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4几类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1-3章规范训练(打包15套)鲁科版选修3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1-3章规范训练(打包15套)鲁科版选修3.zip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4几类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3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2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1认识晶体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4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3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2.2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分子性质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2.1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型构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1.2键参数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1.1共价键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1.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1.2.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1.2.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1.1.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1.1.1原子结构规范训练 鲁科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5886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4-23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关 键 词:
创新 立异 设计 学年 高中化学 规范 训练 打包 15 鲁科 选修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1-3章规范训练(打包15套)鲁科版选修3,创新,立异,设计,学年,高中化学,规范,训练,打包,15,鲁科,选修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原子结构 第 一 节 原子结构模型 第 1 课时 原子结构 (时间: 30 分钟 ) 考查点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 1 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 ( )。 A 汤姆逊 B卢瑟福 C 道尔顿 D玻尔 答案 C 2 提出核式原子模型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 )。 A 玻尔 B卢瑟福 C 汤姆逊 D道尔 顿 答案 B 3 自从 1803 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假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不断深入、发展,并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将原子看作实心球,故不能解释任何问题 B 汤姆逊 “ 葡萄干布丁 ” 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原子中的正负粒子是 可以稳定共存的 C 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指出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 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 D 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 能够成功解 释所 有的原子光谱 解析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质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故 A 选项是错误的;汤姆逊 “ 葡萄干布丁 ” 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正、负电荷的共存问题,但同时认为在这样微小的距离上有着极大的作用力,存在着电子会被拉进去并会碰撞在带正电的核心上这样的问题,故 B 选项是错误的;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散射实验的结果能够分析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故 C 选项是正确的;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只引入了一个量子 化的概念,只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不能解释比较复杂的 原子光谱,故 D 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 C 4 关于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 )。 A 汤姆逊原子模型 道尔顿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模型 B 汤姆逊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模型 道 尔顿原子模型 C 道尔顿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汤姆逊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模型 D 道尔顿原子模型 汤姆逊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玻尔 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模型 解析 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是: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 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A、 B、 C 均错误,所以选 D。 答案 D 考查点二 氢原子光谱及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氢原子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复杂的光谱之一 B“ 量子化 ” 就是不连续的意思,微观粒子运动均有此特点 C 玻尔理论不但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而且还推广 到其他原子光谱 D 原子中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像火车一样高速运转着 解析 氢原子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 是 “ 量子化 ” 的,其他微粒如分子、离子等无此特点;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对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却难以解释;原子中电子没有确定的半径,原子半径是电子运动的 “ 区域 ” 。 答案 B 6 1913 年,丹麦科学家玻尔第一次认识到氢原子光谱是氢原 子的电子跃迁产生的。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一个很大的成就是 ( )。 A 证明了原子核外电子在圆形轨道上运动 B 提出了原子核是可以进一步细分的 C 解决了氢原子光谱和原子能级之间的关系 D 应用了量子力学理论中的概念和方法 解析 玻尔把量子论用于原子,与卢瑟福核式原子模型结合起来,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为后来人们用更多的量子数来标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来解释复杂的原子光谱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所以 D 说法正确。 答案 D 7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 ( )。 A 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 B 节日里燃放的焰火 C 金属导线可以导电 D 卫生丸久置后消失 解析 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是铁失去了电子, A 错;节日里燃放的焰火是原子核外电子发生了跃迁, B 正确;金属 导线可以导电是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 C 错;卫生丸久置后消失是分子的运动, D 错误。 答案 B 考查点三 关于基态和激发 态 8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当氢原子的这个电子处于怎样的状态时是基态 ( )。 A n 1 B n 2 C n 3 D n 4 答案 A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自然界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基态 B 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高于基态时的能量 C 无论原子种类是否相同,基态原子的能量总是低于激 发态原子的能量 D 激发态原子的能量较高,极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解析 自然界中的原子有的处于基态,有的处于激发态, A 选项错误;同一种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高于基态时的能量,若原子种类不同,则不一定如此,所以 B 选项正确, C 选项错误;激发态原子的能量较高,容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状态或基态,能量降低。激发态原子若要失去电子,仍必须再吸收能量,失去电子难易程度需根据原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激发态原子易失去电子,有的激发态原子难失去电子,故 答案 B 10 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常通过 建立 假说模型来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关于假说,有如下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 假说是对现实中已知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简化处理 B 假说是对未知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提出的一种推测 C 假说是对一个问题的所有幻想和假定 D 假说最终都可以变成科学理论 答案 B 11 (1)19 世纪末,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_。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下列三个论点: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同种元素的 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 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_。 解析 (1)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逊; (2)从现代化学理论看: 原子是能再分的粒子,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不一定相同, 原子不是微小的实心球体。所以上述三个论点均不确切。 答案 (1)汤姆逊 (2) 1 第 2 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 (时间: 30 分钟 ) 考查点一 量子数表示的意义及其关系 1 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的科学家 是 ( )。 A 道尔顿 B爱因斯坦 C 玻尔 D普朗克 解析 玻尔首先引进量子数 (n)的概念,并且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答案 C 2 下列符号表示的轨道中具有球对 称性的是 ( )。 A 7s B 4f C 5d D 3p 解析 只要 l 0 即占有 s 轨道, s 轨道一定具有球对称性,其它轨道一定不 具有球对 称性。 答案 A 3 n、 l、 m 确定后,仍不能确定该量子数组合所描述的原子轨道的 ( )。 A 数目 B空间伸展方向 C 能量高低 D电子数目 解析 n、 l、 m 确定后,原子轨道数目、空间伸展方向、能量高低都可以确 定,而只有每个轨道所填充的电子数目尚不知道。例如,对 n 1, l 0, m 0,可知其轨道的数目为 1,轨道能量高低也可确定,其空间伸展方向呈 球形,而填充的电子数目无法确定。 答案 D 4 下列关于四个量子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是 12,表示一个原子轨道中的 2 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完全相反 B 磁量子数 m 0 的轨道都是球形的轨道 C 角量子数 l 的可能取值是从 0 到 n 的正整数 2 D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决定于主量子数 n 和角量子数 l 解析 自旋磁量子数为 12,只表示一个原子轨道中的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 反,既然在同 一原子轨道中,它们的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都相同, 故 A 错误;角量子数为零时,对应的为 s 轨道,在空间呈球形伸展方向, 故 B 错误; l 最大值为 (n 1),故 C 项错误。 答案 D 考查点二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规律 5 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核外电 子是分层运动的 B 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 不同能量的电子在核外运动占有的区域形状可能不同 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可直接判断 B、 C 二项不正确; D 项叙述 “ 可能不同 ” 是正确 的,如 2它们的能量不同, 1s 与 2p 电子能量不同,运动占有的区域形状也不同。 答案 对于原子核外电子以及电子的运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可以测定某一 时刻电子所处的位置 电子质量很小且带负电荷 运 动的空间范围很小 高速运动 有 固定的运动轨道 电子的质量约 为质子质量的 11 836 A B C D 解析 微观粒子的运动不可以测定出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动轨迹 ,但能 够统计出粒子在什么地方出现的概率大,在什么地方出现的概率小。 答案 B 7 下面有关 “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 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 能级是描述电子运动的电子云形状 B 只有在电子层、能级、电子云的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状态都确定时, 电子的运动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 3 C 必须在 B 项所述四个方面都确定时,才能确定组成每一电子层的最多轨 道数 D 电子云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 解析 只要知道 n 值,就可以确定该电子层的最多轨道数。 答案 C 考查点三 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及电子云 8 关于 确的是 ( )。 A 它们是同一条轨道 B 二者能量相同 C 二者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相同 D 电子云形状不同 解析 x 轴伸展的 p 轨道和沿 y 轴伸展 的 p 轨道;这两个原子轨道电子云的形状相同,都是纺锤形,二者电子云在 空间的伸展方向互相垂直,且能量相同。 答案 B 9 在 1s、 222有球对称性的是 ( )。 A 1s B 2 C 2 D 2析 1s 轨道和 2p 轨道的图像分别为: 由图像可看出,呈球对称性的为 1s 原子轨道。 答案 A 10 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4 B 电子云直观地表示了核外电子的数目 C 1s 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 概率为 零 D 电子云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的一团带负电荷 的云雾 解析 电子云的疏密仅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内出现的概率 的大小,不表示电子个数,更不是带负电荷的云雾,故 B、 C、 D 错误。 答案 A 11 对于 s 轨道及 s 电子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某原子 s 轨道的能量随主量子数 n 的增大而增大 B s 电子在以原子核为中心的球面上出现,但其运动轨迹测不准 C s 能级有自旋方向相反的两原子轨道 D s 轨道的电子 云图为球形,说明电子在空间各位置出现的机会相等 解析 A 项中,原子轨道的能量是由 n 和 l 共同决定的,对于 l 已确定的轨 道, n 值越 大能量越高,故 A 项正确; B 项中, s 轨道的电子云为球形对称, 向空间各处伸展方向相同, s 电子在空间各处均可能出现,不限于出现在球 面上,故 B 项不正确; C 项中, s 能级只有一条原子轨道,故 C 项不正确; D 项中, s 轨道的电子云图为球形,并不说明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各处出的 机会相等。在离核近的区域,电子出现的机会大,在离核远的区域,电子出 现的机会小。 答案 A 12 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轨道 (2)能量量子化 答案 (1)原子轨道:在量子力学中,把原子中单电子波函数 ( n、 l、 m)称 为原子轨道函数,通俗称为 原子轨道。 (2)能量量子化:普朗克量子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认为物质对能量的吸收和发 射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现象称为量子化。即物质吸收或发射的能量是 一份一份的,有个最小单位,在此过程中只可以是这个最小单位的整数倍变 化。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 1 课时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时间: 30 分钟 ) 考查点一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1 (2011 河南焦作高二检测 )各电子层排布电子的总数遵循以下规则: 每层最多容纳 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8 ;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 18 。决定这 3 条规律的电子排布规则是 ( )。 A 能量最低原则 B 泡利不相容原理 C 洪 特规则 D 能量最低原则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解析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由每层 n 个轨道和每个轨道上最多容纳 2 个 电子决定,而排列先后 顺序由能量最低原则决定,所以 D 项正确。 答案 D 2 下列各种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正确的是 ( )。 A 1 B 1 1 D 1析 A、 B、 C 选项都违背了能量最低原则, D 项正确。 答案 D 3 某原子的 3d 能级中有一个电子,其第四层中的 电子数为 ( )。 A 0 B 2 C 3 D 8 答案 B 考查点二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4 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 A C 1 1 1 1析 本题 C 选项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违反了洪特规则的特例,正确排布为: 1 答案 C 5 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氧原子的 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 )。 答案 A 6 某元素原子仅有的 2 个价电子填充在 n 4, l 0 能级上,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 A 14 B 19 C 20 D 33 解析 由价电子排布为 4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应该为 1原子为 根据其核外电子排布,也同样可得到该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答案 C 7 下列各 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 是 ( )。 A K 1 F 1 1 析 根据构造原理 s 能级最多可容纳 2 个电子, p 能级最多可容纳 6 个电 子,电子总是从能量低的能层、能级到能量高的能层、能级排列,其中 在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稳定结构,所以第三能层中 的电子排布式为 3 答案 C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在一个 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B 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 C 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 M 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 L 层上的电子能 量高 D 如果某一基态 3p 能级上仅有 2 个电子,它们自旋方向必然相反 解析 同一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能量相同自旋方向相反,即运动状 态不一样, 所以 A、 B 错误; C 中因为 M 层前没有 M 层与 L 层的能级交错,为 1s 2s 2p 3s 3p 3d,所以 M 层电子能量一定大于 L 层; D 中 3p 有 3 条轨道,按洪特则, 应占据其中 2 个,并自旋方向相同。 答案 C 9 下列电子排布式中,原子处于激发态的是 ( )。 A 1 1 1 1析 10 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此 1原子处于激发状态;根据洪特规则的特例, 24 号元素铬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 排布为 1 答案 B 10 原子序数为 33 的元素,其原子在 n 4、 l 1 的轨道中电 子数为 ( )。 A 3 B 4 C 5 D 6 解析 33 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应为 1以 4p 电子 个数为 3。 答案 A 11 某元素有 6 个电子处于 n 3、 l 2 的能级上,根据洪特规则推测它在 d 轨道上未成对电子数为 ( )。 A 3 B 4 C 5 D 2 解析 根据洪特规则,处于 n 3、 l 2 能级 (3d)上的 6 个电子,其轨道表示 式是 ,可见其未成对电子数为 4。 答案 B 12 有 A、 B、 C、 D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A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仅有一种原子轨道,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B 元素原子核外 p 电子数比 s 电子数少 1, C 为金属元素且原子核外 p 电子数和 s 电子数相等, D 元素的原子核外所有 (1)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2)写出 C、 D 两种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 (3)写出 B、 C 两种元 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 (4)写出 B 元素单质和氢化物的电子式:单质 _,氢化物 _。 解析 A 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则 A 为氢; B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1氮; C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1镁; D 元素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1磷。 答案 (1)H N (2) 1 第 2 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时间: 30 分钟 ) 考查点一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1 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 )。 A 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 2 周期元素 B 位于周期表第 3 周期 A 族的元素 C 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式为 2D 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式为 3解析 A 项,第 2 周期 N 原子为三个单电子,未成对 电子数最多; B 为 C 项, 2e; D 为 性最强。 答案 D 2 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 ( )。 A 的轨道表示式 B 的结构示意图: C 电子排布式: 1 简化电子排布式: 析 子电子排布式写 C 或 D。 A 中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 答案 A 考查点二 微粒半径与核外电子排布 3 元素的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呈现周期性变化 B 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C 原子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D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 元素的性质,包括半径、化合价、得失电子的能力,都是元素 原子核 2 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所以选 D。 答案 D 4 下列关于微粒半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金 属阳离子的半径大于它的原子半径 B 金属阳离子的半径小于它的原子半径 C 非金属阴离子的半径与其原子半径相等 D 非金属阴离子的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 解析 金属阳离子为金属原子失电子所得,半径减小,所以 B 对, A 错; 非金属阴离子为原子得电子所得,半径增大,所以 C、 D 均错。 答案 B 5 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错误的是 ( )。 A Ki B C F D F F 解析 同主族,由上到下微粒半径逐渐增大,所以 A 对 ,核外电子排布相 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所以 B 对, C 错, C 应该为 F , D 可引入 序为 F,所以 D 也对。 答案 C 考查点三 微粒半径大小的判断方法 6 关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小 B 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大 C 原子半径比阳离子半径小 D 带正电荷多的阳离子比带正电荷少的阳离子半径大 解析 同一元素微粒的半径大小顺序为 r 阴 r 原 r 阳 ,价态高的阳离子半径小, 所以选 A。 答案 A 考查点四 由原子序数推断元素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7 原子序数为 83 的元素位于: 第 5 周期; 第 6 周期; A 族; A 族; B 族,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 3 A B C D 解析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时,基本方法是依据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电子层数确定其所在周期,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确 其所在族,但习惯上用 0 族定位法较为方便,即根据与该元素原子序数最的 0 族元素的位置来确定。与 83 号元素最邻近的 0 族元素为 86 号元素 氡, 83 号元素比氡的原子序数小 3,那么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是氡左移 3 个格,即第 6 周期 A 族。 答案 C 8 第 114 号元素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很感兴趣的尚未发现的元素,推测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 A 第 8 周期 A 族 B第 6 周期 A 族 C 第 7 周期 B 族 D第 7 周期 A 族 答案 D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 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解析 第 A 族都是金属元素, A 错; A 族都是非金属元素, B 错; A 、 A 、 A 族的非金属元素,长、短周期都有, C 错; D 符合题意。 答案 D 10 由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1)第 4 周期 B 族; (2)第 5 周期 B 族; (3)第 5 周期 A 族; (4)第 6 周期 A 族; (5)第 4 周期 A 族。 解析 B 族 B 族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分别为 (n 1)x 1 5),且价 电子数等于族序数。故 (1)为 3据洪特规则应为 3B 族和 B 族的价电子排布分别为 (n 1)n 1) (2)为 4族元 素的价电子全都排布在最外层的 ,且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故 (3) 为 5(4)为 6(5)为 4 答案 (1)32)43)54)65)44 11 A、 B、 C、 D 为原子序数小于 18 的四种元素: A 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A 与 B 处于同一周期, B 与 D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化合物的水溶 液显碱 性; C 的离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为 18; A、 C、 D 三种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 推断 A D 各为何种元素,并填空: (1) (2)各原子形成简单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_。 (3)四种元素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_。 (4)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_ _。 答案 (1) O 2): 12 : 12 : 1a : 13)r()r()r()r() (4) S , 2S 12 已知 3d 轨道上有 5 个电子,试推出: (1)M 原子的核 外电子排布。 (2)M 原子的最外层和最高能级组中电子数各为多少 ? (3)M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解析 (1)根据鲍林的轨道近似能级图, 3d 轨道在第四能级组出现, M 必定 为第 4 周期元素;因 3d 未充满, 4p 轨道肯定无电子。该元素失电子时,应 先失 4s 电子再失 3d 电子,故 M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 (2)M 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即 4高能级组为 (4s 3d 4p),共有 7 个电 子。 (3)元素周期的划分是以能级组的划分为内在依据,元素所在周期数等 于核外最高能级电子所在 的 能级组数,故该元素属第 4 周期。对于 B B 族的价电子数与族数相同,该元素 M 的价电子排布为 3电子数为 7, 故 M 为 B 族。 5 答案 (1)12)2 7 (3)第 4 周期 B 族 1 第三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时间: 30 分钟 ) 考查点一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1 气态中性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 的是 ( )。 A 11 11 11 11析 分析四个选项中气态中性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其都是基 态的气态原子,再分析每个基态原子所发生的变化,都是失去一个电子,所 需的能量为第一电离能。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四种气态中性原子分 别为 P、 S、 收能量最多 (最难失去电子 )的是 3p 轨道处于半充 状态的 P。 答案 B 2 元素 A 的各级电离能数据如下 : 2 4 6 I/(kJ 1) 578 1 817 2 745 11 578 14 831 18 378 则元素 A 的常见价态是 ( )。 A 1 B 2 C 3 D 6 解析 对比表中电离能数据可知, 值突然增大,说明元素 A 的原子中,有 3 个电子容易失去,因此,该元素 的常见化合价是 3 价。 答案 C 3 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 K、 B 2 C N、 O、 C D S、 P 答案 A 4 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 电离能数据 (单位: kJ 1),回答下面问题。 元素代号 2 4 Q 2 080 4 000 6 100 9 400 R 500 4 600 6 900 9 500 S 740 1 500 7 700 10 500 T 580 1 800 2 700 11 600 U 420 3 100 4 400 5 900 (1)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 ( )。 A Q 和 R B S 和 T C T 和 U D R 和 T E R 和 U (2)电解它们的熔融氯化物,阴极电极反应式最可能正确的是 ( )。 A 2e Q B 2e R C 3e S D 3e T E 2e U (3)它们的氯化物的化学式,最可能正确的是 ( )。 A B C D E 4)下列元 素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最像 Q 元素的是 ( )。 A 硼 (1 B铍 (1C 锂 1 D 氢 (1E 氦 (1解析 五种元素的各级电离能中发生突跃式增大的情况是: R 有 1、 S 有 2、 T 有 3、 U 有 1,化合价分别为 1、 2、 3、 1。 (1) 周期表 中同一族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合价应该是相 同的 (电离能发生突跃式增大的情况应相同 ),只有 E 选项符合要求, R 和 U 均为 1 价。 (2)电解它们的熔融氯化物,阴极电极反应式为相应价态的阳离 子 得电子被还原,只有选项 D 正确。 (3)各元素价态与化合物中氯原子数相 同的只有选项 B。 (4)Q 的第一电离能比其他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明显高很多, 最有可能为稀有气体或惰性金属。 3 答案 (1)E (2)D (3)B (4)E 5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 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 _(填写编号 )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a、 c、 h b 、 g、 k c 、 h、 l d 、 e、 f (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 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 A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 B 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 (kJ 1): 锂 X Y 失去第一个电子 519 502 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 7 296 4 570 1 820 失去第三个电子 11 799 6 920 2 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 9 550 11 600 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 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 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_ _。 表中 X 可能为以上 13 种元素中的 (填写字母 )_元素。用元素 符号表示 X 和 j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_。 Y 是元素周期表中第 _族元素。 以上 13 种元素中, _(填写字母 )元素原子失去核 外第一个电子需 要 的能量最多。 解析 (1)am 所对应的元素依次是: H、 C、 P、 O、 中单质属于电的良导体的是金属 (a、 c、 d、 e、 f、 g)及个 别特殊的非金属 (h 形成的石墨 ); 4 (2) 从题中气态锂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数据不难看出,失去 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远小于失去第二、三个电子所需的能量,说明锂原子 核外电子共有两层,第一个电子处于 L 层 (电子离核相对较远 ),第二、三个 电子处于 K 层 (电子离核相对较近 )。当 子失去第一个电子变成 后, 只剩下 K 层的两个电子 (属于稳定结构 ),此时要想再失去电子已变得很困 难。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K 层电子离核较近,受原子核的吸引较大,但对失去 电子所需能量的影响不会太大,也就是说,处于稳定结构的粒子失去电子所 需的能量远比因半径变小 (即受核的引力较大 )而导致的能量增加值要大。 分析 X 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数据可看出,失去第一个电子 远比失去其它电子要容易,这就说明 “ 第一个电子 ” 属于最外层电子,同 时也说明该元素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而此时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肯 定在表中的 A 族,只有 a(钠 )元素才符 合题意。钠元素与 j(O)形成的化合 物的化学式有两个: 分析 Y 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数据可看出,当其失去第一至 第三个电子时,所需能量相差并不大 (属于因受原子核吸引力不同而致 ),当 失去第四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则远大于失去第三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说明 当 Y 原子失去前三个电子之后已经达到稳定结构。也就是说, Y 原子的最 外层有三个电子,而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因此, Y 应该属于周期表 中第 A 族的元素。 在表中所列 13 种元素中,因为 m(氩 )元素属于稀有 气体元素,其最外 层 已经达到了稳定结构,因此, 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 量应该比其它元素都多。 答案 (1) (2)子失去一个电子后, 已形成稳定结构,此时再 失去一个电子很困难 a A m 考查点二 元素的电负性及变化规律 6 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 B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 电负性从左到右越来越大 C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 5 D 在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越小的元素越容易显正价 解析 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电离能变 化有特例,如电负性: ON,但第一电离能: 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X 与 Y 形成化合 物时, X 可以显负价, Y 显正价 B 第一电离能 Y 一定小于 X C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X 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弱于 Y 对应的含氧酸的酸 性 D X 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 Y 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解析 电负性 XY,元素的非金属性 XY,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应该是 X 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 Y 对应的含氧酸的酸 性。 答案 下列关于元素的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 A O S B C N O F C P S O F D K 析 A 项,元 素属于同一主族,电负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B 项,元素属 于同一周期,电负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 C、 D 两项,元素的相对位置如下 图所示: 在周期表中,右上角元素 (0 族元素除外 )的电负性最大,左下角元素电负性 最小。 答案 A 9 价电子排布式为 2列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有 ( )。 6 A 原子序数为 7 B电负性最大 C 原子半径最大 D第一电离能最大 解析 价电子排布式为 2原子序数为 9,原子半径在第 2 周期中最小,第一电离能较大但不是最大的,电负性最大。 答案 B 10 (2011 广东湛江高二调研 )元素 X、 Y、 Z 原子序数之和为 36, X、 Y 在同一周期, X 与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 A 同周期元素中 X 的金属性最强 B 原子半径 XY,离子半径 X C 同族元素中 Z 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 同周期元素中 Y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解析 根据 X、 Y 在同一周期, X 与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可推 Z 在 X、 Y 的上一个 周期,又因为 X、 Y、 Z 原子序数之和为 36,综合判断 知 X 为 Z 为 O、 Y 为 B 项中的离子半径应为: X 。 答案 B 11 不能说明 X 的电负性比 Y 的电负性大的是 ( )。 A 与 单质比 Y 单质容易 B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强 C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 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 D X 单质可以把 Y 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解析 电负性的大小可依据定义,且和非金属性的强弱一致,因而可根据元 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 X 的电负性比 Y 大,表 明 X 的非金属性比 Y 的非 金属性强。 A、 B、 D 均能说明 X 的非金属性比 Y 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不能决定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 答案 C 12 (2011 河 南 郑 州 高 二 调 研 ) 已知 86氡 ) 基 态 原 子 的 电 子 排 布 式 为188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简化为114 号元素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很感兴趣的尚未发现的元素。 7 (1)用简化的形式写出 114 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_ _。 (2)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征,判断 114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第 _ 周期 _族。 (3)根据 114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它最不应具有的性质是 _。 第一电离能大于 88 鲍林电负性大于 最高化合价为 4 价,也可有 2 价 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显碱性 解析 (1)设 114 号元素为 x。 x 元素原子比 86子多 28 个电子。 根据基 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x 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简化式应为 (2)由 x 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7以该 元素在周期表的第 7 周期、 A 族。 (3)88第 7 周期、 A 族, x 元素在第 7 周期、 A 族,所以 x 元素原子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88 6 周期、 A 族元素铅是金属元素,位于第 7 周期、 A 族的 x 元素的金属性比铅还要强,所以 x 元素的鲍林电负性应小 于 元素的化合价有 4 价和 2 价,与铅同族的 x 元素的化合 价也应 有 4 价和 2 价。一般来说,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显碱性。 答案 (1)2)7 A (3) 1 第 二 章 化 学 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第 一 节 共价键模型 第 1 课时 共价键 (时间: 30 分钟 ) 考查点一 共价键 1 下列对共价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共价键是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或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 B 形成共价键的原子之间电负性相同或相差不大 C 一般情况下一个原子有几个不成对电子就会和几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 子成键 D 共价键是通过共用 电子对形成的,不属于电性作用 解析 根据共价键的形成实质和特征, A、 B、 C 均正确;共价键是一种电 性作用,故 D 符合题意。 答案 D 2 下列各组物质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 ( )。 A B 2 D 析 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 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A 中的 B 中的 中的 是由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 金属元素通过离子键形成的。 答案 C 考查点二 共价 键的特征 3 子中两个共价键的夹角接近 90 ,其原因是 ( )。 A 共价键的饱和性 B S 原子电子排布 C 共价键的方向性 2 D S 原子中 p 轨道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 解析 S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其最外层有两个未 成对的 3p 电子,当它和两个 H 原子结合时,以 3p 轨道和 H 原子的 1s 轨道 “ 头碰头 ” 重叠形成 2 个 键,由于 p 轨道互相垂直,所以, 子中的 两个 H S 键的夹角接近 90 。 答案 查点三 共价键的类型 4 下列有关 键和 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含有 键的分子在反应时, 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 B 当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形成 键,可能形成 键 C 有些 原子在与其他原子形成分子时只能形成键,不能形成键 D 在分子中,化学键可能只有 键而没有 键 解析 由于相同条件下 键的键能小于 键的键能,所以反应时 键易断裂, A 项正确;在分子形成时为了使其能量最低,必须首先形成 键,根据原子 的核外电子排布来判断是否形成 键,所以 B 项正确, D 错误;像 H、 子跟其他原子只能形成 键。 答案 D 5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1-3章规范训练(打包15套)鲁科版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15886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