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五学案(含解析)(打包7套)苏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16215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25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 关 键 词:
-
步步高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温习
专题
五学案
解析
打包
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五学案(含解析)(打包7套)苏教版,步步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温习,专题,五学案,解析,打包,苏教版
- 内容简介:
-
1 专题讲座六 元素推断题的知识贮备和解题方法 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 知识贮备 1 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最外层电子规律 最外层 电子数 (N) 3 元素在周期 表中的位置 主族 第 A 族、第 A 族、 第 族、副族、 0 族元素氦 第 2 周期(外 ) (2)“ 阴三阳四 ” 规律 某元素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该元素位于第 3 周期。若为阳离子,则位于第 4 周期 (3)“ 阴上阳下 ” 规律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 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 “ 阴上阳下 ” 规律。 【例 1】 已知 X、 Y、 Z 为三种主族元素,可分别形成 、 、 三种离子,已知 m、 Y、 Z 三种原子的 M 层电子数均为奇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三种离子中, 的离子半径最小 B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 X、 Y、 Z 一定在同一周期,且原子半径 ZXY D三种元素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两两会发生反应 解析 根据题中 X、 Y、 Z 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推断出 X、 Y、 Z 分别为 、 、 三种离子中 的离子半径最小, A 项正确;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 B 项正确; 素同处于第 3 周期,其原子半径为 l XYZ, C 项错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 D 项正确。 答案 C 【例 2】 短周期元素 A、 B、 C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 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A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A 与 C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B A 的氢化 物的稳定性大于 C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C原子半径 A B C 2 D B 的氧化物的熔点比 A 的氧化物的熔点高 解析 A 与 C 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 A、 C 同主族,则 A 在第 2 周期,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A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 B 为镁,据 A、 B、 C 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则 A 为碳, C 为硅。 A 与 C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离子晶体, A 的氧化物为分子晶体, 熔点高;原子半径 B C A。 答案 C 知识贮备 2 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与原子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1)几个重要关系式 核外 电子层数周期数 (对于大部分元素来说 );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8 |最低负价 | |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 0 第 和第 第 第 第 )熟悉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 H、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 2 倍的元素: C、 S。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 3 倍的元素: O。 周期数是族序数 2 倍的元素: 周期数是族序数 3 倍的元素: 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H、 C、 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 3 倍的短周期元素: S。 除 H 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F。 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短周期元素: O(F 无正价 )。 【例 3】 现有 A、 B、 C、 D 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原子半径: 正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正确; W 为 温下其单质为液态,可与铁粉反应生成溴化铁, 正确; W 的原子序数比 Z 的大 19, 错误。 答案 C 二、由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断 知识贮备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 C。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 N。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 O。 (4)等物质的量的单质最轻的元素: H;最轻的金属单质: (5)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 属元素: (6)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 (7)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 S。 (8)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F。 【例 5】 X、 Y、 Z 为同一短周期中的元素,其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任意两种混合均可反应, M 为 Y、 Z 形成的化合物,其溶液 显酸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增大 B将 M 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最后可得 Y 的氧化物 C X 燃烧的产物中只含离子键 D将少量 X 单质投入到 M 溶液中,会置换出 Y 单质 4 解析 根据题意不难判断 X、 Y 分别为 素;根据 “ M 为 Y、 Z 形成的化合物,其溶液显酸性 ” 的信息可知 Z 为 素;因为 水溶液中是不存在的,则答案 可知。 答案 B 【例 6】 A、 B、 C、 D、 E 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 20 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 C、 D 同周期, E 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 D 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且 B、 C、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 和 D 的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 _(选 “ A” 或 “ D” )。 (2)元素 C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 _, B 的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的电子式为 _。 (3)A、 D、 E 可以形成多种盐,其中一种盐中 A、 D、 E 三种元 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 2 1,该盐的名称为 _。它的水溶液与 D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可生成 D 的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解析 A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 元素, A 是氧; D 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D 是氯; B、 C、 D 三元素在第 3 周期,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 B、 C、 D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因此 B 是钠, C 是铝;据 A、 D、 E 三种元素形成的盐中, A、 D、 E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 2 1 知 E 为 2 价金属 答案 (1)D (2)第 3 周期第 A 族 (3)次氯酸钙 2H = 、综合利用 “ 位 ” 、 “ 构 ” 、 “ 性 ” 关系推断 知识贮备 1 “ 位、构、性 ” 三者之间 的关系 2 推断元素的常用思路 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及已知条件,可推算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基本思路如下: 5 【例 7】 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戊五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戊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戊 乙 丙 丁 戊 B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丙 乙 丁 戊 C含有丁元素 的酸有多种 D乙的氢化物多种多样,丙、丁、戊的氢化物各有一种 解析 第 1 周期只有两种元素,而短周期为前三周期,故甲、乙、丙所在周期为第 2 周期,戊元素原子半径最小,故为第 3 周期第 A 族,即 素,由此推知甲、乙、丙、丁分别为 B、 C、 N、 S。甲、乙、丙、丁、戊五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3、 4、5、 6、 7,故 A 错;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简单离子,其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B 错;丁元素为 S,含有 S 的酸有硫酸、亚硫酸、氢硫酸、硫氰酸等,故选项 C 正确;氮的氢化物有 D 错。 答案 C 【例 8】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j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 (2)o、 i、 p 三种元素之间能以原子个数之比 1 1 两两形成互化物,这些互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这些元素单质的性质。请写出 i、 p 的互化物与 f、 l 形成的化合物等物质的量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 _。 (3)假设 是 “ 元素 的阳离子,则 “ 元素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是_; _(填 “ 易 ” 或 “ 不易 ” )溶于水。 6 解析 (1)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 j 处于第 4 周期,周期表的第 4 个横行的结构包括,第 A A 族、第 B B 族、第 族、第 B B 族、第 A A 族、 0 族部分元素, j 是第 族。 (2)由题意知 i、 p 的互化物为 f、 l 形成的化合物为 电子能力强, 1 价, 1 价,类似于卤素单质的性质, 物质的量反应生成 (3)1,周期表中应在第 3 周期第 A 族,类似于钠, 答案 (1)第 4 周期第 族 (2)22=23)第 3 周期第 A 族 易 四、元素推断的特殊技巧举例 知识贮备 1 “ 公式 ” “ 验证 ” 巧推短周期相邻元素 (1)若已知三元素的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之和 经验公式: 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 83 其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 注意:若整除则无解。 (2)若已知相邻三元素的最外层 电子数之和 能被 3 整除,则三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只能为同周期相邻或同主族相邻; 同时不能被 3 和 2 整除,则必有两元素在同一偶数族,另一元素为相邻奇数族; 虽然不能被 3 整除,但是能被 2 整除,则必有两元素在同一奇数族,另一元素为相邻偶数族。 【例 9】 有三种相邻元素 A、 B、 C,已知 A、 B 处于同一周期,且 B、 C 处于同一主族相邻位置。又知这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是 31,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7,试推断 A、B、 C 各为何种元素。 解析 31 83 7 2, 31 83 13(整除 ),故一种元素为 7N。又由于 17 既不能被 3 整除,也不能被 2 整除,则另外两元素都在偶数族,只能是 8O 和 16S,经验证符合题意。 答案 A 为 N 元素, B 为 O 元素, C 为 S 元素 。 知识贮备 2 位置图示法 所谓图示法就是采用图形或图表对题目条件进行形象化的展示,直观地揭示题目条件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把握解题的关键。 【例 9】 可用图示法推断。 解析 分析题意,我们可将 A、 B、 C 这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列出如下四种情形: 7 再根据三元素的原子序数 的关系,列出代数式,求解,简单直观。 设 B 的质子数为 x。根据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 31,综合分析上述四种情况,可列出以下四个代数方程式: (x 1) x (x 8) 31,解之得 x 8; x (x 1) (x 8) 31,解之得 x 223 (不合理 ); (x 1) x (x 8) 31,解之得 x 403 (不合理 ); (x 1) x (x 8) 31,解之得 x 383 (不合理 )。 则 A:质子数 8 1 7,是氮元素; B:质 子数为 8,是氧元素 ; C:质子数为 8 8 16,是硫元素。 N、 O、 S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5 6 6 17,符合题意。 知识贮备 3 “ 直觉 ” “ 验证 ” 技巧 直觉,就是一种对问题直接的、有意识的、不经严密逻辑推理的思维,它可以跨越复杂的推理过程,直接得出结论。丰富的知识积累是产生直觉的重要前提,但由于直觉产生的结论只是一种可能的猜测,因此只有对结论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和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 10】 A、 B、 C、 D 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D 同族, B、 C 同周期。A、 B 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 A、 B 的原子数之比为 4 1,由 A、 C 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丙都是液态,乙中 A、 C 原子数之比为 1 1,丙中 A、 C 原子数之比为 2 1,由 D、 C 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戊都是固体,丁中 D、 C 原子数之比为 1 1,戊中 D、C 原子数之比为 2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甲 _,乙 _,丙 _,丁 _,戊 _。 解析 根据原子个数比为 4 1 的气态化合物,直觉将甲猜为 根据乙、丙分别是由 A、 C 元素形成的原子数之比为 1 1、 2 1 的液态化合物,直觉将乙猜为 猜 为 据 A、 D 同主族,顺推 A、 B、 C、 D 四种元素分别为氢、碳、氧、钠,最后根据 B、 C 同周期, D、 C 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1 1、 2 1 的固体化合物,分别为 合实际,则猜想正确。 答案 22O 1 排查落实练九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正误判断 回扣基础 (一 )原子结构部分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 2同位素的不同核素所构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物理性质不同,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 ) 3在天然存在的各种元素中,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 ) 4 2互为同素异形体 ( ) 5 2互为同位素 ( ) 6 14C 和 14N 的质量数相 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 ) 7 13C 与 ( ) 8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 ) 9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 与 18O 的相互转化 ( ) 10标准状况下, 16 18 ( ) 11 6O 中,质量数之和为质子数之和的二倍 ( ) 12同温、同压、同体积的 12 14子数相等,质量不等 ( ) 13若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相同,则它们可能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 ) 14凡是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 ) 15两种原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 16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完全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 ) 17在化学变化中,质子不会发生变化 ( ) (二 )元素周期律和元 素周期表部分 1最外层为 1 个或 2 个电子的原子对应元素肯定在 A 族或 A 族 ( ) 2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 ) 3最外层有 5 个电子 的原子对应的元素肯定是非金属元素 ( ) 4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 ) 5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 ) 6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 3 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 ) 7碱金属元素是指 A 族的所有元素 ( ) 8 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依次增强 ( ) 9第 3 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 主族序数 ( ) 10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 ) 11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 ( ) 2 12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 ) 13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 ) 14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 ) 15 A 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 A 族元素的强 ( ) 16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非金属元素最多有 23 种 ( ) 17元素周期表中从 B 族到 B 族 10 个纵行的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 ( ) 18原子及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 ) 19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都能形成单原子离子 ( ) 20同一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一定增大 ( ) 21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 16 ( ) 22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小于 4 ( ) 2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 ) 24所含元素超过 18 种的周期是第 6 周期和第 7 周期 ( ) (三 )分子结构部分 1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 ) 2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 ) 3同一主族不同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晶体结构一定相同 ( ) 4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 含有离子键 ( ) 5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 6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 7以共价键形成的单质中只存在非极性键,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极性键 ( ) 8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定是共价化合物 ( ) 9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 ) 10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 ( ) 11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 键 ( ) 12结构和组成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一定越高 ( ) 13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 ( ) 14所有分子都含共价键 ( ) 15单质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 ) 16两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共价键 ( ) 17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无化学键,只有分子间的作用力 ( ) 18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 ) 19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酸性越强 ( ) 3 二、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达 规范书写 1粒子结构示意图 粒子的核电荷数 “ Z” 加圈 “” ,然后分层写出电子数。如: a _ 2 _ 答案 2电 子式 (1)原子:一般先单后双。如: _ _ _ _ P _ S _ _ _ 答案 (2)简单阳离子:写出元素符号,然后在其右上角标出电荷 “ n ” ,如: 、 、。 (3)简单阴离子:写出元素符号,然后在其上、下、左、右标出最外层 (包括得到的 )电子数,并加 “ ” 围起来,然后在其右上角标出电荷。如: _ _ (4)根离子:按原子间连接顺序将各原子的元素符号写出,然后将它们的最外层电子 (包括得到和失去的一并分析 )的共用和单独占有 (孤电子对 )情况在各元素符号周围标出,并加“ ” 围起 来,最后在其右上角标出电荷。如: _ _ _ _ 答案 (5)共价分子 按原子间连接顺序将各原子的元素符号写出,然后将它们的最外层电子 (包括得到和失去的一并分析 )的共用和单独占有 (孤电子对 )情况在各元素符号周围标出。如: _ _ _ _ _ _ _ 4 _ _ _ _ _ _ 答案 NN (6)离子化合物:将化学式中离子的电子式按连接顺序写在一起即可。如: _ _ _ _ 答案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1)共价分子 左写原子的电子式 (相同原子可合并 ),右写分子的电子式,中间用“ ” 连接即可。如: 案 (2)离子化合物 左写原子的电子式 (相同原子不可合并,因为要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用弯箭号标出电子转移情况,右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 “ ” 连接 即可。如: 案 5 4结构式 按原子团 (分子或自由基 )中各原子间的连接顺序书写各原子的元素符号,并将共用电子对用 “ ” 表示 (多对多杠 ),自由基中的单电子,每一个也画一杠。如: 甲烷 _ 甲基 _ 乙烯 _ _ 答案 结构简式 一般将结构式中连在同一个 C 原子上的多个氢原子合 并写在其右 (或左 )边,横着相连的代表单键的 “ ” 可以省略,横着以单键相连的多个相同的原子团可以合并,官能团按规定简写,即为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 甲烷 _ 甲基 _ 乙烷 _ 乙烯 _ 乙基 _ 乙醇 _ 答案 = 、熟记规律 灵活应用 (一 )性质递变规律 1同主族 (1)碱金属元素 (按 K 的顺序 )性质的递变规律: 金属性逐渐 增强 ,表现在:单质与 杂 (4= 22= 反应程度越来越 剧烈 ;单质与水 (或酸 )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 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 增强 。 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 (K 特殊 ),熔、沸点逐渐 降低 。 (2)卤族元素 (按 F、 I 的顺序 )性质的递变规律: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表现在: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 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I ;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水化物的酸性:素单质的氧化性: 2;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 : lS 金属性逐渐减弱,表现在:单质置换水或酸中的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g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6 碱 )H)2(中强碱 )H)3(两性氢氧化物 )。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表现在: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的顺序为 g)r( 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如 r(r( 3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增大。如 r(F) Z 。 1 第 1 讲 原子结构 考纲要求 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原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含义。 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考点一 原子构成 1 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2 微粒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 (Z)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 (2)质量数 (A)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阳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 3 一个信息丰富的符号 深度思考 1 有 5 种单核粒子,它们分别是 4019 、 4018 、 4019 、 4020 2 、 4120 (“” 内 元素符号未写出 ),则它们所属元素的种类有 _种。 答案 3 解析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有 19、 18、 20 共 3 种,所以它们所属元素的种类有3 种。 2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 “ ” ,错误的划 “” (1)34S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16 ( ) (2)2H 核外电子数为 2 ( ) (3)1 的摩尔质量为 20 g1 ( ) (4)13C 和 15N 核内中子数相差 1 ( ) (5)和 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 ) (6) 和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 ) 2 答案 (1) (2) (3) (4) (5) (6) 易错警示 规避 4 个易失分点 (1)任何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与电子数不一定相等,如阴、阳离子中; (2)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如 1H,有质子 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 H ; (3)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 H ; (4)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如 和 、 F 等, 与 等。 1现有 和 两种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 ) A b m n B b m n C b m n D b m n 答案 B 2已知阴离子 的原子核内有 , R 原子的质量数为 m,则 g R 原子完全转化为 时,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 n 2m B.m nn (m n 2m ) D (m n 2m ) 案 D 解析 R 原子的质子数为 (m n),其核外电子数也为 (m n),所以 的核外电子数为 (m n 2),而 g R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以 形成的 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m n 2)选 D。 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X 的原子质量数为 A,含 与 1H 原子组成 子,在 a g 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 A. m(A N m) N). m(A N) N m)案 A 解析 X 原子的质子数为 (A N),一个 所含的质子数为 (A N m), 摩尔 3 质量为 (A m)g1,所以 a g 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m(A N m) 思维模型 求一定质量的某物质中微粒数的答题模板 物质的质量 摩尔质量 来自质量数 物质的量 一个分子或离子中含某粒子个数 指定粒子的物质的量 考点二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1 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 同位素的性质 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 中子数 不同, 质子数 相同,化学性质 几乎完全相同 ,物理性质 差异较大 。 3 几种重要的核素 核素 235 92 U 14 6 C 21H 31H 18 8 O 用途 核燃 料 用于考古断代 制氢弹 示踪原子 4. 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 12C 原子质量的 1/12(约 10 27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其国际单位制 (位为 1,符号为 1(单位 1 一般不写 )。 (2)诸量比较 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如:一个m( 10 26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 12C 的质量的 1/12 的比 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如 35 7 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核素的质量数相等。如: 35 35, 37 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 : l) 5 a% 7 b%。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丰度 4 的乘积之和。 注意 (1)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通常可以用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元素相 对原子质量进行必要的计算。 深度思考 1 (1)1H、 2H、 3H 三种微粒都属于 _,因为它们是具有相同 _的同一类原子。 (2)在 11H、 21H、 31H、 12 6C、 13 6C、 14 6C、 14 7N、 15 7N 中,核素、元素的种数分别为 _种、 _种。 (3)12 6C、 13 6C、 14 6C 的关系为 _,因为它们是具有 _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其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答案 (1)氢元素 核电荷数 (质子数 ) (2)8 3 (3)互为同位素 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2 核聚变,因其释放能量大,无污染,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门课 题。其反应原理为 21H31H 42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化学变化指的是有新物质生成,但原子种类不变;从微观上讲,既有化学键的断裂,也有化学键的生成,所以核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3 已知一个 12C 的质量为 a g,一个 m g,一个 n 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 答案 6n ma 解析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n 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 a 6n ma 。 题组一 以同位素为核心的概念辨析 1由德、法、美及波兰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合成了非常罕见的 4526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用 液检验 4526626 5626电子数相同 5626为同位素 中子数小于质子数 5 答案 A 解析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A 项错误; 5626 4526电子数均为 26, B 项正确; 根据同位素的定义, 4526 5626为同位素, C 项正确; 4526中子数为 45 26 19, D 项正确。 2具有广泛用途的 6027射源首次实现了国内批量生产。另外,钴还有多种原子,如 56277278275927列关于钴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572758275927 6027摩尔质量不同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射源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其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等于 6 572758275927 6027为同位素,物理性质几乎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572758275927027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B 解析 5627572758275927 6027为同位素,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A、 C、 D 错误; 6027中子数为 60 27 33,与电子数之差为 33 27 6, B 正确。 题组二 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及辨析 3 16O 中的 “ 16” 表示的含义是 ( ) 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氧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 对原子质量 (其丰度 (n%)乘积的和的值,故 错误;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同位素一个原子的绝对质量与 12。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同位素一个原子的绝对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的 1/12 的比值的近似整数倍,在数值上与同位素的质量数相等。因此, 、 正确;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即质量数 )与其丰度乘积的和的值, 错误。 4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子核外的电子数为 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它是副族元素 B它是第 6 周期元素 C它的原子核内有 63 个质子 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 89 个中子 6 答案 D 解析 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 C 项正确;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数, 63 2 8 8 18 18 9,显然其是第 6 周期从左到右的第 9 种元素,而第 6 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 A、 B 项均正确;由于存在同位素,所以其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同位素的平均值,而不代表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数,故中子数不能用 15263 89 来计算, D 项错。 易错警示 规避同位素、核素、同 素异形体概念理解的 4 个易错点 (1)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 (2)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3)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 11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 14 6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46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如 112 6C; (4)在区别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时,可从概念的字面加深理解。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 “ 同位 ” 是指同一种元素的几种核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为单质, “ 同素 ” 是指元素种类相同。 考点三 核外电子排布 1 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 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则 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里,然后再按照由里向外的顺序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2)分层排布原则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 最外层不超过 8 个 (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 )。 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 特别提醒 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如 M 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 18 个电子,当 M 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 7 8 个电 子。 深度思考 下图为 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1)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 _(填编号,下同 )。 (2)具有稳定性结构的原子是 _。 (3)只能得电子的粒子是 _;只能失电子的粒子是 _;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的粒子是 _。 (4) 粒子半径 _ 粒子半径 (填 “ 大于 ” 、 “ 小于 ” 或 “ 等于 ” )。 (5)某元素 R 形成的氧化物为 R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 _。 答案 (1) (2) (3) (4)小于 (5) 题组一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简单应用 1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 18 的某元素 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n,最外层电子数为 2n 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21。下列有关 X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X 能形成化学式为 X(的碱 B X 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C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D X 可能形成化学式为 答案 A 解析 符合题意的元素 X 可能是氮或氯元素, A 项不正确。 2现有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如表: X L 层电子数是 K 层电子数的 3 倍 Y 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 Z L 层电子数是 K 层和 M 层电子数之和 W 共用三对电子形成双原子分子,常温下为气体单质 (1)画出 W 原子结构示意图 _。 (2)元素 X 与元素 Z 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_,写出一个能表示 X、 Z 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 8 (3)X、 Y、 Z、 W 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强酸性,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 (4)元素 X 和元素 Y 以原子个数比 1 1 化合形成的化合物 Q,元素 W 和元素 Y 化合形成的化合物 M, Q 和 M 的电子总数相等。以 M 为燃料, Q 为氧化剂,可作火箭推进剂,最终生成无毒的,且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答案 (1) (2)X(或氧 ) 2=点燃 22S (3)4)=点燃 4析 L 层电子数是 K 层电子数的 3 倍,即 L 层有 6 个电子,故 X 为氧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的元素只有氢,故 Y 为氢元素; Z 元素的 K、 L 层分别有 2 个和 8 个电子,则 M 层上有 6 个电子,故 Z 为硫元素;常温下为气态双原子分子,且原子间 以三键结合的只有 W 为氮元素。问题 (2)中能说明氧比硫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有很多,其中较为直观的是 2S 中的 S。问题 (4)中 H、 O 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 1 1 的化合物是 N、 H 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电子数也为 18 的分子只能是 规律方法 短周期常见原子的 12 个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为 1的原子有 H、 (2)最外层电子数为 2的原子有 3)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 的原子有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倍的原子是 C; (5)最外层电子 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3倍的原子是 O;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4 倍的原子是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原子有 i; (8)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原子有 P; (9)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H、 (10)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原子有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 2 倍的原子有 C、 S;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 3 倍的原子 有 O。 题组二 破解 “ 10 电子 ” 、 “ 18 电子 ” 微粒的应用 3 A 、 B 、 C 、 D、 E 五种粒子 (分子或离子 )中, 每个粒子均有 10 个电子,已知: A C =D E ; B C =2D。 请回答: (1)C 离子的电子式是 _。 (2)A 离子中的键角为 _。 (3)分别写出 A 和 D 反应、 B 和 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_。 (4)除 D、 E 外,请再写出两种含 10 个电子的分子的分子式 _。 (5)除 A 、 B 外,请再写出两 种含 10 个电子的阳离子 _。 9 答案 (2) (3)4 2O H = 4)5)、 解析 本题中五种粒子均有 10 个电子是解题的突破口。依据已有的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可知, 10 电子的粒子中,原子有 离子有 、 、 F 、 、 ,阳离子有、 、 、 、 ;分子有 据题意有: A C =D E ,推知 A 应为 、 C 为 、 D 为 E 为 其结果代入 B C =2D,推知 B 应为 。 4已知 A、 B、 C、 D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 (1)如果 A、 B、 C、 D 均是 10 电子的粒子,请写出 A、 D 的电子式: _。 (2)如果 A 和 C 是 18 电子的粒子, B 和 D 是 10 电子的 粒子,请写出: A 与 B 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以判断 C 与 B 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 _(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示 )。 答案 (2) = 方法规律 (1)寻找 “ 10电子 ” 微粒和 “ 18电子 ” 微粒的方法 “ 10电子 ” 微粒 “ 18电子 ” 微粒 10 F F、 F (2)记忆其它等电子微粒 “ 14电子 ” 微粒: “ 16电子 ” 微粒: S、 究高考 明确考向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1)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 (2013江苏, 2C) (2)中子数为 146、质子数为 92 的铀 (U)原子: 146 92U ( ) (2013江苏, 2D) (3)的结构示意图: ( ) (2012海南, 9B) (4)原子核内有 18 个中子的氯原子: 3517 ( ) (2012海南, 9D) (5)235 92U 和 238 92U 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 ) (2012天津理综, 3C) (6)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见右图,则: 素的质量数是 209 ( ) 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2012上海, 6 改编 ) (7)的结构示意图为 ( ) (2010课标全国卷, 7D) (8)16O 与 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 ) (2010山东理综, 9B) (9)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 与 18O 间的相互转化 ( ) (2010山东理综, 9C) 11 (10)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 7 而中子数不一定为 7 ( ) (2010课标全国卷, 7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5)应为同一元素的不同种核素。 (6)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 (7)此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8)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 (9)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实现同位素原子之间的转化。 2 (2013新课标全国卷 , 9)短周期元素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 A 、 X B X 、 C 、 D X 、 答案 C 解析 结合原子序数和简单离子的电荷数,确定 W、 X、 Y、 Z 分别为 O、 发生水解的离子为 、 ,故 C 项正确。 3 (2013海南, 3)重水 (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氘 (D)原子核外有 1 个电子 B 1H 与 D 互称同位素 C 称同素异形体 D 1 与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答案 C 解析 A 项,氘表示为 21H,核外有 1 个电子; D 项 1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 的相对分子质量也为 20; C 项, 为化合物。 4 (2013上海, 3)230 232钍的两种同位素, 232以转化成 233U。下列有关 ( ) A 素的质量数是 232 B 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31 C 232换成 233U 是化学变化 D 230 232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 D 解 析 232230质量数分别是 232、 230, A 项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得的平均值, B 项错误;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D 项正确;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 C 项的原子发生了变化,错误。 5 2012福建理综, 23(1)元素 M 的离子与 所含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则 M 的原子 12 结构示意图为 _。 答案 解析 该元素为钠元素。 练出高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34S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16 B 1H 和 2H 的化学性质相同 C 与 互为同素异形体 D 属于同种元素,且性质相同 答案 B 解析 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2核电荷数为 1 18 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的元素一定不是非金属元素 B最外层只有 2 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 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D核电荷数为 17 的元素的原子容易获得 1 个电子 答案 D 解析 本题可以采用举反例的方法。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 A 错;氦原子的最外层有 2 个电子, B 错;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其各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C 错;核电荷数为 17 的元素为 最外层有 7 个电子,易得 1 个电子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 3在元素周期表中,铂表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铂是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呈固态 8 198 78核外电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 C “ 是铂的质量数 D由 78 可以推出 第五周期元素 答案 B 解析 铂为金属元素, A 错; 208 78 198 78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 B 正确; “ 是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 错;由 78 2 8 8 18 18 24 推出 第 6 周期元素, D 错。 13 4下列关于阳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阳离子都是由一个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的 非金属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 阳离子的电子排布一定与稀有气体相同 阳离子的价态不会大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阳离子都是稳定结构,不会再失去电子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错,如 ; 错,如 H ; 错,如 H ; 错,如 , 外层只有 2个电子; 错,如 不是稳定结构,结构示意图为 ,容易再失去 1 个电子 形成 。 5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形成的离子可表示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含有的中子数为 a b 含有的电子数为 a n C X 原子的质量数为 a b n D 1 个 X 原子的质量约为 1023g 答案 D 解析 中 a 表示质子数, b 表示质量数, “ n ” 表 示 X 得到 n 个电子,则其含有的中子数为 b a,电子数为 a n; 1 的质量约为 b g,则 1 个 X 原子的质量约为 1023 g。 6在短周期元素中,若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则符合条件的元素有 ( ) A 1 种 B 2 种 C 3 种 D 4 种 答案 C 解析 当电子层数为 1 时,为 H 元素;当电子层数为 2 时,为 素;当电子层数为3 时,为 素。 7 X 和 Y 均为短周期元素,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 Y 位于 X 的前一周期,且 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 X 和 Y 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表示为 ( ) A B C D 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 X 是氮, Y 是氢, C 正确。 8短周期主族元素 A、 B、 C、 D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B、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2, B、 C、 D 位于同一周期,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 A 原子内层电子数的 3 14 倍又是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3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 B A,离子半径: C D B B 的单质能与 A 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C元素 B 和 D 能形 成 D D 的单质有毒,且有漂白性 答案 B 解析 据题意知: A 是碳, B 是镁, C 是硫, D 是氯,选项 A 中离子半径 C D,选项 项 D 中 9已知 X、 Y、 Z、 W、 R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X 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Y 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 Z 的核电荷数是 Y 的 2 倍,W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最内层电子数的 3 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 Z W R B对应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R W C W 与 X、 W 与 Z 形成 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D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 答案 C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推知 X、 Y、 Z、 W、 R 分别为 H、 C、 S、 C 项, W 与 W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是离子键,故化学键类型不相同。 10 如图所示, a、 b、 c 均为非金属单质, d、 e 均为含有 10 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且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 d e, f 为离子化合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常温下,单质 a 呈气态 B单质 c 具有强氧化性 C稳定性: d e D f 受热易分 解为 d 和 e 答案 C 解析 非金属单质形成的含有 10 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有 于 d e,则 d 是 e 是 H F, f 是 此 a、b、 c 分别是 据元素周期律可知 稳定性大于 C 错误。 11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次写出 6 种粒子的符号: _。 (2)A、 B、 C、 D、 E、 F 共表示 _种元素、 _种原子、 _种阳离子、_种阴离子。 (3)上述微粒中,阴离子与阳离子可构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 答案 (1)F、 F 、 、 、 2)4 3 2 1 (3)析 A 为 F, B 为 F , C 为 D 为 , E 为 , F 为 12现有下列 9 种微粒: 11H、 21H、 13 6C、 14 6C、 14 7N、 5626、 5626、 16868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11H、 21H、 31H 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 _,它们互称为 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 _。 (3)对于 下列要求各举一例 (要求:每小题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