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都护歌》教学设计_第1页
《丁都护歌》教学设计_第2页
《丁都护歌》教学设计_第3页
《丁都护歌》教学设计_第4页
《丁都护歌》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丁都护歌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丁都护歌是广东教育出版社语文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 2 课李白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作于天宝六年(公元 747 年)六月李白 游丹阳横山时,正值酷暑,诗人见民夫为统治者长途运送巨石不胜辛劳悲苦, 深表同情之余,遂命笔为之一呼。本诗描绘了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 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深切的 同情。全诗言近旨远,意蕴深厚。通过对本诗的教学,使学生从中得到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爱民惜民的启发和教育,熟悉并运用本诗的白描、用典手法,提高 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李白的生平简介及其思想意识。 技能目标:1、理解本诗是怎样体现纤夫之苦的。2、学习本诗的白描、用 典手法。3、学会鉴赏诗歌。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的高尚情怀,珍惜今 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诗是怎样体现纤夫之苦的,学习白描、用典手法。 四、教学思路、方法 以朗读贯穿课堂,鉴赏时以“苦”架构课堂进行细析并学习本诗的白描手 法,以学生讨论、回答为主,老师适时点拨,师生共同归纳要点。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李白的相关资料,初读诗歌,结合课文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六、教学时数: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说起李白的诗歌,大家都会很自然地吟起他那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千古 名句,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挂云帆济沧海”等。李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作虽然不是很多,但今天我们 所要学习的丁都护歌却是很突出的篇章,是李白现实主义诗篇中的一首杰 作。这节课请大家一起来聆听李白的丁都护歌 。 二、学生介绍作者李白,老师引导学生侧重从李白的生平、思想、性格和诗歌 的思想内容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介绍。 三、欣赏图片。 俄国画家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观看中国纤夫的生活写真照, 创设氛围、意境。 四、学生介绍写作背景。 老师补充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石(江苏的太湖石和昆石,安徽的灵璧石, 广东英德的英石) ,并展示江苏的太湖石图片。 五、请一生朗读全诗,师生正音,后学生齐读。 饶(ro)贾( g)浊(zhu)凿(zo )磐(pn )浒(h )砀 (dng) 六、赏析诗歌。 (一)看诗题找信息。 1、介绍“丁都护歌”的来源。 宋书乐志记载说,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祖(即宋武帝刘 裕)派府内直督护丁旿去处理后事。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旿到 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语声很哀切。 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推衍成这支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 丁督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2、诗人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写纤夫的悲苦,并寄予深切的同情。在 标题上就已创设了凄切悲苦的氛围,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二)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 1、找“诗眼” 。 (苦) 2、诗中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纤夫的“苦”? 学生讨论分析后明确:从五方面来体现纤夫的“苦” 。一是酷暑之苦,二是 “上征”之苦,三是“水浊”之苦,四是“心摧”之苦,五是“无由达”之苦。 (三)精读诗歌,找“境”思“意”: 1、在诗中找出描写“纤夫”劳苦的句子。 明确并齐读: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万人 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1)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试分析句中用典的表达效果。 讨论后明确:李白借用吴牛喘月的典故,构建画面,巧妙点出炎夏酷暑的 时令特征,使纤夫逆水拖舟的形象跃然纸上烈日之下,挽着纤绳,喘着粗 气,衣衫褴褛,弯腰曲背,一步一颠,挣扎行进在江边用典效果是言简意 丰、耐人寻味。 (2)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试分析句中“水”这一意象。 提示:诗人抓住“水”这一典型意象,突出地表现了拖船纤夫所受的煎熬 和痛苦。 “不可饮”的言下之意是纤夫不可饮而饮之,控诉的力量尤为含蓄。不 仅如此,水浊如泥浆,足见天热水浅,又交待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要原 因。 (3)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场面?请描述 一下。这二句又和诗中的哪句是照应的呢? 请一生描述,后明确:由眼前的拖船运石宕开一笔写到万人凿石,从更广 的范围来揭示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人民群众的苦役重负。 “万人” , “无由达”而 竟须达之,更把纤夫之苦推向了极端,突出表现了诗人极大的义愤。照应句子: 拖船一何苦! 2、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纤夫”们的心情?并对它进行赏析 明确: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学生齐读) 。一声歌,一行泪,凄切哀怨, 令人不忍听闻:在繁重劳动下苟延残喘的纤夫们悲苦的内心世界被表现得淋漓 尽致,同时也照应了题面。 3、在描写纤夫的苦的诗句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哪一句是深化主 题之笔?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明确: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学生齐读)!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诗人 的悲苦之情奔涌而出,达到高潮。这又大又多的磐石,采之不尽,输之不竭, 而纤夫之苦足于感伤千古,哪有尽头啊! 4、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这两句交代拖船的地点、环境,看似无关 题意,但却别有深意,试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之。 明确:商业网点的稠密、商贾市肆的豪华与下文纤夫拖船的劳苦形成鲜明 的对照,更突出了拖船劳役的繁重艰辛,渲染了环境气氛。 (四)问题探究:全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怎样?你能再举出其他 的文学作品吗?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后明确:全诗采用了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炼 的笔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 件与景物的情态面面貌,不求细致,只求传神。如“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的直白描绘,震撼人心。 举例:1)诗歌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2)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等多用白描 手法。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 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 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维妙维肖地描写了事态 的发展。 3)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 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五)小结本诗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诗人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用白描手法描绘了纤夫拖船的劳苦 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 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全诗“ 落 笔 沉 痛 , 含 意 深 远 , 此 李 诗 之 近 杜 者 ”。 ( 唐宋诗醇 卷三) 。 (六)学生齐读诗歌。 七、扩展阅读鉴赏。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雕胡” ,就是“菰” ,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 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漂母”用史记 淮阴侯列传的典故:韩信年 轻时很穷困,在淮阴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 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一饭之恩”的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请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两方面来赏析本诗。 八、课后作业:用白描手法写一段话,介绍同桌的你。 教学反思: 让学生搜集李白的相关资料并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欣赏外国油画伏 尔加河上的纤夫和中国纤夫的生活写真照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又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氛围;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石并展示太湖石的图 片,拓展了学生视野;对“丁都护歌”来源的介绍,丰富了学生知识;以朗读 贯穿课堂,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且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就把诗背出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