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四 离子反应的有关问题.doc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打包15套)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打包15套).rar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四 离子反应的有关问题.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十四 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十五 实验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十二 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十三 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十一 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十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六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八 电化学原理及其综合应用.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二 常见的化学用语.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九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分析与判断.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三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七 盖斯定律的应用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doc---(点击预览)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 专练一 化学与STSE的关系.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6003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59.85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24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关 键 词:
重庆 专用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温习 选择题 考前 题型 打包 15
资源描述:
(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打包15套),重庆,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温习,选择题,考前,题型,打包,15
内容简介:
1 专题二 考前题型专练 一、选择题考前题型专练 专练一 化学与 关系 命题 角度 化学与科学、技术、新科技成果; 化学与社会、生活 (药物、食品等 ); 化学与材料、能源; 化学与环境问题。 解题 策略 认真阅读题目,正确理解题意,找准有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问题与化学知识的结合点。认真分析、推理,逐项判断解答。 题型狂练 1 (2013天津理综, 2)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 C 会有损 失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D葡萄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解析 食盐既是我们常用的调味剂,又可作食品防腐剂, 度升高会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 C, 于人体内没有可使纤维素水解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 C 错误;由于 与葡萄中的花青素发生显色反应,故可用作假红酒的检验试剂, 答案 C 2 (2013湖南长沙模拟, 1)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米的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近年来我国 染问题日益凸显。 2012 年长沙市开展 臭氧监测,每天都公布空气质量级别。下面所列各项,在空气质量日报中完全包含的是 ( )。 可吸入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 氢氧化物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一氧化氮 氮气 臭氧 A B C D 解析 空气质量日报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 答案 D 3. (2013重庆高三一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 “ 建设美丽中国 ” 的宏伟蓝图。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 A大力开采我省陇东地区的煤和石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B实施矿物燃料 “ 脱硫、脱硝技术 ” ,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2 C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环境的污染 D对城市生活污水脱氮 、除磷,净化处理,遏制水体富营养化 解析 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大力开发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答案 A 4.(2011重庆理综, 6)“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 ,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 )。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 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 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 解析 风力发电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动能,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无 关,因此 成光纤、合成药物、环保涂料确实体现了 “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旨。 答案 A 5 (2013北京海淀一模, 6)下表所示做法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 A B C D 做法 锡中加入一定量的铅制成焊锡 聚乙烯制成薄膜 废荧光灯管放入贴有厨余垃圾标志的垃圾桶 橡胶硫化 目的 降低熔点 用于食品、药物包装材料 防止重金属污染 增强橡胶的强度、韧性、弹性和化学稳定性 解析 废荧光灯管是可回收垃圾,不能放入厨余垃圾中。 答案 C 1 专练七 盖斯定律的应用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 命题 角度 盖斯定律的应用及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 解题 策略 (1) 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计算反应热时,一般要先明确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位置及量的关系,设计出物质转化途径,再进行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减运算,进而求得未知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判断时要注意理解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清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题型狂练 1 (2013福建理综, 11)某科学家利用 二氧化铈 (太阳能作用下将 变为过程如下: 太阳能(m x)m x) 900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过程中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右图中 以 O 4 2e = 2析 由盖斯定律可知 ( C 项错。 答案 C 2 (2013浙江衢州一中高三期中, 10)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 A S(s,单斜 )= S(s,正交 ) H kJ1 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 D 表示 断裂 1 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 1 析 根据盖斯定律,得: S(s,单斜 )= S(s,正交 ) H kJ1,可知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时要放出热量,正交硫的能量要低,较稳定,故 A 项错误、 B 项正确;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应该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低, C 项错误; 表示断裂 1 (s,单斜 )和 1 2(g)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 1 O2(g)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 D 项错误。 答案 B 3 (2011重庆理综, 13)子结构中只存在 S F 键。已知: 1 (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 280 裂 1 F、 S F 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160 330 则 S(s) 3F2(g)= g) 的反应热 H 为 ( )。 A 1 780 kJ1 B 1 220 kJ1 C 450 kJ1 D 430 kJ1 解析 断裂 1 S 键吸收能量 280 裂 3 F 键吸收能量 3 160 吸收的总能量为 Q 吸 280 3 160 760 放的总能量为 Q 放 330 6 1 98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s) 3F2(g)= g)可知, H 760 kJ1 1 980 kJ1 1 220 kJ1。 答案 B 4已知: g)= l) H Q1 kJ1 g)= l) H Q2 kJ1 g) 3O2(g)= 2g) 3g) H Q3 kJ1 下列判断正确是 ( )。 A酒精的燃烧热 H Q3 kJ1 B由 可知 1 2g)的能量高于 2 O2(g)和 3 2O(g)的总能量 3 C g) l)释放出了热量,所以该过程为放热反应 D 23 g 液体酒精完全燃烧生成 g)和 l),释放出的热量为 (kJ1 解析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涵义及燃烧热的定义。燃烧热指 1 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 为液态, A 错误;反应 只能说明 1 2g)和 3O2(g)的总能量高于 2 O2(g)和 3 2O(g)的总能量, B 错误; g) l)不是化学变化, C 错误;由反应 3 得: l) 3O2(g)= 2g) 3l) H (3)kJ1, D 正确。 答案 D 5 (2013重庆六校联考 )天然气燃烧不完全会产生有毒气体 知 2CO(g) O2(g)= 2g) H 566 kJ1 g) 2O2(g)= g) 2l) H 890 kJ1 又知由 1 2与 2O 比生成气态 放出 44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g) 72O2(g) = g) CO(g) 4l) H 1 214 kJ1 B 2g) 72O2(g) = g) CO(g) 4g)H 1 038 kJ1 C 3g) 5O2(g) = g) 2CO(g) 6l) H 1 538 kJ1 D 3g) 5O2(g) = g) 2CO(g) 6g) H 1 840 kJ1 解析 根据题意写出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1)2CO(g) O2(g)= 2g) 566 kJ1 (2)g) 2O2(g)= g) 2l) 890 kJ1 (3)g)= l) 44 kJ1 (4)g) 2O2(g)= g) 2g) (5)g) 32O2(g)= CO(g) 2l) (4) (2) (3) 2, 可求 890 kJ1 88 kJ1 802 kJ1 (5) (2) (1) 12, 可求 890 kJ1 283 kJ1 607 kJ1 A 中 H 1 497 kJ1, 故 A 错 , 同理 , B 为 1 321 1, C 为 2 104 kJ1, D 为 1 840 kJ1。 答案 D 1 专练三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 命题 角度 一定量物质中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化学键等的数目; 氧化还原反应 (或电化学 )中电子转移数目; 气体摩尔体积和使用条件; 溶液中的离子数。 解题 策略 解答时,一般采用逐项分析法,结合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以 “ 物质的量 ” 为中心进行计算,并注意题目设置的陷阱,特别关注题中关键的字、词,排除干扰因素,逐一分析每个选项,从而正确解答。 题型狂练 1 (2013湖南六校联考, 7)用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84 g B 9.2 g 2标准状况下, 臭氧中含 D 78 g 子转移数为 2析 a 和 ,没有 ; 9.2 C 项,臭氧分子是三原子分子, 0.5 氧中含有 78 g 足量的 A。 答案 B 2 (2013北京海淀期末, 6)用 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46 g 乙醇中含有的化学键数为 7 1 气和足量 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 1 H 和 1 基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 9 10 L 0.1 1的 、 总数为 3析 46 1 A; 易水解, 10 L 0.1 1的 、 总数小于 3 答案 C 3 (2013南川区期末,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4.2 g 丙烯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 1023 B含 1 21023 2 C相同条件下, 1 L 相同物质的量的 和 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 解析 4.2 1023; 1 2际反应的 足 1 1023; 1个 中含有 10 个电子, 1个 中含有 8个电子,相同物质的量的 和 中含有的电子数目并不相同; C 项,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 耗氧气的体积相同,则二者无论以什么比例混合, 1 L 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均消耗 答案 C 4 (2013广东茂名一模, 9)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e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3 100 的数目是 常温下, 34 g O 键数目为 2析 有指明状况,无法确定气体所含分子的 数目; 1 移的电子数为 2会发生水解, 100 的数目少于 答案 D 5 (2013江北区二模, 7)用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氯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B常温下, 2 的醋酸溶液中所含有的 H 数为 标准状况下, 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 用 8 1浓盐 酸与 87 g 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转移电子数为 2析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氯气为双原子分子,而氩气是单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不同, 温下, 2的醋酸溶液中 c(H ) ,没有提供醋酸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 H 的数目, B 项错误。 C 项中 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 中氮气和氧气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为 项正确。 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降低,稀盐酸不能与二氧化锰反应,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理论值 (2 答案 C 1 专练九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分析与判断 命题 角度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与应用;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解题 策略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反应特征,反应状况和条件的改变,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平衡的移动方向,进而判断相关量的变化;进行计算时要明确反应的开始量、转化量和平衡量,利用相关公式和关系进行计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题的解题思路是 “ 看图像、想规律、再判断 ” 。 题型 狂练 1 (2012重庆理综, 13)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 b(g) 2c(g) 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 (忽略体积改变所作的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 c 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 z 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等容时,通入 z 气体, y 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解析 对化学平衡体系恒压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增大了体系压强 ,为保持恒压,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对第二个反应导致平衡向左移动,则放热,使体系温度升高,对第一个反应平衡左移, c 的物质的量减小。恒容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而分压不变,平衡不移动,速率不变;通入 z 气体,第二个反应导致平衡左移, y 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答案 A 2 (2013渝北区期末, 1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X(g) 2Z(g),有关下列图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2 A依据图 a 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图 b 中,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 C若正反应的 H 0,图 c 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由图 d 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 H 0 解析 图 高温度时逆反应速率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多,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正确; 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限度,即可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正确; 图 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大,平衡逆向移动,若正反应的 H 0,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确; 图 高温度时气体的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减小,则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 H 0,错误。 答案 D 3 (2013郑州联考 )一定温度下,将 1 和 1 气体充入 2 L 恒容密闭容器,发生反应 A(g) xC(g)D(s), 得容器中气体 C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 x 1 B C D 4 解析 由图知 的浓度增大,但平衡没有移动,说明反应 A(g) xC(g) D(s)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即 x 2,改变的条件是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A、B 均错。 的浓度逐渐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 去少量物质 D,平衡不移动, 答案 D 4 (2013北京西城一模, 12)已知: CO(g) g) H2(g) H 41 kJ/同温度下,在容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相关 3 数据如 下: 容器 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 /平衡过程 体系能量的变化 2O 2 1 4 0 0 放出热量: 32.8 0 0 1 4 热量变化: Q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容器 中反应达平衡时, 转化率为 80% B容器 中 转化率等于容器 中 C平衡时,两容器中 D容器 中 应速率等于 反应速率 解析 1 1 器 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32.8 以实际反应的 .8 中反应达平衡时, 转化率为 80%;B 项,由 可计算出化学平衡常数为 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可计算容器 中 而计算出 0%; 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 反应速率等于 衡时,两容器中 。 答案 C 5 (2013渝西五区教研联考, 12)某温度下,向 2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0 和 1.0 ,反应 A(g) C(g)经 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t/s 0 5 15 25 35 n(A)/ s 的平均速率 v(A) 1s 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 c(A) 1,则反应的 H 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2.0 ,达到平衡时, C 的转化率大于 8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 和 1.0 ,反应达到平衡前 v(正 ) v(逆 ) 解析 据 5 减少 求出 v(A) 5 s 1s 1; 衡时 c(A) 1,升温后 c(A)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即该反应的 H 0; 始时加入 2.0 相当于起始时加入 2 和 2 , 4 相当于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 0%; 据题中数据可求出 K 58,起始时 50 K,即平衡逆向移动,则v(正 ) v(逆 )。 答案 D 1 专练二 常见的化学用语 命题 角度 表示构成物质微粒的一些常用符号,如离子符号、原子 (离子 )结构示意图等; 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有关式子和模型,如化学式、电子式、最简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和空间结构模型等。 解题 策略 解答有关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题,首先要看清每项的要求,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是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还是比例模型、球棍模型等,然后根据每种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其表示的化学意义逐项进行分析判断。 题型狂练 1 (2013湖南长沙模拟, 2)下列化学用语中,书 写错误的是 ( )。 A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烯的比例模型: C甲基的电子式: D次氯酸的结构式: H O 析 甲基呈中性,碳原子最外层应有 7个电子,正确的电子式 为 。 答案 C 2 (2013重庆六校联考,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电子式: 对硝基苯酚的结构简式: 的结构示意图: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葡萄糖的实验式: 2 原子核内有 20 个中子的氯 原子: 2017 的水解方程式: A B C D全部正确 解析 电子式可由 正确;对硝基苯酚中应该是硝基的 错误; 的质子数为 17, 错误;碳原子半径比 正确;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简式 (实验式 )为 正确;原子核内有 20个中子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 37, 错误; 的水 解方程式为 ,而 为 的电离方程式, 错误。 答案 A 3 (2013北京东城高三统考, 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过氧化氢的结构式: H O O H B 2,2 二甲基丁烷的实验式: 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氢原子符号: 11H D 式: 解析 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氢原子符号为 21H。 答案 C 4 (2013江苏南京市一模,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中子数为 18 的硫原子: 1816S B C 的结构示意图: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解析 A 项,中子数为 18 的硫原子应为 3416S, A 错; C 项, 的结构示意图应为, 丙烯的 结构简式应为 3 答案 B 5 (2013渝东重点中学联考, 2)下列对有关化学用语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电子式 可以表示甲基,但是不可以表示 3 B离子结构示意图 可以表示 32,也可以表示 34 C比例模型 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D分子式 可以表示 1 丙醇,也可以表示 2 丙醇 解析 甲基 ( 甲烷分子失去一个 分,其 C 原子上还有一个未成键的单电子, 是甲基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 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16,是硫元素,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 例模型中体现了原子半径大小,因为氯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故不能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丙醇和 2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C 1 专练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命题 角度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相关概念;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及几个规律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有关简单计算。 解题 策略 解题过程中,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入手,具体方法是 “ 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 ” ;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必须看准题目要求,正确运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规律,采用分析比较法解决;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一般采用电子守恒法,即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用关系式可表示为: n(氧化剂 )变价原子个数 化合 价变化值 n(还原剂 ) 变价原子个数 化合价变化值。 题型狂练 1 (201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 )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的熔烧过程主要反应之一为: 2 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为 2 价 B C横线上的物质应是 若有 1 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有 4 子转移 解析 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未知产物为 为 能氧化 ,所以 2价、 2价、 2价,反应前后 S、 应中除 2价 有 1 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有 6 答案 A 2 (2013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 )据悉,奥运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的 “ 火药 ” 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色烟雾。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6P= 3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产生白 色烟雾的原因是生成的 色固体小颗粒 (烟 )吸水性很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磷酸小液滴 (雾 ) C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6 5 D上述反应中消耗 3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5 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氯元素从 5价降低到 1价, 价升高到 2 5价,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5 6,选项 答案 C 3 (2013沙坪坝区中学月考, 12)三氟化氮 (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 应: 35= 2 9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还原剂 B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 1 C若生成 0.2 转移 0.2 子 D 解析 ,所以 作氧化剂的 ,每生成 1 移 2 以若生成 0.2 转移 0.4 答案 D 4 (2013浙江绍兴一中高三期中, 20)根据框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M、 E 都是第四周期中的过渡元素, E 的金属活动性比 M 的金属活动性强, 的氧化性比 的氧化性弱 B反应 、 、 、 、 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在反应 和 中硫酸都是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 C反应 、 的离子方程式可分别表示为: 3= E(、 3 2O = E( 3 D用 制成一种高能电池,该电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3e = E( 5 解析 由框图所给信息不难确定两种金属 M、 e,由 2= 2 知, 的氧化性比 强,故 应 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 和 中硫酸都只表现出酸性,这两个反应的氧化剂均为 B 错;负极 3 上发生的是 答案 C 5 (2013重庆调研 )一定浓度的 成 、 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时,实际参加反应的 ( )。 A 1 7 B 1 9 C 1 5 D 2 9 解析 方法一:由题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情况看出 1 2 (62)10 生成 1 3 4 据得失电子守恒即可配平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14= 2 25 5 7该化学方程式知 n( n( 2 14 1 7。 方法二:根据题给信息: 1,解题时可以将 2根据电子守恒: 2 8 10, 3 2,所以 5,再由原子守恒, u(,得 出 (5 2) 1 7。 答案 A 1 专练八 电化学原理及其综合应用 命题 角度 电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特别是新型电池 ); 电子流向和电解质中的离子移动 (特别是新型电池 ); 电解产物的确定和计算; 金属腐蚀与防护。 解题 策略 分析问题的思路: 判断电池类型、确定两极、写电极反应式或总反应式,然后再根据原电池或电解池工作原理,针对各选项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对于可充电电池,可能会给出总反应式,要能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再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一步解答。 在解答金属腐蚀与防护时,要分清腐蚀的类型和防护的具体方法来解答。 题型狂练 1 (2013新课标 , 11)“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 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电池反应中有 成 B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价铝离子 C正极反应为 2e = 2 D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 解析 该电池总反应为: 2 2此有 池总反应为 , 极为 2e = 2, 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由负极移向正极, 答案 B 2 (2013湖南长沙四县一市一模, 13)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2 A装置 是原电池,总反应是: 2= 2 B装置 中,铁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e = C装置 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 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 D若用装置 精炼铜,则 d 极为粗铜, c 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 解析 装置 是原电池,其中 泼, 负极,电极方程式为: 2e = ,总反应为: 2 = 3, A、 置 为胶体的电泳实验, 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石墨 是阴极, 置 由电流方向可知 炼铜时阳极为粗铜、阴极为纯铜,电解液含 , 答案 C 3 (2013九龙坡区一模, 11)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 1 L 1 1食盐水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若电键 K 与 N 连接,铁被保护不会腐蚀 B若电键 K 与 N 连接,正极反应式是 4 4e = 2 C若电键 K 与 M 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可实现铁棒上镀铜 D若电键 K 与 M 连接,当两极共产生 28 L(标准状况 )气体时,生成了 1 析 A 项,若电键 K 与 N 连接,则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不正确; B 项,若电键 K 与 N 连接,正极反应式是 24e = 4,不正确; 电键 连接,将石 墨棒换成铜棒,则形成电解池,若要在铁棒上镀铜,电解质溶液不能用食盐水,而应用硫酸铜溶液,故不正确; D 项,若电键 K 与 M 连接,为电解食盐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得 x 1, V ,即 1 生 1 现在产生 3 气体为 28 L,表明电解完氯化钠后又继续电解了水,但生成氢氧化钠的量不变,即生成了 1 答案 D 4 (2013浙江温州二模 )臭氧 验室可用电解稀硫酸制备,装置如 下 图 (已知溶液中放电顺序: H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若 C 处通入 解时溶液中的质子由 A 极向 B 极迁移 B若 C 处通入 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 2e = C若 C 处不通入 制备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通电2若 C 处不通入 D、 E 处分别收集到 x L 和 y L 气体 (标准状况下 ),则 E 处收集的y L 气体中 x 2yy (忽略 解析 3,则 解时溶液中的质子由 极迁移,A 错误。溶液中放电顺序: H ,若 C 处通入 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H 4e = 23= 通电2处通入 2,反应为电解水, 2 x L, 2和 y L,设 a L,则 y a)L,根据两极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得: 2x 6a 4(y a),即a x 2y, x 2 答案 D 5 (2013重庆二模, 11)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可作二次电池 (如下图所示 )的碳电极。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 6 1 的 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4 A充电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C放电时碳电极反应为: 2e = 2H D放电时镍电极反应为: H) e = H)2 解析 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时碳电极作阴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解质溶液是碱性溶液,放电时碳电极反应为: 2e = 2 答案 D 1 专练六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命题 角度 同主族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中 “ 位 构 性 ” 间的相互推断;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解题 策略 解答本类型试题的关键是根据 “ 位 构 性 ” 间的关系,结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性并联系化学键的类型及其与化合物的关系推测出元素的名称,然后逐项分析判断。 题型狂练 1 (2013南岸区二模, 9)X、 Y、 Z 均为短周期元素,其简单离子 X 、 、 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 Y X Z B碱性: Y( C单质的还原性: X Y D离子半径: X 解析 X、 Y、 a、 O,其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为 。 答案 D 2 (2013北京西城测试, 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 )。 A. B D 析 中碳碳键是非极性键,碳氢键是极性键; 只有极性共价键 ; C 项, D 项, 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答案 A 3 (2013浙江宁波二模, 10)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X、 Y、 Z、 M、 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 Y 与 Z、 M 与 W 分别同周期, X 与 M 同主族; X、 Z、 M 的质子数之和等于 Y、 X 与 Z、 M 与 Z 都可以分别形成 X 与 Y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g L 1; Y、 M、 W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间都能发生反应。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 。 A M 的单质可用于从钛、锆等金属的氯化物中置换出钛、锆等单质 B由 X、 Y、 Z 三种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或酸性 2 C由 X、 M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 2D含有 W 阳离子的某种盐,可用作净水剂 解析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gL 1,可计算出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 17 g1,为 同主族,且 X、 Y、 Z、M、 W 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 递增,可推断 M 为钠。 X 与 Z、 M 与 Z 都可以分别形成 指的是 可推断 X、Z、 、 可从钛、锆等的氯化物中置换出钛、锆等单质;氮、氢、氧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是氨水,也可以是硝酸铵溶液等,故 矾这种铝盐可以净水; 合物 者为共价化合物,后者为离子化合物,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答案 C 4 (2013吉林长春市一模, 10)如表所示为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元素代号 A B C D E 原子半径 /要化合价 2 3 6、 2 1 1 A. A、 B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 B D、 E 形成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 E D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析 根据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可确定 A、 B、 C、 D、 g、 S、F、 单离子半径: , A 项错误; F 和 于同一主族,非金属性: F 以其阴离子的还原性: F , 金属性: F S, S,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 C、 答案 B 5 (2013重庆一模, 14)X、 Y、 Z、 W、 Q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 Z 是金属, W 的单质是黄色固体,X、 Y、 W 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W B Y 的简单阴离子比 W 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 C Y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都可以和盐酸反应 3 D Z 与 Q 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 、铝元素中的一种, Q 为氯元素。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Z, A 错误; Y 的简单阴离子比 W 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弱, B 错误; Z 与 Q 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氯化钠显中性, 答案 C 1 专练十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 命题 角度 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水溶液 计算; 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解题 策略 结合水溶液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在解答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类的题目时,抓住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反应后产物的量和溶液中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三种守恒关系是正确判断的关键。而溶液的 算,关键是正确找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特别注意混合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题型狂练 1 (2013大渡口区一模, 17)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稀释 0.1 的氨水,溶液中 c()、 c( )、 c(H )均减小 B常温下, c( )相等的 ( (、 (质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 C 等的 c( c( c(D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 10 13,若将此温度下 11 的 液 a L 与1 的稀硫酸 b L 混合,若所得混合液 2,则 a b 2 9 解析 常温下,在稀溶液中 c(H )与 c()的乘积是个定值,稀释 0.1 1的氨水, c()、 c( )减小, c(H )增大, 的水解抑制 的水解, 的水解促进 的水解,所以等浓度的 ( (、 (溶液的 c( ): ,因此, c( )相等的 ( (、 (质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 , B 项正确;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浓度相同的此, c( c( c( C 项错误; 11 的 液的 c() 10 2, 1 的稀硫酸的 c(H ) 10 1,混合液的 2,则有 10 1 b 10 2 b 10 2,得 a b 9 2, 答案 B 2 (2013渝中区期末, 13)有 4 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 0.1 1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 2O(混 2 合溶液呈碱性 )。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 )。 A B溶液中 c(H ): C c( ): D c( 2O): 解析 呈碱性, 呈中性, 呈弱酸性, 呈强酸性, 。液中 c(H ): 。 c( 2O): 。 答案 C 3 (2013巫溪期末, 11)现有室温下的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编号 1 11 3 3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溶液 盐酸 、 溶液分别与 全反应,消耗 物质的量: B分别加水稀释 10 倍,四种溶液的 C 、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 c( ) c() c(H ) D 溶液与 溶液混合 近似认为混合溶液体积 (,若混合后溶液的4,则 11 9 解析 , 、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为 水合氨的电离程度大于 确的顺序是: c( ) c() c() c(H )。 答案 C 4 (2013湖南长沙模拟, 7)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 1.0 c() c( ) c(H ) c(B 1.0 液: c( ) c()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 c() c(H ) c()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 5 的混合溶液: c() c( ) 解析 电荷守恒: c(H ) c() c() c( ) 2c( ),物料守恒: c() 2c( ) 2c( ) 2c(可得 c() c( ) c(H ) 2c( A 项错误。 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和溶液呈酸性可知 c( ) c(), 为 c() c( ) c(H ) c()。 答案 D 5 (2013浙江金华十校联考, 13)有 A、 B、 C、 D 四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产生的离子如下表 (每种物质只含一种 阴离子且互不重复 )。 阳离子 、 、 阴离子 、 、 、 已知: A、 C 溶液的 大于 7, A、 B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大; C 溶液和D 溶液混合时只产生白色沉淀, B 溶液和 C 溶液混合时只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考前题型(打包15套)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16003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