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 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而我在农 村小学的几年任教经历中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学 习习惯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生活上存在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现象;学习上漫不经心,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经常丢三落 四,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等;与人相处方面存在自私自利,自高自大等 不良心理状态。小学生的这些不良的行为表现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在农村也普遍存 在,加上农村的经济困难,大部分年轻的父母外出务工挣钱,把孩子留 在家中由老人照管,使原本就处于“中心”地位的孩子更加被“溺爱” , 而且祖辈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指导孩子的 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因此在家庭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 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就出现了真空地带,这无疑加重了农村学校教育的责 任。 面对现状,学校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养 成教育的质量。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则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抓好“第一次” ,严格规范班规、校规,明确养成教育。 首因效应对人的影响很大,人们往往对自己第一次所接触的事物留 有深刻的印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由这关键的第一次开头,头开 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连第一次都没有强化好,以后想要养成好习 惯就难了。如我们可以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 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班规、校规、 小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等,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让学生明确该 怎样做、为何做以及如何做,老师只是刚开始的时候会累一些,等到学 生养成了习惯,老师就不必费多少力气了。 二、课堂与养成教育相结合,深入落实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 养成教育始于“养” ,终于“成” 。在课堂教学中,各科任教师可以根据 本科的知识特点将养成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以知识为传达思想的载体, 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数学教师教“圆周率”时,可以使学生受到 数学家祖冲之认真仔细、勇于探索、严谨治学态度的影响;英语教师在 教“Neighborhood”一单元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礼貌待人、互相合作、 互相帮助的乐趣;科学课中,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认识时间的同时,可以 让学生了解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三、教师的榜样作用,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 “言教不如身教” 。在学生的心目中,尤其 是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 智慧的化身, 老师的言行胜 过他们的父母, 孩子们听老师的话多过听父母的话。他们会把老师作为 学习的榜样, 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老师的行为举止, 模仿老师的态度、 品行, 老师的一言一行 , 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因此,老师应 以德育德, 以行导行,通过老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比如 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 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 教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但如 果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 来,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 四、家庭、学校、社会联合,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 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 三教和一” ,只有这样才有 利于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家庭相结合,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形 式,起到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目的。一方面,家长可以听到有关教育 方面的政策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学校 和老师的做法和想法,同时可以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老 师更能及时准确地掌握“重点”学生的动向,指导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 还能巩固已经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使他们用纪律约束自己, 遵守必要规则。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 学校、社会相结合。学校可以聘请社会各界专业人士来学校举办各 类讲座,如法律知识讲座、安全教育讲座、卫生知识讲座等。学校还可 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去体验,如走访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到 敬老院参加公益活动等。 养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