。 还有一次,我们的 EMAIL 系统突然出了故障,大量的 来信收不到。那时是华为开拓海外市场的初期,海外还根 本没有什么公司网络,所有的一切都是靠 EMAIL 和国际长 途,天象塌下来一般,我们跟主管国际市场的徐直军汇报、 最后向老板汇报请示是否应该报公安,因为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