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_第1页
大学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_第2页
大学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_第3页
大学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_第4页
大学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 鸦片战争 一爆发原因:(1)中国:封建统治,腐朽落没(2)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原料和市场,于是开 始对外扩张(3)英国希望打开中国市场(根本) (4)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了中 国的禁烟运动(直接) 二过程: (1)1840 年 6 月,英进攻广东,战争爆发 (2)英沿海北上,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清派人求和 (3)英南下广东,清派琦善正式议和,英于 1841 年扩大侵略,强占香港岛 (4)1842 年 8 月,英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标志战争结束 三失败原因:(1)清领导抵抗不利(2)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根本) 四 3 次条约 1 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 2100 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 商口岸(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2五口通商章程 , 虎门条约 (1843 年签定,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 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 3 与美签定望夏条约 ,与法签定黄浦条约 (1844 年签定) 五鸦片战争的影响: (1)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2)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中国人民从此肩 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发展(5)思想发生变化:想西方学习的思想出现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爆发原因:(1)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修约讹诈 二过程: (1)1856 年,英法进攻广州,于 1857 年攻陷广州,俘虏叶名琛,广东巡抚柏贵投降,充当傀儡 (2)1858 年,英法攻陷大沽,清派人议和,与俄美英法分别签定天津条约 (3)1859 年,英法再次进攻大沽,1860 年攻占天津,随后进入北京,烧毁圆明园,清与英法签定北京 条约 ,随后俄国以调停有功为名,强迫清与其签定北京条约 四 2 次条约 1 英法美俄天津条约:(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 10 处通商口岸(标志着外国侵略势力开始进入 内地) ,外国船只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3)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4)赔款 200 万 2 英法北京条约:(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给英国(4)赔款增至 800 万 3 俄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的侵害(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 制,中外发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三 甲午中日战争 一爆发原因: (1)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加剧 (2)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发展,并制定了大陆政策 (3)朝鲜爆发起义,日本以其为跳板 (4)中国:腐朽落后 二过程: (1)1894 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派兵平息,随后日本开始向朝鲜增兵。随后日本在丰岛海面 攻击清船,随后清对日宣战 (2)平壤战役,清朝失败 (3)黄海海战,中国失去制海权 (4)辽东之战,日本占领旅顺和大连等地,进行了大屠杀 (5)1895 年,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三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后俄德干涉归还)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 步遭到破坏,此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赔款白银 2 亿两迫使清政府为此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被控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河驶入以上各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 深入中国内地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办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拓展了日本对华输出资本的途 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爆发原因:(1)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2)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二过程:(1)1900 年八国接镇压义和团发动侵华战争,从天津出发,在廊坊遭到阻击,退回天津(2) 随后联军增加兵力,占领天津,然后攻陷北京,洗劫颐和园 三辛丑条约: (1)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 城的占领地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津京到山海关一 线的广大地域就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清 政府从此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四影响:(1)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五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1)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2)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五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 鸦片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抗斗争。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战死。虎门战役中关天 培战死 2 二次鸦片战争中,直隶提督史荣椿战死 3 甲午战争中,平壤战役中的回族将领左宝贵战死,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战死,刘永福,姜绍祖,徐骧保卫 台湾等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爱国将领聂士成战死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辛亥革命 一背景: 1 经济基础:“新政” , “预备立宪”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 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 思想条件:a 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他们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以 上海和日本为思想宣传中心,以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为主要人物)b 三民主义 4 组织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 (1)兴中会: a 成立:1894 年,在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 b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 宗旨:振兴中华 d 革命活动:1895 年发动广州起义,但还没发动就失败了 e 评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走上 民主革命的道路 (2)同盟会: a 成立:1905 年,孙中山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部分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b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被归结为三民主义 c 评价: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创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不明确 反帝 5 斗争条件:(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全部失败,但沉重的打击了清 朝统治(以黄花岗最为著名) (2)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发展革命团体,武汉成为了民主革命的摇篮 二过程: (1)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武昌发动起义,由于制造的炸弹爆炸,消息泄露,湖广总督开 始搜捕革命党人。10 月 10 日,熊秉坤,金兆龙率兵发动起义,12 日武汉三镇光复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规定以五色旗为国旗,改 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 年为民国元年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 年 3 月颁布) 1 目的:(1)巩固共和政体(2)限制袁世凯 2 原则:三权分立 3 政体:议会制,责任内阁制 4 评价:(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规定了主权属于人民,国民一律平等,对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3)没有规定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4)没有解决 农民土地问题 四辛亥革命的评价 1 失败的原因:(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 (2)立宪派,旧官僚的破坏(3)袁世凯勾结帝 国主义进行威逼利诱 2 教训: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3 影响 政治上: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和民主共和制度 (2)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 制全局的统治工具 (3)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4)它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经济上: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思想上: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 五四运动 一背景: (1)政治上: a 国外:一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二十一条” ) b 国内:北洋政府实行反动统治,军阀混战 (2)经济上: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3)思想上:a 新文化运动 b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4)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二过程: (1)第一阶段,时间 5 月 4 日,地点在北京,主力军为学生 (2)第二阶段,时间 6 月 5 日,地点在上海,主力军为工人(这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三结果:取得初步胜利:(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2)免除章,陆,曹三人职务(3)中国代表拒绝 在和约上签字 四评价:(1)54 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2)青年学生起了先 锋作用,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3)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人发挥了领导作用(4)工人阶级开 始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背景:(1)阶级条件: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组织条 件: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4)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维经斯基) 二中共一大 1 概况:1921 年 7 月 23 日,一大在上海召开,参加代表有毛,董,张国焘,李达等 13 人,大会最后一天 在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共产国际派马林为代表参加了大会 2 内容:(1)党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通过了党的纲领(3)确定党的名 称为中国共产党(4)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5)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 任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组织和宣传 3 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三中共二大 1 概况:1922 年 7 月,在上海召开 2 内容: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现阶段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一国共合作 1 原因:(1)中共感到敌人强大 ,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2)孙中山和国民党遭受到一系列挫 折(3)共产国际的帮助(4)国共有共同的革命目标,即军阀和帝国主义 2 过程:(1)中共三大确定了党内合作的方针(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国民党一大(1924 年 1 月,在广州召开) 1 内容:(1)改组国民党(2)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三大政 策(3)同意党内合作的方针 2 意义:(1)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三革命兴起的事件:(1)建立军校(2)1925 年五卅运动(3)1925 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组建国民 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割据地(4)北伐战争 四北伐战争 1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直接目标是吴(两湖)孙(江浙)张 2 过程: 1926 年开始北伐,很快消灭了吴孙主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1927 年广州政府迁往武汉 3 影响:(1)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2)帝国主义联合干涉中国革命,寻找新的代理人(3)革命阵营 开始分化 4 北伐胜利的原因:(1)国共合作(根本原因) (2)工农群众的支持(3)正确的战略方针(4)北伐将 士英勇作战 五大革命失败 1 标志:(1) “412” (2) “715”最终失败标志 2 原因:(1)中共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国民党背叛革命(3)帝国主义干涉 四国共十年对峙 一南昌起义 1 背景:中共吸取大革命失败教训,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 过程:1927 年 8 月 1 日,由周,贺等领导发动起义,成功后南下广东,途中失败,一部分由朱,陈毅率 领进入湘南,一部分进入海陆丰 3 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 二 87 会议(在汉口秘密举行) 1 内容:(1)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毛领导在湘赣边界发动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 先后进行了三湾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文家市决策(决定进攻山区) ,最终在 1927 年 10 月 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 年 4 月井冈山会师 四土地革命 1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 影响:(1)农民翻了身,生活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2)在土地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工 农武装割据”思想,成为了革命的主要道路(理论内容:a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b 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 容 c 以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1931 年,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了临时中央政府 成立,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定都瑞金 五长征 1 背景:(1)王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2)1933 年,第 5 次反围剿失败 2 过程: (1)1934 年,红军 8 万多人开始长征,但由于博古等又犯逃跑注意错误,红军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 只剩下 3 万多人 (2)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召开 a 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b 意义:结束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义原理解决党内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标志着中央红军的长征结束。1936 年 10 月,红 2,4 方 面军到达甘肃,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3 意义:(1)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 党和人民前进的巨大动力(3)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五抗日战争 一背景类 1 抗战前期日本的侵略:(1)1874 年侵略台湾(2)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3)1931 年 918 事变(4) 1932 年 128 事变侵略上海(5)1932 年建立伪满政权(6)1935 年华北事变 2 日本全面侵华的原因:(1)大陆政策(2)日本国内经济危机(3)中国内战为日本提供机会(4)这次 战争是日本步步进逼的结果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形成原因:a 民族危机(根本)b 中共努力倡导 (2)过程: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线初步形成 b 抗战爆发后国共达成协议,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 军,新四军 c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线正式形成 4 中共在 1937 年 8 月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胜利的人民战 争路线) 二过程 1 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77 事变 2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作战 (1)初期作战(初期作战失败的原因:a 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根本)b 敌强我弱) a 松沪会战:双方激战三个月,宝山县城的营长姚子青,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是这次战斗中的英雄人物, 11 月会战失败 b 太原会战:取得了第一场胜利平型关大捷,但最后战败 c 徐州会战: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但最终战败 d 武汉会战:最终战败 (2)后期作战:1942 年,派出远征军作战,1945 年取得胜利 3 中共的敌后战场作战 (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 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同年,聂荣臻建立晋察冀抗日 根据地,这是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2)领导百团大战 a 原因: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争取形势好转日本重点进攻敌后战场,实行囚笼政策 b 过程:1940 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c 意义:a 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b 大大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c 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中共根据地遇到极大困难,共产党进行根据地建设 a 原因:从 1941 年开始,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对根据地实行封锁 b 政策和措施:a 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实行三三制 b 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c 思想上进行整 风运动 c 影响: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七大:制定了抗战即将胜利的形势下党的路线 (5)中共的壮大:到抗战胜利时,中共已拥有党员 120 多万,军队 120 多万 3 日军的滔天罪行:(1)1937 年 12 月南京大屠杀,30 万(2)1941 年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大屠杀(3) 东北 731 部队 4 抗战胜利标志:1945 年 8 月 15 日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签署投降书 三评价: 1 抗战胜利的影响:(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增强了全 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表现为中国入常,开罗会议,废除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等) 2 抗战胜利的影响原因:(1)全民族抗战(抗线的形成) (2)中共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3)世 界反法战争的相互配合(4)华侨和国际正义人士对中国的支持 六人民解放战争 1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a 背景: 国民党:蒋迫于反内战的压力。内战准备还没有完成。蒋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 b 过程:1945 年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规定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c 没有解决的问题: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 年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2 内战过程 (1)1946 年: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1947 年: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国民党被迫转入以山东和陕北为主的重点进攻,后被共产党粉碎 (3)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了战略转折点。中共制定中国 土地法大纲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4)1948 年:三大战役,歼敌 150 多万,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5)1949 年:7 届二中全会(西柏坡) 。北平谈判,最终破裂。4 月 21 日渡江战役,23 日占领南京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 1 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材料为主要方式) 2 表现: (1)主要地区:五口通商地区首先遭受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 (2)主要形式: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沦为过剩的劳动力 3 影响:(1)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2)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地) 二洋务运动(19 世纪 6090 年代) 一原因: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面临如何摆脱内外交困的窘境 (2)洋务派的出现(中央以恭亲王奕 XIN 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3)中外关系合好 二根本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三主要活动 1 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旗号:自强 (2)典型代表:李鸿章和曾国藩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 制造局 (3)性质:封建性质企业 2 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1)旗号:求富(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 (2)典型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性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主要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 3 70 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十年之中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 近代教育:(1)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2)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3)选派留学生 四影响: (1)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a 引进了西方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b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开始出现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1 原因: (1)西方列强的侵略(根本原因) (2)外商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的诱导 (4)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2 产生概况: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 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经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4 影响: (1)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具有两面性即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 (2)促进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 世纪末期) 1 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 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 概况:规模,数量,范围都扩大,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3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3)出现实业救国论(以张謇为代表)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9121919) 1 原因: (1)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如 1915 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定 21 条,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4)各阶层爱国人民都提倡“发展实业” (5)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2 发展概况:以纺织业和面粉也发展最快,其他轻工业也有所发展,出现了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 生兄弟等著名实业家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党统治时期) 1 19271937(国民政府前十年) ,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原因:(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很快实现了全国的基本统一(2)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 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 原因:(1)在沦陷区,民族工业被日军毁坏或吞并(2)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 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借此垄断经济命脉,挤压民族资本 3 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原因:(1)蒋介石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发动内战,签定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46 年) ,让美国 撰取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2)官僚资本挤压民族资本(3)经济形式恶化(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不断增 加,通货不断膨胀,原料昂贵,产品滞销)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评价 1 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难以形成独立发展: (1)资本少,规模小,技术薄弱(2)地区分布不平衡(3)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2 短暂春天时期发展特点: (1)时间短 (2)地区分布不平衡 (3)行业发展不平衡(主要在轻工业) (4)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点: a 受帝国主义侵略,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 b 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c 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3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 (1)三座大山(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一开始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 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僚资本主义残酷积压民族资本) (2)民族资本主义特点 (3)近代的中国局势动荡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 1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 ,编译出四洲志 (近 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各国律例等资料,林则徐由此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 1842 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 1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没有形成完整理论) 1 原因:(1 )洋务运动的展开(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3)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 2 代表人物与实践主张 (1)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2)主张:(1)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2)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 然科学知识(3)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四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1 原因:(1 )民族危机(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 2 代表人物与实践主张 (1)康有为的主张与实践 a 主张与实践: 在广州办万木草堂 撰写新学伪经考 ,将儒家经典斥为伪书,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撰写孔子改制考 ,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是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 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b 特点:康有为借助了经学的外衣,否定了君主专制,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的主张与实践:发表变法通议 ,他抨击封建专制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 院,变法图存的思想,还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3)严复的主张与实践:他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 影响:(1 )是中国近代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五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和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 1 背景:(1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 史舞台(3)各种救国主张相继失败(4 )孙中山由改良派转变为革命派 2 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 (1)民族,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前提):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即“ 创立民国” (核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即“ 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 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3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1)根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情况后 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2)局限性:a 不明确反帝 b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得到群众基础 (3)进步性:a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 利的愿望 c 是新合格名的重要理论指导 二新三民主义 1 原因:(1 )以旧三民主义指导的革命运动相继失败(2)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3 )共产国际和共 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2 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 (1)民族:a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b 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 评价: (1)局限性: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2)积极性: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反帝反封) ,这成为国共作的基础和国民 革命时期的旗帜 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1)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2)政治: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传播 (3)袁世凯实行反动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二兴起的过程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 新青年 )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 的序幕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 1917 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到北大任教使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并且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 撰稿人 三主要主张 1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 ”拿出利刃断铁 的气魄, “战 胜恶社会” 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陈独秀抓住旧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一针见血地指出“主张尊孔,势 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 倒孔家店”的口号) 3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1) 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随后,陈独秀发表 文学革命论 (主张建设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 积极作用:(1)冲击了封建思想,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中国的知 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实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3 局限性:(1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2)没有同广大群众相结合 七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