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部分重点_第1页
内科护理学部分重点_第2页
内科护理学部分重点_第3页
内科护理学部分重点_第4页
内科护理学部分重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护理学重点 1 腹泻的发生的机制:肠蠕动亢进、肠分泌增多、吸收障碍。 2胃炎最常见的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 3胃镜是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4胃溃疡(GU) 、十二指肠溃疡(DU) 。 5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6.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的节律性特点:胃溃疡:进食疼痛缓解。十二指肠 溃疡:疼痛进食缓解。 7.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8.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病理特点为广泛的干细 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 9. 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 10. 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国内是乙型肝炎,国外是急性酒精中毒。 11. 肝掌:手掌大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发红称为。 12. 门静脉高压的三大临床表现: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腹水。 13. 临床上重要的侧支循环有: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核形成。 14. 腹水形成的主要因素(简答):1)门静脉压力增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肝淋巴液生成过多。4)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15. 肝硬化的并发症(简答):1)上消化道出血。2)感染。3)肝性脑病。4)原发性 肝癌。5)肝肾综合征。6)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7)肝肺综合征。8)门静脉血栓 形成。 16. 肝硬化的饮食原则: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严禁饮酒,适当 摄入脂肪,动物脂肪不宜过多摄入,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17. (选)肝硬化有腹水者应限制钠的摄入(食盐 1.52.0g/d) ,进水量限制在每天 1000ml 左右。 18. (选)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 19. 肝性脑病: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 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20.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 21. 急性胰腺炎:指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 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22. 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蛔虫) 23.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为(腹痛) 24. (选)急性胰腺炎发病期各种酶的变化特点:1)血清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 6-12h 开始升高,48h 后开始下降,持续 3-5 天。2)尿淀粉酶在发病后 12-14h 开始升高,下 降缓慢,持续 1-2 周,尿淀粉酶受病人尿量的影响。3)血清脂肪酶常在发病后 24-72h 开始升高,持续 7-10 天。 25. 急性胰腺炎禁用吗啡,以防引起 Oddi 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 26. 内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定位、定性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出血后 24-48h 内 行急诊内镜。 27. 三(四)腔二囊管的应用:胃囊注气约 150-200ml,食管囊注气约 100ml。 28.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 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29. 上消化道急性大量出血: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 1000ml 或循环血容量的 20%, 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而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严 重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病人生命。 30. 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的估计:详细询问呕血和(或)黑便的发生时间、次数、量及 性状,以便估计出血量和速度:1)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510ml;2)出 现黑便表明每天出血量在 50100ml 以上,一次出血后黑便持续时间取决于病人排便次 数,如每天排便一次,粪便色泽约在 3 天后恢复正常;3)胃内积血量达 250300ml 时 可引起呕血;4)一次出血量在 400ml 以下时,可因组织液与脾贮血补充血容量而不出 现全身症状;5)出血量超过 400500ml,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6)出血 量超过 1000ml,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 31. 上消化道继续或再次出血的判断:1)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 2)黑便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色泽转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3)周围循环衰竭的 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而改善不明显,或好转后又恶化,血压波动,中心静脉压不稳 定;4)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5)在补液足够、尿量正常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6)门静脉高压的病 人原有脾大,在出血后常暂时缩小,如不见脾恢复肿大亦提示出血未止。 32. 心电图:是循环系统病人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之一,是诊断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 死的重要手段。 33. 心源性呼吸困难表现:1)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2)夜间阵发 性呼吸困难。3)端坐呼吸。 34. 心源性水肿最常见的病因是右心衰竭。 (P157) 35. 心力衰竭:由于各种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 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36. 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 37. 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是风湿热。 38. 慢性二尖瓣狭窄可导致左心房扩大及左心房壁钙化。重度二尖瓣狭窄者常呈“二尖 瓣面容” (P196 ) 39.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发作时立即休息,一般病人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缓解 期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P206) 40.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称为高血压。我国高 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41.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P225) 42. 肺炎链球菌肺炎:诱因:淋雨、受凉、醉酒、疲劳、病毒感染和生活在拥挤环境等。 典型症状有:寒战、高热、胸痛、可铁锈色痰、鼻唇疱疹。体征:病人呈急性病容, 鼻翼煽动,面颊绯红,口角和鼻周有单纯疱疹,严重者可有发绀、心动过速、心率不 齐。首选青霉素治疗。 43. 支气管扩张症:由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 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的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临床特点为:慢性咳嗽, 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P45) 44. 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的方法。 45. 结核菌素试验:硬结直径4mm 为阴性( ) ;59mm 为弱阳性(+) ;1019mm 为阳性(+) ;20mm 或虽50mmHg. 57. 尿路刺激征:指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区受炎症或机械刺激而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 可伴有排尿不尽感及下腹坠痛,称为。 58.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起病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肾脏疾病,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 59. 肾病综合征:指由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 、低蛋白 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 、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60. 急性肾衰竭: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周)肾功能急剧下降而出现 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含氮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 系统并发症。 61. 贫血: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b ) 、红细胞计数(RBC )和血细胞比 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值低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62.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 63.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 类贫血,又称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64. DI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激活机体内的凝血系统,导致机体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凝 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微循环障碍乃至单个或多个 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6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脑供血突 然出现一过性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通常在几分种内达到高峰,持续 530 分钟 后恢复。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但反复发作。 66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 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占 60%90%。 67.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 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或在狭窄的基础上性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 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常出现偏瘫、失语。 68脑栓塞:是由各种栓子(血流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 脉,引起血流中断而出现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 69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 临床综合征。根据大脑受累的部位和异常放电扩散的范围,痫性发作可表现为不同程 度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障碍,或兼而有之、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称为 痫性发作。 70.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指由本体感觉、前庭迷路、小脑系统损害所引起的机体维持平 衡和协调不良所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