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及首饰_第1页
刍议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及首饰_第2页
刍议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及首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刍议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及首饰 作者:袁春竹 褚洪彦 原载:消费导刊2007 年第 13 期 摘 要中国是一个拥有 56 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要注重民族之间的团结,民族之间的了解则是团结的前提和法 码,我们应该从民族之间的文化开始,逐步深刻了解。研究海南少数民族尤其是黎族传统 服装及首饰就显得很有意义。 关键词海南 黎族 传统服饰 现如今,人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是少知又少。为了不让华夏文化中的这朵绚丽奇葩绸 谢,我们要为绚丽奇葩的茁壮成长撒上一束“阳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黎族同胞素以 勤劳、勇敢、智慧、淳朴而闻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创造了代表本民族审美 情趣和族群标识的社会特征,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思想内涵,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一、黎族服饰的多样性 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也创造了浩如烟海的精 神文化,堪称一绝的黎族织锦,就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突出代表作,是黎族人民勤劳 和智慧的结晶,他们以野生或种植的棉花为主要原料,取其棉花中的纤维,经过纺、织、 染、绣四道工艺,织成棉被,黎幕,花单等产品,黎族织锦集高超的技艺,传统文化,艺 术之美于一体,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绚丽奇观。 黎族织物图案有 160 多种,约分为 6 种类型纹样,第一类是人形纹,第二类是动物纹, 第三类是植物纹,第四类是日常生活生产工具纹,第五类是直线、平线、曲线、方形、麦 形、三角形等组成的几何纹样,第六类是汉文字所组成的花纹图案,其中前三类是黎族妇 女最常用图案,在黎族织锦中“青蛙纹”流传最广,它们不仅被用于装饰门窗,还被人们 织于服饰上,在黎族人民的传统观念里,青蛙表达母爱和用于“避疫”,为此蛙纹被广泛 运用。 黎族织锦图案的工艺制作,主要以纺、织、染、绣四大工艺组成,纺“包括错纱,配 色,综线,攀花等。“织”是指用踞腰织机采用道经断纬的纺织方法出各种花纹图案,利 用纬线色彩的变化使得图案丰富多彩。“染”主要是指纹纱染线,包括美学方言妇女在白 色经线上扎结成所需的花纹,再染成黑白斑花的经线,然后用彩色纬线编织出色泽斑斓的 筒裙图案。“绣”是指黎族妇女用彩色线在棉、麻等布料上所刺绣出来的各种图案。织锦 图案编织完成后,再补绣加工提高图案效果,一般主体图案都是刺绣的,在图案中间的若 干局部都需要刺绣来完成,织锦刺绣有单面刺绣和双面刺绣,润方言妇女上衣的双面绣最 为著名。无论织和绣的黎锦都是黎族织锦中的精品。 海南银饰与国内传统银饰的最大区别,在于镏金工艺。很多手镯,头簪,银梳上,都 喜欢镏上一层薄薄的金箔,使银饰在素朴之外,恰到好处也多了几分华贵之气。除镏金, 珐琅彩外,海南银饰还喜欢与宝石、玉甚至鹿骨等材质结合,以其他材质的价值拉升银饰 的价格。由于各方言黎族妇女所处的地域不同,衣着、服饰、头饰、发式等各不相同,所 佩首饰也有所不同。杞方言妇女在盛装时喜欢戴多重项圈和新月形项圈,举行婚礼时有戒 指、手镯、银链、银牌、赛方言妇女喜欢戴吊铃头钗,花或簪、鹿梳。盛装时或举言婚礼 时新郞新娘佩戴月牙形多层式胸挂及戒指、手镯、银链和小形耳环,美孚方言男女都喜欢 戴弯曲的多钩形耳环,妇女在盛装时,戴有铁花形头簪,也戴圆珠耳环和玉手镯等。 二、海南与云南民族服饰之间的对比 海南黎族服装美丽大方,图案细致精美。例如筒裙:古朴大方,花纹图案精美。由红、 黄、蓝、黑、绿、五色的白纺棉砂,按一定比例搭配,用简便的踞腰布机织法织成的,上 端一般用较浅淡或黑、蓝色花纹图案,中部至下部,则色彩艳丽,花纹图案粗大显眼。 云南少数民族服装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自有一股华骄之气,例如苗族长筒裤,色彩 以夺目耀眼的红色为主,裤角处黄金绣图精美、华丽、黄金色镶边,图案以花图为主,绣 士精巧别致,与海南黎族服装形成显明对比,可谓各有其色。 海南少数民族的装饰品除了手饰、脚饰外,耳环最具特色。大都是银制的,云南的木 制耳环结构别致,重量轻,手工技术精湛,大都是手工制作的鱼、花等精致小物品。各民 族文化各有特色,各有风采,海南少数民族文化是海南传统文化的珍宝,是民族文化精髓 之一。 三、黎族服饰与国外民族服饰的比较 国外民族首饰设计大胆,是夸张的抽象化主义者,而海南少数民族传统首饰上有许多 的实用银饰。几乎件件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包括头钗、耳环、挂饰、腰饰、脚饰等。 国外民族首饰大都非常简便,而海南少数民族首饰头钗有一钗、两钗、三钗,甚至五钗之 分,每支钗都打磨得很尖,劳动时有人劳累虚脱时,只需用它在人中或其他穴们扎上一针, 人自然会醒过来,耳环也不是普通的装饰品,轻轻一晃,能发出叮当声响,迷路时可作救 助的响铃。最奇特的是别具匠心的腰饰。锁面上衔缀的不是传统的银叶片,而是银制的耳 勺、牙签、剔刀、叉子、药盒,腰饰上还有两支长形银筒,分开时可放置两支筷子,合上 时又成了银筒。山野艰险的生态环境,激发人们无限的灵感和创造力,外国民族首饰大都 为“神与崇拜者”的主要形象,并且没有海南少数民族的首饰那样融入生活。 在外国民族的服饰及装饰品上大都以白色抽象小人为形象,而海南少数民族服饰上大 都以不同花纹为主。例如:黎锦简裙,短裙按色彩和花纹图案样式,一般可分为四个层序。 上端一般用轻浅淡或黑、蓝色,花纹图案较纤细,中部至下部,则色彩艳丽,花纹图粗大 显眼。中裙的色彩基调,有较艳丽的,也有整体色彩浅淡或蓝、黑基色为主。而长裙则多 数离开艳丽色彩,以古朴端庄为主,用扎染布料制作的简裙多为长裙。其色彩基调更加如 此。 四、要大力拯救民族文化 黎族织锦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内容浩瀚,内涵深遂,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 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需要作不懈的努力,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使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的 瑰宝大放异彩。 1981 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颁发了 38 号文件,使抢救黎族棉纺技艺工作有领导, 有计划全面展开。1982 年到 1985 年间,中国织绵工艺研究生产试验中心高级工艺师王印 然及徐仲杰,沈宛等 8 名专家学者与时任黎族苗族自治州长王越丰,副州长林安彬等多次 深入黎寨考察调查,提出“抢救,挖掘,研究,开发”黎锦的八字方针。1987 年拨款 70 多万元成立“海南民族织锦工艺研究所”的工作,使黎锦的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 个成果,如开发织锦制出民族服饰,晋京展示并作为会议礼服,旅游用品,在继承黎族传 统织锦技艺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革新,创造了许多新式织机,新的纺织染绣工艺,新的 花样造型等等。面对海南最具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在一点一点的流失,也不乏有一些心甘情 愿扮演着拯救民族文化角色的有心人。 不少绚丽多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富有浓郁的海南文化特色的服饰,不愧为一道瑰丽 的民族文化风景线,但在高度的城市,现实化的物质思想潮流中,真正了解这些东西的人 少之又少。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继承这些珍贵的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让每一个人都 作为传播文化的使者,促进海南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海南风俗文化 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岛上四季常, 森林覆盖率超过 50%。海南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 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风光。 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 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 30 多个民 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 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 艺著称于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 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 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 少 表示情意厚薄。 手工艺品、土特产品、热带水果 民族工艺品:牛角雕 海水珍珠 天然水晶 海南红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