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_第1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_第2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_第3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_第4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上期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 刘敏 ,审核: ,执教: ,第 1 课时,总第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第二单元第五课 迷人的九寨沟 知 识 与 技 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 程 与 方 法 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再通过教师和 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 观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 的思想感情。 重 点 解决本课的生字词,熟知课文的内容。 理清课文层次。 重难点 难 点 在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理清课文层次。 教具、课件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导 入 1、教师饱含深情地述说:“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 的旅游胜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 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 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 陶醉、所感染。 ”展示九寨沟美丽风光的图片。 2、 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九寨沟,你 ! 我 ! 3、 是呀!多美的九寨沟。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 这迷人的九寨沟吧。 4、 (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 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2 自 主 学 习 整 体 感 知 一、配乐自由读,整体感知,掌握生字新词。 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并播放音乐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 的方式阅读课文。 (1) 、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九寨沟?理清课 文结构。 (3) 、读文后,九寨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 2、指名反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九寨沟?理清课文 结构。 3、九寨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巩固练习 1、重点指导“县” “捷” “禽” ,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课 后 记 3 2010 年上期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 刘敏 ,审核: ,执教: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教 学 内 容 第二单元第五课 迷人的九寨沟 知 识 与 技 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九寨沟景色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 程 与 方 法 图文结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形象的画面 感知九寨沟的美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九寨沟的美丽和文 字的优美。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激发学生对九寨沟美丽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 以及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 点 了解九寨沟的景色特点。 重 难 点 难 点 欣赏图,并配上解说词。 教具、课件准备 1、 生字词语卡片 2、九寨沟景色画面 3、歌曲神奇的九寨 环 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复 习 一、复习 1、 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 回顾课文梗概: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九寨沟的 特点? 3、 通过上节课的阅读,九寨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合 一、精读课文,了解九寨沟的特点。 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 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 4 作 探 究 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1、学生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九寨沟水、山及 深秋时节的特点。 (1) 、学生自读,勾画关键的词句。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教师据学生的理解加以适当的点拨。 2、教师小结。多美的九寨沟啊,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赞 叹:九寨沟真是迷人的人间仙境! 拓 展 延 伸 师:读到这里,你想对九寨沟说什么呢? 九寨沟,你真是 啊! 师:谁能不夸九寨沟的美丽景色呢!请大家欣赏(出示课 后的几幅图画) ,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九寨沟的景色。 总 结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 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 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 板 书 设 计 5、迷人的九寨沟 水 色彩斑斓 迷人 山 绚丽多彩 人间仙境 天气 变化莫测 课 后 记 5 2010 年上期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 刘敏 ,审核: ,执教: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教 学 内 容 第二单元第六课 五月的青岛 知 识 与 技 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月青岛的特点。 过 程 与 方 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适当借助图的形象性帮助学 生理解五月花的特点,让学生在美读文本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 观 1、 体会作者对青岛,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 情操。 重 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说说五月青岛的特色。 重 难 点 难 点 试着用不同层次的颜色描绘一处景物,注意写出景物颜色上的差异, 合理且生动。 教具、课件准备 生字卡片,青岛的图片。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情境 问题 导入: 1、师:现代作家郁达夫曾这样说,恐怕在东亚, 没有一处 避暑区赶得上青岛的。青岛的地面,却尽是一枝枝的小山, 到处可以看得见海去住了一个夏天,方才才觉得“东方 第一良港”、东方第一避暑区:的封号,果然不是徒有其表 的虚称。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去青岛看看,感受一 下青岛的美。 2、板书课题:6 、五月的青岛。 6 合 作 学习, 自读 课文 一、通读全文,初步感知。 1、对照生字表,画出生字新词,在小组内学习,反馈。 2、课文从哪几个反面介绍了五月的青岛? 二、汇报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课文从哪几个反面介绍了五月的青岛? 3、读文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合 作 探 究 一、细读课文,欣赏美景。 结合课后第 2 题,重点引导第一、第三段的学习。 1、 学习第一段。 (1) 、自读课文,思考:这段话主要描写了青岛的什么 景色?有什么特点? (2) 、随文理解“节气晚” “照例” “明艳” “素丽”等 词语。 (3) 、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繁华盛开的景象,说 说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4) 、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评议。 2、学习第三段。 (1) 、自读课文,了解五月青岛的特点。思考作者从哪 些方面描写了大海的景色。 (2) 、勾画描写颜色的词语,结合课后第二题第二句引 导欣赏“绿”的层次。 (3) 、读后交流感受。 二、反复朗读欣赏。 7 总 结 提 升 1、读文后,有何感受。 2、教师小结。 3、拓展练习。 抓住颜色的特点,描写一处景物。 课 后 反 思 2010 年上期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 刘敏 ,审核: ,执教: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教 学 内 容 第二单元第七课 华山的险 知 识 与 技 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华山的险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 程 与 方 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运用想象读、 比较读等朗读方 式,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华山的险峻。借助收到的资料以及图片帮助 学生理解、体会。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体验作者对华山之险的赞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 情,培养学生敢于攀登险峰、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重 点 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华山的险峻。 重 难 点 难 点 体会作者登上华山的心境。 教具、课件准备 有关华山的图片。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8 谈 话 导 入 课 题 “五岳归来不看山” ,华山便是这五岳之一,它以“险” 而闻名天下。而本文的作者也就抓住它的这一特点,用其 登华山的亲眼所见及其切身感受,给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 出了它那非同一般的险,让我们随同着他那细致生动的描 写,同游华山,品尝“险”味。 教 师 引 读 学习批读,理清脉络 1、回顾批读文的学习方法。 2.、齐读第一处旁批,体会问的精妙。 3、.第二到五处旁批: 抽生读,谈这几处旁批的发现;教师点出这是概括式旁 批,渗透作者的写法。 4、.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将重点用赏析词句的方法去批读。 9 合 作 探 究 赏析旁批,体会情感 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思考:哪些词句能体现华山的险?用相关 符号做记号,在结合上下文写感受。 2.交流展示,重点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夹,龟 缩” ,体会山路的险,相机指导朗读。 3.教师小结。 第三段: 1.继续运用刚才的方法赏析描写华山险的词句。 2.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抓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引导学 生细细品读。 第四段: 1.激情谈话创设情景:当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征服华山时, 你想说什么?想喊什么?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2.作者怎么写的?齐读最后一段。 3.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华山美景。 4.齐读课文已有的旁批。 5.写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总结 全文 作者亲自攀登华山,抓住对华山山路、山峦、游人等方 面的描写,把华山的险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身临其 境。 板书 设计 山崖险 华山的险 山路险 赞叹、热爱 峰峦险 课 后 记 10 2010 年上期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林绍岚,审核: ,执教: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教 学 内 容 第二单元第八课、松坊溪雪景 知 识 与 技 能 (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雪景的特色,体会课文运用比喻、 排比等把“雪景”写得生动、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 程 与 方 法 遵循阅读课文教学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品悟文中优美 的句子,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松坊溪雪景的 特色,体会作者流露在其间的思想感情。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1) 感受松坊溪冬天雪景之美,培养学生品味、欣赏祖国的语言 文字之趣以及热爱祖国山河之美。 (2)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 点 (1) 把握雪景的特点。 (2)体会比喻等修辞的妙用。 重 难 点 难 点 体会比喻等修辞的妙用。 教具、课件准备 雪景图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情景 导入 自主 学习 1、 教师出示雪景图,引导学生观赏。 1、 指名说说观后的感受。 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雪美。 要求: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 二、集体品读,探究雪美。 1、 引导学生交流,品悟自已最喜欢的语句。 (1) 雪: (2) 溪石: (3) 石桥: (4) 溪水: (5) 溪鱼: 2、 找出文中的比喻、排比语句加深体会。 3、 学生自由诵读喜欢的句子,熟读成诵。 三、教师总结。 11 课 后 记 2010 年上期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林绍岚 ,审核: ,执教: ,第 课时,总第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第二单元第九课、古诗两首绝句 知 识 与 技 能 (1)读通古诗绝句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意思,体会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 程 与 方 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激发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 兴趣。 重 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 难 点 难 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具、课件准备 (1) 收集杜甫的资料以及体现古诗内容的挂图。 (2)生字词语卡片。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12 情景 导入 自主 学习 1、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2、 教师板书课题。 3、 介绍杜甫。 1、 读通古诗,学习生字。 (1) 学生自读古诗,学习本课生字。 (2) 指名读古诗是,检查学生读古诗的情况。 (3) 出示本课生字,指导书写。 (4)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细品 味, 体会 感情 2、 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教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看图读古诗,结合注释, 理解古诗的意思。 3、 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情感。 (1) 全班一起朗读古诗。 (2) 教师播放音乐,配乐读古诗,学生倾听,想象春 天美丽的景色。 4、教师小结:这首古诗作者通过春风、花、草、燕子、 鸳鸯等景物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拓展 延伸 1、 抄写古诗绝句 。 2、 收集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 预习古诗春日 。 课 后 记 13 2010 年上期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林绍岚,审核: ,执教: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教 学 内 容 第二单元第九课、古诗两首 春日 知 识 与 技 能 1、学习春日是,掌握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日 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诵读古诗。 过 程 与 方 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在 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激发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 兴趣。 重 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 难 点 难 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课件准备 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14 自主 学习 汇报 小组 合作 学习 体会 情感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教师指名背诵古诗绝句 , 2、 教师让学生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 3、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 解释课题,介绍朱熹 学生小组合作,理解古诗的意思。 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划出本课的生字。 2、 学生自读古读,读准字音。 3、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4、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要求,学生自读理解古诗。 (1( 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古诗的意思。 (2( 教师巡视,可适当地指导理解个别词语的意 思。 5、 在小组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指名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泗水河畔 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诗 人悠闲自得,感受春风的清新和温暖 :春风吹拂,百花盛 开, 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1、 大家一起读古诗,读出高兴的心情。 2、 熟读成诵,体会作者热爱、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以 及赏春的快乐。 诵 15 总结 拓展 积累 1、 教师拓展延伸:这首古诗,朱熹除了表达自己对春天 的热爱和赞美之外,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告诉人们: 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 新,深感快乐。 2、 教师总结: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收集描写春天的古 诗,相信你们一定收集了不少。请你们把含“春”的 句子,读给大家听。 (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 绍翁 (2(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 居易 (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 安石 (4(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 知章 (5(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苏 轼 (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 禹锡 (7(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卢 道悦 3、 作业: (1) 把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下来。 (2) 背诵并默写春日 。 课 后 记 2010 年上期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 林绍岚 ,审核: ,执教: ,第 1 课时,总第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第二单元 积累运用二 教 知 识 与 1、积累俗语,了解比喻词为“是”的比喻句。 16 技 能 2、阅读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以及读不完的大书 。 过 程 与 方 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各种练习,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感悟。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 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育学生懂得要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 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 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重 点 1、 了解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 2、按一定的顺序说美丽的自然景观,写美丽的自然景观。 重 难 点 难 点 按一定的顺序说美丽的自然景观,写美丽的自然景观。 教具、课件准备 抄有句子的小黑板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自主 学习 一、温故知新 1、 学生自由读句子,仔细观察句子,说自已的发现。 2、 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一起读一读。 3、 指名反馈:读了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4、 分别指名说一说,这些句子用什么比作什么? 5、 教师小结:“是”也能作为比喻词写比喻句,但是并 不是所有含有“是”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6、 学生再读句子,在读中体会“是”在句子中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自由读文中的句子。教师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一读。 苏杭 岳 攀登 阳朔 2、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 教师小结:这些俗语,以简洁的语句突出表现了句中 提到的山水的美丽、壮观。 4、 学生再读句子,在读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 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7 三、阅读滥竽充数 1、 学生自由读故事,思考: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 指名反馈: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 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个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 4、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5、 一起朗读故事第 2 自然段,巩固对成语“滥竽充数” 的理解。 6、 教师小结:滥竽充数,没有真才实学,是不会有好下 场的。 四、自读读不完的大书 1、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小组学习、讨论。 (1) 大自然这本书里面有什么知识? (2) 作者为什么说大自然这本书读不完? 2、 指名反馈 3、 教师小结:是呀,大自然就是一本大书,大自然中的 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它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各种的自 然现象也在不断地给予人类信息,审结在和人们说话, 告诉 人们自然的种种。所以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 的大书。 4、 教师导读: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乐趣呢? 5、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从哪些地 方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乐趣? 6、 集体反馈,教师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段 落。 7、 质疑:课文具体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一切呢? 8、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 26 自然段。 (快乐地、惊 讶地) 课 后 记 18 2010 年上期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林绍岚 ,审核: ,执教: ,第 2 课时,总第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 知 识 与 技 能 口语交际:美丽的自然景色 过 程 与 方 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各种练习,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感悟。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 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育学生懂得要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 留心观察的习惯。 重 点 按一定的顺序说美丽的自然景观,写美丽的自然景观。 重 难 点 难 点 按一定的顺序说美丽的自然景观,写美丽的自然景观。 教具、课件准备 华山、九寨沟、钱塘潮的景观图。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审题 导入 一、审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