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药品包装的概况及要求_第1页
我国食品药品包装的概况及要求_第2页
我国食品药品包装的概况及要求_第3页
我国食品药品包装的概况及要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食品药品包装的概况及要求 2010-1-29 来源: 点击:292 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下称测试所)是国家食品药品技术管理局所属 的食品、药品包装材料的区域性执法机构,主要从事食品、药品包装材料的监督、实验和 检测,并承担着“国家局”药品包装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2002 年,上海市政府投资 8 亿元,在浦东张江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检测中心。日前,记者采访了测试所副所长、高级 工程师蔡荣,请他谈了国内食品、药品包装的现状及要求。 一、概况 蔡荣介绍,近年来随着食品包装的升级换代,促进了包装材料的发展。2004 年我国包装各门类在包装工业总产值冲的比重:纸包装 34.57%;塑料包装 28.31%;玻璃包 装 2.70%;金属包装 7.03%;包装印刷 19.13%;其他 3.09%;包装机械 5.17%。 目前,选择玻璃做包装材料是国外高档食品、药品包装的发展趋势。国际上食品 级玻璃包装材料正在不断改进,逐步采用硼硅玻璃。这种材料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外, 含硼量达 8%13%。其主要特点是化学稳定性好,极少有溶出物,并在透明性、保香性等 方面占优势。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对该类产品应加强砷溶出量、重金属的控制。 食品包装用橡胶的物理、化学及安全性能指标,在国家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常 规检测项目主要有重金属、高锰酸钾含量,可溶性有机物、蒸发残渣等。在药品包装这一 块,国家标准主要涉及包装材料与药物的相容性,这个概念可以引申到食品包装。 当今,食品塑料包装的要求更加趋于理性化,除外观和结构之外,更强调其功能, 如透明、抗氧化、阻隔、保香、安全性等。因此,复合材料和共挤出材料的应用前景看好。 二、新材料的使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以及生产技术的成熟,优质的食品包装材料得到了推广和 普及: 1.环境调节包装 有封入干燥剂(吸氧剂)包装、空气置换包装等。这些包装通常能够更好地延长 食品药品的保质期。环境调节包装所用的干燥剂(吸氧剂)等根据食品药品的物性来使用, 有硅胶、分子筛和纤维干燥剂等,这些物质不会与食品药品发生反应而使其改性或失效。 硅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反复使用。缺点是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吸水率、吸水速 度和吸水容量会降低。而且蓝色硅胶含有钴离子,1998 年氯化钴被欧盟定为二类致癌物质, 蓝色硅胶随即在欧美被禁止生产和使用。目前,不含钴离子的新型安全性彩色变色硅胶问 世,它具有蓝色硅胶的性能:无毒,可反复使用,深度干燥。 分子筛:是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立方晶格的多孔隙水硅铝酸盐物质,具有很强的 吸湿性,能进行深度干燥。分子筛是通过筛分分子大小的方式选择性吸收,将大于孔径的 分子挡在外,小于孔径的分子吸进孔内。水分子是一个小分子物质,所以很容易被分子筛 吸收,其吸湿能力强于硅胶。 纤维干燥剂:以植物纤维为基材的纤维干燥剂是一种不污染环境,易于回收的环 保型干燥剂,其干燥的性能比硅胶强得多,它将植物纤维浸润于干燥原液(含钠盐和钙盐) ,经过工艺处理后,可制成片装,利用表面富含的吸收空隙吸湿。它携带方便、成本低廉, 正在保健食品药品的包装上推广使用。 2.聚乳酸(PLA) PLA 具有良好的机械及物理性能,适用于吹塑、热塑等,加工方便,应用广泛。 可用于工业、民用各种塑料制品、食品包装、餐盒、免拆型手术缝合线、无纺布(可加工 成农用织物、保健织物、抹布、卫生用品、室外防紫外线织物、帐篷布等)。 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有利于消除白色污染,是高分子塑料化合物的替代品,具 有胜于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材料的优点,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环保型包装材料。 3.抗菌包装 为延长食品的保鲜和保质期,抗菌包装备受瞩目。日本在包装材料中添加了一种 新型无机抗菌剂,制成系列抗菌包装材料。其特点是:抗菌持续时间长;抗菌剂是气 相型的,对内容物无不良影响;稳定性好。 抗菌包装材料主要有片材、吸水片材、包装薄膜、抗菌包装纸等。片材是把抗菌 剂混炼到聚烯烃等树脂中压制而成的;吸水片材则是采用高吸水性树脂为基材制成的,通 常有片型和涂布型,如无纺布纸混有抗菌剂的吸水树脂纸无纺布。目前应用较广 的是抗菌包装薄膜,在聚烯烃薄膜中加入抗菌剂制成。对大多数常见的微生物,如大肠杆 菌、金色葡萄球菌、芽胞杆菌、黑曲霉等有抗菌效果。 4.泡罩包装 用于包装保健食品,如口服胶囊、片剂等。原来泡罩成型用得比较多的材料是聚 氯乙烯(PVC)硬片材料、铝箔材料。目前,国外对于阻隔材料选用的类型不断增加,国内 也有新产品,如高阻隔的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泡罩包装面市。 5.纸基复合包装 这是一种复合软包装,主要有贴膜型、衬袋型、嵌入型、液体型等。纸基复合包 装的难题是防渗,这是因为油分子太小。日本研制成功一种装食油的复合纸盒,以纸为基 材经铝塑 6 层复合制成,其结构为聚乙烯(PE)纸PE铝(AL)聚酯(PET) PE。由于复合层有铝箔,其性能优于玻璃和塑料容器,安全、轻便,且印刷精美,提高 了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新型超强度复合纸薄如蝉翼、柔似锦缎,经反复折叠完好如初,这类“纸”是用 玄武岩在 2000高温中拉成纤维、浸渍酚醛树脂并渗入白土粉后制成薄膜。它长期贮存不 会变脆、发霉、虫蛀,而且可以色彩染印,用途广泛。 三、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 1.溶剂残留量 包装的溶剂残留一般产生于油墨、溶剂及生产工艺过程,常用的溶剂有甲苯、丁 酮、乙酸、乙酯等。包装材料中的残留溶剂,会向所包装的食品中迁移,对人体和环境造 成危害。我国对食品包装中化学溶剂控制的标准有: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对胶粘剂中的微量有害物质(如二胺基甲苯)进行控制,但并未对溶剂残留量提出要求; GB9685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添加剂、溶剂、胶粘剂等 17 大类、58 种具体物质的名称和最高使用量;GB10004耐蒸煮复合膜、袋中规定溶剂残 留总量10mgm2;GB10005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袋中规定溶剂残 留总量10mgm2,其中苯类残留3mgm2。 美国、欧盟都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用于食品或药品包装的粘合剂和油墨类型, 并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如 89109EEC 条款 2 中规定了不允许发生物质从食品接触材料 的迁移并改变食品的味觉特性;AAA 中的法规 402(a)(3)也规定了食品包装材料对食 品串味(气味和滋味)的要求。 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国际上一般对商品包装规定了溶剂残留的限度,并标明某 种溶剂的残留量。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对于人用药品国际注册有技术上 的要求,将常用的有机溶剂的毒性分为三大类:禁止使用的,像苯;限制使用的,像 二甲苯;毒性比较小的,像醋酸。国内生产企业若想出口,就应该按照国际对于溶剂残 留量的有关规定,去选择恰当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 2.食品保鲜膜的使用 食品保鲜膜的材质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 PVC 保鲜膜有三个特点:自粘性强、比较透明、性价比高,被广泛地用于食品、蔬菜外包 装。PVC 本身无毒,它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中残留的氯乙烯 单体;二是添加剂。 有关 PVC 保鲜膜的国家标准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 树脂标准(GB480394);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18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卫生使用标准(GB96852003)。 国外对 PVC 进行了广泛的毒理研究,1998 年,ICI Chemicals Corp(皇家化学 公司)通过对小鼠进行喂养和注射试验,发现 DEHA 可引起发育畸形。12000ppm 可造成小 鼠身体和肝脏重量变化;18000ppm 可造成胚胎骨骼畸形和输尿管微畸形;低于 300ppm 无 显著毒性。 美国国家毒性研究中心(NTP)进行的同类研究也发现高于 12000ppm 的 DEHA 剂 量对某类小鼠有致癌作用。 PVC 保鲜膜中 DEHA 在高温(如微波加热)和包裹油性食品的条件下最容易迁移 出来。因此,对 PVC 保鲜应膜增设 DEHA 的检测项目,合理分类使用。 3.聚酯(PET) 鉴于 PET 的机械强度较高、耐化学性能较好、阻隔性能较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 食品包装。近来,国内对聚酯材料开发新用途,利用其耐巴氏消毒的性能,灌装酒类(啤 酒或白酒)。由于聚酯在醇类溶液中存在一定量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迁出,故国外有用 PET 材料灌啤酒,却没有灌白酒的,故用 PET 瓶灌白酒要慎重。此外,欧盟9462EC 法规对 PET 进行了铅、镉、汞、六价铬金属元素的控制。 PET 在食品包装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涉及到一些特定的食品,应先做实验, 再决定用否,以确保食品包装安全。 四、制约我国食品药品包装发展的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包装行业总产值在全国 42 个行业中排名靠后,2005 年上 升到第十四位,而且仍在高速增长。但是,这个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存在低水平重复建 设,产能过剩,竞争无序等问题。 我国包装企业数量众多,但是上规模、占主导地位的大企业却凤毛麟角,成规模 的企业在行业中占的比重很低,小型企业占主导地位,使包装行业的生产规模、技术含量、 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如 2004 年国内包装企业的总数 10868 家,其中大型 企业 35 家、中型企业 813 家、小型企业 10020 家。产值:大型企业占 11.37%、中型企业 占 31.58%、小型企业占 57.05%。生产手段和产品科技含量低。2004 年,包装新产品的开 发总额不到 10%。我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包装材料研究机构。高档原辅材料、精密包装 材料及设备还依赖进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