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_第1页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_第2页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_第3页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_第4页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 映雪囊(nn 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 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 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孙康映雪苦读) 当 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 ),也和孙康一样,没有 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 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负薪(xn )挂角 汉 朝时候的朱 买臣,小 时候,家里很 穷。 为了维持生活, 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 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 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 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 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 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 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 息。时间 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 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 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 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 这样 会把头皮扯痛了,马 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战 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 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 视。回家后,家人 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 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 2 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 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 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 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 股“这句成 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 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 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 晚上想读 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 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 来。就这样,他 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 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 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 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 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 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 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 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 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 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 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3 做人的成语故事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着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 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 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 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 去,仔细 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 头。不仅 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 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 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 射去。可是,一连 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 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 学者扬雄。 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 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 便由此流传下来。 囫囵吞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 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 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 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 护牙齿了吗?” 4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 是囫囵吞下枣吗?” 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 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 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来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 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 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 “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 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 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 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 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 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 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 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 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您看,一匹恶 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 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 忠奸颠倒,社会腐败,百姓遭殃。 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 “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 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 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 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 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 “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 为了娱乐,你想想,如 5 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 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 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 时方恨少“,平常若不 充实学问, 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 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 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 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 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 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 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 。对于这 么一部巨着,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 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着时,曾有人觉 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 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 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 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 持每天阅读三卷,有 时因国事忙耽搁了, 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 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 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 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 6 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 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 总有益处 孝敬父母的成语故事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 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 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 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 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 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 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 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 9 岁时,母亲就去 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 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 后,他对 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 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 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 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 7 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 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 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 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 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 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 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 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 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 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 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 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 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 的父亲早些入睡。 诚信的成语故事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 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 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 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 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 50 金。重赏之下必有勇 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 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 8 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 终统一了中国。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 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 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 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 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 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 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 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 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 得不偿失的。 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 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 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谦虚的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 家都向 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 太庙去祭 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 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 “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 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 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 。”弟子们想: “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9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 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 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 形容虚心求教。现在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