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_第1页
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_第2页
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_第3页
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_第4页
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一、室内最常见的污染.1 二、什么是甲醛,室内环境中的甲醛是从哪里来.1 三、甲醛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 四、如何防止,防治甲醛对室内环境的污染.5 五、室内苯、甲苯及二甲苯的来源及危害.5 六、室内氨的来源及危害7 七、如何防止,防治苯、氨对室内环境的污染.8 八、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及危害9 九、噪声的污染及危害10 十、氡的污染及危害.10 十一、铅的污染及危害12 十二、重金属的污染及危害12 十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和危害.13 十四、建筑装饰材料中的放射性污染及危害14 十五、室内空气相关质量标准.15 十六、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系列产品24 十七、室内环境检测治理服务.50 十八、室内环境保护小常识.60 附录 A.68 附录 B71 2 第一章 常见的污染 一、污染的概念 2003 年 3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我国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专家把室内环境污染 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化学污染:主要来自装修、家具、玩具、煤气热水器、杀虫喷雾剂、 化妆品、抽烟、厨房的油烟等等; 第二大类物理污染:主要来自室外及室内的电器设备产生的噪声、光和建筑 装饰材料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 第三大类生物污染:主要来自寄生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生活用品和空调中 产生的螨虫及其它细菌等。 这些有害物质相互影响会加重室内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比如室内空气中的化 学性污染会对人们的皮肤黏膜和眼结膜产生刺激和炎症,实质会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 害黏膜上皮组织,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会大大减弱,使病原微生物易 于侵入并对人们健康造成危害。所以,人们注意室内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新房和新装 修的家庭更要注意。 二、什么是甲醛?室内环境中的甲醛从哪里来?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且易溶于水的气体。它有凝固蛋白质的作用,其 35% 40的水溶液通称为福尔马林,常作为浸渍标本的溶液。甲醛为较高毒性物质, 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 室内环境中的甲醛从其来源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来自室外空气污染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化学烟雾等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排放或产生一定量的甲醛, 但是这一部分含量很少。据有关报道显示城市空气中甲醛的年平均浓度大约是 0.005- 0.01mg/m。这部分气体在一些时候可进入室内,是构成室内甲醛污染的一个来源。 2.来自室内本身的污染 主要以建筑材料、装修物品及生活用品等化工产品在室内的使用为主,同时也包 括燃料及烟叶的不完全燃烧等一些次要因素。均使用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作 为粘合剂,因而不可避免的会含有甲醛。另外新式家具、墙面、地面的装修辅助设备 中都要使用粘合剂,因此凡是有用到粘合剂的地方总会有甲醛气体的释放,对室内环 境造成危害。由于由脲醛树脂制成的脲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有很好的隔热作用。 因此常制成建筑物的维护结构使室内温度不受室外的影响。此外甲醛还可以来自化妆 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等。 因此,从总体上说室内环境中甲醛的来源还是很广泛的,一般新装修的房子其甲 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 3 醛的含量可达到 1.5mg/m。经研究表明甲醛在室内环境中的含量和房屋的使用时间、 温度、湿度及房屋的通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房屋的使用时间越长, 室内环境中甲醛残留量越少。温度越高,湿度越大,越有利于甲醛的释放;通风条件 越好,建筑、装修材料中甲醛的释放也相应的越快,越有利于室内环境的清洁。 3.甲醛的散发途径 木材本身在温度和湿度作用下散发极微量甲醛。 脲醛树脂在制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残留一部分游离甲醛向外散发。 人造板在固化过程中,一部分线性树脂未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分解成自由状甲醛 向外界散发。 部分固化不完全的树脂在热和水分的作用下发生分解而形成游离甲醛向外散发。 实测数据说明,一般正常装修的情况下,室内装修 5 个月后,甲醛的浓度可低于 0.1 毫克/ 立方米;装修 7 个月后可降至 0.08mg/m以下。日本的研究表明,室内甲醛的释放 期一般为 3 至 15 年。 三、甲醛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性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 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列的致癌和促癌作用。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 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 方面。其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 0.060.07mg/m 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 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 0.1mg/m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 0.6mg/m,可引起 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 30mg/m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 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 单链内交连和 DNA 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 DNA 损伤的 修复、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 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 危害也就更大。 世界卫生组织(WTO)工作组曾对甲醛规定了它对嗅觉、眼睛刺激和呼吸道刺激 潜在致癌力的阈值,并指出甲醛的室内环境浓度超标 10%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甲醛污染危害严重的场所: 新装修的居室、办公室、会议室、宾馆、KTV 包房和家具商场、建材商场等。 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 4 人们的新居和办公室等场所都要进行室内装饰和购买家具 ,由于装修和家具制造 要使用大量人造板材(如胶合板、大芯板、中纤板、刨花板、强化地板和复合木地板 等) ,而产生人造板需大量使用毒性高的甲醛为原料制造的胶粘剂,由于胶粘剂中的甲 醛释放期很长,一般长达 15 年,导致甲醛成为室内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2001 年 8 月中消协公布了一项惊人的调查结果,在北京和杭州分别对居室内空气 抽样检测后显示,甲醛浓度超标的分别达到 73.3%和 79.1%,最高的超标达到四十多倍。 检测部门去年曾经对北京市区 9 个家具城进行了空气质量检测,抽查结果发现甲醛 的检测结果平均值高于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3.3 倍。最大值高于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15.8 倍。样品的超标率分别为 98%。 2001 年 7 月合肥市卫生部门通报了对该市 15 个检测点的办公室和居室空气监测结 果:甲醛全部超标,最高达到 85 倍。室内空气污染令人心惊。合肥市工行合工大分理 处装潢已有 15 个月,但两间办公室一直弥散着“异味” ,而且经常发现大量的死亡蠕 虫,职工也多次反映有流眼泪、喉咙疼痛、胸闷、头疼等症状,检测结果发现,该办 公室甲醛一间超标 45 倍,一间超标 29 倍。 据南京市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一位姓钱的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成立二个月来应市 民要求,共对南京近 30 套居民新装修房进行了监测,几乎没有一家能完全达到中国 卫生标准室内环境标准 ,最主要的问题是甲醛超标,甲醛超标竟高达 40 多倍。 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研究所获悉,该所目前对 1500 多个装修后的居室和办公 室、写字楼进行检测发现,室内空气污染大大超过国家卫生标准。95% 以上的居室内 甲醛超过卫生标准,最高超过标准的 60 多倍;一些机关办公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超 标数倍至数十倍。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针对家具甲醛污染问题,抽查了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 30 家商业企业经销的 87 种家具产品,结果产品不合格率为 64.4%。 装修污染何其大北京每年有 350 人丧生 北京每年因有毒建筑装饰材料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有 400 多起,中毒人数 10 万人, 死亡人数 350 人,这是笔者从北京市化学物质毒性鉴定中获得的信息。 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有 280 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装修污染,装修污染已被列为 公众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问题之一。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提供资料,人们在家中度 过的时间平均占 66%,因此不良室内空气环境将对人的健康造成最直接伤害。据中国 室内装饰协会室内污染检测观察中心了解,在众多的装饰材料中,有毒材料占 68%, 会产生 300 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并可引发 30 多种疾病。其中最容易受到 伤害的是老人和小孩,因为他们呆在室内时间最长,尤其小孩还喜欢坐在地板上。 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 5 四、如何防止,防治甲醛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甲醛污染,应该坚持从装修前入手。首先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设计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必须符合环保的要求。选择装饰材料要符合国家环保的标 准。特别是房间的地面材料,最好不要大面积使用同一种材料。要合理计算室内空间 的甲醛承载量和装修材料的使用量。要选择科学的施工工艺。注意选择对室内环境污 染小的施工工艺,除了特殊要求以外,一般不要在复合地板下面铺装大芯板,用大芯 板打的柜子和暖气罩,里面一定要用甲醛清除剂进行处理,油漆最好选用漆膜比较厚、 封闭性好的。要严格掌握装饰和装修材料质量,特别是复合地板、大芯板,要把甲醛 量作为选择的主要条件。 注意室内甲醛的检测和净化。根据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污染程度,请室内环境监测 中心的专家提供有效的治理方案,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儿童和过敏性体质的家庭,更 要注意。 用人造板制作的衣柜,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把内衣、睡衣和儿童的衣服 放在里面。 在室内和家具内采取一些有效的净化措施,可以降低家具释放出的有害气体。来 源北京晨报 五、室内苯、甲醛及二甲苯的来源及危害 1室内环境中苯的来源及危害 室内环境中苯的来源主要是燃烧烟草的烟雾、溶剂、油漆、染色剂、图文传真机、 电脑终端机和打印机、粘合剂、墙纸、地毯、合成纤维和清洁剂等。 工业上常把苯、甲苯、二苯统称为三苯,在这三种物质当中以苯的毒性最大。 一般认为苯毒性的产生是通过代谢产物所致,也就是说苯须先通过代谢才能对生 命体产生危害。苯可以在肝和骨髓中进行代谢,而骨髓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 形成部位,故苯进入体内可在造血组织本身形成具有血液毒性的代谢产物。长期接触 苯可引起骨髓与遗传损害,血象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与再 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生白血病。曾经有人对低浓度苯接触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外周血白细胞数虽在正常值范围内,但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经常性苯接触 工人淋巴细胞核微分率不高于非苯接触组,且制苯车间观察人群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 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作业环境苯浓度的增高,白细胞数有降低趋势,淋巴细 胞微核率有增加的趋势。这些均证明低浓度苯对作业人群的健康有损害,尤其要注意 对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 吸入 4000ppm 以上的苯短时间除有黏膜及肺刺激性外,中枢神经亦有抑制作用, 同时会伴有头痛、欲呕、步态不稳、昏迷、抽痉及心律不整。 6 吸入 14000ppm 以上的苯立即会死。 2、室内环境中甲苯的来源及危害 甲苯主要来源于一些溶剂、香水、洗涤剂、墙纸、粘合剂、油漆等,在室内环境 中吸烟产生的甲苯量也是十分可观的。据美国 EPA 统计数据显示,无过滤嘴香烟,主 流烟中甲苯含量大约是 100-200ug,侧/主流烟甲苯浓度比值为 1:3。 甲醛进入体内以后有 48%在体内被代谢,经肝脏、脑、肺和肾最后排出体外,在 这个过程中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自愿者实验证明当血液中甲苯浓度达 1250mg/m 时,接触者的短期记忆能力、注意力持久性以及感觉运动速度均显著降低。 3、室内环境中二甲苯的来源及危害 二甲苯来源于溶剂、杀虫剂、聚酯纤维、胶带、墙纸、粘合剂、油漆、湿处理影 印机、压板制成品和地毯等。 二甲苯包括邻位、间位和对位三种异构体,以间位比例最大,可达 60% 70%,对位含量低。二甲苯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其蒸气经呼吸道入人体, 有部分经呼吸道排出,吸收的二甲苯在体内分布以脂肪组织和肾上腺中最多,后依次 为骨髓、脑、血液、肾和肝。工业用二甲苯三种异构体的毒性略有差异,均属低毒类。 据报告,三名工人吸入浓度为 43.1mg/m的二甲苯, 18.5 小时后一名死亡,尸检可见肺 淤血和脑出血,另两名工人丧失知觉达 19-24 小时,伴有记忆丧失和肾功能改变。此外, 吸入高浓度的二甲苯可使食欲丧失、 恶心、呕吐和腹痛,有时可引起肝肾可逆性损伤。 同时二甲苯也是一种麻醉剂,长期接触可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六、室内环境中氨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1.室内氨的来源 在我国北方地区,建造住宅楼、写字楼、宾馆、饭店等的建筑施工中,常人为混 凝土里添加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等外加剂,以防止混凝土在冬 季施工时被冻裂,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 着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 中氨浓度的大量增加。 同时室内空气中的氨也可来自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使用添加剂和增白 剂大部分都用氨水。烫发过程中氨水作为一种中和剂而被洗发店和美容院使用。 另外随着人们对氟利昂类物质破坏臭氧层的认识加深,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开始禁 止使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曾一度退出主导制冷剂地位的氨,这种已经使用了一个半 世纪的制冷剂,又被重新开始利用,这也是一种潜在的污染源。 2.室内环境中氨的主要危害 按毒理学分类,氨属于低毒类化合物。氨是无色气体,当环境空气中氨达到一定 浓度时,才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人对氨的嗅阈值为 0.51.0mg/m。氨是一种碱性物质, 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 7 进入人体后可以吸收组织中的水分,溶解度高,对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进入肺泡后易和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 入大量的氨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 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美国制造化学师协会规定,允 许工作人员在低于 1000ppm 的氨浓度下工作 8 时间。 七、如何防止,防治苯、氨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1.装修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很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装修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不 当造成的,包括甲醛、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气体。因此在装修过程中应尽量选 择有机污染物含量比较少的材料。 油性油漆为改变其流动性以满足生产和应用的需要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涂 料成膜后有机溶剂会不断挥发出来,而水性油漆是以水作为溶剂或分散介质,涂料成 膜后挥发的大部分都是水。以水性油漆代替油性油漆进行室内装饰会大大降低室内挥 发性有机物的产生量。 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地毯和石膏间隔板; 使用干式杀虫剂代替喷雾式杀虫剂; 避免吸烟。 2.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并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那些已经使用不合理 材料装修过房子的人,重装修是不切实际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细节加以留意来尽量减少和避免室内空气的污染。 通风换气是最经济的方法,不管住宅里是否有人,应尽可能地多通风,一方面 它有利于室内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是装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尽早的释放 出来。 保持室内环境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湿度和温度过高,大多数污染就从装修材料 中散发的快,这在室内有人时不利,同时湿度过高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但是 在住宅内无人时,比如外出旅游时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湿度。 在使用杀虫剂、熏香剂和除臭剂时要适量,这些物质对室内害虫和异味有一定 的处理作用,但同时它们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危害。特别是在使用湿式时,产生的喷 雾状颗粒可以吸附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其危害比用干式的严重得多。 尽量避免在室内吸烟,它不仅危害自身,而且对周围人群产生更大的危害。 八、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及危害 8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多指沸点在 50 250的化合物,按其化学结构 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八类: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醛类、酮类和其他类。 非工业性的室内环境中,可以见到 50300 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都以微量和衡 量水平出现,每种化合物很少超过 50g/m的水平。 1.室内 TVOC 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机溶液、如油漆、含水涂料、粘合剂、化妆品、洗涤剂、捻缝胶等; 建筑材料、如人造板、泡沫隔热材料、塑料板材; 室内装饰材料,如壁纸、其他装饰品等; 纤维材料,如地毯、挂毯和化纤窗帘; 办公用品、如油墨、复印机、打印机等; 设计和使用不当的通风系统等; 家用燃料和烟叶的不完全燃烧; 人体排泄物; 来自室外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 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危害 室内各种建筑材料散发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 ,在所有影响室内空气品 质的因素中,已经越来越受重视。许多案例分析表明 TVOC 对人体健康有害,目前已 经观察到高浓度 TVOC 对人体的 危害包括黏膜发炎、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头痛、异 味、疲倦及怕冷怕热、儿童的哮喘和支气管炎等。室内低浓度 TVOC 的危害,有确定 的嗅味不舒服和感觉有刺激性,过敏反应、神经毒性作用和局部组织凝症反应和引起 流泪、呼吸频率改变、咳嗽或打喷嚏等反应,TVOC 长期和综合作用可引起各种疾病。 九、噪声的污染和危害 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听力损伤。据测,超过 115 分贝的噪声可致 人耳聋。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病人的病因之一。 噪声使工作效率降低。经研究发现,噪声超过 825 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 噪声干扰人们的休息和睡眠从而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噪声又是引发人血管疾病,神 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噪声尤其对女性生 理机能的损害,对儿童身心发育成长损害更大。 十、氡的污染和危害 氡的分布很广,每天都在你的周围,存在于家家户户的房间。据检测,美国几乎 有 1/15 的家庭氡含量较高。了解室内氡的来源,有助于我们对氡的认识和防治。室内 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 9 氡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从房基土壤中分析出的在地层深处含有铀、镭、钍的土壤、岩石中人们可以发 现高浓度的氡。这些氡可以通过地层断裂带,进入土壤和大气层。建筑物建在上面, 氡就会沿着地的裂缝扩散到室内。从北京地区的地质断裂带上检测表明,三层以下住 房室内氡含量较高。 2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1982 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 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之类,特别是含有放 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从近年来室内环境检测中心的检测结果看,此类 问题不可忽视。 3从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在室外空气中,氡被稀释到很低的浓度,几乎对 人体不构成威胁。可是一旦进入室内,就会在室内大量的积聚。 4从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中释放出的氡。这方面,只有水和天然 气的含量比较高时才会有危害。 5室内氡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 惰性气体,它没有颜色,也没有任何气味。氡原子在空气中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氡子体, 为金属粒子。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容易被呼吸 系统截留,并有局部区域不断累积而诱发肺癌。科学研究表明,氡对人体的辐射伤害 占人体一生中所受到的全部辐射伤害的 55%以上,其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大多都在 15 年 以上。世界上有 1/5 的肺癌者与氡有关,所以说,氡是导致人类肺癌的第二大 “杀手” , 是除吸烟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使人致癌的 19 种物质之一。 为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与安全,国家对室内氡的危害已经引起重视。1996 年,国家技 术监督局和卫生部就颁布了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 ,2003 年国家发布的室内空气 质量标准中规定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空气中氡浓度为 400 贝克(400Bq/m) 。 十一、铅污染及危害 铅毒对儿童的影响尤其严重,因为儿童对铅的吸收量比成年人要高几倍。当儿童 血铅浓度每升到 60 微克时,就会由智力障碍引起行为异常。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多动、 反映迟钝、行为功能改变、模拟学习困难、运动失调、易冲动、空间综合能力下降、 侵袭性增加、贫血、高血压、急性铅肾病、免疫力下降等等。同时儿童的智商、操作 能力和语言能力也均有明显降低。专家多年研究证明:婴、幼儿及儿童期铅中毒不仅 影响智能发育,而且铝中毒患儿成年后高血压、心肌梗塞、中风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 发病率明显增加,甚至导致骨质疏松和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 进几年,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01 年北京市儿童保健所 公布了一个严峻的事实,1/3 的北京儿童血铅量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标准。据 10 有关部门统计,环境和食物中所含的铅,已经导致北京 20%的孩子血铅浓度超过正常。 另有调查表明,北京市近一半的成人血铅含量偏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专 家们完成的调查表明,近 30%的儿童血铅浓度超标。 十二、重金属污染及危害 涂料中的着色物质材料,通常用不溶于水的无机物,包括某些金属及非金属元素 的氧化物、硫化物及盐类,这些颜料容易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颜料中的铅及其 化合物经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人体,作用于人体各系统和器官,使人感到头痛、头晕、 失眠、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消化不良等症状,此症状是铅中毒的早期表现。据所 掌握的资料表明,在许多国家中,那些居住条件恶劣,营养不良的儿童,他们绝大多 数都喜爱抠吃这种油漆或粉屑,因为油漆具有一种轻微的甜味。铅中毒会损害脑神经 中枢系统,生殖系统,肾脏和免疫系统,血液中的铅浓度达到每升 100150g 时,阻 碍他们神经系统的发育。 十三、可吸人颗粒物的污染和危害 空气中的颗粒物按粒径可分为降尘和飘尘。降尘是指大气中粒径大于 10 微米的 固体颗粒物,由于重力作用容易沉降,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较短,在呼吸作用又可被有 效地阻留在上呼吸道上,因而对人体危害较小。飘尘是指空气中粒径在 10 微米以下的 固体颗粒物,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易随呼吸侵入人体的肺部组织,因而称为“可 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可吸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人们在吸入的飘尘中,一部分随呼吸排除体外,一部分 沉积在肺泡上,沉积率随微粒的直径减少而增加,其中 1 微米左右的微粒 80%沉积于 肺泡上,且沉积时间最长,可达数年之久。大量飘尘在肺泡上沉积下来,可引起肺组 织的慢性纤维化,使肺泡的切换机能下降,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等一系列病变。 2可吸入颗粒物还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 。它吸附的物质极为复 杂,其中可能含有: 各种有机化合物。可从可吸入颗粒物中检出 300 多种有机物, 1 其中 78 种多环芳径,16 种含氧杂环化合物,有不少可能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 变的作用。各种金属化合物及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侵入肺部组织后,可引起各种 金属中毒或放射性污染的疾病。 硫酸盐及硝酸盐。其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同水或金属 3 化合物作用而成的。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常常被飘尘吸附,飘沉中的金属可将二氧化 硫催化氧化,在与水作用形成硫酸雾,毒性比二氧化硫高 10 倍。这样的微粒吸入肺部 后,则会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导致死亡。 3散射和吸收阳光,降低能见度。如城市接受的阳光辐射平均比乡村低 15%20%, 且主要是波长小于 0.5 微米的紫外线部分。由于颗粒物的影响,城市儿童所受的紫外线 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 11 照射量减少,妨碍了儿童体内 D 的合成,于是肠道吸收钙、磷的机能衰退,使钙代谢 处于负平衡状态,造成骨髓钙化不全,成为佝偻病的起因,导致小儿软骨病。 4可吸入颗粒物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后,其中有毒有害物质能很快被肺泡吸收并由 血液送至全身,不经过肝脏的转化就起作用,因此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十四、建筑装饰材料中的放射性污染及危害 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元素来源于地球形成之初已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它衰变 所产生的辐射(又称放射线) ,我们称之为地球本底辐射。它同来源于宇宙未被大气层 所吸收的宇宙本底辐射,组成了我们人类共同接受到的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 除花岗岩、大理石含有放射性元素外,还有一些材料也含有放射性元素。放射性 物质的含量因其中建材种类及产地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花岗岩、页岩、浮岩等岩石类 材料的放射线含量相对较高,沙子、水泥、混凝土、红砖次之,石灰、大理石较低, 天然石膏、木材最低。随着工业和“三废”治理的不断发展,许多工业废渣往往对放 射性物质有不同程度的辐射,因而使工业废渣建材如粉煤灰砖,磷石膏板等的放射性 核素有所增高。 现代都市中放射性污染几乎无处不在,人们生活所用消费品如玻璃、陶瓷.、建筑 材料等不同程度存在放射性物质。建筑陶瓷(瓷砖、洗脸盆和抽水马桶)主要是由黏 土、沙石、矿渣或工业废渣和一些天然助料等材料成型涂釉经烧结而成。由于这些材 料的地质历史和形成条件的不同,或多或少存在着放射性元素,如钍、镭、钾等。特 别是建筑陶瓷表面的釉料中,含有放射性较高的锆铟砂,虽然建筑陶瓷的烧成温度大 多在 1100-1300,但是并不能消除这些物质的放射性,其放射性高低决定于材料和釉 中的放射性,因而各地各品种瓷砖放射性釉差异。 近年来,天然石材放射性超标的现象经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后,建筑陶瓷的放 射性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天津市近期对上百名用户送检石材、瓷砖和 63 个家庭内装 饰面的检测结果显示:按照国家目前的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瓷砖符合室内饰面的约 占总检数的 90。某建筑陶瓷生产大省的分析测试中心 2000 年 7 月在对当地近百个建 材产品放射物检测中发现,抛光砖、釉面砖等建筑陶瓷新产品中的放射物超标,不合 格率超过 1/3。去年四川省检测部门对某省的 34 家大建材生产厂测定中,结果发现放 射性超标的厂家达 17 家! 十五、室内空气相关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 1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801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GB/T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气相色谱法 GB/T 12372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 改进的 Saltzman 法 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 14668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 1466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4677 空气质量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467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氨分光 光度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 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黄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 苯并a芘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516 空气质量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6128 居住区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 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6129 居住区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分光光度法 GB/T 16147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GB/T 1709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GB/T18204.13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4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GB/18204.15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GB/18204.18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18204.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GB/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 13 GB/18204.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表 2 -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序号 参数类型 参数 单位 标准值 备注 2228 夏季空调 1 温度 1624 冬季采暖 4080 夏季空调 2 物理性 相对湿度 % 3060 冬季采暖 0.3 夏季空调 3 空气流速 m/s 0.2 冬季采暧 4 物理性 新风量 M/h人 30a 5 二氧化硫 SO2 Mg/m 0.50 1h 均值 6 二氧化氮 NO2 Mg/m 0.24 1h 均值 7 一氧化碳 CO Mg/m 10 1h 均值 8 二氧化碳 CO2 0.10 日平均值 9 氨 NH3 % 0.20 1h 均值 10 臭氧 O3 Mg/m 0.16 1h 均值 11 甲醛 HCHO Mg/m 0.10 1h 均值 12 苯 C6H6 Mg/m 0.11 1h 均值 13 甲苯 C7H8 Mg/m 0.20 1h 均值 14 二甲苯 C8H10 Mg/m 0.20 1h 均值 15 苯并a芘 B(a )P Mg/m 1.0 日均值 16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Mg/m 0.15 日均值 17 化学性 总发挥性有机物 TVOC Mg/m 0.60 8h 均值 18 生物性 菌落总数 Cfu/m 2500 依据仪器定 19 放射性 氡 222Rn Bq/m 400 年平均值(行 动水平) 14 A 新风量要求不小于标准,除温读度、相对湿度外的其它参数要求不大于标准值。 B 见附录 D。 C 行动水平即达到此水平建议采取干预行动以降低室内氡浓度。 3、室内空气质量检验 室内空气中各种参数的监测技术见附录 A 4、十大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 (1) 甲醛含量的限定 表 4-1 甲醛含量限定值 类型 甲醛含量,mg/kg 婴幼儿类 20 直接接触皮肤类 75 非直接接触皮肤类 300 室内装饰类 300 (2)室内装修用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应符合表 4-1 的规定 表 4-2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试验方法及限量值 产品名称 试验方法 限量值 使用范围 限量 标志 穿孔萃取法 9mg/100g 可直接用于室内 E1 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 维板、刨花板、定向刨花 板等 30mg/100g 必须饰面处理后可 允许用于室内 E2 干燥器法 1.5mg/L 可直接用于室内 E1 胶合板、装饰单板贴面胶 合板、细木工板等 5.0mg/L 必须饰面处理后可 允许用于室内 E2 气候箱法 a 0.12mg/m 饰面人造板(包括浸渍层 压木质地板、实木复合地 板、竹地板、浸渍胶膜纸 饰面人造板等) 干燥器法 1.5mg/L 可直接用于室内 E1 室内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 15 A 仲裁时采用气候箱法 B E1 为可直接用于室内的人造板, E2 为必须饰面处理后允许用于室内的人造板 (3)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表 4-3 技术要求 限量值 项目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a/(g/L) 硝基漆类 750 聚氨酯漆类 光泽(60 )80,600 光泽(60)80,700 醇酸漆类 500 苯 b/% 0.5 甲苯和二甲苯总和 b/% 45 40 10 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c/% - 0.7 - 可溶性铅 90 可溶性镉 75 可溶性铬 60 重金属含量(限色漆) /(mg/kg) 可溶性汞 60 a 按产品规定的配比和稀释比例混合后测定。如稀释剂的使用量为某一范围时, 应按照推荐的最大稀释量稀释后进行测定。 b 如产品规定了稀释比例或产品由双组分或多组分组时,应分别测定稀释剂和各 组分中的含量,再按产品规定的配比计算合后涂料中的总量。如稀释剂的使用量为某一 范围时,应按照推荐的最大稀释量进行计算。 C 如聚氨酯漆类规定了稀释比例或由双组分或多组分组成时,应先测定固化剂 (含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物)中的含量,再按产品规定的配比计算混合后涂料中的含量。 如稀释剂的使用量为某一范围时,应按照推荐的最小稀释量进行计算。 (4)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表 4-4 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 项目 限量值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g/L) 200 游离甲醛/(g/kg) 0.1 重金属(mg/kg) 可溶性铅 90 16 可溶性镉 75 可溶性铬 60 可溶性汞 60 (5)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值 溶剂型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表 4-5-1 溶剂型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值 指标项目 橡胶胶粘剂 聚氨酯类胶 粘剂 其他胶粘剂 游离甲醛/(g/kg) 0.5 - - 苯/(g/kg) 5 甲苯+二甲苯(g/kg) 200 甲苯二异氰酸酯 - 10 - 总挥发性有机物/(g/l) 50 注:苯不能作为溶剂使用,作为杂质其最高量不得大于表 2 的规定 水基型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表 4-5-2 水基型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值 指标 项目 缩甲醛类 胶粘剂 聚乙酸乙烯 酯胶粘剂 橡胶 类 聚氨酯类 胶粘剂 其他胶 类 游离甲醛/(g/kg) 1 1 1 - 1 苯/(g/kg) 0.2 甲苯+二甲苯 (g/kg) 10 总挥发性有机 物/(g/l) 50 (6)室内装饰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表 4-6 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项目 限量值 甲醛释放量 mg/L 1.5 可溶性铅 90 可溶性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