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人口比例与构成_第1页
德州市人口比例与构成_第2页
德州市人口比例与构成_第3页
德州市人口比例与构成_第4页
德州市人口比例与构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州市人口比例与构成 德州信 息网 德州市志 德州的人口构成,建国前后有较大变化。人口的年龄构成,已从 典型的年轻人口类型发展到了典型的成年人口类型;性别结构,多 种因素造成了德州性比例较高,以致超过了全国平均性比例;民族 构成,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德州只有 4 个民族,第四次人口普查时, 德州有民族 23 个,35 年间增加了 19 个民族;文化构成,建国后, 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均有很大提高,文盲半文盲率明显下降,现按 千人拥有小学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已高于全省平均数;行业、 职业构成,1 976 年前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1976 年后非农业人 口超过了农业人门。年龄构成 据 1 964 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本市 0l4 岁人口占 全市总人口的 40. 96%,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 3. 43%,老少比为 8.4%,属典型的年轻人口类型。据 1982 年第三次 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本市 014 岁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 27, 4%,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 3. 93%,老少比 14. 34%, 属从年轻人口类型向成年人口类型的过渡阶段。据 1 990 年第四次 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本市 O14 岁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 22. 63 lK,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的 4.27%老少比为 18. 88%属典型的成年类型。从几个重要年龄组发展变化状况分析, 人口年龄构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06 岁学龄前儿童组无论是绝对数和比重均大大减少。 1964 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市 o6 岁人口为 3357 人,占总人口 的 20. 30%。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市 O6 岁人口为 29621 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11. 36%。1 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市 06 岁人口为 35284 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10. 97%,比 1 964 年下降 了 9.33%比 1 982 年下降了 0. 39% (二)劳动适龄人口剧增,比重增加。1964 年,1560 岁人口 占全市总人口的 54.02%。1 982 年,1560 岁人口占全市总人口韵 66. 29%。1990 年,1560 岁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 70. 98“,比 1 9 64 年增加 16. 96“,比 1 982 年增加 4. 69%。 (三)由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增加,从而总抚养系数下降。据第 二、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1964 年本市总抚养比为 85%;1 982 年总抚养比为 50. 86%;而 1 990 年本市总抚养比为 36* 81%, 比 19 64 年下降了 48. 19“,比 1 982 年下降了 14, 05%,即 1 990 年 平均每百名劳动适龄人口比 1 964 年少负担 48, 19 人,比 1982 年少 负担 14* 05 人。 (三)育龄妇女人数增多。1982 年,争市育龄妇女为 72 649 人, 占总人 n 的 27+ 8606,占妇女人口的 58,l 9%其中年龄在 1 5- 29 岁的妇女人数占育龄妇女的 56. 34%。1990 年,全市育龄妇女为 97 244 人,占总人口的 30. 25%,占妇女人口的 62. 45%,比 1982 年增 加 4. 26%,其中年龄在 1529 岁的妇童人数占育龄妇女的 76. 70%,比 1 982 年增加 20. 36%。 性别构成 改支队的集体户口男性较多;三是驻德大中专院校学生男性占多数。 据 1 99 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表明:按年龄分组性比例 为1622 岁年龄组性比例最高,均在 1 1 0 以上,甚至高达 115;Ol 岁年龄组性比例也超过全国平均性比例。 1787 年(清乾隆五十二年)有人口统计以来,男性人 n 一直多于 女牲人口。 解放前由于经济、文化水平低,卫生保健条件差及“重男轻女” 意 识,影响了女性人口存活率。加之在战争年代德州为南北纷争之地, 历代统治者都派重兵把守,也是德州市性比例较高的因素之一。 解放初期到 1 960 年,国民经济逐步发展,外县市人口涌入本市 (主要足男性人口,来本市务工、经商) ,性比例一直很高。三年自 然灾害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挫伤,本市大量人口流向外地(主 要是男性人口) ,德州市性比例比解放前明显下降,降到 1962 年 的 105. 88。60 年代中期以后,性比例浮动在 1 1 0 左右,并有下降 趋势。据 1 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国平均性比例 为 106,6,德州市 1990 年的性比例为 108, 55,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原因一是家在邻县而在本市工作的男性工人较多;二是德州劳 城区和郊区人口性别构成特点是市区高于郊区,远郊高于近郊。市 区各街道办事处、郊区各乡性比例也不相同,市区性比例为 114.8, 郊区性比例为 100. 11。建设街道办事处辖区性比例居全市首位,为 124, 60,因德州劳改支队坐落在该辖区。其次是马市街道办事处, 性比例为 115. 33,因德州铁路集体户属该辖区,且大都是单身男职 工。郊区农业人口中,性比例近郊低于远郊,因近郊青年妇女同城 市人口结婚的较多,户口不能迁往市区,故性比例较低。 在业人口中男女性比例也不同。1982 年人口普查时,全市在业人 数为 150625 人,其中男性 85199 人,女性为 65426 人,性比例为 130. 221 1990 年人口普查时,全市在业人数为 189891 人,其中男性 为 104263 人,女性为 85628 人,性比例为 121, 76。两次人口普查 资料表明;1990 年在业人口总数中,女性占有比例比 1 982 年增加 31. 65%。从各行业在业人口性比例看,某些行业如建筑,交通运输、 邮电通讯业性比例较高,1 990 年与 1982 年相比均有增长。而卫生、 体育、社会福利业性比例最低,1 990 年与 1 982 年相比更有所下降。 从在业人口性别比例来看,各类职业人口间的性比例更为悬殊,如 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性比例1982 年 为 739, 54, 1 990 年为 603* 55,1 990 年与 19BZ 年相比性比例明显 降低,但还是较高的,而农林牧渔水业的在业人口,仍为较低的一 类。 不同文化程度人口中的性比例相差也很悬殊。据第四次人口普查 资料统计衰明: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人口性比例为 354.8;大学专科 文化程度的人口性比例为 209, 34;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性比例为 128. 23;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性比例为 122- 29;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性 比例为 1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