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学校网络德育 抵制网络低俗之风 内容提要: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中学生上网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学生道 德失范现象频繁发生。网络低俗之风,污染文化环境,毒化社会风气,严重侵 蚀人们的心灵,经过多次整顿打击,仍然死灰复燃,而青少年是网络低俗之风 的最大受害者。对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了规范学生的网 络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学校应积极发挥育人功能,很好地担 负起网络德育的重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络德育工作。 关键词:信息时代 抵制网络低俗之风 加强网络德育 正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指出:“现在,互联网迅速发 展,逐步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互联网交上了朋友, 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同时也加重了我们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 加强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另一方面 要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积极防范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足以看出 党和国家对网络管理和网络德育的高度重视。为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 针,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规范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学校应积极发挥育 人功能,很好地担负起网络德育的重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络德育工 作。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网络是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大众传媒之一,我们可以利用 过网络写日记,写博客,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与 外界沟通,学习未知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听歌曲,看电影电视,也可以利用 网络看新闻读小说等等,利用网络辅助学习是一种好的办法。网络是我们工作 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做电子商务,搞设计、做动画、做课件,也可以利 用网络政务公开、接受舆论监督等等,网络为我们工作带来了便利。互联网作 为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物,不仅改变着人类对于信息的传播和处理模式,而 且也正在构建新的人际交流方式。通常用来双向交流的交流工具有博客、论坛、 微软 MSN、聊天室、 QQ 和电子邮件,用户通过互联网这种即时互动的通讯技 术在虚拟的网络上多方位地进行交流,网络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情绪交流和舒缓 工具。网络使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 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在带给你愉悦和便捷的同时,也在上演着 光怪陆离的故事。那里有纵情声色,也有爱情友情;有坑蒙拐骗,有也扶危济 困;有假恶丑,也有真善美;有财富,也有陷阱;有希望,也有幻灭;它可以 使你精神升华,也可以使你精神沉沦。青少年学生是网络的受益者,也是最大 的受害者,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浪费时间,影响学习。青少年沉迷网络,无心向学。游戏开发商和网吧 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违背国家有关管理规定,让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在游戏中设置了好多关口和陷阱,使得游戏者一步步沉迷 其中,不能自拔。为数不少的青少年轻则沉迷网络游戏,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或旷课逃学、混迹网吧,重则完全荒废学业。 2、危害身心健康。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连续几天几夜不休息,就会严重 危害身体健康,导致视力下降,腰肌劳损,颈椎疼痛、心肌衰竭等疾病。如果 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缺乏人际交流,变得性格孤僻古怪,心胸狭隘,产生自 闭倾向,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生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青年人长期沉 迷于网络游戏,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后,会进一步影响右脑发育,处于亚健康 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 3、道德沦丧,人格异化。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 分,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 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通过网络攻击伤害他人 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合法的。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不择手段, 侮辱、欺诈、偷盗甚至流氓强奸、杀人放火由于沉迷网络导致道德观念淡 薄,甚至道德沦丧。有些青少年性格扭曲,言行变态,成了所谓的“新新人类” 。 4、败坏社会风气。网络低俗之风日益猖獗,屡禁不止。目前,因为玩电子 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网络上 的暴力、色情游戏、黄色视频被人们称为电子海洛因,它它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导致青年学生语言低俗,老公、老婆成为当下一些青少年之间的昵称;行为低 俗,穿着打扮极尽怪异、衣着暴露模仿成人;情趣低俗,趣味低级,崇尚暴力; 理想低迷,崇拜金钱权力,向往不劳而获,贪图安逸享乐;行为低劣,举止粗 暴,低级下流,违法犯罪 网络低俗之风对青少年的毒害能否彻底根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未 来人才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命运。因此,整治网络低俗之 风势在必行。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 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一步部署整治互联网 低俗之风专项行动。自 09 年以来,全国开展对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整治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除了要在网络管理上下功夫,更应将功夫下在网络管理之外,要及时删除 存于青少年学生头脑中的低俗思想,提升他们的品格人格。要彻底根除网络低 俗之风对青少年的毒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全社 会的关注与参与,而以培养人、教育人为目标的各级、各类学校无疑应责无旁 贷地担当起这份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抵制网 络低俗之风。我认为学校的网络德育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低俗之风的严重危害。由于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比较薄弱,缺 乏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一些学生可能完全意识不到网络游戏和网络低俗信 息的危害就在身边,意识到了也可能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抵制行动小题大做, 妨碍了他们的“自由” ,而不能全面客观的认识网络的危害。人们一般形象地称 网络游戏,淫秽色情、暴力、迷信等网上内容,以及网上聊天、沉迷网络的行 为是“电子海洛因” , 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罪魁祸首。青少年一旦沉迷于 网络,就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 情绪烦躁、抑郁、厌学、厌世等症状。这种症状与毒品海洛因的成瘾行为特征 极其相似,故被称为“电子海洛因” 。一旦成瘾,就会带来吸毒一样的后果,很 难戒除。学校老师不能空洞的说教,应该把沉迷网络的严重后果充分展示给学 生,让网络受害者现身说法,并启发学生深入了解自己身边、周围的教训,帮 助他们认识开展抵制网络低俗之风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学校应在加强基础道德教育之上增加“网风” 、 “网德”教育,网络法 制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加强网络行为规范的宣传,使学生充分意 识到维护网络秩序的重要性,使每个入网者都能批判地对待大量的网络信息, 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为传 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互联网成为 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 生活的新空间。加强学校网络德育队伍建设,让网络德育成为微机教师、思想 品德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的重要工作之一,经常对学生进行“网风” 、 “网 德”教育。从日常生活入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常抓不懈,才能使网络 德育取得成果。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可是,它与真实的社会生活一样,需 要我们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如果违背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舆论的谴责。 网络生活与社会生活一样复杂,需要我们明辨是非,增强理智。 三、学校德育应紧紧扣住人格教育这个核心,着力加强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教育。抵制网络低俗之风,最根本的方法是塑造健全的人格。一个人格 健全完善的人,是不容易对低俗内容产生兴趣的,也是不容易被低俗的东西所 影响的。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统帅,是决定一 个人行为及态度的基础,也是人格的基础。面对网络低俗之风,学校应该把价 值观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把价值观教育实践融入德育活动和日常课程教 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加强正义、责任、诚实、遵循伦 理道德等公共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诚实正直、追求真 理、好奇创新等良好的人格品质。同时,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 文化品格的形成。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精神,通过古诗文诵读,与大师对 话,聆听教诲,吸取精华,促进学生“文品”的提升,在面对网络低俗信息时 恬然自守、深思慎取,形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节操。 四、加强美育,培养学生高雅审美趣味。应该承认,网络低俗之风之所以 泛滥,主要原因之一是网民情趣低俗,趣味低级,理想低迷,阅读习惯存在低 俗化倾向。根据调查发现,青少年上网不是为了查资料学习,而是为了玩游戏; 不是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而是为了看奇闻异事,无聊八卦;不是审美欣赏, 而是为了看黄色视频审美趣味的低俗化,形成了网络低俗之风的“市场化” 需求。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美的形态对于 人施加影响,以唤起美感的教育方式,它能够培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帮助人 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一定的审美创造力,以达到怡情 冶性、健全人格的目的。学校美育,应该由艺术教育、学科教学、自然人文环 境,构成统一的整体,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注重 社会美在审美教育上的作用。成功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建立起衡量美 的尺度和标准,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而且能够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美和低俗水火不容,建立起高雅的审美趣味,自然就会相应提高抵制低俗的自 觉性。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抵制网络低俗之风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比网络低 俗之风更有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的校园文化。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 的文化设施、浓厚的文化氛围、进取的校园精神来熏陶人、感染人、塑造人、 教育人、发展人,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使命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应该创造条件, 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参与、创造的欲望。合唱、舞蹈、 话剧表演、声乐、器乐、书法、绘画、篆刻、摄影、服装表演、礼仪风采展示 等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拉丁舞、踢毽、 跳绳、棋类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办壁报、编期刊、校园服务、环保志愿者 等公益性活动,不仅能够把学生从阴暗污秽的网吧里吸引过来、解放出来,而 且能够把他们过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心释放出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校生 活,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使网络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精神栖息地;校园文化活动的 魅力,能够促使陷于网络泥淖的学生举拔出来,重返驰骋智慧和力量的殿堂。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加强上网教育和引导,深入开展学生安全 文明上网培训工作,把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学校应充分发 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 网人格,具体的上网指导可从如何掌握网络操作技术、怎样安全上网,如何增 强网络免疫力三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发布、传送,获取信息的 原理与技术、帮助学生增强安全上网意识,提高学生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信 息的能力。建立心理辅导室,设立心语信箱,培训心理指导师,建立学生心理 健康档案,平时经常性地找有问题的学生谈心,对网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行 为习惯矫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行为 上的困难,使他们逐步摆脱网络的危害。 七、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创造出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 文化。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不让不健康的、低俗的网络信息进入 校园这片纯洁的领地。努力构建健康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品牌与战略价值提升试题及答案
- 经济周期理论与现实分析试题及答案
- VB学习经验积累试题及答案
- 软件水平考试经典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法学概论考试角度的反思试题及答案
- 业务发展策略计划
- 2025年计算机二级VB创新试题及答案
- 2025车库买卖合同书模板
- 培养小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工作要点计划
- 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件
- 2023年心血管内科学考博真题
- 保温杯生产工艺流程
- GB/T 6482-2007凿岩用螺纹连接钎杆
- 理正深基坑算例
- 公司休假销假单模板
-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企业财务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
-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广东省预赛试题及解答
- DB33T 2226-2019 空气负(氧)离子观测与评价技术规范-纯图
- 高中政治教学的经验分享课件
- 办公室事故防范(典型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