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单元备课 龙四小 戚天华 一、单元分析: 1.本单元以“风雪”为题,包括两篇主题课文和两篇自读课文。 瑞雪图 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 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大雪的喜悦之情。 下雪的早晨写作者在雪 后宁静的早晨,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抒发了作者喜悦和期盼 之情。 深山风雪路记叙了邮递员在冬天的风雪里,仍在古长城旁的荒凉险峻 的山间邮路上,为人民送书报信件的事迹,赞扬了老吕二十五年如一日,为邮 递事业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阅读课 文和谐的唱出了一曲雪瑞人美的颂歌。说明文雪 ,对雪的形状、重量,雪的 形成及雪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等,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2.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摘录笔记和错别字检阅,主要是复习以前的内容并 进行归纳总结。 “读一读”介绍了两句与雪有关的古诗,主要是由今而古,领略 雪的意味。 3.畅所欲言布置了说雪或想象中雪景的内容,旨在启发同学把平时所见、 所想与本单元所学结合起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笔下生花布置了写学期总结,既是对总结这种形式的学习,又是同学对 自身语文学习的总结,可与金钥匙的内容结合起来。 二、单元渗透的新课改理念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做出如下界说: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 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与以 往相比,它把“文化性”作为语文学科的第二属性,进一步强调语文学科的工 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这样的语义性质定义,体现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 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在尊重 文本的本质规律、共同特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个性化的探索阅读中,提出 疑问和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三、单元前后的联系 “风雪”和前一单元的“大与小” ,都是引导学生对我们身边的事进行观察 和思考。学习这个单元,不仅可从课文中领略祖国河山的美丽景色,也可以感 受到普通劳动人民在艰苦条件下的坚持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还学会观察身 边司空见惯的事物,了解事物的不同面,所以本单元贯承了上一单元以小见大 的主题。 四、 学情分析 同学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 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同学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 有部分同学却不善于表达自身的感情。 五、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引发的 联想,了解一些雪的知识。背诵下雪的早晨 江雪和“日积月累”中的古 诗句。 2.认字 8个,写字 10个。练习写摘录笔记和独立识字,总结、交流预防写 错别字的经验和体会。 3.练习标画、品味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彤云密布、骤然、极目远眺、 粉妆玉砌、万籁俱寂、瑞雪、幻映”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先让同学自读课文、自同学字, 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4.学习整理资料。学习写个人总结。 5. 练习在略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开卷有益”让同学自身品味,培 养同学多读自悟,品词赏句。 六、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 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设宽松、和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尊 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在大语文的学习实践中领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文 知识。 4.在作业设计中,注意有多种多样的题型和不同层次的题型。 5.引导学生完成拓展阅读的量。 瑞雪图2 课时 下雪的早晨1 课时 语文天地2 课时 七、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题、区检测题 课 题 瑞雪图 设计者 戚天华 学 习 目 标 1能认读生字新词,能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沉 甸甸、蓬松松” ,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3.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 望。 重 点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 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沉甸 甸、蓬松松” ,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辅 助 手 段 多媒体课件、补充材料 前置性 练习 (预习 作业) 1.你从第 4、5 自然段中哪些词句感受到下雪后的景色很美?勾 画并写出你的体会。 2.收集雪的相关资料。 流 程 及 意 图 学习过程 二次修订 一、创 设情境, 导入新 课 二、前 置检查 生字词 学习情 况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雪景图片,师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 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而农民伯伯们更是 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 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 的瑞雪图 。 (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进入课文 二、前置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请小组长组织组员结合前置练习交流生字词。 (一)小组内按照顺序进行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学生由小组长组织主要针对生字的字音、字义和积 累的好词进行交流。 三、初 读课文, 理清文 章的结 构。 四、品 读课文, 体会作 者的思 想感情。 2.老师巡视指导。 (二)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解决了生字词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完善自己的课 后表格。 2.请生汇报。 (出示表格) 3.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课文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描写景色的。 4.归纳主要内容:课文描写了胶东半岛下雪前、下雪时 和下雪后的景色。 四、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那我们就去看看下雪前胶东半岛的天气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吧! 要求:默读课文、自然段,看看下雪前的天气是 怎样的。 (一) 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初次感受作者的“惊喜” 1师:谁来说一说下雪前的天气是怎样的?(课文中 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天气变化?) 生:天气是骤然变冷的。师板书:骤然变冷 师:很好,你找到了这个词,你怎么理解这个词? 能找一个词来替换它吗? 生:突然。 评:很好,我们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2.师:天气的变化意味着一场大雪即将到来,而这场 大雪对 60年代的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请看(出示资料) 是啊,一场大雪预示着明年可能是一个丰收年。终于 在黄昏时分,雪下下来了。谁再来为我们读读第 2 自然段 的最后一句? 师:期盼已久的大雪终于来了,这会是一种怎样的心 情呢? 生:激动、兴奋 师:全班齐读这句话。 (用课件把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 句话打出来) (二)明白下雪时的写作手法 1.师: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请 同学们看第 3 自然段,这雪下得怎么样? 生:很大、很稳。 师:(板书:雪大)请孩子们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 勾画能体现雪很大的词句。 师:你勾了哪些词句? 生: 师:你真会找,这么大的雪,见过吗?你能给我们读 一读吗? 2师:这雪啊一直下到了夜里,夜里的雪怎么样? (随机抽读)生读到就把这个句子出示出来:夜里,冬天 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 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的咯吱声。 师:夜里的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用一个词来 概括。 生:万籁俱寂。 (师板书出来) 师:你怎么理解“万籁俱寂”呢? 生:万籁俱寂就是说没有一点声音,形容很安静。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后面写到了有“沙沙声 和咯吱声”? 生:因为“沙沙声和咯吱声”都很小,所以说明当时 确实很安静。 评:你很会分析,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反衬,更突出 了夜的安静。 (谁能用朗读的方式让我们感受一下呢?) 师:谁能用“万籁俱寂”这个词,再运用反衬的手法 来说一句话呢?(PPT 提示) 夜里,万籁俱寂,只听到 (三)小组交流探究,雪后美景,升华情感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下雪后屋外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 1.师出示小组内交流要求。 交流完善你勾出的下雪后的景色的句子和体会。 五、拓 展延伸 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你所勾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 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生:那山川(生说到,师出示图文结合) 师:山川变白了,河流呢?树木呢?房屋呢?是啊, 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文中的那一个词语能概括这 雪后的美景? 生:粉妆玉砌 师:谁来说说“粉妆玉砌”的意思? 生: 师:那么作者是从近处还是远处描写雪景的呢? 生:远处(师板书)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极目远眺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尽力的望向远处,看到的 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那从近处看呢?看近处 生齐读: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 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长青的松树和柏树上, 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师:这是从远处还是近处描写雪景呢? 生:近处(师板书) 师总结:对这就是一种由远及近的描写方法。 (板书: 由远及近) 师:你更喜欢那一处的景色呢?来为我们读一读吧! 抽生读 师:谁还想来读?读的真好,全班一起读! 3.师:同学们这句话里有许多 ABB 结构的词语,你找 到了吗?(板书:毛茸茸 亮晶晶 蓬松松 沉甸甸) 师:你认为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生:让课文更生动 师:还有别的理解吗?是啊,让我们的雪显得多么可 爱啊! 师:喜欢这一句的来为我们读一读吧。 (板书:景美) 多美的雪景啊,全班齐读这一句。 师:唐朝诗人岑参就写过描写这种情景的诗句忽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师:当一阵风吹来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你来读! 5.师:经过了一夜的等待,雪终于下下来了,难怪作 者推开门的那一瞬间发出了感叹!齐读(出示:嗬!好大 的雪啊!) 师:我听出了惊喜,谁还想来单独试一试? 6.师: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还仅仅只是惊喜吗? 生:狂喜(板书:狂喜) 师:那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带着这种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7.师:雪不光改变了世界,还改变了孩子们。这时的 人们又在干什么呢?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人们很欢乐。 师:是啊,民间有一句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 年枕着馒头睡!一场丰收将改变人们的饥饿处境,让我们 尽情喊叫吧!“大街上” 师:此时此刻,作者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不由 自主的发出感叹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师:正是这个原因,作者才给文章起了这个题目 瑞雪图 五、拓展延伸 1.雪不仅大、美,还有许多的好处呢。 (补充原文资料) 2.你还收集了那些关于雪的资料。 (指名说) 3.对这预示着丰收的大雪峻青在他的(补充资料) 所以俊青满怀激情 教 学 后 记 1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除了课前设计过的一些过渡语和 叙述性语言外,其余在课堂临场发挥的语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够美! 2.评价语单调,对孩子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激励或纠正的作用。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体现出来。 课 题 下雪的早晨 设计者 戚天华 学 习 目 标 1写字四个。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在时钟表达的情感及这首诗描写 的情境,练习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 重 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在时钟表达的情感及这首诗描写的情境,练习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 难 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在时钟表达的情感及这首诗描写的情境,练习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 辅 助 手 段 补充材料 前置性 练习 (预习 作业)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勾画词语,熟读课文。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流 程 及 意 图 学习过程 二次修订 一、创 设情境, 导入新 课 二、初 读感悟 三、走 进诗境, 感悟诗 情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大诗人艾青的诗歌(板书课题 “下雪的早晨”) 2.课前,大家预习了诗歌,我们还进行了“走近艾青” 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你对这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呢? 二、初读感悟 1.出示范读。 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 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 3.承接学生的自由发言简单概括、板书。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二小节,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学习 1.读这一小节 2.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 3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想像诗人的脑海 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4.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你觉得诗人还有哪些话没写出来? 6.你认为这个小孩是谁呢?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 的早晨想到他呢? 全班交流。 介绍背景:这首诗写于 1956年,当时艾青在事业上遭 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顺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压 抑。他多渴望拥有自由自在,纯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 到眼前飘飞的雪花,他想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于是 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纯真、无忧无虑 的生活。 学习第三小节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