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_第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_第2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_第3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_第4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 前 言 (一) 、报告综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通过对 2005-2010年间 18种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增 速和权重的计算,结合国际通行的生产指数计算公式,得出了电子信息产业在 2006到 2010年的生产指数。为了更清晰地揭示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变动的结构性因素,本报告 还计算分析了通信设备、计算机、消费电子、电子元器件四个主要细分行业的生产指数, 而选中的 18种电子信息产品则分别隶属于这四个行业。总体上,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的 得出,为我们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观察分析该产业的发展动态提供了数值依据。 1 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以 2005年为基期,2006-2010 年的定基生产指数分别为 124.6%,146.3%,149.1%,174.2%,221.9%。五年间定基生产指数从 2006年的 124.6%攀 升到 2010年的 221.9%。五年间的环比指数分别为 124.6%,117.5%,101.9%,116.9%,127.4%.受 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双重驱动,通信设备、消费电子、计算机、电器元器件四个细分行 业中的 18种产品的产量大部分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排除生命周期处于衰退期的产品, 如程控交换机、彩色显像管,其它产品的产量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这表明,从生 产指数反映出来电子信息产业依然处于上升期,特别是在 2010年,表现出了高出其他年份 的增长速度。 2 生产指数受金融危机影响明显 从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很明显,尤其是在出口方面, 出口占据产品总体产量的大部分比例,出口产品的产量变化对整体指数的计算结果举足轻 重,这使得 2008年的生产指数比 2007年仅仅增加了 1.9%,2009 年下半年在宏观经济政策 的刺激下有所恢复,2009 年的指数比 2008年增加了 16.9%,这一成绩是在 2008年指数的 基数比较低的情况下取得的。由此看出,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它尤 其要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的风吹草动将对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产生至关 重要的影响。 3 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增速将减缓 虽然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比 2009年增加了 27.4%,和历年相比,这一数字 创出了新高。然而如果排除金融危机的影响,假设 2008和 2009年依然保持平稳增长的情 况下,2010 年的指数比 2009年应该增加 13%左右,这一数字要低于 2006和 2007年的水平。 如果认为金融危机只是近 5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当中的一个插曲的话,那么未来考虑在 中国生产的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占全球的比例情况(部分产品的产量占全球产量已经超过了 90%,大部分超过 70%)以及在中国生产产品的经济性问题,电子信息产业未来的生产指数 趋于平稳,整体产业发展速度趋缓,将是一个不争的论断。 4 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影响生产指数的走向 电子信息产业可以细分为四个子行业,包含通信设备、计算机、消费电子、元器件, 每一个子行业下面包含几十到几百种产品。本报告选取有代表性的 18种产品作为计算指数 的依据,在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革新的影响下,这些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不是一成不变的,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规律,不同的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从而表现出来的单个产 品的增长速度不同。各种产品的产量增长的非同向变化,在总体上体现的就是电子信息产 业的结构性调整,这种调整会对生产指数的最终计算结果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5 新兴产品将成为拉动指数增长的重要力量 由于传统电子信息产品,如彩电,手机,计算机等已经进入成熟期,这些产品对生产 指数的贡献已经明显没有以前年份大。新兴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框,电子书,平板电脑等 目前在国内的生产规模还不大,但是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旺盛以及代工规模的扩大,这些 产品的产量将会有数量级的提高,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指数起到举足轻重的拉动作用。 (二) 、生产指数计算说明 (一)意义 生产指数作为众多指数中的一种,在具有一般指数通性的同时,由于其编制方法和核 算目的的不同,还有其特殊性。生产指数是通过衡量行业内主要产品生产数量的相对变化 程度来反映该产业发展速度和经济景气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指标。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编制 的工业产品实物量指数。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编制工业生产指数,我国已经在 2009年开始编制 工业生产指数试算工作,但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编制生产指数,目前还未见有公开的资 料。 (二)生产指数计算方法 生产指数是基于工业产品的产量而编制的,编制时先要确定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工业 产品,然后将各工业产品本期的产量与基期的产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各工业产品本期的 工业发展速度,最后按照各工业产品的基期增加值权重汇总得到工业生产的总指数。 具体 计算公式为: , K作为生产指数;Q 1为单个产品本期产量;Q 0为单个产0 1PK 品基期产量; Q 1/Q0为产品产量的个体指数; Q0P0为基期权数;P 0为基期单位产品增加值; 为求和运算符号。 举例: 产品种类 增加值权重(W 0) 基期产量(Q 0) 本期产量(Q 1) A产品 30 80 100 B产品 50 50 55 C产品 20 90 80 生产指数=(100/80*30+55/50*50+80/90*20)/(30+50+20)*100%=110.3%。 则说明本期的行业生产指数为 110.3%,比基期增长了 10.3%。 (三)用生产指数衡量工业发展速度的意义 (1)有助于剔除价格波动对计算发展速度的影响。 目前衡量工业发展速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产品价值量指标进行动态对比, 如现价总产值增速。另一类是直接将各种产品实物产量的动态指标进行加权平均,综合反 映全部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称为工业生产指数法。在当前工作中使用较多的是现价工业 总产值增速,由于现价总产值是通过本期生产量与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乘积计算得到的,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波动很大,所以价格因素对现价总产值的影响较大, 不能如实的反应实际的生产发展情况。而工业生产指数剔除了价格的因素,从产品实物生 产量的角度来衡量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加直观准确。 (2)能够反映生产各个环节的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指数在计算时需要重点选取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产品,这些产品既包含最终的 终端产品,也包括上游的中间环节的产品,这样以来工业指数就能综合中间环节、下游最 终产品的产量变化情况,全面反映整个行业的生产变化情况。 (3)有利于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反映产业发展情况。 一些简单加工生产的产品产值虽然很大,但其所含的增加值却很小,它的发展在总产 值中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在增加值中的作用却不大。而生产指数是按照产品增加值的权 重进行加权平均,增加值高的产品,在生产指数计算当中的权重就比较高,工业生产指数 可以从工业增加值的角度反映整个产业的增长速度,而不是单纯以产值规模来反映产业的 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中间投入,那些投入产出比高的产品所占的比重大, 生产指数能更大程度上反映投入产出比高的产品的发展速度。另外从节能降耗的角度考虑, 能源消耗是中间投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位产品能耗低的产品,其增加值权重就会大 于那些单位能耗高的产品,体现在生产指数上就是能耗低的产品在指数计算中所占的比重 大于能耗高的产品。 (4)能够体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 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由代表性的产品产量变化计算得出,产业的结构调整最终体现 为各种产品产量的绝对数量和速度的增长或减少,因此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的计算过程 能够反映出不同产品的产量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方向一目了然,从而为产业发展方 向的判断和制定策提供依据。 (三)、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指数中基期和权重的确定 1、基期的确定:本次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报告当中以 2005年各产品产量 数据作为基期数据,计算 2006-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指数变动情况。 2、各细分行业和产品权重的确定:各产品的增加值权重是按照基期年份的各产品产量 和单位产品的增加值数据来确定的。本报告中采用分层权重进行计算,通过权重调整,使 得每一类产品下面所选择的产品权重之和等于所属行业的总体权重,比如彩色电视机、激 光视盘机、组合音响、数码相机四种产品的权重加起来等于消费电子行业的权重,其他行 业同理。具体见表 1: 表 1:2005 年电子信息产业的行业权重和产品 分类 产品名称 基期权重(%) 电子信息产业总体 100.00 1 通信设备行业权重 23.31 程控交换机 1.84 移动通信基站设 备 4.01 移动通信手持机 17.08 电话单机 0.31 传真机 0.08 2 计算机行业权重 30.89 台式电脑 7.51 笔记本电脑 15.52 打印机 1.20 服务器 3.44 显示器 3.22 3 消费电子行业权重 10.59 彩色电视机 8.49 激光视盘机 0.44 组合音响 0.37 数码相机 1.28 4 电子元器件行业权重 35.21 电子元件 22.99 半导体分立器件 2.39 半导体集成电路 7.75 彩色显像管 2.08 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统计数据计算结果 表 2:2005 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品权重排序 0.08 0.31 0.37 0.44 1.20 1.28 1.84 2.08 2.39 3.22 3.44 4.01 7.51 7.75 8.49 15.52 17.08 22.99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传 真 机 电 话 单 机 组 合 音 响 激 光 视 盘 机 打 印 机 数 码 相 机 程 控 交 换 机 彩 色 显 像 管 半 导 体 分 立 器 件 显 示 器 服 务 器 移 动 通 信 基 站 设 备 台 式 电 脑 半 导 体 集 成 电 路 彩 色 电 视 机 笔 记 本 电 脑 移 动 通 信 手 持 机 电 子 元 件 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统计数据计算结果 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权重计算公式:(单位产品增加值*2005 年产量/(各项产品 增加值*2005 年产量) 。 例如:2005 年彩电产品增加值为 432元/台,2005 年彩电产量为 8283万台,则: 彩电调整前的基期权重=彩电单台增加值*2005 年彩电产量/(各项产品增加值*2005 年产量)=432*8283/10000/4082.57=8.6%。其中,4082.57 是 18种产品的增加值乘以产量 的总和。因为每一个细分行业下面的产品增加值之和都小于行业总体增加值,通过调整使 得每一个行业下面所属的产品增加值之和都等于行业总体增加值,这样调整之后产品的权 重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彩电调整之后的权重数值为 8.49%。 从各项产品的权重计算结果看,电子元件的权重最高,是因为较其它产品而言,电子 元件的包含范围很广,产量总数规模大,单位产品的工业增加值率也高于其它产品。分立 器件和集成电路同属于器件产品,其总体价值和电子元件产品有 30%的差距,其单位产品 的增加值率要低于电子元件,故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二者权重之和也不到电子元件的一半。 通信设备当中,移动基站这种系统设备产品的增加值率超过 30%,囿于其产品生产规 模数量比手机低很多,所以基站的权重也远远低于手机产品的权重。 其它大宗产品中,彩电的权重是 8.49%,笔记本电脑的权重为 15.52%,这些产品产量 高,单位产品价值大,是对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有重要影响的产品。 一、 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指数 (一)电子信息产业范围 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 展是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加工工艺的改进的基础上完成的,如集成电路每三年就更新一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光纤通信、数字化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的兴 起,使电子工业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产业。 依据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分类注释(2005-2006)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雷达工业行业、 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 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电子元件工业行业、 电子器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专用材料工业行业,12 个 中类行业,细分一共是 46个小门类。在这里我们的指数计算范围不包含软件产业,因为软 件不属于工业。表 3是针对 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 11个细分行业的销售产值比重的统计结 果。 表 3:2005-2010 年电子信息产业分行业销售产值比重 电子信息产业分行 业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通信设备工业行业 18.76% 18.69% 17.65% 17.26% 16.81% 14.35% 雷达工业行业 0.32% 0.34% 0.31% 0.35% 0.25% 0.29% 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 业 0.68% 0.60% 0.63% 0.67% 0.83% 0.80% 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 33.46% 32.43% 33.13% 30.40% 31.11% 30.18% 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 业 11.61% 10.27% 7.89% 7.77% 7.37% 7.01% 电子器件工业行业 10.71% 11.08% 11.90% 13.41% 13.28% 15.44% 电子元件工业行业 15.34% 17.04% 18.41% 19.17% 18.25% 18.66% 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 业 0.63% 0.79% 0.93% 1.17% 1.33% 1.46%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行 业 1.73% 1.96% 2.51% 2.67% 3.19% 3.65% 电子信息机电工业行 业 5.88% 5.92% 2.47% 2.72% 2.88% 3.00% 其它电子信息行业 0.87% 0.88% 4.17% 4.41% 4.72% 5.1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 2005到 2010年统计数字显示,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规模比例较大的行业依次是计 算机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消费类电子制造业 (家用视听行业) 、其它。 图 1:中国电子制造产业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当中计算机制造业和电子元器件占有主要比重。电子元器件和 计算机制造业做为电子制造业主体,推动总体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图 2:中国电子制造产业规模与同比增长率 图 2表明,通信设备、家用视听、电子器件行业表现较好,收入增速好于全行业平均 水平。 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电子器件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4.2%、3.2%和 1.5%,都高于电 子制造业 0.1%的增速,分别占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 17%、8%和 13.0%的比重。 2005-2010年期间,除软件行业以外的其它电子信息产业分行业销售产值比重当中, 通信设备行业比重逐年递减。电子计算机行业的比重虽有微小变动,但均保持在 30%以上。 电子元器件所占比重基本上每年平稳增长。所以在指数计算当中,选取通信设备、计算机、 消费电子、电器元器件四大类行业当中的十七类产品作为计算依据。具体产品列表和今年 的产量情况见表 3。 表 4:2005-2010 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产量 分 类 产品名称 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程控交换机 万线 6949 7405 5387 4584 4147 3133 移动通信基站 设备 万信 道 724 1145 1605 1493 3022 2913 移动通信手持 机 万部 32306 51115 60591 55469 61787 100389 电话单机 万部 16954 18434 16256 16688 14289 16622 通信 设备 传真机 万台 1068 1183 888 770 679 297 台式电脑 万台 3519 3607 4330 4396 4236 4373 笔记本电脑 万台 4565 6217 8671 10859 14616 18372 打印机 万台 3556 3640 4235 4334 3641 4257 服务器 万台 318 326 369 326 329 379 计算 机 显示器 万台 10054 12074 13729 13365 13022 13846 彩色电视机 万台 8283 8375 8478 9033 9899 11938 激光视盘机 万台 10382 10760 10823 10705 9711 8244 组合音响 万台 5437 5386 5831 7297 9639 11194 消费 电子 数码相机 万台 5523 6695 7494 8188 8026 9797 电子元件 亿只 14190 15290 16628 15874 16578 18952 半导体分立器 件 亿只 2063 2225 2505 2461 2637 3404 电子 元器 件 半导体集成电 路 亿块 266 374 416 417 416 653 彩色显像管 万只 7934 8134 7010 5735 2288 199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 表 5:2006-2010 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定基生产指数(以 2005年为基期,单位%) 产品名称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通信设备行业 100.00 153.30 183.15 167.97 217.86 301.73 1 程控交换机 100.00 106.56 77.52 65.97 59.69 45.09 2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 100.00 158.03 221.49 206.07 417.08 402.06 3 移动通信手持机 100.00 158.22 187.55 171.70 191.26 310.74 4 电话单机 100.00 108.73 95.88 98.43 84.28 98.04 5 传真机 100.00 110.77 83.15 72.10 63.58 27.78 计算机行业 100.00 121.27 157.12 179.88 219.10 264.68 1 台式电脑 100.00 102.50 123.05 124.92 120.38 124.27 2笔记本电脑 100.00 136.19 189.95 237.88 320.18 402.45 3 打印机 100.00 102.38 119.09 121.89 102.39 119.71 4 服务器 100.00 102.64 116.01 102.42 103.30 119.21 5 显示器 100.00 120.10 136.55 132.93 129.52 137.72 消费电子行业 100.00 103.58 106.65 114.45 123.59 147.63 1 彩色电视机 100.00 101.11 102.35 109.05 119.51 144.12 2 激光视盘机 100.00 103.64 104.25 103.11 93.54 79.40 3 组合音响 100.00 99.07 107.24 134.21 177.28 205.87 4 数码相机 100.00 121.22 135.68 148.26 145.32 177.38 电子元器件行业 100.00 114.73 124.44 119.97 121.12 153.95 1 电子元件 100.00 107.76 117.18 111.87 116.83 133.56 2 半导体分立器件 100.00 107.84 121.41 119.30 127.85 165.00 3 半导体集成电路 100.00 140.80 156.55 156.95 156.49 245.54 4 彩色显像管 100.00 102.53 88.36 72.28 28.84 25.0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 表 6:2006-2010 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环比生产指数(单位%) 产品名称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通信设备行业 100.00 153.30 119.47 91.71 129.70 138.50 1 程控交换机 100.00 106.56 72.75 85.09 90.48 75.55 2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 100.00 158.03 140.16 93.04 202.40 96.40 3 移动通信手持机 100.00 158.22 118.54 91.55 111.39 162.47 4 电话单机 100.00 108.73 88.18 102.66 85.62 116.32 5 传真机 100.00 110.77 75.06 86.71 88.18 43.70 计算机行业 100.00 121.27 129.57 114.48 121.81 120.80 1 台式电脑 100.00 110.77 75.06 86.71 88.18 43.70 2笔记本电脑 100.00 102.50 120.04 101.52 96.36 103.23 3 打印机 100.00 136.19 139.47 125.23 134.60 125.70 4 服务器 100.00 102.38 116.33 102.34 84.01 116.92 5 显示器 100.00 102.64 113.02 88.29 100.86 115.40 消费电子行业 100.00 103.58 102.96 107.31 107.99 119.45 1 彩色电视机 100.00 101.11 101.23 106.55 109.59 120.60 2 激光视盘机 100.00 103.64 100.59 98.91 90.72 84.89 3 组合音响 100.00 99.07 108.25 125.15 132.09 116.13 4 数码相机 100.00 121.22 111.93 109.27 98.02 122.06 电子元器件行业 100.00 114.73 108.46 96.41 100.96 127.11 1 电子元件 100.00 107.76 108.75 95.47 104.43 114.32 2 半导体分立器件 100.00 107.84 112.58 98.27 107.16 129.06 3 半导体集成电路 100.00 140.80 111.19 100.26 99.71 156.90 4 彩色显像管 100.00 102.53 86.18 81.81 39.90 86.9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 从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产量和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彩色电视机增长率一直为上涨态 势、其它产品增长率在近几年有不同幅度的升降。 (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指数 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发展程度总体指数计算依据电子制业主要产品:程控交换机、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移动通信手持机、电话单机、传真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服务 器、显示器、打印机、彩色电视机、激光视盘机、组合音响、数码相机、电子元件、半导 体分立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彩色显像管合计 18种产品在基期(2005 年)电子制造业 当中所占权重与基期(2005 年)的单位产品增加值,并依据生产指数公式计算得出,具体 见表 6。 表 7:2006-2010 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指数 年份 定基指数(%) 环比指数(%) 2005 100 2006 124.6 124.6 2007 146.3 117.5 2008 149.1 101.9 2009 174.2 116.9 2010 221.9 127.4 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 图 3:2006-2010 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 中 国 电 子 信 息 产 业 生 产 指 数 124.6 146.3 149.1 174.2 221.9 124.6 117.5 101.9 116.9 127.4 0 50 100 150 200 25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定 基 指 数 环 比 指 数 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 2006-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整体上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保 持向上的增长态势,尤其在 2010年增长幅度最大。在这期间表现出几个比较鲜明的阶段性 特点。 1 2005-2007 年:高速发展阶段 以 2005年为基期,2006 年和 2007年的定基生产指数分别为 124.6%和 146.3%,表明 从 2005到 2007年处于高速度的稳定发展阶段。表现为电子信息产品内需稳步增长,出口 快速增加。这些反映在产品上就是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内资企 业主要受益于内需市场,而外资企业主要受益于外销市场。特别是那些主营出口加工业务 的外资企业,其产能在这几年逐渐释放出来。从综合价值的角度看,2006 年和 2007年产 值增长分别为 23.1%和 1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分别为 25.5%和 21.6%。 这些数据和以上生产指数的计算结果殊途同归,无不显示出期间电子信息产业一派繁荣的 景象。从内销和出口的角度看,出口产品对数量规模的增长贡献要大于内销的产品,但是 内销产品的增加值要高于出口产品的增加值(这主要是拜加工贸易所占比例太大所赐),从 而在对生产指数的贡献上弥补了其数量规模的不足。 22008-2009 年:突然刹车阶段 2005-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同时由于全球电子产品需求持续旺盛,构成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推动 因素。始于 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电子产品的出口影响很大,虽然当年内 需市场表现的还是比较平稳增长,但是出口增速的大幅减少,使得 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总 体规模的持续扩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抑制。根据海关统计,2008 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 为 5217.6美元,比 2007年增长了 13.55%,增幅比 2007年回落了 12.7个百分点,如果单 纯考虑经济危机开始后下半年的出口数据,总体出口额几乎没有增长。另外从国统局电子 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结果看,2008 年全年出口交货值为 30651亿元人民币,同比 增长仅为 9.1%,比 2007年 21.6%的增速回落 12.5个百分点。其实从总体的价值量上看, 2008年和 2009年两年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只不过增长速度放慢而已,真正绝对规模 减少的是从 2008年下半年开始到 2009年上半年结束。2009 年下半年经过我国产业政策的 扶持和大量投资的推动,内需仍然显示了强劲的增长潜力,随之出口市场也出现了复苏迹 象,到了 2009年的四季度,电子信息产业又恢复了前几年的活力。 反映在生产指数上,2008 年的定基生产指数为 149.1%,环比指数仅为 101.9%。 3 2010 年:复苏发力阶段 2010年开始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国际与国内市场需也开始上升,同时国内一系产业扶 持政策与拉动经济增长计划的推出,电子制造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