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关于大力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关于大力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关于大力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关于大力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大力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的 调查与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 大曹庄管理区宣传教育和文广体育局 薛立志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 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网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 舆论力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通过互联网,传递对国计民生 的关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今天,网友言论之活跃,已达到前 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 舆论,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 的地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着重提到网络舆论 工作,足以可见网上舆论工作在当前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网络的迅猛发展正考验着政府和民众的各种能力,为网络办公开 启了新的历史,掌控网络舆情、完善网络应对、大力推进网络依法 规范有序运行势在必行。 一、 “网络舆情”实时浅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正在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 往往一个细小的事件,经过网络的发酵,随即演变为震动各界的社 会热点事件。越来越多的案件当事人也通过网络来传播和放大自 己的声音,这已成为网络时代控告、申诉等信访领域的一个重要特 征。化解舆情危机,做好政法领域舆情民意的趋势研判,是现阶段 - 2 - 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 在近几年发生的网络舆情恶性事件中,尽管某些网络言论的 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 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攻击党委政府,甚至 制造谣言,混淆视听,激起网民对党委政府的不满与愤怒。其主要 表现为:一是局部事件放大效应,无限夸大事实,希望引起党委政 府高度重视,但却引发网络舆情对党委政府的不满;二是制造谣言, 引发舆情对党委政府的不满;三是“眼球效 应” ,信息假造,制造“内 幕消息”,靠制造点击率吸引网民注意,造成事情的恶性发展;四是 少数人操控效应,故意诋毁并煽动网友对党委政府的不满。一旦恶 意网络舆情聚集,往往被不明真相的网民一再放大,将给司法机关 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危及党委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二)网络恶性舆情传播的主要原因 引发党委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网络舆情处于匿名性和虚拟性交织的状况,缺乏有效监 管和规范,发言者基本无需考虑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 第二,网络信息真实性难以区分,部分网民很少质疑信息的真 实性,也没有进行成熟的思辨,仅凭主观臆断对信息发表意见,带 有很严重的感情色彩,易导致真相的掩盖、言论的失实。 第三,网络舆情传播快,范围广,聚集效应强,但可控性较差。 对在网络中四处粘贴攻击诋毁党委政府的消息,有关部门只能被 - 3 - 动删除,防不胜防。 第四,对新兴的网络舆情,缺乏有效监管抓手,也缺乏有效的 制止或者进行澄清的手段。对不利言论,主要采取删除了事,很少 对事实进行澄清。有些问题早已解决,但反映问题的材料一直在网 络中转帖。 第五,党委政府对网络舆情掉以轻心,很多领导认为网络仅仅 是发泄情绪的通道,对网络舆情不愿闻也不愿管,怀着自生自灭的 心态看待网络舆情,也是形成网络信息危机的重要原因。 (三)党委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存在的问题 1. 舆情危机处置机制不健全,不能适时果断地处理危机。 2. 不善于和新闻媒体沟通,缺乏危机意识以及处置网络舆情 危机技巧的训练。 3. 危机舆情收集和分析工作滞后,造成危机事件处置的被动。 4. 在网络时代,过去行之有效的新闻管理办法有的反而束缚 了我们自己的手脚,造成党和政府处理事件的被动。 二、我区“网络舆情”工作具体分析 (一)我区网络舆情事件特点 建区以来,尤其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我区的社会经济事 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并在上级领导部门及社会上得到广泛关注。 但在所得成绩受到关注的同时,各种“ 目的不明” 的关注开始出现 并与日俱增,其具体情况如下: - 4 - 1、不良信息普遍特征:利用歪曲和恶意扩大实事,以达到各种 “目的” 。 2、不良信息主要出现在:管理不够严格的网站(很多为个人注 册新闻网站)、百度贴吧、与本区相关的贴吧和论坛和个人博客,近 期出现了利用个人微博、微信等新兴通讯传播不良信息的情况。 3、不良信息发布人群:网站(很多为个人注册新闻网站)的采 编人员、怀有不明目的人群和普通网民。 4、不良信息出现的步骤:不明目的人群利用网络发布信息 网站采编人员来区采访或致函采访信息发布后普通网民跟 风。 5、不良信息涉及的主要方面:国家政策执行情况、企业安全及 环保问题、社会矛盾、司法案件、劳务纠纷等。其国家政策执行情 况、企业安全及环保问题以网站采编为主,社会矛盾、司法案件、 劳务纠纷等以个体或部分人群为主。 (二)我区网络舆情工作面临的问题 1、各部门领导干部缺乏应对媒体的经验,不善于与媒体沟通, 造成“ 小事 ”变“大事” 。 2、对网路舆情信息缺乏行之有效的澄清渠道,只能被动删除, 造成已经解决的问题,依旧在网络上传播、跟帖及“挖坟” 。 3、网络舆情评论队伍不健全,无人用专业知识应对不良信息 (三)舆情工作反思 在新的历史时期,舆情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党 - 5 - 和政府对舆情信息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基 于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和党委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漠视,如果不对 网民言论加以引导、监督,任意让不当言论滋长,一旦被别有用心 的人利用与操纵,其消极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 作: 第一,强化党委政府自身建设; 第二,增强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的舆情意识,健全网评员队伍, 对各种信息及时跟帖、反馈; 第三,高度重视互联网等传媒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重视网络舆 情,加强网络舆情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建立有效舆情评估机制 并适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干预; 第四,健全官方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主体,及时公布 事件的真相、处理过程及结果,不给谣言可乘之机; 第五,争取传统媒体支持以及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当舆情危 机事件发生时,在情况不明朗、信息不完整时,极易导致人们主观 猜测与种种传闻,要最大程度地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利用传统媒 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即使在危机发生初期不能确切、全面地掌握 情况,也应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这样做,一是保障公民的知情 权,二是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 导向,及时的信息发布和有效的媒体管理,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 积极性,在危机处理中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 第六,做好网络舆情导向工作,规范并加强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