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美人”是屈原在另一王国制造的浪漫_第1页
“香草美人”是屈原在另一王国制造的浪漫_第2页
“香草美人”是屈原在另一王国制造的浪漫_第3页
“香草美人”是屈原在另一王国制造的浪漫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他心怀 “美政”理想却不被理解任用,他其实很苦 “香草美人”是屈原在另一王国制造的浪漫 2008-09-28 主讲人简介 李中华:1944 年生。湖北随州人。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 诗经主题辨析、楚辞学史、词章之祖:楚辞与中国文化、论文集中国古代文学风貌与文 学精神等。 精彩看点 “美政”是屈原社会理想的核心,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去不懈追求的事业。所谓“美 政”,即以天下为公、任用贤能,促成社会和谐有序、开明自由的政治局面。 实现美政理想要求政府遵循法度,反对君王随心所欲的“心治”。所谓“国富强而 法立”,强调的就是“ 法度” 的重要性。 关心黎民百姓、遵循法度、任用贤能、追求统一的愿望,构成屈原人文理性的核 心,是其美政理想的具体表现。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飘风云霓, 以为小人。 作为理想与情感表达的载体,“楚辞”为中国古代诗赋创作确立了以“香草美人”为 中心的意象体系。 作为我国第一部由文人士大夫创作的文学作品集,楚辞不仅开创以艺术美为 追求的“纯文学” ,还开创了一度被称为“ 浪漫主义”的诗歌文学传统。它以非同寻常的 文学风貌,给读者以独特的心灵感受。这主要源于作品富于生命特色的“美政”理想追 求,源于作品“香草美人” 的意象构思,同时也源于诗人独特的抒情方式与艺术技巧。 追求“美政” 理想 楚辞意蕴深远,情志的寄托丰富多彩。就作品的情调而言,它们或抒发离别 的幽怨,或倾诉贬逐的悲愤,或求索人生,或质疑天命,或演绎现实生活中的困惑, 或在鬼神的天地里舒展自由想象的翅膀。 作为一部文学典籍,楚辞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富有艺术个性的人物形象,是 热情又潇洒、痛苦又浪漫、执着又超越的人生情感。 楚辞的思想汇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江海之中。其中包括爱国情怀、美政理想、 历史文明、人格精神等。尤其是屈原的“美政”理想。 “美政”是屈原社会理想的核心,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去不懈追求的事业。所谓“美 政”,即以天下为公、任用贤能,促成社会和谐有序、开明自由的政治局面。屈原在 离骚之末写道:“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荀子 儒效篇中 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这种“ 美政”的内涵大体上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关怀民众的疾苦,二是实行法度以管理国家,三是任用贤能之臣,四是追求国家 的统一。 用人就用贤人,贤人没有地位高低 实现美政理想首先要求政府关心黎民百姓,尊重人民的意志。 实现美政理想要求政府遵循法度,反对君王随心所欲的“心治”。在九章 惜往 日中,屈原回忆了当年在朝申明法治、革新朝政的往事,并特别点出“法度”二字。 诗中说自己当年“明法度之嫌疑”,又说“ 国富强而法立”,强调“ 法度”的重要性。 实现美政理想要求选贤举能,反对任人唯亲。离骚中云“举贤而授能兮,循 绳墨而不颇”,这代表着屈原的政治主张。而且他主张不论人的身份贵贱,要唯才是 举,不拘一格。他反复举出前代贤君任用傅说、吕望、宁戚、伊尹、百里奚等人的例 子,主张有才能的民众都可以参与朝廷政治,英雄不论出身。 实现美政理想,还要追求国家在德治基础上的统一。屈原经常诉说他的抱负,就 是辅佐楚王建立像尧、舜、禹、商汤、周文、周武王那样的业绩,以实现天下一统的 清明政治局面。他希望这种天下统一的事业由楚国来完成。屈原在作品中反复推崇那 些能够平定世乱、统一国家的前代贤君,念念不忘建立“三王”般的功业,这成为他终 生追求的目标。上述关心黎民百姓、遵循法度、任用贤能、追求统一的愿望,构成屈 原人文理性的核心,是其美政理想的具体表现。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屈原的政治理想不是本于僵硬的体制与教条,他反复强调要 “上下求索”。离骚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又说“ 及余饰之方 壮兮,周流观乎上下”。在远游中,诗人更是“经营四荒”、“周流六漠” ,灵魂在 广阔的空间中巡游。屈原笔下反复描写的求索场面绝不只是单纯的浪漫想象,它表现 了屈原试图在更广阔的历史空间、更大的文化视野探求人类生存的社会形态、探求人 类精神栖息的理想模式、探求心目中的“美政”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屈原毕其一生地在 进行着这种文化与历史的沉思与探求。他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与表述,成为春秋战国 思想文化更新进程的一部分。屈原对于社会发展原动力的思索,对于“天命”的质疑, 对于究竟应该由谁来管理天下的阐说,都表现出理性探索的精神。正是楚辞这种 深厚的历史蕴涵,确定了中国诗赋千古不易的人文传统。 用“香草美人” 寄托浪漫情怀 作为理想与情感表达的载体,“楚辞”还为中国古代诗赋创作确立了以“香草美人” 为中心的意象体系,同时开创了以“香草美人”为寄托的象喻修辞手法。楚辞中写 到草木的地方甚多。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是用香草(白芷、 秋兰)作为妆饰的材料;“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是用香草(椒、桂、蕙、 芷)隐喻贤臣;“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四句,是用种植香草(兰蕙、留 夷、揭车、杜蘅等)象征培养人才 自从楚辞歌颂香草嘉木、贬责臭草恶木以后,这些自然物也都被人格化了, 被赋予了善与恶、崇高与卑劣的不同品质。 所谓“美人” ,则是以男女之爱来象征君臣朋友之谊,这一手法也是由楚辞所 开创的。离骚与九章中多次提到“美人”,有时是指君主,有时也可能指诗人 自己。屈原作品中又多次说到“求女”之事,叹息没有好的媒人从中联络传情。离骚 又写道:“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些都是用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 来象征君臣际遇的状况。总之在封建时代,作臣下的得到君主的赏识,就像女子得到 男人的喜爱一样,所以臣子思恋君主,又像是在思恋美人。 在今天看起来,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与君臣、朋友的关系是本质不同的两个范畴。 在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它们却被联系在一起了。表面上写的是男女恋爱,实际说的是君 臣遇合,这就叫有寄托。又有人说这种美人之思中,婉转地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 追求。 楚辞影响后世诗风,表现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是执着地关怀着社会与 民众,生死不渝地为之思虑、焦灼,直至生命之火熄灭,这是作品内在精神上的魅力; 二是超越个人生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