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番号”的由来_第1页
药物“番号”的由来_第2页
药物“番号”的由来_第3页
药物“番号”的由来_第4页
药物“番号”的由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药物“番号” 的由来 最近看到几篇文章,提到“606” 是某位科学家经过六百零六次试验才成 功的,因此就将此药命名为 606。其实, 这是讹传。记得建国前,有一些中小学, 甚至大学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养成勇于 实践和不怕挫折的精神,便讲起了某个 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坚韧不拔、屡败屡 试而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最常提到的 例子便是抗梅毒制剂 606,说是 606 的 发明者在研究这种药物时,连续失败了 605 次,但他毫不气馁、坚持奋斗,终 于在第 606 次试验中获得成功。这个故 事先从国外流传,后传入我国并一直传 颂至今。直到目前,有的人还把这讹传 当作真实故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中国论文网 /6/view-12962141.htm 事实上,没有一种数字代号命名 的药物、杀虫剂或农药,是以获得成功 的试验次数为代号来命名的。这些“数 字名称”(药物的 “番号”)的来源主要 有三类:其一是化合物的编号;其二是 化学分子式;其三是研制成功的年月。 现分述如下。 来自化合物的编号 606 和 914 是德国科学家保尔艾 利希(1854-1915)在 20 世纪初发明的 治疗梅毒的有效药物,叫“胂凡纳明” (即二氨基二氧偶砷苯) ,其商品名称 为“606”。此后,便出现了所谓艾利希 经 606 次试验而获得成功的传说。 其实,药名“606”并不是试验次 数的记录,而是化合物的编号。艾利希 在医学院毕业后,就着手研究传染病的 化学治疗问题,他从大量现成的化学染 料中筛选疗效高、毒性低的药物。他在 做这个工作时,采取了化合物编号的办 法(这也是迄今为止大部分科学工作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筛选药物采取的办法) ,他从一种治疗 锥虫病的药物“ 阿托克西尔 ”的化学结构 得到启发,合成了数千种砷苯化合物, 然后对其一一筛选。在这些药物中,现 有文献常提到的大约有 5 种,就是艾利 希命名的 5 号、594 号、606 号、914 号、 1206 号,其中 606 号化合物就是驱除梅 毒的良药,叫做胂凡纳明。以后,914 号研制成功,便叫它为新胂凡纳明,这 “新”的驱梅毒剂,其商品名叫 “914”。 还有几种抗结核药也是以化合物 的编号作为商品名的,如 20 世纪 60 年 代使用的“1314th” (乙硫异烟胺) , “1321th”(丙硫异烟胺)等,数字后面 有“th”显然是序数词。 有机磷农药,大家多数熟悉以数 字命名的商品名有 1059、1605 等,其 实都是化合物的编号。如 1059,乃系德 国研究单位内部编号 E-1059 的序数, 它是“内吸磷 ”的商品名。 1605 也是德国 研究单位的内部编号 E-1605 的序数, 亦为“对硫磷 ”的商品名。此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1240(乙硫磷) 、3911(甲拌磷) 、 4049(马拉硫磷)等都是编号的序数。 来自化学分子式 农药(杀虫剂)666 既不是试验 次数,也不是化合物的编号,这个数字 作为商品名则源于它的化学分子式。 666 这种农药是用一种叫做苯的化学物 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和氯气作用生成的: C6H6+3Cl2=C6H6Cl6 从其生成“666” 粉 的分子式,便可看出它是由六个碳原子、 六个氢原子、六个氯原子组成的,所以 叫做“666”粉,其化学名称为六氯环已 烷(即六氯化苯) 。 223 是杀虫剂“ 滴滴涕 ”的别名, 系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其化学名为二氯 二苯三氯乙烷(dichloro diphenyl trichloroethane) ,缩写为 D.D.T,按汉 语谐音译为滴滴涕(每一滴都能让害虫 痛哭流涕,含泪而亡) 。223 即二氯二苯 三氯乙烷之简称。 来自研究成功的年月 654-2 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常用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物,它的化学名叫山莨菪碱。它是 1965 年 4 月从我国特产植物山莨菪碱中提取 的一N 生物碱,故以研制成功的年月 而取代号为 654,其天然制品称为 654- 1;因药源有限,提取工艺也很繁琐, 成本又高,后来采用了人工合成的方法 生产出合成制品,取名为 654-2。 以研制成功的时间命名的药物, 有“84 消毒液 ”, “84”这一数字代号即 1984 年。因为这种消毒液是北京地坛医 院(原北京第一传染病院)于 1984 年 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的。 抗休克和扩容的血浆代用品羟乙 基淀粉,又称“706 代血浆 ”,乃因其系 我国 20 世纪 70 年代开发研制的。治疗 痔疮的“603 消痔液 ”为江苏省中医院于 1960 年研制出来的。 红汞俗称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