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1年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1页
2008-2011年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2页
2008-2011年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3页
2008-2011年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4页
2008-2011年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2011 年中考知识点总结 综观近年天津市语文中考题,会发现其中的知识点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针 对这些知识点,教师在进行教学和总复习的过程中应怎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有的放矢呢?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分,一般的题型分布如下: 第一题一般是字音题,考查的对象几乎都是涉及“形声字误读” “形近字 误读” “多音字误读” “方言化误读” “古今读音(用法)不同导致的误读”等 词。我们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对这些字的读音进行归类,从而识记。 第二题考查 (1)对错别字的辨析能力。在复习中要弄清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包括字 形相似误用、字音相同或相近误用.此外,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积累和识记词 语。 (2)本题考查同义词辨析。做这类题,要掌握以下原则:分辨词义看侧重; 斟酌词义看大小;借助习惯看搭配;分清色彩看感情;认清色彩看语体;借助 朗读看语感。六条原则可单用,也可部分合用。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在平 日学习中了解近义词的有关知识,其次在回答时要注意结合相关语境去理解词 语的意义。 第三题一般是病句的辨析。以选择题的形式,从句意表达或修改的角度考 查是否有语病或修改是否正确,这是中考辨析和修改语病的主要题型。 病因的判别与辨析应建立在对各种语病类型熟悉并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平 时复习应针对病句类型进行针对性训练。 第四题一般考查(1)标点符号的应用。要根据标点前后文字的意义关系, 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中考试题中考查频率较高的是引号、分号、冒号、破折 号、省略号。在中考复习中,要注意记住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并注意在写 作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修辞格的辨析。辨析时,要根据各种修辞格形式上的特点,并结合 具体内容分析。对于选择题型,还可运用排除法解答。 第五题一般考查 (1)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解答诗词鉴赏题要注意:把握整首诗表达的 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其中关键词的含义;明确诗歌所运用的写作 手法。一般解题思路:先揣摩诗题,再推敲诗句,然后体味意境,最后明辨技巧。 第六至第八题一般是出一段课内讲读课文,然后出几个选择题。选择题内 容不外乎以下几种: (1)关联词的运用。关联词的运用在段落大意的理解和总结中起着点睛 的作用。总结性的语句一般都紧随其后,根据关联词连接起来的句子读下去, 最后的句子往往就是答案。 (2)对文章段落主要内容的提炼。要做到准确的提炼,必须抓住中心句, 2 以及能支撑中心句的关键句,必要时将这些句子进行整理。 (3)对文中词语指代意义的理解。回答词语指代的内容,首先要从文中 找到带有指定词语的这句话,然后可以从这个词语的前面句子中找它所指代的 内容,回答时可以运用文章的原句,也可适当概括。 (4)文章结构的划分和内容的总结。一篇文章内容很多,结构的划分可 根据中心句和重点字眼来体现。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 (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分或总) 、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 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 “其次” “还” “也” “此外”等词语。 (5)中心句的考查。这种总结性的题目往往考察的是学生找段落中心句 的功底。一般说明文的中心句不是在开头就是在结尾,有时在句中,一般有特 殊的标志,如关联词的提示,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 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6)说明方法及其运用。在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来辨析,同时也要了解各个 说明方法的意义以及他们经常使用的特殊句型。作比较一般是两者不同的事物 之间,打比方一般都有相关字眼来提示你,举例子的方法一般都有词语提示, 等等。所以,注意各个说明方法的提示词、掌握各个说明方法的意义和基本用 法很重要。 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XX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发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XX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 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该事物的 XX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突出对象的 XX 特点(地位、影响等) ,使说明更有 说服力。 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 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 XX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 XX 特点,使说 明更有说服力。 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另: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 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生动具体形象。 引资料 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3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7)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反复研读问题所在 的段落,抓住关键语句,明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来作答。 (8)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做这种题目的方法是:找关键词和中心 句。如本段中的第一句话就告诉了你答案。 (9)对文章内容、论点及写作方法的考查(一般是议论文) 。解答此类题, 要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仔细研读问题所涉及的段落,找 出答案。 找论点应注意:中心论点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优先考虑;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完整的陈述句。 辨识、分析文中的论据,品味其作用的答题套路: 举例论证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 ,有力地论证 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 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从而使 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对比论证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 调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严密。 比喻论证(引证法)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有 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 象、浅显易懂,使论证更严密。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模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论证了 (论点) ,显得(好处) 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 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如果考查的是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0)对文章语言准确性的理解和辨析。体会这类词如何准确地说明事物 的形态、性质、成因、功能,有助于我们对被说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第九至第十一题是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中的选择题一般是这样安 排的: (1)重点实词或虚词的解释。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在课堂教学中应重 点强调,学生应该牢牢地凭记忆答题;即使记不住,也可用“代入法” ,即把 选项中的翻译套入原文,看能否读得通;如果读得通,那就是对的,反之则是 不正确的。 (2)对古文句式和句末语气的考察。会翻译即可。平时应让学生熟练掌 握判断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型;还可根据末语 气词或关键的字眼来判断,如“岂” “哉”等都是反问句的标志,而“者, 也”则是判断句的典型句式。 4 (3)对文言文省略句的辨析。文言文省略句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主 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介词宾语省略。 (4)句子节奏的划分。解这种题目时,应在理解文章意义的基础上断句, 或者按照句子结构来划分。实在不行,都读一读,凭语感答题。 (5)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这是对文言文学习的综合考察。中考中,文 言文阅读分析与综合试题往往包括三个检测要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 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翻译句子。翻译文言语句是中考必考题。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重点词 语的意思,如遇到省略句,翻译时还要补写出省略掉的成分。我们要在理解全 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反映的具体社会实际和具体情理,遵循“信” (忠实原 文) 、 “达” (连贯通顺)的原则,力求“雅” (文质兼美) 。 二、古诗文默写。 古诗文默写主要考查方式一般有两种: (1)记忆性默写题。一般涉及到古代诗词名句和古代的散文名篇中的名 句。准确填写有赖于平日对名句的熟练背诵。默写时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理解性默写题。回答时要根据对诗词的理解来选填诗句。 三、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出题类型一般包括这几种: (1)文言词语的意思。这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做这类题时,要让 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 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我们 在平日学习中必须注重课内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并能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 到课外,灵活运用。 (2)翻译句子。翻译文言语句是中考必考题。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重点词 语的意思,如遇到省略句,翻译时还要补写出省略掉的成分。我们要在理解全 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反映的具体社会实际和具体情理,遵循“信” (忠实原 文) 、 “达” (连贯通顺)的原则,力求“雅” (文质兼美) 。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这类问题,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对具 体问题在文中的定位是前提,然后能用原文词句作答就用原文,不能用就根据 原文总结,意思对即可。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 课外现代文阅读(散文)出题模式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字音、成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的含义(表层 深层) ;做这类题目, 首先要找到词、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词句本意及所在的话要表达的含义, 再以形象化到抽象化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答题套路:本意+抽象化意。 (2)品味语言(尤其是哲理性句子的含义) 。思考方法:关键要抓住中心 词语,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或双关意义。 5 (3)概括文段内容。回答这种问题时要注意通读原文,紧扣相应的段落, 仔细阅读比较,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来回答即可。思考方法:内容句子推敲, 抓关键词 概括合并 感情:景语情语 谁+干什么(六要素方法) 也就是说, 非情节性文章要摘取重点语句,有情节人物:谁+干什么 (4)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做这类题目,要根据文章中心需 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以行为为线,以时间 为线,以空间(地点转移)为线”等,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 (5)写自己的设想,谈自己的感悟;这类题考的是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 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等。评价对人、事的 看法(结合文本,找观点,找依据)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事物的 认识(结合文本)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结合文本) ;启示领悟的道 理(结合文本) 。 (6)修辞手法的判断和作用分析。修辞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在平日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概念及作用,能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 果的角度赏析语句。 修辞的表达效果:能将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可使道理通俗浅显。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拟人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体现作者的情感; 夸张 强调或突出事物本质,表达强烈情感; 排比 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反复 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或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鲜明更强烈。 答题套路:运用了 XX 的修辞手法(什么词)+作用(结合文章) (7)文章的写法(表现手法) 。常考表现手法:对比、象征、烘托、照应、 悬念、铺垫、伏笔、欲扬先抑等。教师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表现手法的用法 和意义,掌握那些专业术语,以便答题。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对比 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最本质特征,加强文 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以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伏笔 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铺垫 突出主要的,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情节起伏,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象征 简练形象、感情真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烘托 能突出主体或感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照应 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悬念 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6 欲扬先抑 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答题套路:运用了 XX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作用(结合文意) (8)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思考方法(角度):检索哪些语段有人物外 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对这一段落逐一概括,舍去相同性格,写出不 同性格,最后将提取出的语句加工,概括成答案即可。 (9)表达方式的考查。常考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它们的作用 分别是: 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或状态) 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气氛;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推动 情节发展) 议论(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抒情(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往往和词语表达结合起来考) (10)理解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点题,总结上文等不同角度分析。 内容和主题: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11)理解文章标题 分析标题,注意分析标题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标题的含义关系文章 的内容、主旨,对它的理解可结合内容、主旨来回答。首先判断出标题的核心 词语,然后凭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把形象词语抽象化,从而得出其深层含义。 (12)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 主旨在文中的常见出现形式: 文章的标题;强烈感叹式的抒情句子;对人对事作出评判的议论句子;主人公 在关键情节中自我感悟的句子;人物之间触及哲理的对话;点明文章时代背景 的句子。 (13)用词的表达效果 动词 生动地表现了某人或物的情状或特点 形容词 细致地描摹出某人或物的特点或心理 叠词 营造一种节奏感强的音乐效果(生动形象、强调突出) 拟声词 让声音再现,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 (14)从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词语和句子。 思考方法:题干代入原文,上下检索,提取相关内容。 五、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 综合性学习中,题目大致是这几种: 1.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中的材料整理类试题, 7 回答时,要明确题目要求,读懂所给材料,在探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 2.仿句。仿写句子如同旧瓶装新酒。基本步骤是:观察“旧瓶” ,一定要 细心地看清要仿写的句子的意思,分析句间内在的关系。赏“旧瓶的特色” , 即句式、语法修辞、标点及内在的逻辑关系。倒旧找新,即倒掉“旧瓶”里 的旧酒,找仿写的“新酒” 。装入新酒。这一步最省事,却是门面活,需要 一定的技巧。 3.名人名言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这就需要学生平日的积累了,不然理解 可能就有偏差。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的考查形式一般是以下几种: 1.考察名著的作者、作者所处朝代、书中主要人物和情节。常出填空题。 2.考察学生在读完名著后所受的启发,要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常出 简答题。 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广泛阅读课标推荐的名著,了解其中的主要 人物和相关情节;要想弄明白名著中的人物和事件,就必须反复阅读,抓住人 物的主要特征,对书中的精彩之处做好笔记,写好读后感。还可以把看电视和 看书结合起来,这样日积月累,才会熟练掌握。 六、作文 近年来天津中考作文一般都是采取这几种命题形式: 1.话题作文。话题跟社会热门话题相关,要考生分析其中的原理,然后对 该话题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话题作文一般适合写成议论文。学生一定要好好 审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有深度的文章。 2.半命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同时也给了学生 很多有用的提示。这样的题目不容易写跑题,但这种作文选材最重要。一定要 选取最典型的素材,否则就有可能流于一般,落入俗套。 3.命题作文。这种作文题目是固定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就是在题目要 求下选材和构思。审题时可参考命题之前的引言,那是本次作文的“方向标” 。 同时,既然是命题作文,所以最后点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结构才完整。布局 谋篇时要构思巧妙,否则文章境界就不高了。 总之,写作是对学生综合实力的考查,写作时要字迹清晰,卷面整洁,符 合写作格式,文章有内容,有真挚的情感。 8 2008-2011 年中考知识点总结 新湖学校:郭文艳、张春霞 综观近年天津市语文中考题,会发现其中的知识点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针对这些知识点,教师在进行 教学和总复习的过程中应怎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有的放矢呢?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分,一般的题型分布如下: 第一题一般是字音题,考查的对象几乎都是涉及“形声字误读” “形近字误读” “多音字误读” “方言 化误读” “古今读音(用法)不同导致的误读”等词。我们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对这些字的读音进行归类, 从而识记。 第二题考查 (1)对错别字的辨析能力。在复习中要弄清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包括字形相似误用、字音相同或相 近误用.此外,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积累和识记词语。 (2)本题考查同义词辨析。做这类题,要掌握以 下原则:分辨词义看侧重;斟酌词义看大小;借助习惯看搭配;分清色彩看感情;认清色彩看语体;借 助朗读看语感。六条原则可单用,也可部分合用。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在平日学习中了解近义词的 有关知识,其次在回答时要注意结合相关语境去理解词语的意义。 第三题一般是病句的辨析。以选择题的形式,从句意表达或修改的角度考查是否有语病或修改是否 正确,这是中考辨析和修改语病的主要题型。 病因的判别与辨析应建立在对各种语病类型熟悉并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平时复习应针对病句类型进 行针对性训练。 第四题一般考查(1)标点符号的应用。要根据标点前后文字的意义关系,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中 考试题中考查频率较高的是引号、分号、冒号、破折号、省略号。在中考复习中,要注意记住常用的标 点符号的用法,并注意在写作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修辞格的辨析。辨析时,要根据各种修辞格形式上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对于选择题 型,还可运用排除法解答。 第五题一般考查 (1)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解答诗词鉴赏题要注意: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其中关键词的含义;明确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一般解题思路:先揣摩诗题,再推敲诗句,然后体 味意境,最后明辨技巧。 第六至第八题一般是出一段课内讲读课文,然后出几个选择题。选择题内容不外乎以下几种: (1)关联词的运用。关联词的运用在段落大意的理解和总结中起着点睛的作用。总结性的语句一般 都紧随其后,根据关联词连接起来的句子读下去,最后的句子往往就是答案。 (2)对文章段落主要内容的提炼。要做到准确的提炼,必须抓住中心句,以及能支撑中心句的关键 句,必要时将这些句子进行整理。 (3)对文中词语指代意义的理解。回答词语指代的内容,首先要从文中找到带有指定词语的这句话, 然后可以从这个词语的前面句子中找它所指代的内容,回答时可以运用文章的原句,也可适当概括。 (4)文章结构的划分和内容的总结。一篇文章内容很多,结构的划分可根据中心句和重点字眼来体 现。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分或总) 、并列式、递进 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 “其次” “还” “也” “此外”等词语。 (5)中心句的考查。这种总结性的题目往往考察的是学生找段落中心句的功底。一般说明文的中心 句不是在开头就是在结尾,有时在句中,一般有特殊的标志,如关联词的提示,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6)说明方法及其运用。在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来辨析,同时也要了解各个说明方法的意义以及他们 9 经常使用的特殊句型。作比较一般是两者不同的事物之间,打比方一般都有相关字眼来提示你,举例子 的方法一般都有词语提示,等等。所以,注意各个说明方法的提示词、掌握各个说明方法的意义和基本 用法很重要。 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XX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发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XX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 复交叉的现象。 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该事物的 XX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突出对象的 XX 特点(地位、影响等)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 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 XX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 XX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另: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 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生动具体形象。 引资料 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 文、谚语、俗语。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7)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反复研读问题所在的段落,抓住关键语句,明 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来作答。 (8)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做这种题目的方法是:找关键词和中心句。如本段中的第一句话就 告诉了你答案。 (9)对文章内容、论点及写作方法的考查(一般是议论文) 。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 础上,抓住关键句子,仔细研读问题所涉及的段落,找出答案。 找论点应注意:中心论点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优先考虑;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 在形式上是完整的陈述句。 辨识、分析文中的论据,品味其作用的答题套路: 举例论证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 ,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 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 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对比论证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从而使论 证更严密。 比喻论证(引证法)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从 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论证更严密。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模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论点) , 显得(好处) 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 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如果考查的是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0 (10)对文章语言准确性的理解和辨析。体会这类词如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成因、功 能,有助于我们对被说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第九至第十一题是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中的选择题一般是这样安排的: (1)重点实词或虚词的解释。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强调,学生应该牢牢地凭 记忆答题;即使记不住,也可用“代入法” ,即把选项中的翻译套入原文,看能否读得通;如果读得通, 那就是对的,反之则是不正确的。 (2)对古文句式和句末语气的考察。会翻译即可。平时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判断句、一般疑问句、特 殊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型;还可根据末语气词或关键的字眼来判断,如“岂” “哉”等都是反问 句的标志,而“者,也”则是判断句的典型句式。 (3)对文言文省略句的辨析。文言文省略句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 语省略,介词省略,介词宾语省略。 (4)句子节奏的划分。解这种题目时,应在理解文章意义的基础上断句,或者按照句子结构来划分。 实在不行,都读一读,凭语感答题。 (5)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这是对文言文学习的综合考察。中考中,文言文阅读分析与综合试题往 往包括三个检测要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 (6)翻译句子。翻译文言语句是中考必考题。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如遇到省略句, 翻译时还要补写出省略掉的成分。我们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反映的具体社会实际和具体情 理,遵循“信” (忠实原文) 、 “达” (连贯通顺)的原则,力求“雅” (文质兼美) 。 二、古诗文默写。 古诗文默写主要考查方式一般有两种: (1)记忆性默写题。一般涉及到古代诗词名句和古代的散文名篇中的名句。准确填写有赖于平日对 名句的熟练背诵。默写时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理解性默写题。回答时要根据对诗词的理解来选填诗句。 三、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出题类型一般包括这几种: (1)文言词语的意思。这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做这类题时,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 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 的,反之就是错的。我们在平日学习中必须注重课内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并能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 到课外,灵活运用。 (2)翻译句子。翻译文言语句是中考必考题。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如遇到省略句, 翻译时还要补写出省略掉的成分。我们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反映的具体社会实际和具体情 理,遵循“信” (忠实原文) 、 “达” (连贯通顺)的原则,力求“雅” (文质兼美) 。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这类问题,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对具体问题在文中的定位是前提, 然后能用原文词句作答就用原文,不能用就根据原文总结,意思对即可。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 课外现代文阅读(散文)出题模式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字音、成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的含义(表层 深层) ;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到词、句在文 中的位置,然后弄清词句本意及所在的话要表达的含义,再以形象化到抽象化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答 题套路:本意+ 抽象化意。 (2)品味语言(尤其是哲理性句子的含义) 。思考方法: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语,要体会词语的深层 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或双关意义。 (3)概括文段内容。回答这种问题时要注意通读原文,紧扣相应的段落,仔细阅读比较,从中提炼 11 出关键信息来回答即可。思考方法:内容句子推敲,抓关键词 概括合并 感情:景语情语 谁+干什么(六要素方法) 也就是说, 非情节性文章要摘取重点语句,有情节人物:谁+干什么 (4)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做这类题目,要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 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以行为为线,以时间为线,以空间(地点转移)为线”等,有的文章不但 有明线,还有暗线。 (5)写自己的设想,谈自己的感悟;这类题考的是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 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等。评价对人、事的看法(结合文本,找观点,找依据) ;体验亲身经 历或通过实践对事物的认识(结合文本)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结合文本) ;启示领悟的道理 (结合文本) 。 (6)修辞手法的判断和作用分析。修辞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平日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常 见修辞手法的概念及作用,能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语句。 修辞的表达效果:能将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可使道理通俗浅显。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拟人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体现作者的情感; 夸张 强调或突出事物本质,表达强烈情感; 排比 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反复 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或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鲜明更强烈。 答题套路:运用了 XX 的修辞手法(什么词)+作用(结合文章) (7)文章的写法(表现手法) 。常考表现手法:对比、象征、烘托、照应、悬念、铺垫、伏笔、欲 扬先抑等。教师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表现手法的用法和意义,掌握那些专业术语,以便答题。常用的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对比 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最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 人以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伏笔 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铺垫 突出主要的,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情节起伏,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象征 简练形象、感情真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烘托 能突出主体或感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照应 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悬念 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欲扬先抑 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答题套路:运用了 XX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作用(结合文意) (8)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思考方法(角度):检索哪些语段有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 写,对这一段落逐一概括,舍去相同性格,写出不同性格,最后将提取出的语句加工,概括成答案即可。 (9)表达方式的考查。常考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或状态) 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气氛;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 议论(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抒情(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往往和词语表达结合起来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