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文) 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 (英文) Research on Chinas ruralurban Integrated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行政班级 07 管理 1 班 学 号 074010507 姓 名 陈益丹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2011 年 4 月 10 日 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 I 诚 信 承 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 老保险体制研究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 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陈益丹 2011 年 4 月 10 日 II 目 录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1 1.1 社会养老保险“双轨”运行制度 1 1.2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差异 1 1.2.1 资金筹集方法上的差异 1 1.2.2 参保人数的差异 1 1.2.3 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差异 1 1.3 差异存在的不合理性 2 1.4 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必要性 2 2 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概述 3 2.1 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3 2.1.1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3 2.1.2 普惠制原则 3 2.1.3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3 2.2 影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3 2.2.1 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4 2.2.2 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 4 2.2.3 城乡统一的财政分配 4 3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衔接机制 5 3.1 城保与新农保制度衔接的可能性 5 3.1.1 衔接的经济保证 5 3.1.2 衔接的制度基础。 9 3.1.3 衔接的法律保障 10 3.2 衔接方案 10 3.2.1 衔接路径 10 3.2.2 衔接步骤 10 3.3 案例分析 11 4 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模式 12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 III 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 摘 要:由于 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状况等方面存在巨大 的差异,形成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 构。相 应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从设立之初就存在城市和农村二 元模式。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如何 协调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是当代中国的 主要议题,如何解决城 乡居民之间 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十二五” 期间应当走上社会建设并创造社会发展奇迹的道路,其中社会保障体系无疑应当在其中占据异常重要的地 位。本文在统筹城 乡发展,以加 强 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探讨了我国现行的农村,城镇居 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 城乡一体化; 体制 Abstract: Due to historical reasons,there are hug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ome levels, Social Security and so on. These undoubtly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unique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Accordingly, there exists urban and rural dual mode in our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rom the beginning to establish. Today, China is at a critical time of economic transition, how to coordinate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sues is the main topic of contemporary China, how to solve the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s the ke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Twelve Five“ period should be embarked 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reate miracle of roads, of which no doubt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hould be an exception in which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is paper,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enhanc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build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focu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xisting rural China, urban residents of the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model Key words: Pension Insuranc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ystem 最近几年以来,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日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发展中国家, 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尤为显著,有研究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需要 比发达国家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 的养老保障问题格外严峻。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应当着 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的指引下,加快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重要内容,要努力实现在最大区域范围内覆盖新 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 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 1 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1.1 社会养老保险“双轨”运行制度 一直以来,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属于两个待遇悬 殊的层次。城镇就业居民享受的社会养老保障服务水平较高,体制也较完善。而广大农民 群众所享受的保障一直处于边缘地带,有的甚至被排在边缘之外,享受不到养老保险待遇。 这就形成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二元结构。 在城镇,我国一直实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是城保的统一模式,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是该基本模式的补充。 而在农村,正在采取措施由原来的老农保向新农保过度。从 2009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 内,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按照“保基本,广覆盖,能转移,可持续”的 原则,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1.2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差异 1.2.1 资金筹集方法上的差异 我国城镇居民实行的是多层次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方法,做到多层次统筹。第一层次 是基本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第二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层次是个人储 蓄养老保险。而农村养老保险的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和地方拨款。因此各个地方的保障 水平悬殊较大,有的地区甚至不能保证基本的老年生活。 1.2.2 参保人数的差异 2009 年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远远低于城镇。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 数只有 7277.3 万人,而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 23549.9 万人。城镇是农村的三 倍还多。尽管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70%,但是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却无法与城镇居民相 提并论。 1 1.2.3 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差异 养 老 保 险 替 代 率 是 衡 量 老 年 保 障 程 度 的 关 键 性 指 标 ,它 指 退 休 金 价 值 占 某 一 时 期 内 员 工 收 入 (退 休 前 一 年 ,前 五 年 ,或 终 生 平 均 工 资 的 比 例 ;各 国 采 用 的 基 准 有 所 不 同 )的 比 例 .从 某 职 工 的 退 休 金 替 代 率 可 知 道 其 退 休 后 的 生 活 大 概 可 以 维 持 在 什 么 水 平 .22006 1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 年 , 城 镇 养 老 保 险 替 代 率 为 50.3%, 而 农 村 只 在 15%左 右 。 城 镇 养 老 保 险 替 代 率 比 农 村 高 出 三 倍 多 。 在 农 村 人 口 工 资 低 于 城 镇 三 倍 多 的 情 况 下 又 采 取 较 低 的 养 老 保 险 替 代 率 , 使 得 人 均 养 老 保 险 支 出 在 农 村 和 城 镇 之 间 存 在 巨 大 的 差 别 1.3 差异存在的不合理性 我国目前城镇与农村两种养老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别,不同群体退休后的待遇悬殊,这 不仅无助于体现公平公正、还在相当程度上妨碍了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人员流动,不能 有效发挥养老保险的社会互济功能,将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1.4 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必要性 农民工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他们具有城市农村两栖性,因 此,农民工养老地点的选择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与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防止由 于在城乡之间流动而造成养老保险权益的中断或者损失,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 度,促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是相当有必要的。在当今社会,新生代农民工,在 所有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占到六成,相对来说,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适那么 熟悉。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望融入城市,重视社会保障。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 体系是农民工实现城镇化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政策选择。由调研数据可知,新生代农民工 中人又一大部分要选择返乡养老。因此,为农民工提供养老保险的同时,必须提供城乡养 老保险的衔接机制。 城市养老 返乡养老 不确定 第一代农民工 17.60 64.00 18.40 新生代农民工 19.86 45.68 34.46 数据来源:复旦大学就业与保障中心 2008 年调研数据 2 现代社会保障概论 吕学静 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 3 2 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概述 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制度,就是指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指一种不再 以户籍制度的划分为社会养老保险准入的标准,公平的对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社会养 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就能打 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保障体制,让所有的人,无论是居住在城市还是居住在农村,都能享有 社会养老保险的权利,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 2.1 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2.1.1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养老保险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对社会生产成果的一种重新分配。在社 会生产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效率,以便生产更多的产品,而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中更 多的强调社会成员的互助合作,对弱者权利的保障。因此,公平应作为养老保险的首要选 择,同时效率又是获得公平的保障,尤其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更 不能牺牲效率来换取公平。因此,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 则。 2.1.2 普惠制原则 我国宪法第 45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和医疗保险事业。 ” 2.1.3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当前我国的主要任务。我国的养 老保险制度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覆盖面偏窄,未被覆盖的劳动者不能充分分享经济发展 的好处;缴费水平偏高,增加了财政负担、削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养老保险制度 要统筹考虑国家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在不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个人就业的条 件下,确定适度的保障水平。 2.2 影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由于我国社会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城乡之间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存在明显的差 别,要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4 我国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至 今为止都仍未形成一个成型的完善的制度。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国 务院决定从 2009 年开始在全国 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因此,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建立新农保制度,是党中央、 国务院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是国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要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就要先做好 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2.1 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严格强化户籍管理基础性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农业, 非农业二元户口管理结构。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引导人口的 合理有序流动,要加快户籍管理立法步伐。加快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步伐,提高 户籍管理科技含量。近年来,不少省市开始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尝试。2001 年底,广东省决 定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实行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对全国各城市放宽户 口登记限制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2.2 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 要实现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就得统筹城乡的发展规划和布局,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 来通盘考虑。以前,我国的实践是城乡各自发展,其结果是城市发展较快,但农村发展滞 后且乡村建设散乱无序,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状况不仅使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 升较慢,而且使城市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最终将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因此,要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要求,统一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将城乡作为一个有机 整体,统一规划,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业园区,休闲娱乐区,商贸区等等。使得城乡 发展在统一的基础上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2.2.3 城乡统一的财政分配 健全我国收入再分配体制,加大对低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和覆盖 面。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收入再分配应该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应对任何社会阶层有收入再分 配上的“歧视”现象。所以,我国的转移支付范围应比日前有所扩人,应该实行城乡统一 的财政分配。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这对于启动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和进一步扩人城镇消费 需求,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 5 3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衔接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都得到了大幅度地发展,城乡分割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 此,需要推进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间建立合理的衔接机制,不仅可以满足城乡之间劳动力的自由流 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还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奠定基础。 3.1 城保与新农保制度衔接的可能性 3.1.1 衔接的经济保证 客观的国情要求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衔接,达到城乡一体化。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 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那 么政府在现阶段有足够的经济承受能力吗?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持续增 长的奇迹。30 年间 GDP 年均增长 9.7%,从 1978 年的 3600 多亿元增长到 2008 年的 30 万亿 元,人均 GDP 超过了 3000 美元,进入到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32008 年,我国第一产业产 值占 GDP 的比重为 11.3%,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45.7%,已经超过日本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 建立以农民为对象的国民年金时的社会经济水平。说明我国已经拥有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的经济基础。 表 1 三年的相关经济指标 年份 国内生产总 值(亿元) 第一产业产 值(亿元) 财政收入 (亿元) 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 (亿元) 农村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 1985 7780 3575 2004.8 397 76.3 2008 314045.4 33702.0 61330.35 4760.62 54.32 2009 340506.9 35226.0 68518.30 5153.17 53.14 西方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经验表明,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时间一般 是在工业化发展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期,也即工业反哺农业时期,在这一时期,国 民经济中已有足够的财力可以用于农村的发展。其经济衡量指标主要有:农业 GDP 的比重、 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人均 GDP 等。西方国家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农业 GDP 比重都 在 10%以下,农业劳动力份额在 30%以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大都在工业化中期,其工 农业结构比例为 8:2,从各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看,只要人均 GDP 达到 2000 美元,就意 味着一国完全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即农业为工业提供剩余使命的结束。此时,为了 使缓慢发展的农业与快速发展的工业和谐进步,就亟需用工业剩余来反哺农业。 经济是影响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体制中, 国家财政承担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的责任。由此可见,政府财政支持能力的强弱 是“新农保”制度运行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政府财政支持能力的预测关系到社会养老保险 3 戴卫东。统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十个关键问题 现代经济探讨 20 6 一体化体制的改革与推进。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 Eviews 软件对我国 2011 2025 年财政收入进行预测分析。 *数据选取与模型建立 选取 1980 年2008 年我国财政收入数据 年份 财政收入 NGR(亿元) 财政收入增 长速度 (%) 年份 财政收入 NGR(亿元) 财政收入增 长速度(%) 1980 1159.93 1.2 1995 6242.2 19.6 1981 1175.79 1.4 1996 7407.99 18.7 1982 1212.33 3.1 1997 8651.14 16.8 1983 1366.95 12.8 1998 9875.95 14.2 1984 1642.86 20.2 1999 11444.08 15.9 1985 2004.82 22.0 2000 13395.23 17.0 1986 2122.01 5.8 2001 16386.04 22.3 1987 2199.35 3.6 2002 18903.64 15.4 1988 2357.24 7.2 2003 21715.25 14.9 1989 2664.9 13.1 2004 26396.47 21.6 1990 2937.1 10.2 2005 31649.29 19.9 1991 3149.48 7.2 2006 38760.2 22.5 1992 3483.37 10.6 2007 51321.78 32.4 1993 4348.95 24.8 2008 61330.35 19.5 1994 5218.1 20.0 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9 注:本表中的财政收入不包括国内外债务收入 1时间数列平稳性判断:给出一个随机时间序列,可通过该序列的时间路径图来粗略地 判断它是否是平稳的。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在图形上往往表现出一种围绕其均值不断波动 的过程;而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则常常会持续上升或者是持续下降。 41)将我国财政收入用 时间序列 Xt 表示,并做时序图判断该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由图 4-1 明显的可以看到,该序 列不是平稳序列,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平稳化处理。 4计量经济学第二版 324 页 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 7 我 国 财 政 收 入 时 序 图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198 0 198 2 198 4 198 6 198 8 199 0 199 2 199 4 199 6 199 8 200 0 200 2 200 4 200 6 200 8 年 份 我国 财政 收入 我 国 财 政 收 入 时 序 图 图 4-1 2)平稳化处理:先对序列 Xt 根据 logXt=log(Xt)这一函数进行平稳化处理,再对其进行 平稳性检验。ADF 检验图以及自相关图,偏相关图分别如下图 4-2,图 4-3,图 4-4 所示。 8 2.模型识别 AR 模型:自相关系数拖尾,偏自相关系数截尾; MA 模型:自相关系数截尾,偏自相关函数拖尾; ARMA 模型: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均拖尾。 从 logngr 的自相关图和偏相关图中可以看出,ACF 拖尾,PACF 截尾并且在第二阶就明 显下降。因此,可设定为 AR(1)过程。 3.模型估计与诊断 利用 eviews 软件中的“quick”estimate equation 对该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估计。 AR(1)的回归结果如下: 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 9 4模型预测 上图中,实线代表的是 logngr 的预测值,两条虚线则提供了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区间。可以 看到,logngr 的值越来越大,则 NGR 的值也越来越大。我国财政收入在未来几年,依然保 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对新农保的支持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3.1.2 衔接的制度基础。 新农保险制度采用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框架,城镇社会养老保险采用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因此,这两种制度框架在总体上具有一致性,体现了 城乡之间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为实现全国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奠定 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5 10 3.1.3 衔接的法律保障 根据 2010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 农民工在不同城市之间的缴费年限可以累加,从而减少了对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 消极影响,可以改善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状况。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当 中,必然会涉及农民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农民工是连接城镇和农村的重要纽带。有 学者研究指出,使农民工享有与城镇居民平等,无差异的社会保障权利以及其他权利是促 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动力,是跳出“流动但不定居,定居但不融合”怪圈,实现“流动, 定居,融合”的最根本的途径。 3.2 衔接方案 3.2.1 衔接路径 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使每个公民在“老有所养”方面享有平等的权 利,我们需要从很多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重点的我们从巩固和发展城保和新农保入手。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继续扩大城保的覆盖群体的同时要完善养老保 险的筹资与基金运行能力,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能力。并且,我们要重点抓好新 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新农保试点的范围,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个人账户+社会统筹” ,然而,新 农保的“新”主要体现在社会统筹部分完全由政府财政支出。因此,我们可以从个人账户 和社会统筹两个方面进行衔接。 社会统筹部分的衔接,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按照“比例支付,分段计算” 的原则进行衔接。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来源于企业缴费,因此, 我们可以引入一个社会账户,记录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统筹部分的时间和金额。假设 A 原来在城镇工作,参加城保,现在选择到农村去就业,这样就可以暂时封存社会账户。若 A 再次回到城镇工作,那么继续开放社会账户,并与原来的缴费标准和缴纳年限相累计。 当 A 到达退休年龄时,A 领取的养老金是农村养老金与城镇养老金的加权相加。个人账户 部分的衔接,则只要采取简单的相加即可。因为城镇养老保险和新农保都设有个人账户, 并且都实行基金积累制,且计发标准也一致。从这一层面上来看,个人账户的一体化只要 将缴费年限和金额直接累计相加。 3.2.2 衔接步骤 第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构筑覆盖全体国民的养老“安全网” 。在目前的养 老保险制度范畴内,还有一些农民和城镇居民遗漏在养老保险体制外的现象。从 2009 年实 行新农保试点以来,已经在不断的扩大农民的参保范围。我们需要加大新农保的试点建设, 同时针对城镇非从业居民,需要采取一些特殊方法,例如补缴养老保险费使其参加城镇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使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社会全体人员。 5 2010 年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 11 第二步:要打破户籍限制,实现城乡居民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一种制度下,可以 选择多档次的缴费模式, 3.3 案例分析 浙江省宁波市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已 开始对养老保险一体化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从 2008 年 7 月 1 日开始,奉化市将对被征地 人员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进行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待遇标 准、统一经办机构、统一操作、统一管理,实现“三保合一”。随着奉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建 设的不断推进, “三保合一”模式已经成为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一项重大举措。 根据分析, “三保合一”具有六大特点: 一,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障的城乡统筹。农民和居民,打破了身份界限,实行同等缴费, 同等享受社会养老保障。 二,一次缴费终生享受。参保人员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障费,就能终生按月享受养老待 遇。男年满 60 周岁、女年满 55 周岁的,投保次月就可领取养老金。 三,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实行政府待遇补贴,对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人员补贴缴 费额的 30的要求。 四,政策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对于个别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经申 请批准,允许分次缴费。 五,率先在全省实行丧葬费补贴。办法规定参保人员死亡时,发给 1000 元丧葬补贴费。 目前,浙江省内出台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障 等养老保障政策中都未实行丧葬费补贴,致使那些个人账户余额为零的享受人员死亡后因 其亲属未能及时办理终止手续,多领、冒领养老金现象时有发生。我市率先实行丧葬补贴 费,一来加大了参保人员的参保积极性,二来将有效防止多领、冒领现象的发生。 六,建立各项养老保险(障)制度之间的互通机制。办法规定了“老农保”和“城乡 居民养老保障”的转换通道,已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的人员,在符合被征地人员养老保 障参保条件时的转换办法;同时鼓励引导年轻的被征地人员、城乡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或城镇职工低标准养老保险。这些互通机制的建立,使城乡群众因身份、户籍和 保障需求的变化可适时选择不同的养老保障,实现了城乡一体、无缝衔接。 “三保合一”自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调查显示,57.94%的老人认为该 模式缓解了子女养老或者是自我养老的压力;31.75% 的认为很大程度上有缓解。有 84.23% 的群众认为该养老保障模式很实惠或者有所受益,对奉化模式的满意率达到 52.38%。 (以上数据来自宁波大学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资料) 表 2: 2008 年奉化地区主要经济指标 农业占 GDP 比重 农业劳动力比重 工农业结构 人均 GDP 8.8% 21.4% 50.8:8.8 39075 元 从以上三项指标来看,奉化已经完全具备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条件。所以 在经济的强有力支撑下,奉化的三保合一模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三保合一”模式是社会 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典型,在奉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可以在经济有条件的地区逐步 实现更大范围的一体化。 12 4 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模式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当前我国的主要任务。我国的养 老保险制度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覆盖面偏窄,未被覆盖的劳动者不能充分分享经济发展 的好处;缴费水平偏高,增加了财政负担、削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养老保险制度 要统筹考虑国家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在不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个人就业的条 件下,确定适度的保障水平。 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进程,最终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 全国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但是,我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差别很大, 因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制是一种必然趋势。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制度类型 国民养老金 强制性年金 商业保险 家庭养老 管理主体 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 商业机构 家庭单位 特点 覆盖所有的 劳动者,养 老水平由国 家统筹,统 一规定。确 保老年人的 基本生活保 障,突出养 老保险的保 障功能。 具有强制性, 缴费水平由 居民根据自 己的情况决 定 居民自愿参 加,水平由 自己的个人 偏好以及经 济能力决定, 市场化运作。 主要提供精 神慰藉,作 为养老保险 的重要补充 第一层次国民养老金,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缴费情况采用税收的形式,类似于个人 所得税,采用累进制的征税形式。这一层次是为了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和保障功能,体现 社会公平,有效地解决我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因此,每个人领取的养老金与他的缴费没 有任何关系。每个人在达到年龄标准之后每个月都收到相同的养老金。当然,如果这一层 次的养老金过高,会影响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供给,大家都倾向于提前退休,企业的用工 成本将上升。这样不利于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所以,国民养老金只能使居民达到最低的 生活保障水平。在这一阶段,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一样多的。 第二层次强制性年金。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企业年金和个人年金, 缴费方式采用收费的形式,可以按照缴费的多少确定年金的等级。面向所有的居民,具有 强制性,但是缴费等级和年金水平具有可选择性。其目的是使居民在拥有最低生活保障的 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老年时的生活水平。年金缴费计入个人账户,实行基金制模式。该部 分基金可以由中央政府授权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管理操作。 第三层次商业保险。居民个人自愿参加,其覆盖对象主要是高收入人群,政府根据经 济发展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予鼓励与支持。保费收入完全由商业化运作,每个人的保 障水平由个人偏好和经济实力决定。 第四层次家庭模式。以上所述的三种模式,是为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提供必要的收入, 是一种物质保障,而在享有物质保障的同时,给老年人适当的精神慰藉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因此要在以上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基础上再加上家庭模式,让儿女给老人精神上的满 足。精神慰藉也是老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养老也就成为养老保障体制的一个有 益补充。 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 13 这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优点:一是有效分散风险,如第一层次实质上是现收现付制, 当年收支在全体参保人之间统筹,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较大,但是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和投 资风险问题;第二层次正好与之相反,实行基金积累制,受金融风险影响较大,但对人口年 龄结构变化不敏感,两者结合可以较好的分散风险。二是保障水平弹性较大,具有很强的 灵活性,满足了不同人力资本水平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的目 标。三是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养老责任,资金来源多元化,有利于实现资金平衡。 基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已经是当前政府的执政理念与目标。建 立与健全城乡一体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5届数学七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广州实验学校数学七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大学生情感困惑问题调查
-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十篇
- 泪腺日常护理指南
- 语言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 应届生校招:国企大数据岗位面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岗位面试题及答案
- 颛孙恩扬心得体会模版
- 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框架
- 2025年统计学专业期末考试题库-抽样调查方法应用案例分析试题
- 2025陕西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 2025年下半年贵州乌江水电开发限责任公司大学毕业生招聘若干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车载充电器》课件
- 2025年浙江东阳市九年级中考语文3月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4年沈阳市三支一扶考试真题
- 《绝经后出血》课件
- 食品合作商合同协议
- 中药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脑梗死的介入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