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十大案例_第1页
品质管理十大案例_第2页
品质管理十大案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质管理十大案例 今天,在企业管理当中出现者种种的问题,方方面面的,挤压着我们,如何从中突围?如 何轻松面对职场,应对管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何从之前的企业案例中得到启发, 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老师总结了品质管理十大案例 : 一、品质管理的案例 某印刷公司,其质控部门多年来根据公司的质量标准对一纸张供应商所提供的纸张进行质 量检验(公司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水平都没问题) ,多年来全部判定为不合格纸张。但 由于该纸张供应商的纸张具有相当大的价格优势,多年来印刷公司一直使用该供应商的纸 张印某些产品(注意,不是所有产品) ,且没受到客户投诉纸张质量的问题(当然通过生产 车间改善工艺和“特别注意”的情况下可以弥补一部分纸张质量的问题) 。 二、保健品“参灵冲剂”品牌营销 品牌战略: 优选竞争力的品牌构架 规划品牌远景和品牌资产 确定品牌核心价值 以品牌 DNA 为中心建立统一识别系统 品牌表达与品牌管理系统 品牌地位规划 品牌延伸策略 所有品牌的传播集中为品牌价值服务 三、三洋制冷的质量成本管理 三洋制冷早在 1996 年就在中央空调行业率先通过了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质量 管理上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绩。但是,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质量损失仍然难以度量,比较 难以从财务核算的角度上对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测量,而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存在 着许多无效的管理,它们按照通常的管理方法,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测量的,因此常常作 为正常的管理成本而不被发现,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难以得到持续改进。为此,需要一种新 的工具来发现这些质量成本和浪费,在经过反复比较后,三洋制冷选择了质量成本法来解 决这一问题。 四、牌品质管理不要忽视员工 假如你在购物中心里售货员不搭理你,你不感到懊恼吗? 当你打电话给航空公司询问去某地的机票价格,而办事人员却极不耐烦地答复你,你不生 气吗? 作为顾客,你在酒店里拒绝了服务员极力推荐的葡萄酒而遭到白眼和冷遇时,你的胃口还 能好得了吗? 显而易见,这些都是低劣的管理导致的问题。如果你致电联想或海尔的售后服务部门,感 觉会大不一样。 品牌管理,不要忽视员工。 放眼商界,管理有方的“老店”蒸蒸日上,如同仁堂30.29 -0.82%、招商局, “新秀”也 声名鹊起, 如海尔、邯钢。而那些管理不善的组织则江河日下,有的已经销声匿迹了。 五、最有效的品质改善方法 自从被任命为*生产部门主管后,先设立了部门品质管理领导小组,从部门主管、班长到 员工,全员参与的品质管理小组- 具体的举措有: 1、增设部门品质管理小组 品质落实到个个班组、个人;挑选责任心强、工作认真、有一定品质检查经验的员工为品 质管理小组组长,目的是增加他的责任心,培养优秀的品质管理人才。 2、增加品质管理看板 在看板上粘贴品质管理相关知识、案例,提高员工品质意识。公布每月品质目标达成情况。 3、每周一召开班长以上品质会议 每周一 17:00 召开,对上周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及对各班组的要求。对上周品质“零” 投诉、投诉下降的班组给予表扬和工作上的肯定。 4、制定各班组的月品质目标 制定各班组的月品质目标,并确认达成情况,作为班组绩效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5、评选每月品质优秀班组、优秀个人 品质“0”投诉的班组、个人,可评选为品质优秀班组、优秀个人。并在部门看板上公布、 表彰。 6、评选每月点子之星 六、 “6 Sigma”品质管理 在 70 年代,Motorola 面对日本严峻的挑战,其主席 Bob galvin 决定在品质上改善,来迎战 日本高品质的挑战。在 1981 年,他要求其产品必须在五年内有 10 倍的改善。于 1987 年, Motorola 建立了“6 Sigma”的概念,基于统计学上的原理, “6 Sigma”代表着品质合格率 达 99.9997%或以上。换句话说,每一百万件产品只有 3.4 件次品,这是非常接近“零缺点” 的要求。 “6 Sigma”计划要求不断改善产品、品质和服务,他们制定了目标、工具和方法 来达到目标和客户完全满意(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的要求。在过程上他们提供了黑 带(Black Belt)和绿带(Green Belt)的有经验工程人员和顾问推行整个计划,并成为品 质改善的先锋。 七、品质管理培训 在某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老板特意组织了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品质部门 等几位公司重要级人物开会研究对策。销售部门首先提出,老板,我们的产品定位是不错, 就是我们产品的品质,经常出问题,搞得我们销售工作难做,你看和我们同行的那家公司, 品质就是做得比我们好,如我们公司的品质再不跟上,我看我们的市场份额会慢慢被那家 公司吞并!生产部门紧跟着提出,我们公司的员工,没有几个受过系统的品质,要想做好 品质,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品质培训。对于这个观点,大家一致赞同,最后确定选一家专 门机构的品质人员授课。最后老板为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宣布大家在培训的这两天, 按上班工资补助。 八、品质案例培训 笔者曾经有一位同事,热衷于管理案例研究,特别是对海尔,可谓是情有独钟,讲起海尔 的理论和故事,那真是绘声绘色,叫人听了心中热血沸腾,好像我们的公司明天就可以变 成第二个海尔!公司总经理对他也特别器重,有次公司组织品质培训,决定由他担任主讲 人。 他的培训可真算精彩,把海尔的品质管理和控制讲得活灵活现。当讲到张瑞敏带领着工人 们砸冰箱时,更是叫绝:76 台冰箱一字排开,张瑞敏高高的举起大铁锤,一用力,狠狠地 砸向冰箱,这惊天动地的一铁锤,也砸在全体海尔人的心中,更砸出了海尔的优良品质; 正是这一铁锤,才有一次女工王林洁下班回家后,忽然觉得装最后一台冰箱时,好像未放 进说明书,因此坐卧不宁。天已很晚,公共汽车没有了,家离工厂很远,她实在放心不下, 让母亲陪着步行了 40 多分钟走回厂,查看说明书放好了,才踏实地又走回家去的感人故事。 九、品质心得培训 在品质心得培训中,如关于品质的理解中有一条是:质量=100 万,因为公司在一年的质量 事故中,重新验货费用 40 万元、员工返修费用 20 万元、返工清洗费用 10 万元和重新检验 费用 30 万元,加起来总共是 100 万元。通过一算帐,员工既明白了质量的重要性,也知道 质量损失的费用在哪块。如在检验存在的合理性中有一条是这样理解:检验的终极目标是 取消品质监督,因检验工序不是在增值,而是在浪费公司的金钱,只要每个人都做好自己 的工作,检验工序可以慢慢减少,公司利润也慢慢上升。如在如何做好品质一章中,分为 几个方面:做事之前先做人(人做对了,品质也好了) 、标准化、5S、全员改善(增值意 识、成本意识、问题意识、QCC 等) 、定人定岗等,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和小故事, 让员工既能理解又能用上手。 十、日本的品质管理 因创造了 TPS(丰田生产方式)而出名的大野耐一与在日本因品质管理而闻名的西堀荣三 郎都说过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