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前时代 元谋人(170 万年) 早期: 直立人(猿人) 蓝田人(80 万年-60 万年) (300 万年-10 万年) 北京人(70 万年 -20 万年) 旧石器时代 中期: 早期智人(古人):长阳人丁村人马坝人、 (300 万年-1 万年) (10 万年 -4、5 万年) 许家窑人、大荔人 晚期: 晚期智人(新人):河套人、峙峪人、柳江人、 (4 、 5 万年-1 万年) 山顶洞人(1.8 万年) 早期: 裴李岗文化(9000 年-7000 年) (1 万年 -7000 年) (玉蟾岩遗址、仙人洞遗址、南庄头遗址、大地 湾文化、兴隆洼文化、彭头山文化、 ) 新石器时代 中期: 仰韶文化(7000 年-5000 年) 、红山文化(5000 年) (1 万年-4 、5 千年) (7000 年 -5000 年) (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 化、马家浜文化 晚期: 龙山文化(5000-4000 年) 、良渚文化(5300- 4200) (5000 年-4000 年) (马家窑文化、石峡文化) 1、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历史上采用打制办法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把人类使用石制工具 进行生产的时代,成为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开始于距今 300 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 1 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一般分为早、中、晚三 期。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距今 300 万年至 10 余万年;中期大约距今 10 余万年至 4-5 万 年;晚期大约距今 4-5 万年至 1 万年。 直立人:旧石器早期的人类,体质上仍保留了不少古猿的特征,学术界称之为直立人,或 称猿人。目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现的猿人遗存,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 元谋人: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1965 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其化石只有两颗 牙齿,是一位青年男性的左右上内侧门齿。根据古地磁方法的测定,元谋人的生活年代距 今约 170 万年,是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 蓝田人: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 80 到 60 万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 其化石包括下颌骨、头盖骨各一具以及若干牙齿,分别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类个体。在 元谋人、蓝田人的遗址,都发现了同时期的打制石器和用火痕迹。 北京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是迄今国内所发现材料最丰富、最重 要的猿人化石。通过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的长期发掘,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出土了大量 猿人骨骼化石,身体部位比较全面,分别属于 40 多个人类个体。北京人的生活年代较为分 散,约在距今 70 万年到 20 万年之间。总体来看,北京人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 大约相当于现代人的 80%,平均身高也较矮,但四肢尤其是上肢已与现代人相当接近。在 北京人所居洞穴中发现的石器多达 10 万件,包括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等,从早期到晚 期有明显的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洞穴中还有厚达 6 米的灰烬积层,表明北京人不仅 懂得用火而且还能保存火种。 早期智人:旧石器中期的人类,在体质上已脱离了猿人阶段,但与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区别, 人类学家称之为早期智人,或称古人。目前国内发现的早期智人遗存主要有马坝人(发现 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镇) 、长阳人(发现于湖北省长阳县) 、丁村人(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 丁村) 、许家窑人(发现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等。早期智人的石器打制技术更加进步, 类型也更为丰富,如许家窑人遗址出土的石器达 3 万余件,包括小型刮削器、尖状器、雕 刻器以及用于狩猎的石球等,形制远比旧石器早期复杂精巧。许家窑还发掘出了数以吨计 的动物骨骼,但未见一具完整的个体,表明他们都是许家窑人食肉后的抛弃物,从侧面反 映出了定时的狩猎业已十分发达。 晚期智人:旧石器晚期的人类。大约距今 5 万年前起,人类体质形态的原始性基本消失, 已与现代人大体相同,并且因所处地域的影响逐渐分化为各色人种,人类学家称之为晚期 智人,或称新人。国内已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主要有河套人(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 等地) 、峙峪人(发现于山西省朔县峙峪村) 、柳江人(发现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 ,山 顶洞人等,其中以山顶洞人最具代表性。 山顶洞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 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 年发现,1933 至 1934 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距今约 1.8 万年,化石至少属于 8 个人类个体,他们的体质形态 已明显地表现出黄种人的特征。这一时期的石器比旧石器中期更加精细,形状对称、均匀, 刃部锋利,小型石器较多。还出现了用于装饰的钻孔石珠,说明当时的人已经具有原始的 审美观念。石箭镞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弓箭。另外,在山顶洞人遗址还发现了磨制骨 针和燧石,反映出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 2、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分期中指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时代。传统的观点是将磨制石器、制 陶术、农业和畜牧业,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基本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新石器 时代开始于距今 1 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 5000 年至 4000 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年代距今 约 10000 年至 7000 年,中期距今约 7000 年至 5000 年,晚期距今约 5000 年至 4000 年。 目前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中期以仰韶文化和红山文 化为代表,晚期以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 裴李岗文化:黄河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发现于河南省新郑县裴 李岗,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年代距今 9000 年至 7000 年,与后来的仰韶文化关系密切。 裴李岗文化的石器以磨制为主,且比较精致。石磨盘和石磨棒最有特点,不仅数量多而且 成套出现。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裴李岗遗址中有房基、窑穴、墓地等村落遗迹,似有一 定布局。农业占有主要地位,主要农作物是粟。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最初于 1921 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 发现。以后数十年间,中原地区所发现的类型相似的众多文化遗址皆以仰韶文化命名。它 们的年代大约在距今 7000 至 5000 年之间,器农业、畜牧业、制陶业都已有相当程度的发 展。农业以种粟为主,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狗,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著名。著 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和临潼的姜寨遗址。 红山文化:我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 1935 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最初 发现而得名,同类型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距今约 5000 年。 其中出土了很多精致的玉礼器,还发现了包括祭坛和女神庙在内的大型祭祀建筑遗址,似 表明这里的社会分化相当早,中原文明的产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 良渚文化: 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 1936 年首次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 渚镇遗址而得名。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距今约 5300 年至 4200 年。其主要文化特 征是:陶器以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农业工具进步,已种植水稻、芝麻、蚕豆、毛桃等; 手工艺制品精巧,有玉琮、玉璧等象征权力的贵重礼器。房屋为干栏式建筑,贫富分化现 象明显产生。 龙山文化: 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1928 年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首次发 现,后来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又发现了许多同类型文化遗址,其年代大约距今 5000 年到 4000 年,又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磨制石器比仰韶文化更加精 致,出现了一些新兴农具,家畜种类更多,牛、羊、鸡等开始被饲养。陶器以一种黑色、 陶胎极薄的“蛋壳陶”为主要特征,还出土了较多的玉器,建筑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 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以 1959 年发掘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命名。主要分布 在鲁中南及东南丘陵地区和江苏淮北一带。典型遗址有大汶口、山东曲阜西夏侯等。年代 距公元前 4300 年至前 2400 年左右。陶器早期以红陶为主,中期灰、黑陶增加,出现薄胎 灰白陶。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粟。家畜饲养相当发达。晚期陶器上有原始文字。 原始群: 旧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人类社会组织形态。他们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一个个群体, 群体内部过着群婚、乱婚的生活,一个原始群就是一个血缘大家族。其中只有母子关系是 明确的,父子关系尚不存在。原始群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原始公社(或称血缘家族公社) 。 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后期以血缘关系结成的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 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氏族公社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母系氏族公社 阶段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父系氏族公社是由氏族 社会向阶级社会过度的社会组织形式。 母系氏族公社:氏族公社早期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母系氏族公 社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处于支配地位,丈夫居于妻方,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 这是实行族外婚制,即同一氏族内部不许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为夫 妻。后来发展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群中各有一个主要的配偶,但不严格。因此, 所生子女仍是知母不知父。 父系氏族公社: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男 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分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父系氏族制的产生 是和农业及饲养业的发展分不开的。这是,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 事农业和饲养业,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妇女在经济上已退居次要地 位,她们的职能已转向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于是,母系氏族制瓦解,父系氏族 制产生。这是的婚姻形态也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父系氏族公社内部男子为中心分 裂成若干个大家庭,各大家庭内部又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 中国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婚姻制度演变 (170 万年-4000 年:元谋人 -夏王朝建立) 原始群 杂交:北京人(70 万年-20 万年) (旧早中:300 万年-4、5 万年) 原始公社 (旧中晚:10 万年-1 万年) (血缘家族公社和氏族公社) 族内婚制 血缘家族公社 (群婚、乱婚、班辈婚) (旧早中:300 年-4、5 万年) 氏族公社 (旧中新晚:5 万年-4、5 千年) (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族外婚制 山顶洞人(1.8 万年):族外婚 仰韶文化(7000-5000):对偶婚 母系氏族公社 (对偶婚) 河姆渡文化(7000-5000):长江 (多偶婚 单偶婚)半坡文化(6800-6300):黄河 (新:1 万年-4、5 千年) 大溪文化(6400-5300):长江 马家浜文化(6000-5000)长江 大汶口文化(6300-4500):黄河 良渚文化(5300-4200):长江 父系氏族公社 一夫一妻制 龙山文化(5000-4000):黄河 (新晚:4、5 千年) 或一夫多妻制 石峡文化( 5000-4000):珠江 屈家岭文化(4500-4200):长江 青龙泉三期文化(4400):黄河 猿人文化:西侯度猿人文化(180 万年-150 万年) 蓝田猿人文化(115 万年-100 万年) 旧石器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50 万年-30 万年) 智人文化:丁村古人文化(9 万年-7 万年) 、河套新人文化(3 万年) 黄河 早期:裴李岗文化(9000 年-7000 年) 流域 老官台文化(8000 年)又称大地湾文化 磁山文化(7000 年) 新石器文化 中期:仰韶文化( 7000 年-5000 年):半坡遗址(6000 年) 、姜寨遗址 (6600 年-6400 年) 大汶口文化(6300 年-4500 年) 晚期:龙山文化(5000 年-4000 年) 马家窑文化(5000 年-4000 年) 二里头文化(4100 年-3700 年):夏代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7000 年-5000 年) 大溪文化(6400 年-5300 年) 屈家岭文化(5300 年-4600 年) 太湖流域史前文化(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7000 年) 、 崧泽文化(6000 年-5300 年) 、良渚文化(5300 年-4200 年) 班辈婚:原始公社早期阶段的婚姻形态。在原始公社的形成阶段,人类婚姻形态已有了初 步的禁约,只允许同辈的男女发生婚姻关系,民族学家称之为班辈婚。这种婚姻关系较之 前杂乱无章的杂交关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提高了古人类的成活率。 族外婚制: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早期婚姻形式。即同一氏族内部不许通婚,只有不同氏族 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为夫妻的婚姻制度。这种婚姻制度比起族内婚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有利于人类的体质和种的繁衍,加强各通婚集团间的社会经济联系。 对偶婚: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婚姻形式。就是在互婚的男女群中各有一个主要的配偶,但 不严格。因此,所生子女仍是知母不知父。对偶婚制是从集团婚(群婚制) 到个体婚(一夫一 妻制)的过渡形式,与原始社会野蛮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母系氏族公社:姓氏的起源 (有共同的祖母, (同一氏族公社内,有共同的姓, (一个姓至少代表 随母姓) 用不同的氏作为一个氏族独特的标志) 一个部落) 女儿氏族 (产生) (组成) (组成) 母系氏族公社 若干近亲氏族 胞族 部落 孙女儿氏族 (族外婚) (产生) (组成) 其他母系氏族公社 若干近亲氏族 同姓不婚 父系氏族公社 一夫一妻小家庭 父系氏族大家庭 父系氏族公社 部落 部落联盟 家长 族长 氏族酋长 部落首领部落联盟首领 上层:军事首长 推选 世袭 变化 部落联盟议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基层:氏族公社(血缘) 农村公社(地缘) 父权制的确立: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男女 在氏族中经济地位的变化。这一时期男子的劳动由狩猎和捕鱼转向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占 据了原来女子从事的经济领域,成为氏族主要经济活动的承担者,处于主导地位。由于经 济地位的变化,父权制逐渐取代了母权制。这时的婚姻形态已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度。 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是父权制确立的标志。父权制确立以后,世系从父系计算,财产 也按父系继承,与母权制的情况正好相反。 3、古史传说 三皇:我国古史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曾被列入“三皇”的主要人物包括:教人结网驯服鸟 兽的伏羲氏,教人构木为居的有巢氏,教人钻燧取火的燧人氏,教人播种五谷的神农氏, 以及身为女性、曾经补天造人的女娲氏。三皇传说名目不一,其形象神人混杂,但仍然隐 约反映了中国早期人类逐步积累生存经验的历史进程。 五帝: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的五位帝王。五帝的时代晚于三皇,其传说故事主要反映父系 氏族社会的部落联盟鼎盛及其解体时期的历史内容。其名号也有多种说法,以史记五 帝本纪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较为常见。 绝地天通:古史传说中颛顼实行的宗教改革。颛顼又称高阳氏,据载颛顼命“南正”之官 “司天以属神” , “火正”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岩土基础课课件
- 小龙虾水彩课件
- 输液泵应急预案脚本课件
- 小鸭子学游泳课件
- 商铺租赁合同终止及租赁物使用消防安全协议书范本
- 水稻-养殖一体化土地承包种植合同
- 小鸡家着火了课件
- 小食品调味培训课件模板
- 设备制造行业细分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贪吃的变色龙课件
- T/CCOA 52-2023富硒小麦粉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社区护理学专项)护理法律法规知识试题卷
- 老人就餐免责协议书
- 应聘家教兼职简历
- 慢阻肺的健康教育讲座
- 光伏电站安全风险辨识及风险库管理制度
- 铁路机车防火安全教育
- 企业内训师培养与培训课程设计
- 网架防腐刷漆施工方案
- 《采矿方法的选择案例综述》1700字
- 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对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