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课程设计打印版2015.04.06_第1页
地灾课程设计打印版2015.04.06_第2页
地灾课程设计打印版2015.04.06_第3页
地灾课程设计打印版2015.04.06_第4页
地灾课程设计打印版2015.04.0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灾课程设计 院 系: 河 海 学 院 专 业: 地 质 工 程 年 级: 1x 级 xx 班 姓 名: x x 学 号: 6311030105xx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2015 年 04 月 泥 石 流 工 程 设 计 一 、 泥 石 流 沟 基 本 特 征 位 于 四 川 省 汉 源 县 和 甘 洛 县 接 壤 处 瀑 布 沟 水 电 站 左 岸 肩 下 游 的 深 启 底 泥 石 流 沟 。 深 启 底 泥 石 流 沟 位 于 大 渡 河 左 岸 , 该 岸 坡 曾 属 早 期 河 流 流 经 之 地 , 呈 开 阔 的“U”型 河 谷 地 貌 。 其 最 高 海 拔 为 2575m, 最 低 点 在 深 启 底 沟 沟 口 下 游 的 大 渡 河 河 谷 内 , 海 拔 为 679m, 则 该 泥 石 流 沟 的 相 对 高 差 为 1896m。 除 主 沟 外 , 在 流 通 区 和 形 成 区 交 接 部 位 发 育 成 两 条 支 沟 , 平 面 上 沟 谷 呈 “Y”分 布 。 四 周 被 陇 岗 地 形 环 绕 而 呈 典 型 的 “撮 箕 形 ”, 冲 沟 谷 多 呈 “V”形 谷 。 主 沟 呈 近 SN 走 向 , 总 体 走 向 为 NE 向 。 深 启 底 泥 石 流 沟 所 在 区 域 出 露 地 层 主 要 由 澄 江 期 花 岗 岩 侵 入 体 和 第 四 纪 松 散 堆 积 层 组 成 。 第 四 纪 松 散 堆 积 体 主 要 由 残 积 物 、 崩 积 物 和 坡 积 物 组 成 。 该 区 属 于 川 西 南 山 地 亚 热 带 气 候 区 , 垂 直 变 化 明 显 , 降 雨 集 中 , 昼 夜 温 差 大 。 据 统 计 , 汉 源 县 的 平 均 气 温 约 17.8 度 。 多 年 平 均 蒸 发 量 为 1395.6mm, 年 相 对 湿 度 68%,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为 784.4mm, 日 最 大 降 水 量 为 168.2mm。 深 启 底 沟 流 域 面 积 为 0.626Km, 其 中 汇 水 面 积 为 0.555Km, 主 沟 长 1521m, 纵 坡 坡 降 539.84,泥 石 流 沟 除 流 通 区 下 段 主 沟 属 于 岩 质 沟 床 外 , 其 余 地 段 均 为 第 四 纪 残 积 物 。 沟 内 在 990m 高 程 处 演 变 成 两 条 沟 , 西 侧 支 沟 为 深 启 底 沟 1 号 支 沟 , 东 侧 支 沟 为 深 启 底 沟 2 号 支 沟 。 据 调 查 , 深 启 底 沟 1、 2 号 支 沟 均 切 割 较 浅 , 但 他 们 是 早 期 泥 石 流 物 源 的 提 供 者 之 一 。 松 散 物 源 大 部 分 来 自 1、 2 号 支 沟 附 近 的 崩 积 物 和 坡 积 物 。 深 启 底 沟 及 其 支 沟 沟 谷 数 据 见 表 1.1。 流 域 松 散 物 源 总 量 约 为 360.4 万 m, 其 中 70%分 布 在 流 通 区 内 , 30%分 布 在 形 成 区 内 。 松 散 物 质 中 的 崩 积 物 和 坡 积 物 以 细 粒 含 量 为 主 , 粗 颗 粒 较 少 。 根 据 颗 粒 成 分 试 验 得 到 : 粒 径 小 于 5mm 的 颗 粒 含 量 平 均 值 为 78.97%,粒 径 小 于 0.1mm 的 颗 粒 含 量 平 均 值 为 25.61%, 黏 粒 含 量 约 为 4.33%。 残 积 物 中 块 石 含 量 约 为 25%, 粒 径 大 的 可 达 3-5m, 且 数 量 较 多 。 表 1.1 深 启 底 沟 及 其 支 沟 的 沟 谷 特 征 参 数 沟 名 流 域 面 积/ Km 汇 水 面 积/ Km 沟 长 /m 最 高 点 /m 最 低 点 /m 平 均 坡 降 / 深 启 底 主 沟 0.626 0.555 1521 1500 679 539.84 深 启 底 沟 1 号 支 沟 0.231 0.231 698 1400 990 587.35 深 启 底 沟 2 号 支 沟 0.324 0.324 903 1500 990 564.59 二 、 坝 的 结 构 计 算 将 重 力 式 拦 渣 坝 设 在 沟 床 高 程 为 940m 的 位 置 。 此 处 设 置 泥 石 流 沟 后 淤 积 段 的 平 均 宽 度 为 21.2m, 拦 淤 厚 度 为 13.5m,天 然 沟 床 的 坡 度 为 454.5,空 库 时 泥 石 流 的 冲 击 力 为 554.2KN,库 内 有 泥 石 流 堆 积 体 厚 度 5m 时 的 冲 击 力 为 280KN, 坝 体 混 凝 土 容 重 24KN/m,泥 石 流 体 的 容 重 为 20.5 KN/m, 泥 石 流 的 内 摩 擦 角 为 6 度 , 泥 石 流 固 结 后 的 内 摩 擦 角 为 12 度 , 堆 积 体 的 粘 聚 力 为 16kPa, 堆 积 体 容 重 为 22.5 KN/ m, 扬 压 力 折 减 系 数 取 0.5, 坝 体 与 地 基 的 摩 擦 系 数 为 0.7。 坝 体 的 混 凝 土 标 号 为 C30, 设 计 抗 拉 强 度 值 为 1.75MPa。 A 尺 寸 拟 定 该 坝 体 坝 高 18m, 坝 顶 宽 3.5m, 其 余 尺 寸 如 图 1.1 所 示 。 结 构 计 算 坝 长 取 单 位 长 度 。 图 1.1 深 启 底 沟 重 力 式 拦 渣 坝 几 何 尺 寸 图 ( 单 位 : m) B 荷 载 计 算 坝 体 自 重 : Wd=Vdrd= 127.0624=3049.5(KN) 满 库 时 土 体 自 重 : Ws=Vsrs= 79.7522.5=1794.4(KN) 空 库 时 泥 石 流 体 重 : Ws=Vsrs=79.7520.5=1634.9(KN) 溢 流 体 重 : Wf=Vfrf= 10.50.7520.5=161.5(KN) 静 水 压 力 : ( 1) 满 库 时 泥 石 流 堆 积 体 内 的 静 水 压 力 为 Fwl=1/2rwHw= 0.51013.52=911.25(KN) ( 2) 未 满 库 时 泥 石 流 堆 积 体 内 的 静 水 压 力 为 Fwl=1/2rwHw= 0.51052=125(KN) 泥 石 流 水 平 压 力 : ( 1) 空 库 过 流 状 体 Fl1=1/2rlhl2tan2(45- /2)l = 0.520.5(13.5+0.75)2tan2( 45-6 /2) =1747.19( KN) ( 2) 满 库 过 流 状 体 单 位 长 度 的 溢 流 重 力 为 q=Wf/10= 161.5/10=16.15(KN/m) 所 以 满 库 时 泥 石 流 的 水 平 压 力 为 Pl2=( rlzl+q) tan2( 45- /2) -2ctan( 45- /2) ll = ( 12.513.5+16.15) tan2( 45-6 /2) -216tan( 45-6 /2) =121.1( KN/m) 拉 力 区 高 度 为 h0=2c/rltan( 45- /2) -q/rl =3.16 -16.15/20.5 =2.37(m) 计 算 求 得 总 水 平 力 为 Fl2=0.5Pl2(13.5-h0)= 673.9(KN) ( 3) 未 满 库 过 流 状 体 若 下 部 泥 石 流 堆 积 体 的 堆 积 厚 度 为 5m, 则 泥 石 流 体 的 厚 度 为 9.25m。 上 部 泥 石 流 体 的 水 平 力 为 Fl3s=1/2rlhls2tan2( 45- /2) ll =0.520.59.252tan2(45-6 /2) =711.02(KN) 上 部 泥 石 流 的 重 力 为 q3=rlhlsl= 20.59.25=189.62(KN/m2) 下 部 堆 积 体 的 底 部 水 平 压 力 为 Plsxd=( rlhx+q3) tan2( 45- /2) -2ctan( 45- /2)ll =(12.55+189.62) tan2( 45- /2) -216tan( 45- /2) =175.59(KN/m) 泥 石 流 体 与 堆 积 体 的 交 界 面 的 水 平 压 力 : Plsxj=q3tan2( 45- /2) -2ctan( 45- /2)ll =189.62 tan2( 45- /2) -216tan(45- /2) =124.92(KN/m) 所 以 堆 积 体 的 纵 水 平 力 为 Fl3x=0.55(Plsxd +Plsxj)= 751.28( KN) 因 此 未 满 库 过 流 的 时 候 总 的 水 平 力 为 Fl3=Fl3s+Fl3x=1462.29( KN) 扬 压 力 : Fy=K( H1+H2) /2Brw= 0.514.25/21110=391.88( KN) 三 、 验 算 : A 抗 滑 稳 定 性 验 算 ( 1) 空 库 过 流 状 态 Kc= = =1.35fNP0.7(16.43.904.59.8)72 一 般 抗 滑 系 数 取 1.1-1.2 就 可 以 了 , 所 以 此 时 重 力 式 挡 墙 拦 渣 坝 满 足 抗 滑 稳 定 性 要 求 。 ( 2) 满 库 过 流 状 态 Kc= = =2.0fNP0.7(6.479.304.591.8)126 重 力 式 拦 渣 坝 满 足 抗 滑 稳 定 性 要 求 。 ( 3) 未 满 库 过 流 状 态 未 满 库 过 流 时 泥 石 流 的 冲 击 力 为 380KN, 则 Kc= = =1.66fNP0.7(16.4.94.539.8)21 重 力 式 拦 渣 坝 仍 然 满 足 抗 滑 稳 定 性 要 求 。 B.抗 倾 覆 稳 定 验 算 ( 1) 空 库 过 流 状 态 K0= = =1.57NPM3049.5( 12-7.84) +63.9( 12-.4) +6.( 2-0./)( 5) /381/ 一 般 抗 倾 稳 定 性 系 数 取 1.3-1.6,所 以 此 时 重 力 坝 满 足 抗 倾 要 求 。 ( 2) 满 库 过 流 状 态 K0= = =2.28NPM3049.5( 12-7.84) +63.9( 12-.4) +6.( 1-0.5/)( 5) /38/2 重 力 式 拦 渣 坝 满 足 抗 滑 稳 定 性 要 求 。 ( 3) 未 满 库 过 流 状 态 K0= = =2.55NPM3049.5751.28( 12-7.84) +63.9( -4) +6.( 1-0./)( ) /( ) /2 重 力 式 拦 渣 坝 也 满 足 抗 滑 稳 定 性 要 求 。 C.地 基 承 载 力 验 算 合 力 为 W= W= 5005.4( KN) 偏 心 距 为 e= 397819.3416.0.5/2105 =0.165(m) 则 基 底 最 大 压 力 为 =451.6( kpa)maxe0.460.b122W( +) ( +) 一 般 花 岗 岩 的 抗 压 强 度 为 7-25MPa, 所 以 满 足 地 基 承 载 力 的 要 求 。 l 危岩防治设计 一.危岩选择及计算参数 (滑移式破坏) 1.计算参数 1.1.泥岩重度25.5KN/m 3,泥岩天然湿度下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4.13Mpa,饱和状态C 为1.34Mpa,为38.60泥岩的基底摩擦系数0.4。 表 1 危岩设计相关建议参数 饱和抗剪强度 类 别 重 度 KN/M3 变形模 量 (10 4Mp a) 泊松 比 单轴饱和 抗压强度 (Mpa) 饱和抗 拉强度 (Mpa ) 内聚力 (Mpa ) 内擦角 () 地震系数 Kc 砂岩 24 051 0.26 1613 081 379 3951 泥 岩 25.5 0359 0.34 413 134 3823 粘 土 质 充 填 物 峰 值 21 6 0.0155 1149 0.05 1.2. 砂岩重度24KN/m 3,天然湿度下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16.13Mpa,饱和状态C为3.7 9Mpa,为39.85泥岩的基底摩擦系数0.5。 1.3.粘土质充填物重度21.6KN/m 3,饱和状态下:峰值C为15.5Kpa,为11.79; 残余C为11.8Kpa,为9.3。 1.4.级钢筋强度设计值:300MPa 1.5.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重庆市委(1992年)82号文,工程区地震烈度按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 1.6. 岩石与锚固体 qe=500 Kpa,钢筋与 M30 砂浆的 qg=2040 Kpa。 危岩尺寸:b=3.7m h=5.2m 2荷载取值(标准值) 岩块重力G=bh24.0=461.76kN/m; 水压力:0.5h 2=135.2KN/m 地震力:0.05G=23.10kN/m 3不同工况计算 工况1:长期荷载效应组合重力(荷载分项系数1.25) 重力无外推力,处于稳定状态 工况2:长期与短期荷载效应组合重力水压(荷载分项系数1.25) 水压力设计值:1.25135.2=169kN/m; 暴雨初期,裂隙积水可能滞留在裂隙顶部 暴雨后期或连续降雨,裂隙积水可能积存在裂隙底部 其它情况下,裂隙积水可能滞留在裂隙其它部位 裂隙倾角:77 o;锚杆倾角:20 o。 残 值 0.0118 918 4. 锚杆配筋计算 单根锚杆受力Tgk =169/(0.95.2)2.02.0=145KN Ngk=Tgk/cos20=154.4KN 1.354.208.5gQgkNkn 1108mm232 .208.=69osyAf 0=1.1 2=0.69 fy=300KPa 取 228,As=1232mm 2 =1.21m 1=1.0 D=110mm qe=500 KPag1meNlDqgg3=0.5el 3=0.60 qg=2040 KPa 锚杆配筋2根直径28mm的级钢筋: 0. 82150(cos20o)=225.53Kn208.5Kn 所以满足要求 工况3:偶然荷载效应组合:重力地震(小于水压) (校核工况)分项系数1.25 地震力:1.250.052.05.224.0=15.6kN/m 小于工况2的水平外推力,设计满足要求 工况4:偶遇荷载效应组合重力水压地震(复核工况) (荷载分项系数1.05) 作用:1.05(169+15.6)=193.83KN/m 小于工况2的水平外推力, 不是控制工况。 危岩治理结论,在岩壁上打好锚杆过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灌浆,并对顶面岩 石用混凝土进行覆盖,防止雨水下渗。 滑坡治理设计 一、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区域经济状况 重庆市綦江县城区森林公园滑坡、危岩带位于綦江县主城区,綦江河的西岸。 据现场调查,森林公园滑坡危岩带影响范围内,常住人口约 3000 人,日流动人口约 2000 人次,日流动车辆 1000 余辆。 各类建筑物(包括城镇居民住宅及附属建筑、厂矿企业房屋、商贸房屋、学校 机关等)。影响范围内有各类建筑物约 2000 余间。 厂矿企事业单位:危岩带影响区以内有县医院、县委农业局、古南职中学、钢 钉厂、供销社、古南镇派出所等单位。 公用设施:公路 1000m,水管、通讯电缆、污水管等 1 公里多。 森林公园滑坡危岩带地处城市人口密集地带,人类经济活动频繁,如不进行治 理,危岩崩塌将造成构筑物倒塌、人员伤亡、交通阻塞等一系列连锁反映,其损害 巨大。依据评估标准及承灾区损失差距等综合确定,当瞬时发生特大崩塌时,将造 成危险区直接经济损失 1 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5 千万元,共计 1.5 亿元。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 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2003 年 4 月完成的重庆市綦江森林公园 滑坡、危岩应急抢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3.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4.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5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6重庆市地方标准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0/5001 7重庆市地方标准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 50/5018 8 关于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 设计以及投资概(估)算编制要求的通知渝计委农20011464 号。 三、气象与水文 工作区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四季 分明。多年平均气温 18.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5.7(1972 年 8 月 27 日) ,极 端最低气温为1.7(1975 年 12 月 15 日) 。区内大气降水形式以降雨为主,偶见 冰雹,多年平均降雨量 1040.1mm,年最大降雨量 1348.6mm(1982 年),最小降雨量 752. 7mm(1960 年) 。降雨主要集中在 59 月,占年降雨量的 60%以上,其中大雨 暴雨多出现在 78 月,日降雨在 100mm 以上的时有发生,大于 50mm 的降水则更为 频繁。 四、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 工 作 区 区 域 上 属 构 造 侵 蚀 剥 蚀 丘 陵 地 貌 , 最 高 点 位 于 测 区 南 段 西 侧 山 脊 , 走 向 呈 南 北 向 , 最 高 点 高 程 357.94m, 最 低 点 位 于 工 作 区 东 部 、 斜 坡 的 坡 脚 210 国 道 处 , 标 高 约 225.06m,其 东 侧 为 綦江河,河 床 标 高 约 220m。 相 对 高 差 137.94m。 测区斜坡坡向为 6685, 地形坡角一般为 3040, 因 砂 泥 岩 差 异 性 风 化 , 在 砂 岩 出 露 地 带 形 成 陡 崖 , 坡角一般为 6080 , 高 度 一 般 为 5 8m, 地表形态略呈 折线状;平面形态呈南北展布的条带状。区内植被茂密,覆盖率达 95%以上,以草 本植物和落叶林为主。 2.构造和地震 勘察区位于川东平行褶皱带与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西缘交接部位,地处石油沟背 斜西翼。背斜轴向与勘察区山脊走向一致。岩层产状 2552651820,倾向与 坡向相反。 区内裂隙较发育,根据测区砂岩露头裂隙发育情况统计分析,区内岩体主要受 X 节理和层面裂隙控制,产状分别为:一组 2552701820(为层间裂隙)二 组 60806186,三组 1501706686,其他方向裂隙不发育(图 3、4) , 规律性强。层面裂隙多闭合,延伸远,发育密度 1 条/13m,裂面多平直;二、三 组“X”型剪切裂隙多呈张性,裂宽一般 50100mm,最宽达 630mm,局部有粘土质 和少量碎块石充填,可见深度 25m,延伸长一般 315m,多至砂、泥岩接触面尖 灭。裂面多呈波状,发育线密度 1 条/35m,因工作期为枯水期,裂隙多干 燥 。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调查,区内未见断层通过。 3.危岩稳定性验证及结论 根据勘察报告的验算方法,验算危岩的稳定性,得出的结论即:危岩体在正常 条件下属于稳定状态,但在岩体进一步风化及不利工况组合下,危岩体将出现崩塌 破坏。 五、治理工程设计滑坡 1.计算参数的选取 参数选取依据重庆市綦江县城区森林公园危岩、滑坡应急抢险治理工程勘察 报告 。 1.1 岩土体参数 岩土体参数取值一览表 表 1 天然状态 饱和状态 C(KPa) () (Kn/m 3) C(KPa) () (Kn/m 3) 粉质粘土 夹碎块石 20.3 14 20.8 17.1 11 21.6 泥岩的基底摩擦系数 0.4。 1.2 滑带土的参数 滑带参数取值一览表 表 2 天然状态 饱和状态 C(KPa) ( ) C(KPa) () 17 12 14.8 9.12 2.计算剖面选取 3.滑坡稳定性分析 经计算,各剖面削方减载后的稳定性系数见表 3: 稳定性系数一览表 表 3 滑坡名称 计算剖面 计算方法 工况 工况 11 传递系数法 1.74 1.49綦江 县城 滑坡 22 传递系数法 1.28 1.02 由上表可知,重庆市綦江县城区森林公园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在天然状态下为 1.741.28,处于稳定状态;在持续暴雨状态下为 1.021.49,处于不稳定状态。 4.滑坡推力计算 滑坡剩余下滑力按下式计算: ,i i-1=sincostanst iiiiiEFWclE 其中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 Fst依据滑坡防治工程等级而定,本次安全等级定为 二级,F st取为 1.2。 其推力计算结果见表3。 5.抗滑挡墙设计 5.1设计参数 墙后填土内摩擦角 35,标准容重 20.0kN/m3,墙背摩擦角 10,基底摩擦系 数 0.4,强风化泥岩容许承载力标准值 1000kPa,浆砌条石标准容重 24.0kN/m3。 5.2 设计截面尺寸 设计挡墙尺寸为:墙高8.5m,墙顶宽3m,墙底 4m,背坡1:0.25,面坡1:0.25,具体如左图 所示。 挡墙布置在12-12剖面前缘的第二 块条块后缘高程为255m到263m,如右图 所示。 挡墙基底嵌入滑面以下不小于1m, 实际设计取值为1.2m. 抗滑稳定性验算: ()nancttGEK 0osnit0s()ataEcon 为安全起见,取最大滑坡推力值进行设计,即: Ea=400kN1m=400kN.m 经验算:该抗滑挡墙的抗滑稳定系数: 1.3 (247cos140cos(76140).20in(6)2incK 所以满足抗滑要求。 抗倾覆稳定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 G挡土墙每延米自重(kN/m); X0挡土墙重心离墙趾的水平距离(m); A0挡土墙的基底倾角(); A挡土墙的墙背倾角(); 土对扫土墙墙背的摩擦角(); b基底的水平投影宽度(m); Z土压力作用点离墙趾的高度(m); 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 Ea作用在挡土墙上的总主动土压力(kN/m),对于抗滑挡土土墙,采用滑坡推力。 400 该抗滑挡墙的抗倾覆稳定性系数: 取Z=1/3*H=2.8m, X 0=3m. b=6 m.0247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