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角下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趋势——兼论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贡献_第1页
多元文化视角下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趋势——兼论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贡献_第2页
多元文化视角下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趋势——兼论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贡献_第3页
多元文化视角下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趋势——兼论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贡献_第4页
多元文化视角下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趋势——兼论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贡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元文化视角下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趋势兼论北京 2008 年奥运会对奥林匹克教育的 贡献 孙葆丽 一百多年前,充满创新精神的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开创了以国际化为生命线的奥林 匹克运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理想已在新的形势下被发扬光大,受 到全球化深刻影响的奥林匹克教育正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一、 奥林匹克运动的多元化特色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性质决定了其文化的多元化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恢复古代奥运会最美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活动,并赋予时代感的 基础上创立的。顾拜旦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们极力主张将体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而 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进而建立和平美好的世界。这种思想使奥林匹克运动担负着崇 高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它极强的文化价值,使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有别于一般的体 育运动而成为具有审美精神的文化庆典。它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和展示人类社会的真 善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到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个体到社会,从具体到抽象 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多元文化的结晶。这些文化形式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 的方式互补,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多 姿多彩的整体景观,并以其非凡的力量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进而 使奥林匹克运动迅速在全球普及。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需要多元文化的交融 具有崇高理想的奥林匹克思想体系,在现代奥林匹克百余年发展的曲折道路上,发 挥了积极的、有广泛影响力的作用,已受到全人类的推崇,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奥林 匹克运动诞生之时,人类各民族之间、东西方之间正常的文化交往和了解甚少,顾拜旦 虽然主张奥运会必须具备世界性,但他复兴奥林匹克的思想始终没有跨出西方社会文化 背景。同时,由于欧美中心主义的历史惯性,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 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西方发达国家,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内容也始终以西方体 育为主。因此,十分强调世界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仍未摆脱根深蒂固的“欧美中心主义” 的影响,至今仍深深地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民主、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和尊重科学。 兴起于欧洲的奥林匹克运动,其价值观念和活动方式大多与西方文化一脉相承,它是人 类文明进一步发展,人对自身和社会有了科学认识后的产物,体现了进入工业文明以后 的西方民族勇于开拓,敢于进取,注重人的自立和身体能力的特征。其多层的体育文化 结构和以竞争性的运动项目为主导的体育形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身心发展的 需要,它逐渐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世界性的体育文化, 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西方文化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过度商业化、兴奋 剂滥用等危及奥林匹克理想的问题,都可以在它生存的西方文化背景中找到根源。奥林 匹克体育在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对顾拜旦所倡导的充满人文精神的理想构成了威胁。 因此,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从其它文化中寻求有益的成份。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它需要大量地、不断地 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容。在这个全球文化体系中, 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汇聚一处,融为一体,五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绚丽多姿的民族 文化,为它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在新的世纪里,诞生于西方文化背 景中的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从东方体育思想、价值观和运动形式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才能 不断丰富和完善。因此,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应该是多元文化互补、互动的过程,只 有这样才能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 其实,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繁荣昌盛的前提条件。国际体坛的繁荣,依赖于各民族、 各国家体育的发展。强调文化的多样性是为了尊重人类文化的优秀传统,使它们都以自 身的民族特色汇入到奥林匹克运动的大潮之中,从而避免单一文化的诸多弊病,发挥各 种文化优势的互补作用,使奥林匹克文化成为人类优秀文化的典范。全球化的过程,是 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所有文化都具有平等价值。奥林匹克运 动的全球化决不应该仅仅是西方体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全球 化进程的,不是西方一个中心,而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众多主体的共同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意义。1997 年,在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主持的论坛上,明确提出了要防止建立划一文化模式的体 制,强调必须树立对不同文化加以包容和理解的共同意识。正是由于全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才构成了人类文化百花齐放的壮丽图景,只有承认并尊重这种多样性,才能使奥林匹 克大家庭所有成员共建美好的世界,只有吸收和融合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才能使奥林匹 克运动更具世界性。正如国际奥委会 2000 年委员会所提出的:“奥林匹克运动所推崇 的绝不是一种标准的现代化或文化的单一化,更非欧洲化或西方化,未来的奥林匹克运 动须是多文化的又是跨文化的”,从而使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 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在新世纪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奥林匹克教育的多元化趋势 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顾拜旦创立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就是以一种 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教育青年,促进青年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 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但是,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过程,却伴随着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中心,非西方体育 文化向西方体育文化靠拢的现象,即文化的单一化倾向,这种单一文化简单的空间扩张 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多元化将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多元化趋势 长期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中存在着以发达国家对体育教育意义的判断为主流价值取 向,对奥林匹克教育多元化趋势探讨不足,即教育的单一化倾向,这种单一文化简单的 空间扩张影响了奥林匹克教育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为推动奥林匹克教育的多样化进行了不懈的 努力,在其召开的各种相关会议中讨论了这个问题,提倡采用灵活多样,适用于各自文 化背景的教育方式。 2002 年 8 月,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在德国维斯巴登召开的“寓 教于体”世界论坛就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北京奥组委的代表在这次论坛上介绍了在 13 亿中国人民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计划,并阐述了北京奥组委对奥林匹克教育功能的理 解,显示了中国文化对丰富奥林匹克教育宝库的独特价值。而中国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韦 珏女士则在发言中介绍了渊源流长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及其在学校中的巨大教育意义, 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来自于其他亚非国家的代表则展示了在发展中国家“寓教 于体”的生动画面,说明了 21 世纪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当前,奥林匹克主义正面临着竞技运动价值观异化的严峻挑战。此外,受时代的局 限,现代体育的创始人虽然提倡灵肉一致,身心两健,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过多地注重了 体育对人生物功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重要作用,再次造成了“灵”与“肉” 的分离。尽管奥林匹克运动希望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但奥林匹克体育 在现阶段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它重视肌肉强化,忽略了人体精神与外形的和谐。奥林匹 克体育在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对顾拜旦所倡导的充满人文精神的理想构成了危胁。新 的世纪里,曾经在古希腊人文精神和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下诞生的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从 人文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追求人文精神,重视人精神和身 体的和谐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精华将给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人 文内涵。 (二)奥林匹克教育对象的多元化趋势 百余年来,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构架大多集中在对学校青少年的教育上,但奥林匹 克教育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的群体,而应该向所有人群开放。例如:在世界上 许多地区的妇女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通过对女性的奥林匹克教育, 使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推动男女平等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留下的宝贵遗 产。而在伤残人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考虑他们的特殊需要,为他们配制哑语、盲文读 物,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建立公平的、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北京奥运 会的教育活动将逐渐向所有人群辐射,使人人参与奥运、人人享受奥运成为现实。其丰 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将使中国文化以其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雄厚积累和独特的魅力极大地丰 富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宝库,对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中 国和世界留下独特而宝贵的教育遗产。 北京 2008 年奥运会的教育活动,不仅会使奥林匹克理想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更重 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东方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将会积极、有益地补充奥林匹克的教育形 式,将为奥林匹克教育的多元化趋势做出最好的诠释,将是奥林匹克运动多元化发展的 加速器。 (三)奥林匹克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趋势 由于历史的原因,奥林匹克教育体系中始终存在着以发达国家的教育形式为主的倾 向。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 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特点,因陋就简,创立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为传播奥林匹克理 想积累了经验,丰富了奥林匹克的教育宝库。 在中国,较系统的奥林匹克教育首先在体育院校中开展。1992 年,出版了世界上 第一本全面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教材,这本供全国体育学院使用的通用教材受到了 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高度评价,并称其为创举。在北京体育大学,奥 林匹克运动是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培养专门从事奥林匹克研究的博士和硕士生的教育 体系已初具规模,奥林匹克教育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申办奥运会成功后,我国的奥林匹克教育迅速向大、中、小学和各级社区扩展,多 种形式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为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丰富和完善人 民的精神世界,塑造爱国自强、开放自信、热忱友好、奋发向上的时代品格,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 这样的背景下,北京 2008 年奥运会将给奥林匹克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有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北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奥运会在这里举行,将使东、 西方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碰撞与交融。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将以其充满 着个性魅力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深刻的影 响。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注重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力的培养、追求肌肉强化,而忽 视人体精神与外形的和谐,忽视人体与自然和谐的状况,无疑是一种完善和补充。具有 儒家色彩的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中所表现出的公正、诚实、仁爱、友善等观念,对当今世 界体育竞赛中出现的兴奋剂浊流和球场暴力的阴影无疑具有净化作用。这使得中国传统 体育教育与奥林匹克教育的互补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形成相互促进,双向驱动的良好态 势。 全球化是人类不断跨越空间障碍、跨越制度和文化等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实现相 互沟通,以求达到更多共识的共同行动过程,是人类文明成果共享的过程。在这个进程 中充满了整合与分化,协调与冲突。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人类目睹了全球化所带来的 繁荣与发展,也见证了它所带来的困惑与不安。为了使奥林匹克运动在新的世纪里健康 发展,避免全球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其教育的多元化将在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中显现 出重要的价值。这种变化虽然是缓慢的,但对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发展的影响却是极其深 刻的。 当奥林匹克五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交融,就产生了奥运历史上最富魅力的奥运 会会徽,她悄悄地将中国文化的神韵溢出来,又静静地将世界文化的精彩融进去,是奥 林匹克多元文化的生动体现。作为东方文化代表的中国文化以其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雄厚 积累和独特的魅力将极大地丰富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宝库,北京 2008 年奥运会为奥林 匹克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契机,将是奥林匹克运动多元化发展的加速器。 当奥林匹克圣火从庄严肃穆的奥林匹亚传到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当活力四射的奥 林匹克运动与高贵典雅的东方文化在古都北京相遇时,奥林匹克教育也将展现出多元文 化最绚丽的图景。而这一切,正是北京奥运对奥林匹克理想的完美诠释,也是北京奥运 为奥林匹克运动、为全世界留下的独一无二的伟大遗产! 三、主要参考文献 1、IOC. Olympic Charter, 2000 2、北京奥申委.北京 2008 申奥报告.奥林匹克出版社.2001 3、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4、任海.奥林匹克运动.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5、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6、毛磊等.中西 500 年比较.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 7、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美),罗经国译.世界文明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孙葆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