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饮食文化 一日三餐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但也有个别国家一天只吃一顿 饭,也有的吃四餐、五餐、六餐。进餐的习惯也各不相同。 斯里兰卡的一日三餐相隔时间较长,早餐6:30左右,午餐13点以后,晚餐 21:00。 意大利晚餐时间拖得很长,20点才开始,一直吃到深夜。 希腊晚餐更晚,一般在22:00以后至次日凌晨2点停止,这段时间是饭店营 业高峰。 英国早餐不邀请客人,午餐较简单,只视晚餐为正餐。他们归纳为“早餐吃 饱,午餐潦草,晚餐吃好”。这与中国正好相反。 巴西早餐一般在7点至8点,晚餐在24时才开始。 埃及晚餐安排在日落以后,全家人一起共享。在晚餐不接待客人,不谈生 意。 扎伊尔晚餐安排在日落以后,一天吃一餐。届时男女分席而坐。 马来西亚一天吃五餐,除早、午、晚餐是主餐外,10点和16点吃两次茶点。 缅甸每天吃六餐,六餐分主、副两种,其中,主餐12点和18点,副餐在早 晨、10点、16点和22点。 英国人在用餐上很讲究,一般的英国家庭一天通常是四餐:早餐、午餐、午 茶点和晚餐。有极个别地区的人还要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再加一餐。在饮食上英 式菜是世界公认的名流大菜,它历史悠久、工艺考究,很得世人青睐。 英式菜讲究口味清淡,菜肴要求质好量精,花样多变,注意营养成分。他 们喜欢吃牛肉、羊肉、蛋类、禽类、甜点、水果等食品。夏天喜欢吃各种水果 冻、冰淇淋,冬天喜欢吃各种热布丁。进餐时一般先喝啤酒,还喜欢喝威士忌 等烈性酒。 中国茶叶自从十七世纪传入英国,当时的英国人不懂得饮茶,竟把茶叶当 2 成好吃的菜吞下肚子。但当他们了解之后,便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改过去 只喝咖啡、啤酒等饮料的习惯。 如今,真正的英国人都有早上喝“被窝茶” ,午后喝 “下午茶”的习惯。并一般 以红茶为主。英国人的早餐通常在七点到九点之间,他们少不了喝麦片粥,此 外还有咸肉、鸡蛋、面包、果酱等食品。午餐通常在下午一点左右。有各种熟 肉、沙拉、面包、饼干、奶酪、黄油等食品。以为下午大多数人还要工作,所 以绝大多数人不在进餐时喝烈性酒、晚餐一般在晚上7点到8点之间。主要食品 为汤、鱼、肉类、蔬菜、布丁、黄油、甜点、水果以及各种酒类和咖啡。这是 极为讲究的一餐,因而时间也较长些,至于午茶点一般都在下午四点左右。 经典英国用餐礼仪 1、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 餐桌的距 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 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 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切成小块,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 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 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 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 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 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 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如 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 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 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3 4、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 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菜肴时,不要用叉子刮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 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 后送入口中。 5、面包一般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 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6、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 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 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7、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 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 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 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8、用刀叉吃有骨头的肉吃有骨头的肉时,可以用手拿着吃。若想吃得更优雅, 还是用刀较好。用叉子将整片肉固定(可将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压住肉) ,再 用刀沿骨头插人,把肉切开。最好是边切边吃。必须用手吃时,会附上洗手水。 当洗手水和带骨头的肉一起端上来时,意味着“请用手吃” 。用手指拿东西吃后, 将手指放在装洗手水的碗里洗净。吃一般的菜时,如果把手指弄脏,也可请侍 者端洗手水来,注意洗手时要轻轻地洗。 9、吃面包可蘸调味汁吃到连调味汁都不剩,是对厨师的礼貌。注意不要把面 包盘子“舔”得很干净,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面包,再蘸一点调味汁 来吃,是雅观的作法。 教 育 4 不论中国孩子、英国孩子,一日三餐总是必不可少的。也许你会说,不就 是吃饭么,又有什么好说的。可别小看餐桌,那上面可大有学问呢。 进餐能力: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 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 一种对“人格独立 ”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对待偏食:杜绝偏食、挑食。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 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时期的偏食、挑 食情况,如幼儿一个劲儿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它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 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 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进餐礼仪:学习用餐礼仪,英国孩子一般2岁时就开始系统地学习用餐 礼仪,4岁时就学会用餐时所用礼仪了。 进餐前后:让孩子帮忙做事。稍大一些(比如5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 前摆放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长负担, 又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 环保意识:重视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该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 的“环保餐具 ”,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 “永久垃圾”。外出郊游时,他 们会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 用电,因为他们懂得“ 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的侵害” 。原来,英国家庭素有 “把餐桌当成课堂 ”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 的“进餐教育 ”了。 万圣节 万圣夜的象徵物是南瓜灯,所以南瓜派也是万圣夜的节庆食品,特别是 在美国。南瓜灯原本不是南瓜灯而是芜菁灯,据说是有一个叫杰克的爱尔兰人, 因为对钱特别吝啬,死后不让他进入天堂,而是被打入地狱。但是在地狱他老 是捉弄魔鬼撒旦,所以被踢出地狱,罚他提著灯笼永远在人间的夜里行走。又 5 有一说是他是个恶名昭彰的酒鬼和骗子,曾经把恶魔撒旦骗上树,然后在树干 上刻下十字架的图案,把撒旦困在树顶上下不来,后来杰克要求他以后死了不 进地狱当交换条件,撒旦答应了才放它走。杰克死了以后无法上天堂;但他又 和撒旦讲好不进地狱,所以地狱也不收他。恶魔只给了杰克一支微弱的柴火照 路。另一个版本是说爱整人的杰克有一天和撒旦去酒吧喝酒,因为两个人喝完 后没钱付帐,他就要撒旦变成六便士的硬币来付帐,但杰克并没有拿它来付钱, 反而用符咒镇住撒旦,撒旦哀求杰克放走它,杰克说只要撒旦一整年不吓他, 他就放它出来,撒旦答应了,第二年的万圣节,撒旦又答应来年不会来骚扰杰 克,但是这一年还没过完杰克就死了,天堂觉得他不够资格叫好人,拒绝收他, 於是他来到了地狱,可是撒旦已经答应不骚扰他了,无处可去的杰克坚持不肯 离去,而且路实在是太黑了。於是撒旦就丢给他一块烧著的炭,他把柴火放在 一个挖空的芜菁里,好让这支即将熄灭的火光能够燃烧久一点,这就是杰克 的灯笼Jack-O-Lantern。不管是哪个版本,爱尔兰人将这个习俗带到美国之后, 发现美国盛产的南瓜比芜菁更好用,因此杰克的灯笼就改成用南瓜来做了。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 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 。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 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 灵魂之饼 ”。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 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 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 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 的威胁,而主人 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 请吃!请吃! ”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 袋里。 古时候人们认为恶灵在每年10月31日的夜晚重返人间。为了驱逐恶灵,他 们会将房子里的炉火和烛台熄灭,将房子弄得很荒凉,好像没人居住一样,这 样恶灵就不会进屋去。他们也会故意穿得很邋遢,看起来很丑,这样恶灵就不 愿意接近他们了。另外,他们还知道恶灵害怕噪音,于是他们穿着奇形怪状的 服装(cos 上街游行。这就是万圣节的由来。) 万圣节像今天这样有趣,是 6 因为异教徒没有听从教会。他们在万圣节继续沿用许多缩温节的仪式,有些仪 式现在仍然存在。 例如,“ 不给糖就捣蛋“( trick or treat)这个习俗,来源 于异教徒相信鬼魂会在每年降临人间的时候给活着的人制造麻烦。为了保护自 己不被恶灵伤害,人们穿上看起来像鬼的衣服,并且准备面包、鸡蛋、苹果等 食物当供品以求好运。人们戴着面具,穿着迷惑鬼魂的鬼服,挨家挨户收供品。 慷慨的人点起灯火,受到良好祝愿,但吝啬的人却受到威胁。 这个习俗延 续至今,成千上万的儿童穿戴起来,逐户敲门要求款待。然而大多数现代人并 不怕鬼,在万圣节,当小气的人看见有人拿着“家伙“ 经过,并朝小气的人的家 里丢鸡蛋的时候,不免会有些提心吊胆。 如果你知道,万圣节的由来是因 为天主教会试图以一个让异教徒感念天主教圣人的节日来取代异教的“缩温节 “,你可能会感到惊讶。缩温节是一年中很特别的日子,英国人和爱尔兰人在这 个时候悼念他们死去的亲友。这些人相信, 死去的灵魂会在这一天来到人世间, 因此每年10月31日他们燃起篝火,举办盛宴以求好运。 因为想让异教徒庆 祝他们的“诸圣日 “(也就是天主教圣人日) ,天主教会把诸圣日改到 11月1日, 缩温节的第二天。然而,异教徒除了在诸圣日对天主教圣人表示尊敬之外,仍 继续在10月31日庆祝缩温节。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 。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 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 胜者 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 “The Eve of All Hallows”、 “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sDay”。最终约定俗 成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译成了万圣节之夜。在西方国家,每年的 10月 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 “万圣节之夜 ”。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 夜,所以也叫“ 鬼节” 。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 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 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 天,即10月31日 美国加州举办水下刻南瓜灯大赛。他 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 7 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 故人 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 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 一天 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 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 说那时凯尔特 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 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 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 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 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 庆祝万圣节的由来。 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 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 征万圣节的 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派 对 1 生日派对是为了庆祝人们生日而举办的一种派对。它可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常 见的庆祝派对了。2005 年 7 月地球上大约有 64.5 亿人 ,算他们都在今年过生 日,平均一下那么 每 0.005 秒就有一个人过生日。 2 舞会的主要内容是大量的音 乐 和其相关的舞蹈。交谈和食物不是这种派对的 主题。在舞会上大家都希望通过舞蹈这中媒介来结交更多的朋友,也希望能在 这里找到自己一生的伴侣。3 典型的海滩派对都举行在夜晚,且都有着一个大 大的篝火。人们围着篝火,手拉手拉成一个大圆,跳着有节律的舞唱着歌,累 了就围着篝火坐下。 4 在化 妆 舞 会 上人们用戴上特殊的面具还穿上奇怪的衣服使别人认不出自己并 且和同样戴着面具穿着奇怪衣服的人跳舞。 windy 刮风的 sunny 晴朗的 rainy 下雨的 snowy 下雪的 fine 晴朗 的 Cloudy= 多云 Fog=雾 Heavy Rain=大雨 Light Rain=小雨 T-Storms= 雷雨 Wintry Mix=雨雪混合 Rain and Snow=雨夹雪 8 礼节 1 碰鼻礼: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中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见面礼仪,即碰鼻礼。 毛利主人在初次见面时必须与客人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碰的次数越多、时 间越长,则说明客人越受他们尊敬。 2 鞠躬:日本是一个极其注重礼节的国家,见面时一般都要互相问候,脱帽鞠 躬,眼睛向下,表示诚恳的态度。日本妇女温柔体贴,每天鞠躬无数次,对男 子亦十分尊重。除了日本之外,朝鲜人见面也行鞠躬礼。 3 双手合十:这种礼仪多见于信奉佛教的国家,比如说泰国。泰国人见面时往 往低头问候,并将双手合十于胸前。小辈见长辈双手举到前额高度,平辈到鼻 子高度,而长辈还礼则只需到胸前即可。另外,泰国认为头部是神圣的,不能 随意摸别人的头。 4 拥抱:在欧美、中东及南美洲常见的礼节,一般用于熟人和朋友之间,有时 伴随着接吻礼,是比较亲密的一种见面礼仪。这种礼仪一般用于同性或者亲密 的异性之间。 5 吻手礼:吻手礼源于古代维京人用手向其日耳曼君主递礼物的风俗,流行于 欧美上层社会,是一种仅对贵族已婚妇女实施的礼节。吻手礼一般在室内举行, 并且仅限于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6 跪拜礼:跪拜之礼,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社会,周时就有稽首、顿首、空首 三大跪拜礼仪规定,行礼者必须双手叠加膝前,叩首到地且停留多时。这种礼 仪一直到辛亥革命时才伴随着封建制度一同灭亡。 7 吻脚礼:吻脚礼是由东方传入,表示一种拜服的态度,往往是被征服者或者 臣民对统治者所行的大礼。 旧约和新约中都有关于吻脚的记载,表现一 种宗教臣服。在非洲某些地区,现在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礼节。 8 举手注目礼:举手注目礼是专属于军人的礼节,军人行军礼时举右手,手指 9 并拢,指尖触帽檐,两眼注视对方,直到对方答礼才可放下手。遇到长者或者 长官时,军人必须行军礼。 9 点头礼:点头礼一般用于平辈和同级别的人之 间,属于比较快比较生疏的礼节。一般两人在路上行走相遇可以在行进中继续 施行点头礼,长官对部下、长者对晚辈答礼也可以用点头礼。 10 接吻礼:接吻礼是西欧流行在亲人、朋友、夫妻之间的亲昵礼节,一般只能 在受礼者脸颊上轻吻一下,不能发出声音。感情激烈时,比如说遇到喜事或丧 事,也可以使用接吻礼,表示兴奋或者安慰、同情。 11贴面礼:在阿拉伯国家,两个老朋友相见不仅仅会握手和拥抱,还会行贴面 礼。行礼时,用右手扶着对方的左肩,左手搂住对方的腰,左 右 左贴 面三次。如果两人关系亲密,还会在贴面的同时发出亲吻的声音。 虎 妈 十 大 家 规 不准在外过夜 不准参加玩伴聚会 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不准抱怨不能参加校园 演出 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 活动 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 “A” 不准在除体育与话 剧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 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 一 ) 只 是 幽 默 地 表 达 育 儿 过 程 记 者 : 一 些 人 认 为 中 国 妈 妈 的 教 育 方 式 强 过 了 美 国 妈 妈 ? 蔡:其 实,媒体的有些报道断章取义,最近我一直在澄清:我是用所受的中国式教育 管教了两个孩子,并记录了这个经历,仅此而已。其中所使用的一些词语,看 上去严厉,其实是想幽默地表达这个育儿过程。 ( 二 ) “你 是 否 有 更 好 的 教 育 方 法 ? ” 记 者 : 你 怎 么 严 厉 教 育 你 的 女 儿 ? 蔡:我不准她们任何一门成绩低 于“A”。我的大女儿索 菲 娅 五年级时,有次乘法速算测试得了第二。接下来我 每晚让她做20张试卷,每张100道速算题,我在一旁掐着秒表计时。一周强化训 练后,索菲娅次次稳拿第一。小女儿露露有次没做考试加分题,我告诉她家教 良好的孩子都应做加分题,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分数将优秀和平庸区别开来。 记 者 : 你 丈 夫 同 意 你 这 么 做 么 ? 蔡:我丈夫要求我不要太严,我和他签协议让他不要干预我对孩子进行中国式 教育。我问他,你是否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没有,请配合我。 记 者 : 这 种 教 育 的 效 果 怎 样 ? 蔡: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 “A”的全 优纪录。 索菲娅18个月就认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 ,开始弹钢琴,14 岁就在卡 内 基 音乐大厅弹钢琴。 露露练小提琴,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 乐团首 席 小 提 琴 手 。成年后,露露改打网球,裁判评价她“是不付出110%的努 力决不罢休的小姑娘”。 10 ( 三 ) 长 大 时 让 她 做 真 正 喜 欢 的 事 记 者 : 有 人 对 你 不 让 女 儿 参 加 同 伴 聚 会 不 理 解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树木缠绕处理方案范本
- 2026届苏州市工业园区斜塘学校英语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泸州市重点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内蒙古自治区海勃湾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债务清算与离婚后财产分割及子女教育保障综合协议
- 离婚协议中赠与合同不可撤销及合同效力确认
- 知识产权授权及私下股权转让协议书
- 夫妻双方离婚协议中子女监护权转移合同
- CNAS-CC121-2017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
- 电力工程项目中八大员的具体职责
- 纪念九·一八: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主题班会课件
-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课件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IGC实战 慕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社区护理学专项)-社区护理护理法律法规试题
- 第一单元 从感知到物联 第2课传感之古今未来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人教版新教材 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试题真题及答案
- 胃疡病中医护理查房
- 水泥电杆行业分析报告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我是小学生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