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防治_第1页
手足口病的防治_第2页
手足口病的防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足口病(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简介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阿萨基病毒 a11 型引起的以手,足部皮肤皮疹及口腔炎症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 发生于 4 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季多见,是通过呼吸道而传染的。 手足口病的病因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 A16 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 的其他株或肠道病 毒 71 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 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 10 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 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 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发生时,病儿常以发热起病,其热度不等,也有不发热者,但以低热者居多约点半数。且常 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厌食等症状。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为主要特征。口腔疱疹见于舌、颊粘 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约 3mm 大小,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皮疹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足 跟边缘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见,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样皮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 疹,圆形或椭圆形,约 37mm 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疹数目少的仅几 个,多的几十个。一般病程较轻而短,多于 1 周左右痊愈,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 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 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 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 (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 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 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为疱疹液、 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它的潜伏期是 3-8 日。 手足口病的检查 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 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 2-4 周才能出结果。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一、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 感染所致。 二、传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 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 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 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 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 不同规模的流行。 四、发病人群不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发 病机会很少。儿童和老年人一旦患病症状较重。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 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 清,很少超过 5 岁以上者。1983 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 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 32.85,36 岁为 14.23,714 岁为 1.27,15 岁以上 0.05。常在托幼机构出现流行。 五、症状体片不同。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 各有不同。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 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 12 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 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 12 周,大多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手足口病大多无 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 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 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 天自行吸收收缩。全身症状轻,病程约一周,预后良好。 六、诊断依据不同。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 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潜伏期 218 一友 38 天常见;发病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疱疹、溃疡损害 两大特征。 手足口病的预防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若此病在托儿 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 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 20 分钟倒出, 当茶饮用。三五天即可,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 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 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并发症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 7-10 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 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 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 25 天,如不 及时治疗,可能致命。死亡率极低,仅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 手足口病的治疗 目前此病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 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5、可以口服 B 族维生素,如维生素 B2 等。 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该病一般 12 周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也不是终身免疫,即以后还可以感染发病。 中医防治手足口病配方 预防方:金银花 6g,大青叶 6g,绵茵陈 15g,生苡仁 10g,生甘草 3g。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 连续 57 天。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以上为 36 岁剂量, 3 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 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治疗方:对付皮肤疱疹:苦参、野菊花、紫草、地肤子各 30g,加水 3000ml,煎至 2000ml,凉至 3538,泡洗手足臀部 1015 分钟。 对付口咽部疱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 2 次。 对付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 10 克,黄芩、白藓皮各 6 克,双花 3 克,竹叶、薄荷各 2 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