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 第1讲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课件 苏教版.ppt

【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课件(打包3套)苏教版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12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6214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29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25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关 键 词:
步步高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温习 专题 10 课件 打包 苏教版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课件(打包3套)苏教版,步步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温习,专题,10,课件,打包,苏教版
内容简介:
第 1讲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专题 10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和应用 化学 苏教版 考纲要求 1. 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发生反应的类型。 2. 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及同分异构现象。3. 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意义。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考点三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考点二 碳的成键特征与同分异构体 考点一 几种常见烃的结构与性质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练出高分 知识梳理 考点一 I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几种常见烃的结构与性质 1 完成甲烷、乙烯和苯的比较表 甲烷 乙烯 苯 结构简式 只含单键的饱和烃 含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 环上碳碳键等同,介于“ C = = C ” 与 “ C C ” 之间的芳香烃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无色液体 燃烧 易燃,完全燃烧生成 2O 溴 ( 四氯化碳中 ) 不反应 加成反应 在 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化学性质 ) 不反应 氧化反应 不反应 主要反应类型 取代 加成、聚合 加成、取代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2. 甲烷、乙烯和苯发生反应的类型 (1)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 所替代的反应。 完成甲烷与 原子或原子团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完成下列关于苯的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2) 加成反应 定义:有机物分子中的 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乙烯与溴水、 H 2 、 H H 2 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不饱和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加聚反应: 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1 怎样用实验证明甲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形成的? 答案 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凝结,证明甲烷中有氢元素,然后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借题发挥 燃烧法不仅能检验有机物中含有 C 、 H 元素,还能通过计算确定其是否含有其他元素。 深 度 思 考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2 乙烯使溴水、酸性 溶液褪色的原理是否相同?能否用酸性 KM 溶液鉴别 和 = = ? 答案 褪色原理不相同,前者是发生了加成反应,后者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由于 与酸性 溶液不发生反应,而 = = 能使酸性 溶液褪色,因此可以用酸性 溶液鉴别二者。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3 结合苯的物理性质探究如何用简单实验来证明分液漏斗内苯与水的混合物中哪一层为苯层? 答案 取分液漏斗内下层液体适量于一小试管中,然后向小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若液体不分层,证明分液漏斗内下层液体为水,上层液体为苯;若液体分层,则分液漏斗内下层液体为苯。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返回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题组一 利用教材习题,回扣烃的性质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1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 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氯气 溴水 氧气 酸性 K M 溶液 A B C D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题组一 利用教材习题,回扣烃的性质 1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 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氯气 溴水 氧气 酸性 K M 溶液 A B C D A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2 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 A 苯 B 氯化铁 C 乙烷 D 乙烯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2 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 A 苯 B 氯化铁 C 乙烷 D 乙烯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D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3 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质的是 ( ) A 乙烯与氯气加成 ( 1, 2 二氯乙烷 ) B 乙烯与水加成 ( 乙醇 ) C 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 氯乙烷 ) D 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 ( 氯苯 )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3 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质的是 ( ) A 乙烯与氯气加成 ( 1, 2 二氯乙烷 ) B 乙烯与水加成 ( 乙醇 ) C 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 氯乙烷 ) D 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 ( 氯苯 )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C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4 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乙烯通入溴水中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A B C D 题组二 烃的反应类型面面观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4 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乙烯通入溴水中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A B C D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D 题组二 烃的反应类型面面观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5 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将下列反应归类。 ( 填写序号 ) 由乙烯制氯乙烷 乙烷在氧气中燃烧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由乙烯制聚乙烯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 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_ ;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_ _ ; 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_ _ ; 属于聚合反应的是 _ _ 。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 烷烃只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 燃烧 ) 。 (2) 烯烃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燃烧 ) 、加聚反应。 (3) 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生成物进行判断。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解析 是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 是烷烃与氧气的氧化反应 ( 燃烧 ) ; 是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 是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反应; 是乙烯的加成聚合反应; 是烷烃与卤素在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 答案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6 若要将 mo l 甲烷完全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并且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则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 ) A 2.5 m B mo l C D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解析 本题考查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本质。光照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多次取代反应,分别生成 、 和 ,每生成 1 述有机物消耗氯气依次为 1 2 3 4 设生成四种氯代物物质的量都为 x 4 x x n ( ) 0 1 2 3 0. 15 4 1.5 D 项正确。 易误警示 与 的取代反应中, 1 m l 2 只取代 1 m H 原子。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D 答案 递进题组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轻松突破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概念 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特点 有上有下或断一下一上一 ( 断了一个化学键,下来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上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 ) 只上不下或断一加二,从哪里断从哪里加 ( 断了一个化学键,加上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应该加在断键两端的不饱和碳原子上 )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 一般相等 减少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反 思 归 纳 考点二 I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知识梳理 碳的成键特征与同分异构体 1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 (1) 碳原子的最外层有 4 个电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 4 个共价键,而且碳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形成 键; (2) 碳原子不仅可以形成 键,还可以形成 键或 键; (3) 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碳链,也可以形成碳 ,碳 或碳环上还可以连有 。 共价 单 双 叁 环 链 支链 知识梳理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2 同系物 (1) 定义: 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 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2) 烷烃同系物:分子式都符合 ,如 (3) 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呈现一定的递变规律。 结构 一个或若干个 C n H 2 n 2 知识梳理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3 同分异构体 (1)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 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2) 常见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烷、 烷、 烷无同分异构现象;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结构 甲 乙 丙 2 3 知识梳理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4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 1 ) 球棍模型 : 用来表现化学分子的三维空间分布 。 棍代表共价键 , 球表示构成有机物分子的原子 。 如下图分别为丙烷 、乙烯的球棍模型 。 知识梳理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2) 比例 ( 填充 ) 模型: 是一种与球棍模型类似,用来表现分子三维空间分布的分子模型。球代表原子,大和小代表原子直径的大小,球和球紧靠在一起。 如图分别是甲烷和乙酸的比例模型。 知识梳理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3) 结构式: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有机物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式子。 例如:乙烷、乙烯的结构式分别为 知识梳理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 4) 结构简式:结构简式是结构式的简单表达,应该能表现该物质的官能团。 例如丙烷、乙烯、乙醇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 。 ( 5) 键线式:碳碳键用 线段来体现。拐点或端点表示碳原子,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不必标出,其 它 原子或其它原子上的氢原子都要指明。 例如:丙烯、正丙醇的键线式分别为 , 。 知识梳理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1 已知甲烷是正四面体形结构,根据烷烃的碳原子连接情况分析,碳原子是否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答案 分子中的 C H 键夹角为 109 ,而不是 180 ,因此,当碳原子数 3 时,碳原子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呈锯齿状。 深 度 思 考 知识梳理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2 由 、 C 2 H 4 、 的分子结构特点分析 、 分子内所有原子是否均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 分子为正四面体形结构, C 2 H 4 分子为平面结构, 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因此 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题组一 有机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1 (2 01 1 上海, 4)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 ( )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解析 A 项也可能是其他有机化合物 ( 如 = ) 的球棍模型; B 项也可能是环丙烷 的分子式; 丙烯的电子式为 ,结构简式为 ,所以答案选 D 。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D 答案 H: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2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 丙烷的球棍模型 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的化学式为 与 A B C D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解析 结构简式应能表现出物质的官能团,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 ; C 8 H 6 是有机物的化学式,不能反映出有机物的结构,它可能与 是同一种物质,也可能是同分异构体。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D 答案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3 . 如图所示是几种烷烃的球棍模型,试回答下列问题: (1)A 、 B 、 C 三者的关系是 _ 。 (2)A 的分子式为 _ _ , C 的名称为 _ _ _ 。 (3) 写出 C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 _ 。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 以上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的存在状况? _ 。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解析 . 烷烃由 C 和 H 元素组成,大球表示 C ,小球表示 H ,其通式为 C n H 2 n 2 ,所以 A 、 B 、 C 的结构简式为 、 、 。 (1) 三者的关系为碳原子数不同的烷烃,应属同系物。 (2)C 的名称为正丁烷。 (3) 正丁烷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叫异丁烷。 . 比例模型表示的是原子的相对大小及连接形式,更接近分子的真实结构。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答案 .(1 ) 同系物 (2)C 2 H 6 正丁烷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4 氟利昂 12 是甲烷的氯、氟卤代物,结构式为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它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 它是平面分子 C 它只有一种结构 D 它有 4 种同分异构体 题组二 判断同分异构体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C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5 分子式为 C 7 H 8 ,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的一氯代物有 ( ) A 3 种 B 4 种 C 5 种 D 7 种 解析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解析 依据信息可知该烃为 ,该有机物中等效氢为 4 种,分别为 ,其一氯代物有 4 种。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5 分子式为 C 7 H 8 ,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的一氯代物有 ( ) A 3 种 B 4 种 C 5 种 D 7 种 B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6 丁烷 ( 分子式 广泛应用于家用液化石油气,也用于打火机中作燃料,下列关于丁烷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在常温下, B C 丁烷有正丁烷与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 D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解析 在常温下, C 4 H 10 是气体, C 4 H 10 与 均是烷烃,碳原子数不同,互为同系物, A 、 B 均正确; 丁烷有正丁烷 ( ) 和异丁烷 两 种同分异构体,它们进行一氯取代后共生成 2 2 4 种产物,故 C 正确, D 错误。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D 答案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同分异构体书写及数目巧确定 1 记忆法 记住常见有机物的异构体数。例如:甲烷、乙烷、丙烷均无异构体,丁烷有 2 种,戊烷有 3 种。 2 替代法 例如:二氯苯 C 6 H 4 的同分异构体有 3 种,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也有 3 种。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思 维 模 型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3 等效氢法 判断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后,能形成几种同分异构体的规律,可通过分析有几种等效氢原子来得出结论,又称为对称法。 (1) 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2) 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 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 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 )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思 维 模 型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4 具体步骤 如分子式为 C 5 H 11 同分异构体 ( 不考虑立体异构 ) 数目的判断 。 步骤 1 :写出 C 5 H 12 可能的碳骨架,有三种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思 维 模 型 递进题组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步骤 2 :根据 “ 等效氢原子法 ” 确定氯原子取代的位置,并标号 步骤 3 :计算数目 3 4 1 8 。 故 C 5 H 11 同分异构体有 8 种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4 5 3 6 思 维 模 型 考点三 I 考点三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知识梳理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 煤的综合利用 煤是由 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 ,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 (1) 煤的干馏 原理: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 的过程。煤的干馏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煤的干馏产物 a , b. , c. , d. 。 有机物 混合物 分解 焦炉气 煤焦油 焦炭 粗氨水 考点三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知识梳理 (2) 煤的气化 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目前主要方法是碳和水蒸气反应制水煤气。化学方程式为 。 (3) 煤的液化 液化:煤氢气 催化剂高温液体燃料 液化:煤水 高温水煤气 催化剂高温甲醇等 C H 2 O(g) = = = = =高温 H 2 直接 间接 考点三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知识梳理 2 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它是一种 的化石燃料,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2) 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制取 。 3 石油的综合利用 (1) 石油的成分 石油主要是由多种 组成的混合物。所含元素以碳、氢为主,还有少量 N 、 S 、 P 、 O 等。 H 2 O(g) 高温催化剂 3H 2 甲烷 清洁 碳氢化合物 考点三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知识梳理 (2) 石油的加工 方法 过程 目的 分馏 把原油中各组分分离成 的分馏产物 获得各种燃料用油 裂化 把 烃断裂成 的烃 裂解 深度裂化,产物呈气态 沸点不 同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相对分子质量小 得到更多的汽油等轻 质油 得到乙烯、丙烯、甲 烷等化工原料 考点三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知识梳理 4. 三大合成材料 (1)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 (2) 聚合反应 合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 单体为 ,链节为 , 聚合度为 。 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n 考点三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知识梳理 1 煤的干馏与石油分馏有何不同? 答案 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条件下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而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将石油中各成分分离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2 为什么不能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答案 由于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的烯烃,能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 深 度 思 考 递进题组 考点三 知识梳理 返回 递进题组 1 2 题组一 题组二 3 4 递进题组 考点三 知识梳理 返回 递进题组 1 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 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 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题组一 化石燃料的组成及综合应用 解析 1 2 题组一 题组二 3 4 递进题组 考点三 知识梳理 返回 递进题组 题组一 化石燃料的组成及综合应用 解析 石油裂解的产物主要是液态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故 A 项错误; 烷烃不能发生聚合反应, B 项错误; 水煤气是煤气化的产物, D 项错误。 1 2 题组一 题组二 3 4 1 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 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 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C 递进题组 考点三 知识梳理 返回 递进题组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通过煤的干馏可以获得焦炭 B 煤液化后可以得到甲醇 C 从萃取分液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溴可以用分馏的方法 D 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蒸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解析 1 2 题组一 题组二 3 4 递进题组 考点三 知识梳理 返回 递进题组 解析 煤中不含有苯和甲苯,而是在煤干馏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苯和甲苯。 1 2 题组一 题组二 3 4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通过煤的干馏可以获得焦炭 B 煤液化后可以得到甲醇 C 从萃取分液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溴可以用分馏的方法 D 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蒸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D 递进题组 考点三 知识梳理 返回 递进题组 3 某高分子化合物的部分结构如下,它是由许多分子中含双键的物质 M 相互加成而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为 B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形成该化合物的单体是 = D 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写为 题组二 合成有机高分子 1 2 题组一 题组二 3 4 递进题组 考点三 知识梳理 返回 递进题组 解析 碳碳单键是可以转动的,该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重复的结构单元组成,这些重复的结构单元来源于含有双键的物质,即打开双键中的一条共价键,形成重复结构单元,故 M 应为 = 即链节为 ,则该高分子的结 构简式可写成 ,其分子式可写为 C n H n Cl n 1 2 题组一 题组二 3 4 或 (C HC l) n 。 C 答案 递进题组 考点三 知识梳理 返回 递进题组 4 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 (、聚氯乙烯 ( 等种类。鲜膜可直接接触食品, 保鲜膜则不能直接接触食品,它对人体有潜在危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P 属于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受热易熔化 B P 单体都是不饱和烃,能使溴水褪色 C 焚烧 保鲜膜会放出有毒气体如 D 废弃的 可回收利用以减少白色污染 1 2 题组一 题组二 3 4 递进题组 考点三 知识梳理 返回 递进题组 解析 聚氯乙烯是氯乙烯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而制备的,氯乙烯中含有氯原子,不是烃,而是烃的衍生物, B 错。 1 2 题组一 题组二 3 4 B 答案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 2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 (2013 新课标全国卷 , 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 55 60 反应生成硝基苯 B 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 1,2 二溴乙烷 D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 2,4 二氯甲苯 1 2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解析 B 项中, 正确; 甲苯与 在光照条件下,主要取代甲基上的 H 原子,可生成一氯、二氯、三氯取代物,因而 D 项错误。 1 2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D 答案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2 (201 1 新课标全国卷, 8) 分子式为 同分异构体共有 ( 不考虑立体异构 ) ( ) A 6 种 B 7 种 C 8 种 D 9 种 1 2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解析 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戊烷的一氯取代物有 8 种,方式如下: 1 2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C 答案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 2 3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4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 2013 高考选项判断,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1)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己烯和环己烷 ( ) (2013 海南, 7D) (2) 环戊烷 ( ) 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物 ( ) (2013 海南, 9B 改编 ) 解析 苯、环己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密度都比水的小。 解析 环戊烷中只有一种等效 H 原子,因而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1 2 3 4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3) 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 ) (2013 福建理综, 7C ) (4) 丙烯的结构简式: C 3 H 6 ( ) (2013 江苏, 2A ) 解析 聚氯乙烯、苯分子中均不含碳碳双键。 解析 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 = ,错误。 1 2 3 4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5) 戊烷 (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 ) (2013 福建理综, 7B) (6) 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 ) (2013 江苏, 13C) (7) 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 ) (2013 四川理综, 1C) 解析 戊烷有正、异、新三种同分异构体。 解析 能使溴水褪色的气体除乙烯外还可能是其它不饱和气态烃如丙烯、乙炔等,还可能是还原性气体如 等。 1 2 3 4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8) 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 ) (2013 山东理综, 7A ) (9)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 ) (2013 山东理综, 7B ) 解析 塑料的老化是指塑料长时间受日光照射,被氧气氧化。 解析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 1 2 3 4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2 2010 2012 高考选项判断,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1) 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 ) (2010 广东理综, 1 1A) (2)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 )(2010 山东理综, 12A) (3) 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 ( ) (2012 广东理综, 9A) 解析 乙烷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解析 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使其褪色。 解析 均在上层显橙色。 1 2 3 4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4) 甲烷和 ( ) (2012 山东理综, 10B) (5) 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 ) (2012 福建理综, 7D) (6) 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 ) (201 1 福建理综, 8D) 解析 前者属于取代反应,而后者属于加成反应。 解析 乙烯能使溴的 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 1 2 3 4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 7) 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 ) ( 201 1 山东理综, 1 1C ) ( 8) 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 ) ( 2012 浙江理综, 7D ) 解析 均属取代反应。 1 2 3 4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9)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 ( ) (2012 海南, 2C) (10) 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 ) (2012 山东理综, 7D) 解析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H 2 。 解析 石油的分馏产品汽油仍为混合物。 1 2 3 4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3 (2012 上海, 2) 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 ) A 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B 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 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 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1 2 3 4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3 (2012 上海, 2) 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 ) A 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B 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 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 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1 2 3 4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C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4 (2012 海南, 5) 分子式为 可能的结构有 ( ) A 2 种 B 3 种 C 4 种 D 5 种 1 2 3 4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4 (2012 海南, 5) 分子式为 可能的结构有 ( ) A 2 种 B 3 种 C 4 种 D 5 种 1 2 3 4 全国卷 、 高考题调研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C 返回 本讲内容结束 请完成练出高分 练出高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练出高分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能形成 4 个共价键 B 油脂、淀粉、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 C 用溴水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 乙烯和苯均能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乙烯和苯分子中均 有碳碳双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练出高分 解析 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其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故 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答案 练出高分 2 在烷烃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 ( ) A 离子键 B 1 个共价键 C 离子键或共价键 D 4 个共价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练出高分 2 在烷烃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 ( ) A 离子键 B 1 个共价键 C 离子键或共价键 D 4 个共价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练出高分 3 下列有关乙烯和乙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乙烯是平面分子,乙烷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B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 C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 D 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的化学性质活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练出高分 解析 乙烯是平面分子,乙烷可以看作一个甲基取代甲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A 项正确; 乙烷不与溴的 溶液或酸性 4 溶液反应,乙烯与溴的 溶液中的 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褪色,酸性 4 溶液可氧化乙烯, B 项正确; 乙烯被酸性 K 溶液氧化成 ,从而引入新杂质, C 项错误;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其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答案 练出高分 4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熔、沸点不相同 B 乙烯、苯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课件(打包3套)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16214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