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几点认识_第1页
对全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几点认识_第2页
对全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几点认识_第3页
对全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几点认识_第4页
对全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几点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对全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核心问题 的几点认识 摘要: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 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也应紧紧围绕厘 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一中心和方 向,积极探索遵循产业逻辑和文化发展 规律的改革路径。 中国论文网 /5/view-4943406.htm 关键词:出版体制改革;政府; 市场;出版企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 改革为议题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 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 下简称决定 ) 。 决定指出:经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 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 挥政府作用。与出版业具有直接关系的 决定第十一条推进文化体制机 制创新,从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 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和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四个方 面作了深入的阐述,指明了进一步深化 出版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 一、改革行政管理制度,激发市 场主体活力 我国原有的出版行政管理制度是 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中许多内容已 经与当前出版业的发展实践不相适应, 制约了出版企业的文化生产力。若要坚 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就必须对计划经 济体制下形成的出版行政管理方式进行 制度创新。 其一,改革主管主办制度。主管 主办制度是我国出版行政管理制度的重 要内容,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策,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随着出版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制度已经不 适应出版产业的发展要求,成为“政企 分开、管办分离” 的制约因素。长期以 来,主管单位与出版单位之间已经形成 了“互相帮助 ”的关系,对于某些出版单 位,主管单位是赖以生存甚至可以获取 某种特殊利益的“ 婆婆” ,而对相关的部 门来说,出版单位则成为一个开展工作 的阵地。目前,部门下属的出版社,如 大学和部委出版社,总体上都缺乏改革 的动力。一方面,出版社还存在着依赖 丰管主办单位的惰性;另一方面,主管 主办单位也害怕出版社改制或产权多元 化后不好管理。旨在加强管理责任的主 管主办制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弱化乃 至脱离部门所有的改革趋向相矛盾,导 致行政权力过多地介入企业经营。由此, 我们可以根据“ 政企分开、管办分离 ”的 改革原则,对主管主办单位的定位、相 互关系及职责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修改和 调整,以适应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求。在党政机关不宜再担任出版企业主 管机关的改革趋势下,也为了减少出版 企业的“婆婆 ”,由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 大型文化企业或出版传媒企业承担出版 企业的主管主办责任或许是较为理想的 方案。 其二,改革审批制。审批制是我 国政府管理出版的重要手段。根据出 版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即便出版单 位有主管主办单位,也满足其他设立条 件,还要符合国家关于出版单位总量、 结构、布局的规划。也就是说,设立出 版单位的许可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全 凭政府的计划,而事实上政府也从未公 布这类计划。出版单位设立方式与市场 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发展逻辑相抵触。有 研究者指出:以 2000 年图书出版业的 纯销售额 376 亿元为基点,假设年平均 增长速度为 7.2%,那么 2010 年我国图 书出版业的纯销售额应为 752 亿元。若 要实现上述增长目标,未来出版社的净 进入率不能低于 5%,相对应的出版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数量应为 920 家。2010 年我国图书出版 业的营业收入为 537.9 亿元,实际年增 长速度约为 3.76%,远远低于 7.2%的增 长率。造成这一结果有诸多因素,但出 版企业数量较少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 反观欧美出版强国,其产业集中度虽然 很高,但出版企业多达上万家,且完全 根据市场竞争的结果生发消灭。 从发展的角度看,原来的审批制 度已不适应当前国有出版企业的发展形 势。改革以来,众多出版集团由于业务 发展需要,纷纷在异地建立子公司,汇 聚各类人才、作者、信息及内容资源加 速发展,从而为集团发展带来更为广阔 的市场空间。但由于没有出版资质许可, 这些子公司还必须依靠出版集团的书号 资源,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提高产业的发展速度,应对 产业发展的新变化,建议出版行政管理 部门对审批制度进行如下改革。第一, 实现审批许可的规范和透明。审批许可 机关要明确开办出版单位的具体标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其中包括关于总量、结构和布局的说明 和解释。以规范和透明的方式实施行政 许可有助于减少行政权力“寻租” ,更好 地发挥事前监督管理的作用。第二,可 考虑采用“先照后证 ”的审批方法,即要 开办出版社的企业在成立之初依照公 司法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再由出版管理部门 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审批。 其三,改革其他出版行政管理手 段。选题审批、书号制度和专业化分工 等出版行政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妨碍 了出版企业市场主体性的发挥。选题审 批涉及内容监管,是我国出版管理工作 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出版内容监管以 事后审查为主,即对含有违法内容的出 版物依法追究其作者、出版者和传播者 的责任;但同时也进行一定的事前审查, 即实施出版计划和选题计划的申报备案 制度,对涉及国家机密和国家安全等方 面的重大选题实行选题和原稿同时备案 制度。选题审批制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计划生产、国家包销 ”式的出版活动。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选题审批制常常 导致如下问题:一方面市场需要的选题 可能无法通过审批,或者几经周折通过 后已错失市场良机;另一方面,许多审 批通过的选题又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尤 其在书号实名申领制实施之后,如果一 方面强化书号申领,另一方面继续严格 执行以往的选题申报办法,其结果是出 版活动的计划色彩愈发严重,留给市场 的空间更为狭小。 书号制度也是我国长期使用的出 版行政管理手段。自 2009 年起,书号 网上实名申领制在全国全面推广使用。 但从目前来看,这一制度只是有限范围 内的调整,书号数量、结构上的控制并 无实质性改变。有不少出版社反映,实 行实名制申领后,书号数量尽管可以适 时追加,管理却更加严格。出版社必须 先有书再申请号,即每出一本书,都要 在完成三审之后再向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提交该出版物的原始数据(包括作者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况、书名、价格、字数等) ,获批后才 能获得唯一的中国标准书号及条码。如 此一来,出版企业根据市场形势自行、 随时调整的空间大减。一些精心策划推 出的书如遇审批延误,就可能痛失市场 商机,严重影响经济效益。这在某种程 度上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而且,在这种 制度下,出版企业难以对企业的生产总 量进行把握,更难以对整个企业未来的 发展作出长远规划。 对不同类 别出版社的出书范围进行专业分工,使 各出版社的图书出版内容互不侵犯,也 是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出版体制的一个传 统。在计划经济时代,确定各出版社经 营范围的主要原则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人为、僵硬的 分工模式已经成为出版生产力发展的桎 梏之一,不仅限制了生产要素在出版企 业问的自由流动,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 了产业集中度的低下。在市场经济体制 下,通过市场机制取代行政指派来实现 出版内容上的专业化分工是改革的必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趋势。 二、创新市场准入规制,促进公 平竞争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 基本规律,即让市场而不是其他力量在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理论和实践 都表明,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 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市场竞争的实质就 是市场交换,其内容是不同所有者之间 的产权交换。若全社会只有国家(政府) 这个唯一的所有者,那就根本不可能有 真正的市场交换,也就无法获得能够反 映资源相对稀缺程度的市场竞争结果。 因此,任何一种市场取向的改革,都早 晚要打破国有制的垄断,根据权利平等、 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原则,消除各种 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壁垒。 放松市场进入规制、允许非公有企业进 入是打破国有制垄断的途径之一。 从纯粹的经济角度而言,打破国 有制垄断可以引进公平的竞争,提高产 业效率。这是因为,新企业的加入能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刺激市场中创新的产生和扩散,面对新 企业的加入,在位企业往往会采取积极 的应对措施。为了与享有市场声望和资 源禀赋的在位出版企业竞争,新进入市 场的民营出版企业必然要引进更高的效 率,不可能通过寻求“ 行政保护 ”来瓜分 已有的蛋糕,从而对整个市场产生“鲶 鱼效应”,促进产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从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其已经具备了放松市场进入规制的基础。 首先,出版体制改革不可能置身于中国 经济转轨的大格局之外。在中国经济转 轨过程中,竞争行业通常要从完全政府 垄断型向垄断竞争型和完全竞争型转变, 其实质就是让国有资本逐渐退出可竞争 领域,实现从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 变。其次,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渐 次展开,出版的意识形态功能将以某种 更为隐性的方式存在,经济功能会得到 进一步的凸显,政府将主要依靠健全的 法律而不是国家所有权来约束出版企业 的市场行为。再次,历经十年改革,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有出版企业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而且 掌握着最优势的出版资源,因此无论从 现有实力还是掌握的资源来看,国有出 版企业都具备与民营出版企业展开竞争 的优越条件和稳固基础。最后,在出版 领域,民营出版企业已经通过更高的运 营效率和优异的市场表现证明了其存在 意义和价值,这无疑也在不断转化管理 主体的陈旧观念。2008 年成立的盛大文 学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 最大的民营出版公司。凭借着“几分钱” 的微支付模式,盛人文学 2009 年至 2011 年营业收入分别实现 1.35 亿元、 3.93 亿元和 7.01 亿元,三年的营业收入 年均增长率达 128.3%。现在的盛大文 学不仅拥有可观的作者资源和读者群, 而且还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方面超越了传 统出版企业。不给这样的民营企业配置 完整的出版权,只会对产业发展产生消 极的影响。在维护国有出版企业的玺断 力量和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发展之间, 不存在可以长期折衷的中间地带。鉴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改革的渐进性以及当前出版管理主体的 市场管理水平,出版市场可以尝试有条 件地逐步放开,例如暂时对具有一定出 版资质的民营出版机构开放特定的出版 市场。 三、创新行业调控手段,完善市 场管理体系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 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 主体需要由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 转变为主要依赖法律、经济和行业组织 等现代管理手段,以进一步完善出版市 场的管理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法律法 规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已经形成了较为 完整的法律体系,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 规范了出版社的行为。但是,随着出版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不少出 版法律规定不适应改革新形势的问题, 需要对出版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改变和 调整,一方面要修订那些落后于改革实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际、违背改革方向和原则的出版法律法 规,另一方面要弥补现有法律体系的缺 位之处。首先,修订出版单位的设立条 件。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关于出 版单位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职责的暂行 规定 ,我国出版单位均有上级主办单 位和主管机关,且主管单位是中央或地 方各级的党政机关。随着经营性出版单 位的转企改制,出版企业现在必须与原 主管单位脱钩,实现党企分开、政企分 开。因此,应该根据改革形势修订相关 法规中出版单位的设立条件。第二,统 一相关出版行政法规。针对每个媒体分 别立法是我国出版法律制度的一大特色。 这种立法方式虽然有历史必然性,但也 导致出版法规的分散和内容交叉的现象。 而且,各媒体分别立法不仅容易造成管 理上的混乱,也不符合当下媒介融合的 传媒发展方向,需要加快进行整合。第 三,完善出版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出 版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法律 干预的缺失或力度不足。存在的主要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题:一是对出版物负外部性可能产生的 市场失灵,还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二 是在我国出版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中,部 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专门规范出版业的出版法由于暂时 不能解决公民出版自由的问题而迟迟未 能出台。这说明我国出版行业还基本处 于由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指示批示来 进行调整的现状,欠缺权威性和稳定性。 综合以上两点,管理主体应进一步加强 出版立法建设,以确保出版法律法规的 完善性、权威性和稳定性。 对出版业的经济调控主要是通过 财政调控于段扶持出版业,引导和调整 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实现“尊重文化” 的 社会目的。财政调控最重要的两大实施 手段是税收优惠与公共财政投入。我国 现行鼓励和扶持出版产业发展的税收优 惠政策还存在激励力度不足、激励内容 不全的问题。针对出版业的税收政策应 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以进一步 减轻出版企业的税负:一是降低图书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增值税率;二是实施“ 营改增 ”的结构性 减税措施;三是制定专门针对中小出版 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增加培育出 版新兴业态的税收优惠政策;五是实施 出版“走出去 ”的税收激励政策。对出版 业的公共财政投入,应该主要投向两个 领域:一是弥补正外部性强的出版物的 出版资金缺口;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的建设。政府要建立相关的出版基金解 决文化典籍出版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外, 政府要从两个方面推动公共出版服务体 系的建设:一方面适度加大对公共出版 产品的采购力度;另一方面要解决好公 共出版服务的有效性和运作效率问题。 “小政府,大社会 ”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要求政府将一部分可交由行业组织履行 的职能“让渡 ”出来,集中力量做好宏观 管理和决策层面的事情。目前,我国已 经成立了十几个主要的全国性出版行业 组织,业务范围涉及不同的出版环节和 领域,基本形成了“ 以版协为中心、各 司其职”的结构。由于我国的出版行业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组织大都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成立的, 且每个组织都有业务主管单位,因此出 版行业组织长期依附于政府行政部门, 组织性质和法律地位模糊,组织活动欠 缺稳定性和权威性,无法很好地发挥作 为政府与出版企业或出版单位之间中介 组织的作用。根据“ 政社分开 ”的改革原 则,出版行业组织应加快与出版行政管 理部门脱离关系,改变“ 二政府 ”的角色, 变成政府和会员单位共同的服务提供者, 从而逐渐成为出版行业管理体系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为此,政府要通过完善的 制度设计,推动出版行业组织成为提供 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业行为的现代 中介组织。出版行业组织要顺应改革形 势,加快建立现代社会行业组织机制。 四、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 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确立归属清 晰、权责明确的产权,这不仅是出版企 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也能从根 本上将出版企业与主管部门上下级传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成资产关系和契约 关系。出版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顺序 和重点是:产权多元化、改变国有股 “一股独大”的现象,并尝试对员工进行 股权激励。 产权多元化有助于破解国有产权 虚置的问题。由于国有产权所有者身份 是虚拟的,容易导致“ 国有资产、产权 均等,人人有份,谁都不管”的产权所 有者缺位现象。只有在产权多元化的情 况下,由于各投资主体对自身利益的关 注,才可以消除国有独资公司由于产权 所有者缺位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且, 产权多元化也是打破区域壁垒、行业壁 垒和所有制壁垒的重要手段。当然,出 版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 就,应该采取稳妥的方法,有组织、分 步骤地推进、实施,最终的目标是要形 成一个稳定、明晰和高效的产权机制, 使出版企业成为全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 度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 现出版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形式主要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第一,变国有独资为国有多元。原国有 股权可以通过转让、拍卖、兼并重组等 方式进行部分转让,实现国有股权的多 元化和分散化。第二,允许民营资本参 与国有出版企业的产权重组。当前可以 尝试在部分意识形态较弱的出版企业, 例如科技类、美术类出版社,进行“国 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 股、相互融合” 的试点。实质上,非公 有资本的加入才能真正化解国有产权虚 置的问题。 “一股独大 ”是指某一股东占据公 司股份 51%以上,从而处于绝对控股地 位。绝对控股下的“ 一股独大 ”容易产生 许多弊端,比如大股东随意侵占小股东 利益、完全控制公司经营等。我国出版 产权制度改革受启动时间较晚及意识形 态束缚等因素的影响,国有股“一股独 大”的现象尤为明显,大部分出版企业 为国有独资,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的国有 股也远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绝对控股比 例,与“降低国家持股比例” 的股改目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存在较大偏差。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 , 出版业特有的党政化色彩以及对公司治 理结构作用的忽视,无论出版集团还是 单体出版企业基本上都无法实现完善的 公司治理,现代企业制度极其脆弱。 决定首次提出“ 对按规定转制的重 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 度”,这对于国有出版企业的产权改革 具有重大意义,意味着出版企业有可能 从现有的“一股独大 ”转变为股权更为分 散的股权结构。可以预见,制度设计完 善的“特殊管理股 ”将有助于解决国有出 版企业“一股独大 ”的问题。 决定还提出了与分配制度有 关的政策,如“ 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 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 动者利益共同体” ,释放出向非物质资 本收益倾斜的明确信号。出版业属于知 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出版企业最重要 的生产要素。出版企业下一步做大、做 强、做优归根结底要依赖人才的创造性 劳动。谋求出版企业长远发展,就必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改变过去那些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用人机 制,建立起更有效的激励管理层和员工 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人力资本 激励机制。其中,股权激励是对人力资 本的首要激励,是最具激励效应的方法。 人力资本股权激励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 实现产权人格化,即企业的管理者、经 营者、骨干人员和达到一定条件的职工 享有一定股权,并以这个股权份额保证 对员工长久的责权利激励和制约,使大 家既享有应得的财富又承担投资的风险 责任。 五、创新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 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