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孩子正在学小提琴_第1页
如果您的孩子正在学小提琴_第2页
如果您的孩子正在学小提琴_第3页
如果您的孩子正在学小提琴_第4页
如果您的孩子正在学小提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果您的孩子正在学小提琴 2003 年 08 月 28 日 14:55 为了孩子 二十多年来,多少可爱的小提琴琴童在我眼前成长,他们活泼地拉着琴,体验着拉琴带给他们的困难和欢乐。他们每个人,和他们 的家长,都有过喜悦,有过苦恼,更有着音乐带给他们的无比美好的感受与滋养。我想以教导他们的经验,和孩子正在学小提琴的家长 聊一聊。 讲究方法事半功倍 好的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规范的基本功,还应该教会学生科学的练琴方法,使他们能有效地利用时间事半功倍地掌握提琴。要做到 这点,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及对孩子的监督是很重要的。 每天定时认真练琴 练琴定时,可使孩子感觉到练琴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练习时要减少干扰,房间里不要有人进进出出或在旁边讲 话,更不要看电视、听音响。不想练琴时,小孩子会有对付大人的办法,不外乎以下三招:练了一会儿,要喝水了;过一会儿要撒尿了; 再就是要抓痒了。因此,练习之前,家长要先把这三件事给孩子解决好,练习过程中就不允许中断了。初学琴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 间一般只有 20 分钟左右,但练习时间得安排 3 刻钟以上。这样,在养成每天练琴习惯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自控能力,有效延长了 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 眼、耳、手、脑并用 不少家长以为练琴只是练手指灵活,其实不然。从技术上讲,拉琴要识别音高、区别音准、计算节拍,还要注意左右手手形的正确, 按指、运弓方法的规范、以及音乐表现的轻响强弱、跌宕起伏和内心感受等等,这绝不仅仅是手指起落的事,而必须是眼、耳、手、脑 的综合活动。在这活动过程中,启发和帮助孩子多用耳朵听检验效果,多用脑子想分析问题,会大大提高练习效果,同时也开 发了孩子的智力和音乐潜能。 唱音名,背乐谱,亲近音乐 建议从一开始学,就养成识谱、边拉边唱音名的习惯,这不仅利于孩子辨别音高、音准,而且拉熟了自然也就背出来了,方便记忆。 我有一组上海市音乐幼儿园的学生,十个孩子上集体课,3 年来,上课从来不用谱架,都是在心里唱着音名背奏的,。这些孩子不仅音 乐感觉好,还养成了固定调的良好习惯。 打上括号,解决难点 不少家长很想严格要求孩子,规定每天每条练习从头到底拉 10 遍,要是不乖,明天得拉 20 遍。结果事与愿违,反而把错音、断处 给练“熟”了,以后很难以纠正。到回课时,错音、不准的音数不胜数,困难片段更是断断续续、拉拉停停,不能顺利通过。我常对孩 子说:“如果你手背上被蚊子叮了一个疙瘩,你得来来回回地抓抓这个疙瘩,使它不痒。总不见得把整条胳膊从上到下一遍遍去抓吧? 同样,你有一个地方拉错了,就像一个蚊子咬的疙瘩,你只要把这个小节来来回回地练练,使它不错就行了,不必把整条曲子从头到底 地拉。”像为一个疙瘩抓整条胳膊那样。”碰到有困难的几小节,打上括号,每天练习时,先练括号,解决难点,这样能有效地利用时 间,做到事半功倍,还使孩子在巧练中,学会找到关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想拉快吗?那就得从慢练开始 每当老师布置了一首新的练习或曲子,孩子常会兴致勃勃,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起来就拉,由于没有冷静地分析而造成各种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开始练习前,先把谱子搞清楚。先看调号,是升号,还是降号?而且要当心临时记号。别忘了临时记号在一小节内都是 管用的;然后看拍号,几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几拍?别把拍子搞错。还有,音符上下会有指法记号、弓法记号、弦的记号、表情记 号等等,这些都是表现音乐内容必须做到的。所以练琴要“分析清楚,头脑先行”。 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放慢速度,拉对拉准。因为孩子会先入为主,若一开始拉错了,则很难纠正,以后到这儿就错,就停,使音乐 连贯不了。另外,要分段练习,像一段段吃甘蔗那样,把一小段练顺、练熟了再来一段,这样容易形成正确的印象。所以说要想拉快, 先得慢练,否则欲速而不达。只有做正确了,才能享受完整而又完美的音乐,同时对孩子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创造表演的机会 孩子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教师会尽量安排各种演出,每人都在钢琴伴奏下把同一首曲子独奏一遍、排练一些齐奏曲目、一起参加 各种演出等。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创造表演的机会。一般孩子学了 3 个月,就可以“上台”了。家中有人过生日,可以用 D 调演奏“生日 快乐”,过年时可以拉首 D 调的“新年好”,家长单位的联欢会、亲朋好友相聚时,都是孩子的表演机会。一曲拉完,大家鼓掌称赞, 家长倍感自豪,孩子也得意洋洋,学习劲头倍增,感受了音乐给予的欢乐和表达感情的美好。 给家长的小技巧:“连哄带骗”、奖罚分明 上海现在有很多艺术幼儿园和少年宫,不少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学琴了。学小提琴过程中拉音阶、双音、练习曲等较枯燥的练习是 必不可少的,这和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相矛盾,所以开始阶段孩子大多不会主动去练习,老师和家长必须有一些“连哄带骗”的本事。 比如黄蒙拉(49 届帕克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获得者)小时候一次上课边拉边掉眼泪,我说:“啊呀!怎么下雨啦?老师是不是要撑把 伞再教你呀?”小蒙拉听了破涕为笑,但又委委屈屈地问:“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可以出去玩,我要拉琴呢?”我说:“你不是叫蒙拉吗? 蒙拉梦拉,白天要拉琴,夜里做梦还要拉呢。”小蒙拉信以为真,又说:“不过,我没时间玩了呀!”我说:“你知道拉琴的 英文怎么说吗?play violin,这个 play 就是玩耍的意思。拉琴就是玩琴,很好听,很好玩呀!”小蒙拉想想也对,收住眼泪,乖乖地 拉下去了。我们做大人的,既然这么爱孩子、了解孩子,总是能针对孩子的特点,想出办法,“哄着骗着”帮助孩子学下去的。学琴过 程中,孩子的情绪常有起伏,因而软硬兼施、奖罚分明还是必要的。我在教上海市音乐幼儿园的集体课时,采用了记五角星的奖励办法: 回课时注意力集中、功课完成好、回答问题快的孩子都可以得到五角星。孩子们很在乎自己上课得到几颗星,每得一颗,都会回头得意 地看看家长,有时下课后还会来核对:“我今天得了三颗星,对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才放心离去。五角星一学期结算一次,前三 名可以得到小音盒、吊铃、琴谱等奖品。而家长也都给予配合,每周回课后,根据孩子得的五角星的多少,相应地给予奖励或惩罚。曾 有一个拉得很好的小姑娘,忽然老爱在镜子前东照西照,不肯好好练琴,连续三四周的作业完成不了。那次上课她穿着长线裤,我“警 告”她:“如果你还不认真练习,就一直穿着这条裤子不许换下来。还有两个星期就是儿童节了,你也不能穿裙子。”家长也连声说: “对,对,练不好就一直穿这条裤子,到大热天也穿这条!”结果下次回课,她就拉得很正确、很认真,“六一”也穿上心爱的花裙 子了。黄蒙拉的父亲是手持戒尺陪他练琴的,若蒙拉心不在焉“磨洋工”,那就得请他“吃一顿”了,可以说立杆见影、效果显著。当 然,奖罚之中应该以奖励为主。孩子都有自尊心,表扬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但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比如:罚周日不去公元 玩了:不去吃 %BF%CF%B5%C2%B 肯德基了:不能看 %B6%AF%BB%AD%C 动画片了:把小汽车和抱抱熊放到大橱顶上不能玩了等等,都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是非分明的观念和认真练习的好习惯。必须注意的是, 陪孩子练琴,对家长是个耐心的考验。孩子想出去玩不肯专心练琴;动脑分析不够、错误改不了;机能紧张、动作不放松、不规范等等 都会使家长火冒三丈,轻则训斥,重则乱打,以发泄自己的怨怒。这是绝对没有好处的,它不仅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会使他惧怕和 厌恶提琴,这也是和家长让孩子学提琴、学音乐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张欣(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上海小提琴教师学会副会长) 雪中竹 写: 一是多听。小提琴需要敏锐的听觉,越学到后面,对音准的要求越高。昊昊唱歌五音不全,但是对琴声却很敏感,我想,这得益于多听:当他 在家玩的时候,我总是尽量把音响打开,让他在无意间接受小提琴的旋律,培养乐感。二是锻炼手指的力量。小提琴要求按弦时手指立起来, 这对孩子柔弱的小手来说是很有难度的。可以有意识地让他在硬面上敲击,练习力度。三是姿势不可大意。初学时往往会强调曲调,忽视了孩 子的姿势,如果形成坏的习惯,难以改正。四是识谱。当孩子学到半年左右的时候,就应该进行识谱训练了。包括简单的升降调符号。这样, 练起来心中有数。进度就能加快。五是家长的功夫了。我们这一代家长自己大多不懂乐器,现在陪着孩子一起学,就要下更多的功夫了。我是 买了林朝阳,王振山的 VCD 在家琢磨,现学现卖。指导时知道什么是重点,效果还不错。您的看法大多是对的,但有些不敢苟同。小提琴的 难点一、对音准的把握是最不好控制,如果孩子的听音有能力是最好的了。所以五音不全 是不能容忍的。二、是对右手弓的控制,要做到恰 如其分的用力可不是一朝一夕做的到的。三、是要全身心的放松(又是说着容易做着难) 。 1、多听是对的。是培养孩子对旋律和节奏的感性 认识。可“五音不全,但是对琴声却很敏感”不能理解(可能是昊昊妈妈太谦虚了) 。 2.手指的力量也不是越大越好,用力太大会使左手僵化影 响以后的换把(如过不了换把关就干脆放弃吧) 。 “有意识地让他在硬面上敲击”还不如让他在小提琴上按标准姿势按好弦(你们的琴上还应该有 胶布吧)保持 1 分钟,放松一下做五组。 3。姿势这个问题说的很对。这可是小提琴的学习基础。没有正确的姿势做保证其他的所有技巧都免 谈。而且是越练越累。所以刚开始不是在能学几首曲子,要学正确的持琴、运弓、按弦甚至身体的姿势、胳膊的位置、气息。 4。识谱:不是 要到半年以后,一学琴就要接触五线谱。因为识谱是一个习惯的过程,要几天就认得很熟练是不现实的,要在以后的学琴中不断的练习。要学 会拉琴时不要背琴谱(以后的曲谱有十几页怎么背呀)要看琴谱“要眼看唱名,耳听旋律”。 5.家长的功夫: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孩子还 小他们不可能理解一些很抽象(音乐是很抽象的)的东西,这就需要家长帮忙了。您的做法不好。既然不懂就要承认,自己学的一知半解,去 教给孩子只能是使孩子误入歧途。应该是上课时把老师教的一些理论(包括正确姿势的理论、乐理常识、音乐历史、小提琴的发展、演奏大师、 名家的介绍等)记下来,平时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话将给孩子听。家长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监督孩子练琴,这可是一个耐心细致的活 哦!又不 能逼的太紧也不能放的太松。尺度难以把握哦! 6.练琴可是挺艰苦的。你们的孩子还小,还在拉一些小曲子。这些,孩子可能还会有点兴趣。 可这些是没多大用的。真正的基础练习是:音阶和练习曲。打个比方:音阶是小提琴的语言,练习曲是小提琴的唱歌 技巧。只有这两样做好 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所以音阶和练习曲是每天练习的重点,而音阶更是重中之重。就是演奏大师每天也要在这两个方面下很大的功夫, 才能保证他们的演奏能力。我们每天要做的是:以正确的姿势来练习音阶和练习曲,要“要眼看唱名,耳听旋律” 。 7.练习时间:这才是让我们 家长最头疼的事。刚学小提琴每天的练习时间还少一点,可随着内容的增加,练琴时间也就要不断的增加。可是孩子的功课也在不断的增加。 这样问题就来了,再加上随着小提琴难度的不断增加,孩子兴趣的不断减小(音阶练习曲是比较枯燥的) 。家长就两难了。所以我说不容易啊! 你的孩子现在就哭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哭的日子还在后面呢!但我认为苦是苦了一点,我认为还是值!音乐是美的!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开 启人的心智。我们为自己的孩子插上一双音乐的翅膀,让他在快乐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让他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一种美的东西,它叫“音乐” ! 注:我外甥 7 岁一年级开始学琴,今年四年级 10 岁,学了三年半,现在是七级。现在在拉第九协奏曲贝里奥的。他考的是“ 中国音乐学院 业余小提琴等级考试”,不是“音协”的。北京的考级老师都夸奖他“音准好、节奏好、曲目熟练”。他的练琴时间:一年级每天 1 个小时;二年级 每天 2 个小时;三年级每天 2-3 个小时;寒暑都是一天 2 练。他的成绩是在泪水、汗水中泡出来的。他一直都是我辅导的,包括上课、家中的 练习。上面讲的是我的一点心得。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吧!不要见笑!希望能抛砖引玉! 虽然我看不懂,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夸一下,专家。 #62 | 2006-03-11 13:20 昊昊妈妈 ( 来自: 江苏 南京) 雪中竹:你好!你外甥 7 岁开始学琴,3 年半就过七级,真的是非常专业。不知道你是用什么方法引导孩子一天练习 1-2 个小时的呢?孩子的学习会受影响 吗?昊昊幼儿园的时候拉琴时间还能保证,上小学以后就显得很忙乱。每天能拉 40 分钟就已经很好了。我有时候也非常矛盾,学习放松一下吧,老师有意见, (昊昊是中队委,所以老师要求比较高。小孩子课外不花时间,不说别的,阅读量就跟不上)小提琴放一下吧,不进则退。昊昊还喜欢踢足球,现在正是春暖 花开的时候,操场上一跑就过去四,五十分钟了。从上面看,你外甥已经上四年级了,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如此强度的练习对孩子的性格,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 有什么影响?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大孩子练习的强度? 昊昊的“ 五音不全”,哈哈,是他的小提琴老师第一节课给他下的结论。老师是省歌舞团的演员,学琴前先教他唱唱歌,可惜怎么也唱不准。没想到后面琴拉 得很好。也许他的听力发育超过了嗓音的发展,因为只要听过的歌,别人调唱得不准他都能发现。 真高兴能有你这样一位专业的陪练加入。冒昧问一句:能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专业,你的职业和音乐有关吗? #63 | 2006-03-11 23:29 雪中竹 ( 来自: 广东 茂名) 昊昊妈妈,专业不敢当.只不过我们的小提琴老师很专业,他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出处。我的工作和音乐没关系,我只不过是业余爱 好。三年的小提琴辅导让我也受益非浅。我的外甥音乐基础还不错,他上的幼儿园的特色就是音乐。在幼儿园时,他爸爸的手机音乐放一、二遍,他就能把乐 谱唱出来。他学琴至今小学的音乐课中的曲目,他都能自己唱出来了。说个小故事,一次他爸爸吃饭时嘴里发出的声音竟被他用筷子打出了节奏。说明他的节 奏感也有很大的进步! 我上次也说过,时间真的是大问题。我现在也为这个在发愁。这可能就是鱼肉熊掌不能兼得吧!我外甥赶开始学琴的时候兴趣真的很大,(有一次我对他 说:“你先练舅舅出去一下。”回来时在楼下就听见他在练琴的声音,原来他在凉台上搬了个凳子站在上面对外广播呢)不用我说他自己就能自觉的练, 我只要给他把把关就行了。那时他上一年级。事情往往是这样,他只要肯学怎么都有时间。二年级的时候,当时学三级。(不知道你们几级了)开始接触 换把,他这个问题过得还不错。可是这时音准就成了大问题,二三把位的音阶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到现在我们还在练呢。小提琴就是这样当时对我们真的很难 了。他就有些畏难了,我的看法是既然要学就要坚持下去,不能让孩子学会放弃。我们每天就一个一个音的摸下去,在泪水的冲刷下,他的音准渐渐 的清晰了。上了这个台阶,他学起来也就轻松多了。那一年全年只有过年的年三十、年初一、初二没练。去年,明显的练琴时间不那么容易保证了,我的办法 是抓紧零碎的时间(当然,还要留出时间给他玩,那肯定是不多的)。把每天的练习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练习(主要是音阶还有一写基础的练习曲) ,让他用平时的零碎时间(比如晚饭前,早晨起来等不定)来保证;二部分是新课,晚上练。我主要是抓这一块。到了寒暑假就一天两练。今年的时间就保证 不了。作业明显的多了不少,还要读剑桥英语。很多人都问我们为什么不放弃?我说:“学到了这个地步放弃岂不是太可惜,而且我外甥每次上课都能不费劲 地领会老师的意图,现在缺的就是时间来练。苦随苦,我们还要练,我的目标是学完 C 级。当然他爸妈的态度也很坚决,真要他放弃他自己也有点舍不得。 我外甥的学习情况还不错,在班里也是个班干部(学习委员)。至于性格倒没看出有什么。要说的就是他对玩有向往。 对于练琴时间的多少,我认为:关键是要看你们的要求了。要求越高,对音准、持弓和各种技巧的要求也就越高,那用的时间就越多了。不过不管怎么练, 质量是最重要的,拉十遍错的,不如一遍对的。十遍错的那不是在巩固错误吗?坏习惯可不容易改。所以我们“陪练”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你都不知道是对是 错,那怎么去监督孩子啊!老师可是一两个星期才上一次课啊,只能是给我们检查一下练习效果。 #64 | 2006-03-13 10:14 昊昊妈妈 ( 来自: 江苏 南京) 雪中竹:你好。看了文章,受益非浅。学习是需要互相交流的,对与错,在交流和碰撞中才能发现。对昊昊拉琴,我一直处于矛盾的心态,他 4 岁半开始 下棋,5 岁半开始拉琴,6 岁半上小学。象棋下得不错,今年初参加市里的比赛,获得第三名。象棋老师常说不要拉琴了,一门心思下棋。 小提琴呢,本来我的要求是很低的,当初觉得好玩让他学,没想到孩子的音准,节奏都大大超出想象,5 月份准备参加省里的比赛。老师说自己找了很久, 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培养的孩子,现在终于找到了。随着要求的提高,练琴时间就显得越来越不够。用老师的话说“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一天让他拉 5 个小时。 ” 如此一来,事情就偏离了初衷。不是都讲还孩子快乐的童年吗?男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为了保证练琴时间,他已经基本不练棋了,足球就周末踢一下, (大多数周末是花一天时间和我们去郊外玩)课外阅读见缝插针,每天带本书去学校,看完再换一本。学校因为是省重点,功课也多,虽然教委明文规定了小 学生的在校时间,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以延长班的名义每天下午多上两节课。因为不另收钱,教委也无可奈何。这样,孩子自由的时间就太少太少 了。 不过,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最大的担心是怕如此紧促的安排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过早给他带来学习的压力。看到你家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我想,只要 家长引导好,各方面是能协调发展的。首先是我自己心态要调整好,不能看到孩子苦了,自己心先软,打退堂鼓。即然有能力,就要坚持。从小知道取舍,明 白有得有失,对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65 | 2006-03-14 16:05 梧桐叶子 ( 来自: 广东 茂名) 我家小朋友,童童,岁半,幼儿园大班,学琴个月,学的是少儿集体课教程, 每周上一次课,每次一个小时平常在家练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老师是一对一教课,比较耐心 童童到了晚上点半,她会主动要求练琴,可是经常不能坚持,中间需要休息一下,主要是持琴的左手臂经常感觉酸,有时也会耍点小脾气我不知道让孩子 学小提琴是否正确,也许是我们家长一厢情愿的事,不过我想既然已经开始了就要坚持,向琴童妈妈们学习! #66 | 2006-03-14 16:40 飞飞的爸 ( 来自: 安徽 阜阳) 昊昊妈妈 写: 雪中竹:你好。看了文章,受益非浅。学习是需要互相交流的,对与错,在交流和碰撞中才能发现。对昊昊拉琴,我一直处于矛盾的心态, 他 4 岁半开始下棋, 5 岁半开始拉琴, 6 岁半上小学。象棋下得不错,今年初参加市里的比赛,获得第三名。象棋老师常说不要拉琴了,一门 心思下棋。 小提琴呢,本来我的要求是很低的,当初觉得好玩让他学,没想到孩子的音准,节奏都大大超出想象,5 月份准备参加省里的比 赛。老师说自己找了很久,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培养的孩子,现在终于找到了。随着要求的提高,练琴时间就显得越来越不够。用老师的话说“如 果是我的孩子,我一天让他拉 5 个小时。 ” 如此一来,事情就偏离了初衷。不是都讲还孩子快乐的童年吗?男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为了保证 练琴时间,他已经基本不练棋了,足球就周末踢一下, (大多数周末是花一天时间和我们去郊外玩)课外阅读见缝插针,每天带本书去学校, 看完再换一本。学校因为是省重点,功课也多,虽然教委明文规定了小学生的在校时间,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以延长班的名义每天 下午多上两节课。因为不另收钱,教委也无可奈何。这样,孩子自由的时间就太少太少了。 不过,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最大的担心是怕如此 紧促的安排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过早给他带来学习的压力。看到你家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我想,只要家长引导好,各方面是能协调发展的。 首先是我自己心态要调整好,不能看到孩子苦了,自己心先软,打退堂鼓。即然有能力,就要坚持。从小知道取舍,明白有得有失,对他未尝 不是一件好事。 太让人激动了,太让人振奋了,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才吧。 而且一下子出了两个 #67 | 2006-03-15 10:51 昊昊妈妈 ( 来自: 江苏 南京) 谢谢非非爸。其实不是天才,能拉琴的孩子基本都能下棋,为什么呢,拉琴和下棋是有共性的,其一,能静下来。其二,会动脑筋。具备了这两点,二者的 学习相辅相承。同时,还是因为这两个优点,学习自然不会差。 以前我担心孩子长时间在学习上花较少的时间,仅依靠“ 聪明”不能长久,但是看了雪中竹的介绍,就不再担心了,昨天又去学校和老师交流了一下,我想, 只要课堂上掌握扎实,课外重点复习,不一定要采用“题海战术”的。学琴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在磨炼孩子的性格。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68 | 2006-03-23 11:11 jqzj ( 来自: 甘肃 酒泉) 你们的孩子都那么棒,真是让我羡慕。女儿六岁,一直说喜欢小提琴,可我们这儿没这方面的老师,后来在网上给买了一把,只能当玩具用,结果开始挺有兴 趣,不到一个月就不太摸了。 #69 | 2006-03-23 14:34 飞飞的爸 ( 来自: 安徽 阜阳) jqzj 写: 你们的孩子都那么棒,真是让我羡慕。女儿六岁,一直说喜欢小提琴,可我们这儿没这方面的老师,后来在网上给买了一把,只能当玩具用, 结果开始挺有兴趣,不到一个月就不太摸了。 别难过,这充分说明你家孩子同大多数的孩子是一样的,是正常状态:)我估计 99%的孩子坚持一个月都会跑的。他们坚持学下来的是少数,是非正常状态: ) #70 | 2006-04-01 04:43 贪玩妈 ( 来自: 美国 ) To jqzj 找个老师教她这个“玩具” 或许她会越来越喜欢。 #71 | 2006-04-03 19:20 jqzj ( 来自: 甘肃 酒泉) 问题是我们这儿竟真的找不到一个老师,我一直都在找。 #72 | 2006-04-18 11:42 昊昊妈妈 ( 来自: 江苏 南京) 好久没来了,我看到丫丫上有小提琴老师了,名字就叫丫丫。大家可以去咨询啊。 #73 | 2006-04-19 11:43 贪玩妈 ( 来自: 美国 ) 是呀,我也看到了,很好的老师,对我们这些家长帮助很大。可是有时候还是可以回到这里聊聊别的,看到你家昊昊进步这么大,真是为他高兴,更清楚你这 个当妈妈的付出了多少心血。其实我想将来是不是干这行,家长心里先有个谱,如果家长觉得值得,再问问孩子,说清楚走专业和业余的区别,昊昊是个聪明 的孩子,应该很好沟通。如果家长觉得不值得,就别去问孩子啦。我们就是这样,老师还没有说丫头是个苗子,只是说她很不错,如果同时练习钢琴更好,我 一问先生,先生一口反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