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_第1页
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_第2页
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_第3页
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_第4页
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 年辽宁省鞍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2013 年鞍山市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农村 新型工业化为引擎,以新型城镇化为支撑,坚定不移地把推进“三 化同步”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总路径,不断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活力,着力构筑和完善全产业链条的现代农业整体架构,努力实现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一、现代化农业成果显著,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2013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 131.9 亿元,比上年增长 4.9%(按可比价计算) ,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克服春季低温多湿,粮食实现第四个高产年。由于 2013 年全 市遭受春季低温多湿的天气影响,春耕工作受到延迟,面对不利的 气候条件,全市上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抗春湿促春耕,充分抓住 5 月份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抢育、抢播、抢插,把粮食作物全部 播在了丰产期,实现了一次播种保全苗。全年粮食产量实现 28.1 亿 斤,比上年增产 2 亿斤,增产 7.7%;粮食作物单产 896 斤/亩,比上 年提高 9.4%,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创历史第四个高产年。 2.畜禽标准化养殖得到加强,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近年来, 全市畜牧业生产不断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和标准化小区建设,畜禽标 准化规模养殖率逐年上升。2013 年台安县鸭鹅饲养量达到 2 亿只, 饲养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继“台安肉鸭”上年申报国家原产地 标志成功后,今年又成功申报成为省“一县一业”示范县。 畜牧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的提高,反映出全市畜牧业行业成 熟度日渐提高,抵抗风险能力日渐增强,面对上半年猪周期和 H7N9 禽流感对畜牧业生产的双重冲击,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积极调 整存栏、出栏结构比,成功扭转了畜牧业下行趋势,全年生猪饲养 量 369.0 万头,比上年增长 2.1%,其中:存栏量 134.2 万头,比上 年增长 5.9%;家禽饲养量为 3.6 亿只,比上年增长 11.6%,其中: 存栏量 8446 万只,比上年 24.9%,存栏量的增长,说明养殖户对未 来行情的看好。 但由于受到饲养成本的上升压力的影响,全市牛、羊饲养规模 连年萎缩,牛饲养量 44.5 万头,比上年下降 3.8%;羊饲养量 99 万 只,比上年下降 13.9%。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果。2013 年,全市以建设“美丽鞍山”为目标,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完成人工造林 11.83 万亩,建设森林型村屯 214 个,植树 4600 万株。 完成“小开荒”清退面积 3.49 万亩,退坡地还林面积 4.91 万亩,围 栏封育里程 1103 公里,围封面积 28.7 万亩。深入开展“森林七进” 工程,完成绿化小区 58 个,绿化企业 57 个,绿化公路 76 条,绿化 河流 16 条,绿化水库 40 个,绿化园区 11 个。 4.加快健康渔业养殖基地建设,精品渔业快速发展。全市渔业 健康养殖面积达 8 万亩;精品鱼放养面积 7500 亩,稻田渔业面积达 到 4 万亩;流水养殖面积 5 万平方米。台安县和海城市共繁育鲢、 鳙、鲤、鲫、草鱼等常规品种鱼苗 3 亿尾,培育鱼种 5050 吨;岫岩 县封沟 450 条,投放林蛙卵 70 万团。水产品总产量实现 6.5 万吨, 比上年增长 5.5%,其中:精品鱼产量实现 1.1 万吨,比上年增长 22%。 二、进一步构筑农业现代化基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 善 1.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2013 年, 全市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及时到位,共计发放粮食综合直补资金 2.87 亿元,良种补贴资金 3452 万元,积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向农民投放 春耕备耕资金 5.9 亿元,确保春耕备耕资金充裕,春播物资充足。 同时,全市共完成大田作物农业保险面积 260 万亩,占全市大田作 物播种面积 82%,超额完成省考核指标。认真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创 建工程,在 4 个涉农县(市)区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 30 个, 其中海城市 18 个、台安县 8 个、岫岩县 3 个、千山区 1 个,并顺利 通过省专家组验收,粮食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有了显 著提高。 2.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居民饮水工程。2013 年, 全市共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 7.56 亿元,完成农建土石方 3205 立方米,新建小型水源工程 94 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7 万亩;投资 1640 万元,全面完成 32 项河道水毁修复工程,修复长度共计 20 公 里。先后完成 23 个乡镇 102 处饮水工程修复任务,修复水毁水库工 程 6 项,恢复 4.2 万人供水;通自来水村达到 776 个,比上年增加 5 个,自来水受益村占全部行政村比重已达 93.3%。 3.农机总量不断增长,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2013 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 160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2.6%。全年共争 取上级资金 6060 万元,推广各类农业机械 10120 台,综合机械化水 平达到 74%,比上年提高 2 个百分数,水稻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 获水平均达到 8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总 量达到 117 个,比上年新增 7 个,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达到 195 万 亩,作业总收入 7500 万元,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4.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 2013 年,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通 知和关于创建全市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方案 ,全力推进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全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225 个,依 法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达到 2005 个,成员达到 11 余万人,占农业从 业人员总数的 23%;带动农户 18 万户,占农户总数的 32%。农业 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由原来简单的生产联合向产加销一体化联合经 营转变,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 转变。 5.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2013 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达到 288 家,工业总产值 实现 509.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企业 利润总额 2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9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 值之比由 2012 年的 1.9:1 提高到 2013 年的 2.1:1,农产品加工业对 全市农业生产的拉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尤其是肉禽加工企业在 H7N9 禽流感爆发时,充分发挥出龙头企业示范效应,积极按订单 履行合同收购,将农户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点,确保了全市肉禽养殖 业的快速恢复。 6.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 断提高。2013 年,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顺利通过了省 “双认证”考核,成为继沈阳市之后全省第二个通过“双认证”的 市级监测机构,农产品安全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已认 定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面积 340.8 万亩,占全市耕地、果园总面 积的 78%, “三品”认证累计达 394 个,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 司等 5 家企业加入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1.加快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积极有效地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 2013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4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6%; 农村从业人员 96.8 万人,比上年增长 0.7%,从业人员结构比由 2012 年的 49.4:25.8:24.8 变为 2013 年的 48.4:26.6:25.0。中央城镇化 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 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 镇化。因此进一步加快推进海西新城、八角台新城、玉都新城、腾 鳌新城、析木新城、牛庄新市镇建设力度至关重要,这样就会积极 有效地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 活的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2.加大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力度,提高粮食单位产出。自 2006 年以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 310 万亩以上,为近年粮食 产量创出历史高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就 是粮食单产的变化,因此,必须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组织 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扩大有效灌 溉面积,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改良土壤成 分构成,科学引领粮食生产,全面提高粮食单位产出。 3.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法制化建设。 2014 年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 见1 号文件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 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总 体部署,将进一步激活农村生产活力。截至 2013 年末,全市参与耕 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 41.5 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12.7%。 但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私自流转土地意愿 较强,不愿通过土地流转中心签订正规的合同,造成土地流转双方 的土地经营权益无法保障,也无法行使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进行 抵押融资,所以必须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法制化建设,合法确认 土地经营权益,使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释放出新活力。 4.加强畜牧业园区规模化建设,提高畜牧业环境承载力。我国 首部农业农村环保行政法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已开始 实施,致力于解决畜禽养殖规模与环境发展不协调,畜禽养殖的污 染防治义务不明确、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不完善的突出问题, 条例 的出台是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又一最新成果,也对全市畜 牧业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以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与资源化利用为抓手,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合理确定养殖规模与 生产布局,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加强畜禽养殖业日常 环境监管,做好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 5.抓住农产品加工业黄金发展期,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目前, 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食品消费模式正在逐年改变, 极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