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九章个人所得税制度_622008887_第1页
11第九章个人所得税制度_622008887_第2页
11第九章个人所得税制度_622008887_第3页
11第九章个人所得税制度_622008887_第4页
11第九章个人所得税制度_62200888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个人所得税制度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法概述 09 中国所得税制度的演变过程.doc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针对个人取得的应税收入所征收的税种。个人的应 税收入称为所得。 个人所得税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广泛征收的税种。 个人所得税的计征方式分为三种: 分类所得税 综合所得税 混合所得税 分类所得计征方式:将个人收入划分为不同类别,各类所得按照 不同税率分别征收,我国目前采取分类征收的方式; 综合计征方式:无论所得的来源与形式,将全部所得综合计算征 收所得税; 混合所得计征方式:将所得作适当分类,一般将工资薪金所得、 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有较强连续性或经常 性的收入列入综合所得的征收项目,实行统一的累进税率;将财产转 让、特许权 使用费、利息、 红利、股息等其他非 劳务性所得按照不同类 别分别计算纳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产生和发展 1个人所得税的出现 个人所得税最早出现在英国。1799 年,英国创立个人所得税。 世界上现在有 140 多个国家征收个人所得税。 2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法 中国在 1950 年实施了新税制,其中有“薪给报酬所得税”,但没 有实际征收。 1980 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6 年,国务院颁布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 1986 年,国务院颁布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对中国公民征 收个人收入调节税。 1993 年 10 月 31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四次会议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所得税法进行了修 正,取消了“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 并从 1994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 得税法。 1999 年 8 月 30 日再次进行修正,开始征收利息所得税。实施 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形成统一的个人 所得税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 2005 年 10 月 27 日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决定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二处修订: 一、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 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 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同时,对“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的附注作相应修改。 二、第八条修改为:“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 为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超过 国务院规定数额的,在两 处以上取得工 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 扣缴义务人的,以及具有国务 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纳税义务 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 申报。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 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 报。 ” 2005 年 10 月 27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十八次会议第三次修正; 2007 年 6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八次会议第四次修正; 2007 年 12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三十一次会议第五次修正 3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公平的作用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 实现社会公平是政府的职责,通过税收可以对社会公平加以调节。 一些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大,取得较多的财富是理所当然的,也有利 于提高效率;同时,他们对社会资源利用的多,向国家纳税也是应该 的,可以促进社会公平。 向社会索取和奉献不对等的情况在现阶段和今后将依然存在,税 收是有效的调节手段。通过税收有效地缩小分配的差距,缓解社会分 配不公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公平:纵向公平与横向公平 社会公平的实现途径:四次分配理论 09 社会财富的分配 .doc 我国基尼系数变动情况: 1980 年 0.33 1988 年 0.382 1994 年 0.434 1998 年 0.456 2000 年 0.458 2004 年估计:0.48 所得税对社会公平程度的调节作用,体现在税率的设置上: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值,为一固定的常数。同 一征税对象不管数量大小都采用同一个比例征税。比例税率的优 点是计算简便,使 纳税人对税负水平的预测十分方便,应纳税额计 算简单,适用面可以很广。其缺点也是较明显的,征税对象往往比 较复杂或范围很广,用同一个比例征税,难于体现公平原则。因此, 比例税率常用于对流转额征税,一般税率不高。为了体现税负公平 原则, 还可以针对征税对象的不同,分别采用单一比例税率,差别 比例税率和幅度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将征税对象的数额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区 段,随着征税对象的增多,税率也相应提高的一种税率。累进税率 的特点是征税对象数量越大,税率越高。其突出的优点是区别了征 税对象的情况,对征税数额大的征税对象多征税,对征税数额小的 征税对象少征税,体现了税收的纵向公平,有利于实现税收负担能 力不同而税负水平不同,调节收入公平程度,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 矛盾。但其缺点是计算比较复杂。按照累进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全 额累进、超额累进、全率累 进和超率累进税率几种主要方式。 全 额累进税率:将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划分为若干区段, 每个区段确定一个税率。只要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某一区段,其征 税的全部数额都按照最高的税率征税。 超 额累进税率:将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区段,按照 区段由小到大排列。每个区段对应一个不同的税率,征税对象的数 额在不同区段内适用不同的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与全额累进税率的不同点在于,全额累进税率的 应纳税财产额适用同一个税率,而超额累进税率中的应纳税财产 额在不同区段内适用不同税率。超额累进税率避免了在征税对象 数额区段临界点上可能出现的税负增加超过所得额或收益额增加 的不合理现象。 累进税率示例: 按照全额累进: 单价 重量 价格 8 斤以下 1.00 7.99 7.99 8 斤以上 2.00 8.01 16.0 按照超额累进: 单价 重量 价格 8 斤以下部分 1.00 7.99 7.99 8 斤以上部分 2.00 8.01 8.02 全率累进税率:按照一定的相对量制定分段全率累进税率 表,计算应纳税额时按照纳税人的纳税对象相对量确定适用税率。 全部征税对象与适用税率的乘积,即为应纳税额。 超率累进税率:对纳税人的全部征税对象,按照税率表规 定的相对量区段,划分为若干段,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各段应纳 税额之和即为全部征税对象的应纳税额。 由于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公平程度方面有关较突出的优点,调 节的强度比较大,因而多用于对收益、财产课税。所得税较多地采 用超额累进税率。 例如:土地增值税采用超率累进税率 土地增值税税率表: 增值率增值额/扣除额 增值额房产销售额扣除额 增值额 税率 未超过扣除额 50的部分 30% 超过 50但未超过 100的部分 40% 超过 100但未超过 200的部分 50% 超过 200的部分 60%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法的基本内容 一纳税义务人 公民、居民、纳税居民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 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其从中国境内或境外取得的所得,均须 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在境内无住所而居 住又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缴纳个人收入所得 税。 纳税居民 征税对象 境内有住所 境内及境外全部所得 无住所又居住不满一年 境内所得 无住所居住满一年,不满五年 境内所得 无住所居住满五年 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 二征税对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 三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 为百分之五至百分 之四十五。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500元的 5 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上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 一款第一项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 2000 元后的余额或者 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总额-扣除费用(2000 元) 扣除费用: 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额:2000 元; 其他扣除: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 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1)单位按照规定比例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免除个人所得税; 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允 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12%的 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 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3 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 关规定执行。 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 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思考问题:收入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的概念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 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5000元的 5 0 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 250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 1250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4250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35 6750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 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 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扣除费用: 一、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个 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 19200 元年(1600 元 月)。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199743 号)第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个体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为 19200 元年(1600 元月);从业人员的工 资扣除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三、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 的通知(财税20009l 号)附件 1 第六条(一)修改为:“投资者的费用扣除标准为 19200 元年(1600 元 月)。投资者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工资薪金所得与个体工商户所得税负比较表 05 附件:个人所得税与个体户比较表.xls 3其它所得(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 测试、医疗、法律、会计 、咨 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 画、雕刻、影视、录音、 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 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 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 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级数 按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加成 实际税率() 不超过20000元的 0 20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50% 30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100% 40 4.利息所得 年,中国颁布利息所得税条例,规定对存款利息征收 所得税。但当时国家实施低工资制度,人们的收入差距也很小,因 而在年停征存款利息所得税。 依据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储蓄 存款在 1999 年 10 月 31 日前孳生的利息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储蓄存款在 1999 年 11 月 1 日后孳生的利息所得,应当依法征收 个人所得税。 税率: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百分之二十 的比例税率。 免税: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以及国务院财政部 门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 免征个人所得税。 教育储蓄,是指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指定银行开户、存入 规定数额资金、用于教育目的的专项储蓄。 调整: 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 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国务院决定自 2007 年 8 月 15 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 20调减为 5%。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7 年 7 月日表决通 过关于修改个人所 得税法的决定,授权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停 征或减征利息税。 暂免征收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自 2008 年 10 月 9 日 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包括人民币、外币储 蓄利息所得,下同) 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13 附件:应纳税所 得额的计算.doc 序号 所得项目 扣除项目或费用后 的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 20001 (外国人,无国籍人适用) 4800 5-45% 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成本费用损失,2000 元费用 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 5-35% 4 劳务报酬所得 20%及加成* 5 稿酬所得 14% 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20% 7 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收入 4000 元以下的,减除 800 元; 每次收入超过 4000 元的,减除 20%; 20% 8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0 5% 9 财产转让所得 原值与合理费用 20% 10 偶然所得 0 20% 11 其他所得 0 20% *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20000 元。 对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20000 元至 50000 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 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 50000 元的部分, 加征十成。 五税收优惠规定 (1)免税规定: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1省级人民政府、国 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 以及外国组织、国 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 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 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 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 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2)减税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3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六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1扣除费用的进一步提高; 职工平均货币工资 每月平均货币工资 1980 762 63.50 1994 4538 378.17 2000 9371 780.92 2001 10870 905.83 2004 16024 1335.33 2004 年职工货币工资比 1980 年提高了 21.03 倍;但考虑物价上涨因素,汇率因素,扣 除费用标准已经严重偏低。 1993 年的就业者中,月工薪收入在 800 元以上的为 1%左右,到 2002 年已升至 52%左 右。 2003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 1993 年提高 60%,消费支出明显增长,超过了个人所得 税法规定的每月 800 元的减除费用标准,导致“职工消费支出不能在税前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