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栖息地_第1页
找寻栖息地_第2页
找寻栖息地_第3页
找寻栖息地_第4页
找寻栖息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找寻栖息地 廖静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散 文创作。他的“ 资江” 系列散文,如 纤 痕 船魂 红帆 过滩谣 船夫号 子 资水魂等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 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散文热中,他 是游走在“文化大散文 ”边缘的 “另类”, 不像当时散文创作的主潮那样,在对历 史的检视中抒写大题材,表达大情感, 体现大境界;而是以小见大,回到小人 物鲜活的生命世界,书写的是资江上的 船夫和为他们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家人, 以及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资水岸边善良 淳朴的劳动者。资水汤汤,逝者如斯。 廖静仁从散文创作的康庄大道上忽而转 向,策划编撰了一系列发掘和弘扬湖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文化的图书。如千年湖湘胜迹图志 百年湖湘工业图志 千年诗经 千 年游记 千年翰墨 新时期湖南文学 作品选等。尤其是新时期湖南文学 作品选 ,较好地把握了上世纪八十年 代中期以来湖南文学的发展概况,以独 特的艺术眼光,展示了新文学湘军的艺 术成就,是一部难得的选本。 中国论文网 /5/view-4298987.htm 近来,廖静仁重新回到散文创作, 创作了爷爷的联珠桥 奶奶的寡妇 矶 我的胞衣树 。在这一组散文里, 廖静仁接续了他中断多年的“资江” 系列 写作,深情回望生命的原点、精神的家 园,找寻记忆深处的屐痕。资江岸边, 有廖静仁的故乡。他生于斯,长于斯。 他的儿时记忆、人生梦想、爱和恨、苦 与乐、屈辱与骄傲,都植根在资江边的 山野田埂河滩草地。资江犹如莫言的高 密东北乡,既是廖静仁的文学世界,也 是他的精神家园。他持续不已地写作, 就是在找寻他的栖息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在爷爷的联珠桥里, “我” 的 童年和少年时代,就在资水畔度过,家 门口的联珠桥上是“ 我” 与伙伴嬉戏游玩 的处所。及至“ 我” 长大,才知道这座桥 的来历。那是爷爷在他 16 岁那年立下 宏愿,要带头在溪口上修建一座麻石双 拱桥。爷爷是一个在资水上驾毛板船的 船夫。驾毛板船是在风口浪尖上讨生活。 “桃花水滔天,好驾毛板船;一年送一 次,可挣大价钱;一旦船散板,须拿命 来填。 ”爷爷整整 21 年玩命地挣钱,整 整 21 年为建桥而操劳与费心,终于在 他满 37 岁的那年冬天,在珠溪口建起 了这座联珠桥。然而,就在桥建好后, 他的毛板船在资水上触礁了,他走完了 未满 38 岁的传奇人生,留下了这座福 泽后人的联珠桥。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 饱含深情地记叙了爷爷短暂而辉煌的一 生。三十八个年头的确不算长,但二十 一度春秋冒着生命危险驾毛板船搏击风 浪闯荡资江积攒银元,为了乡邻出行方 便修砌石桥,怎能不名垂青史义薄云天?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作者用朴实的叙述、简洁的文字刻画出 一个伟岸的资江汉子。这是资水上刚毅 勇敢勤劳善良的船工杰出的代表。 奶奶的寡妇矶接续着爷爷的 故事。爷爷的船在乱礁滩失事后,奶奶 从悲痛中醒来,发誓炸除乱礁滩中的黑 脸礁崖,修砌长堤,为后来者整修一条 平安的航道。她以资水女人特有的坚毅 倔犟和吃苦耐劳,带着两个儿子携篓挑 筐走村串户筹集财物,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带领义工,花了八年的时间,终 于清除了危害多少代船夫的乱石礁,完 成了自己的心愿,做了一件千秋功德的 大好事。 爷爷的联珠桥 奶奶的寡妇 矶和我的胞衣树 ,既独立成篇, 又浑然不可分割。前两篇侧重于记叙撼 人心魄的爷爷奶奶修桥、梳理航道的壮 举,后一篇侧重于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 考。在“我”的家乡,乡亲们把屋后右侧 的山称作家山,人一出生下来,长辈就 在这座家山中选择一棵树,把晚辈的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辰八字和血肉胞衣用竹篮装上挂在那棵 树上,因此,家山又叫胞衣山。奶奶在 “我”很小的时候,就带“我”走到家山中 的一颗苦楝树旁,告诉“ 我 ”,那就是 “我”生命的另一半,今后不管走到哪里, 都要记得这座山,记得这棵树。 “我” 从 失学到做篾匠,再到招工转干,进县城 入省城,人生道路虽坎坷,但终于成了 省城里小有名气的文化人,出有私车, 住有豪宅。只是霓虹闪烁的都市生活使 “我”渐渐淡忘了家山,淡忘了家山中那 颗胞衣树,淡忘了爷爷奶奶用生命书写 的精神遗产。生命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我”带着家人,重新回到家山中,找寻 自己的栖息地。 廖静仁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是深刻 有力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路架桥 是积善行德、造福他人、功在千秋之事, 是受世人敬仰的美德。不识字断文,身 处社会底层,过着艰辛生活的爷爷奶奶 都具有这种千秋意识功德情怀,他们尽 其一生实现自己人生的信念。 “我” 作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一个文化人,在追求小家的富足生活中, 却失去了文化的根,忘却了家山就是要 让你记住“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 “我”并不是这个时代个体生命的偶然现 象,在欲望喧嚣、道德失范的当下,及 时享乐的世风已经麻醉了无数的灵魂。 “我”的惊醒是对精神麻醉剂的抗拒;寻 找栖息地,是接续文化传统的自觉努力。 刘锡庆先生认为,散文在表现人、人性 的深度上,大致有五个层面,即“实生 活”层面, “情感”层面, “性灵”层面, “心灵” 层面, “生命体验 ”层面。他特别赞赏这 种个我独特而深刻的生命体验,认为这 种文章是可遇而不可求。史铁生的 我与地坛成为当代散文的范本,就 是将个体的生命体验、生存困境与人类 社会面临的问题联系起来的艺术表现。 廖静仁的这组散文无情地剖析了一个浸 淫着湖湘文化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裂变与 回归。他从爷爷奶奶与“ 我 ”的生存状态、 精神世界的对比中,揭示了我们这个时 代的精神镜像。文章中饱含忧患意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天下情怀,凸显了湖湘文化对知识分子 人格的塑型。 有论者认为,廖静仁的散文同当 代著名散文家杨朔的作品很接近。这实 在是一种误读。杨朔的散文精雕细琢, 廖静仁的散文朴实自然;更为不同的是, 在杨朔的散文里,叙述者是一个“观光 客”,起着结构性的作用,在作品中是 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作品的主人公是 让“观光客”赞颂敬仰的“工农兵”;在廖 静仁的资水系列散文里,叙述者是主人 公之一, “我”是资水船夫的后裔, “我”与 资水岸边乡村里的亲人、乡邻一起构成 一个完整的生命世界。廖静仁的作品礼 赞的是这方山水和世世代代生活其中的 乡民。杨朔的散文写作,多是“现在进 行时”,即对他生活的当下社会无限光 明的颂歌;廖静仁的写作,多是“过去 进行时”,即对往昔生活的眷恋回忆, 礼赞乡人的善良勤劳勇敢坚韧、乡风的 淳朴,多少隐含着对现实的质疑和不满。 不过,这里涉及到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乡村衰败、田园牧歌溃散的文化态度。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各类生产 要素向以城镇为中心的地区积聚,远离 城镇的乡村的式微,传统的农耕生产生 活方式的退场,如何吸收传统文明的优 秀内核,重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 秩序,的确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经 济的繁荣、物质生活的富足,人民从繁 重的体力、艰难的生存状况中逐步解放 出来,也从封建愚昧陈规陋习中逐步解 放出来,这是今天的中国不争的事实; 与此相伴而行,环境污染、精神虚弱、 道德失范等社会病象也是许多有识之士 忧虑的顽症。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 的精神生活。陆路交通的发达,资水上 拦江大坝的建造,资水后裔移民小镇唐 家观或更大的城市经营生意,注定了资 水船夫驾毛板船风口浪尖上讨生活将永 远逝去,人们与大自然抗争与搏斗的激 情终将演绎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廖静仁散文创作中的“ 虚构性 ”,突破了 散文“描写真人真事 ”的传统。散文须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和夸饰,这一直 是散文界的权威观点。周立波在其主编 的散文特写选的序言中说:“描写 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 特写绝对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 剧的主要区别就在这里。 ”上世纪八十 年代以来,在文学创新的激流中,文体 的疆界被突破,小说“ 散文化 ”和散文 “小说化”的势头泛滥开来。王春林在评 论史铁生的创作时,就明确指出像史铁 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王蒙的系 列小说在伊犁以及汪曾祺的短篇小 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具有散文化特 征。汪曾祺先生认为打破小说和散文 的界限,就是要对小说的概念进行一次 冲决。与此同时,散文“小说化” 的倾 向也逐渐蔓延开来,散文作家有意识地 突破散文的疆界,在创作中融入诗歌、 小说、戏剧的因素,特别是小说创作中 的“虚构与想象 ”对传统散文观念强调的 “真实性”形成巨大的冲击。如贾平凹、 余秋雨等人散文创作中的大量虚构性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分。巴金在谈到他的散文创作时说: “绝大部分散文里面的 我 却全是作 者自己,不过这个我并不专讲自己 的事情。另外一些散文里面的我就 不是作者自己,写的事情也全是虚构的 了。 ”读过廖静仁的散文集风翻动大 地的书页的读者就知道,廖静仁的爷 爷并不是一个穷困的船夫,家里颇有些 田地。奶奶出生在富贵人家,幼时念过 私塾。他的曾祖父还担任过廖姓家族的 族长,在当地应该算一方士绅了。在这 组散文中,对于爷爷奶奶的年龄,作者 是这样叙述的:爷爷在 37 岁那年驾毛 板船失事时,奶奶是本命年,刚好 36 岁。然而,廖静仁在祖母一文中确 凿地说过,他的奶奶是 28 岁时守寡的。 由此可见,廖静仁在这组散文中写到的 “爷爷”“奶奶” ,只能是他精神意义上的 爷爷、奶奶,并不是血缘意义上的。据 作者自己说,联珠桥的修建、寡妇矶的 传说都确有其事,是当地村民义务投工 投劳完成的公益性工程。他把这两项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程的领头人进行艺术加工,便有了爷爷、 奶奶这两个血肉丰满撼人心魄的艺术形 象。廖静仁从小生活在资水边,做过篾 匠,当过泥水工,对劳动的艰辛和普通 劳动者那种纯真的感情是有亲身体验的。 这组散文里所记叙的事件是真实的,文 中所描写的人物属于艺术加工,带有虚 构性,但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舍身忘 我修路架桥、疏浚航道的“爷爷”“奶奶” 的情感是真挚的。散文创作中的“虚构 性”拓宽了散文的视域,当然,若不能 把握好度,也可能给散文这种文体以毁 灭性的破坏。 注释: 刘锡庆:当代散文创作发展 的几个问题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 2001 年第 1 期。 周立波:散文特写选 (1959-1961) 序言 , 周立波选集 (第 6 卷)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王春林:知青文学中的日常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