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对眼耳鼻喉肿瘤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影像学对眼耳鼻喉肿瘤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影像学对眼耳鼻喉肿瘤的临床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像学对眼耳鼻喉肿瘤的临床应用 (一)眼部肿瘤 眼眶肿瘤种类很多,表现复杂,可分为原发、继发和转移性三大类。一般 认为,原发肿瘤以良性居多,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继发肿瘤多来自 鼻腔、鼻旁窦,少数可来自颅底和附近颅内。转移性肿瘤侵犯眼眶少见,可限 于眶内,亦可与眶周侵犯并存。 影像学检查为眼眶病变和肿瘤诊断的重要方法。一般 x 线平片除少数病例 可发现有眼眶骨质改变以支持诊断外,主要用以除外眶周病变。CT、MRI 可显 示眼部软组织和骨结构,从而成为诊断眼眶肿瘤的理想方法。 1 海绵状血管瘤 为最常见的眼眶肿瘤。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大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较多。 此瘤有完整包膜,内含较多血窦,供血动脉多细小,瘤内循环缓慢,引流静脉 则较粗大,有的伴血栓机化形成的静脉石,临床表现为单侧缓慢渐进性突眼, 伴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和眼底压迫征象。有的可表现为低头位时突眼加重。 (1)X 线平片表现:大多无明显改变,病灶较大者患侧眼眶密度增高。大多 有不同程度的眼眶普遍性扩大,一般无骨质破坏,少数可见同心圆静脉石形成, 是血管瘤的有力证据。 (2)CT 表现:为球后类圆形实质性肿块,边界大多清楚而光滑。肿块大多位 于肌锥内,致眼球突出和视神经受压移位。平扫时肿块密度较高和均质,少数 见钙化;增强后病灶大多呈均匀性明显强化,有时可见瘤内斑点状血窦染色。 MRI 表现:肿瘤在 T2WI 与眶内脂肪相比呈低信号,与眼肌相比为等信号, T2WI 呈高信号,肿瘤信号不均,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MRI 可清楚显示肿块与 视神经的关系。 2 视神经肿瘤 包括视神经胶质瘤和视神经鞘脑膜瘤,以前者多见,两者之比为 34:1。 视神经胶质瘤由视神经胶质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大多为分化较好的星形 胶质细胞瘤,少数为少枝胶质细胞瘤。可发生于视神经通行的任何部位,以视 神经、视交叉和视束为好发处。视神经胶质瘤好发于 10 岁以内儿童,少数可见 于青年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损害早且较严重,可出现斜视和眼球震颤, 眶内生长可致眼球向正前方突出。视交叉肿瘤可引起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紊乱及 颅内压增高。 (1)X 线平片表现:早期无明显改变,待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平片上多 数可见眼眶轻度扩大和视神经孔扩大。晚期还可向颅内扩展,引起眶锥骨质破 坏;视交叉沟增深,蝶鞍呈“W”形等改变。 (2)CT 和 MRI 表现:患侧视神经局部增粗,多呈纺锤形。肿瘤也可呈结节状 或隆起形,可见肿块与视神经相连。增强后扫描可见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肿瘤较大可沿视神经管进入颅内,累及视交叉或视交叉后脑组织,此时 MRI 显 示病变范围明显优于 CT,尤其是 T2WI 上的病灶高信号及增强病灶强化,勾画 出清晰的肿瘤轮廓。 (二)耳部肿瘤 常见的耳部肿瘤有听神经瘤、颈静脉球瘤、中耳癌和外耳道癌等? 1 听神经瘤 多见于中年人。常位于内耳道口的蛛网膜下腔,即桥脑小脑角。 x 线平片表现:内耳道扩大,出口宽大者如喇叭状,出口较小者如瓶状, 为肿瘤在内耳道生长明显膨胀压迫所致。内耳道扩大并变短。内耳道和岩 锥尖骨质破坏。 CT 表现:高分辨薄层 CT 可显示突出于内耳出口的小肿瘤,!内耳道管腔可 稍增大,或无骨质改变。肿瘤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病灶大多呈显著强化,较 大的肿瘤内可有囊变或出血,故密度不均匀。CT 观察局部骨质吸收破坏明显优 于平片。 MRI 表现:局限于内耳道内小听神经瘤在 MRI 上可显示听神经局部增粗或 小结节状,同时可见内耳道扩大变形。小肿瘤信号大多为均匀,有较大瘤内囊 变或出血者呈混杂信号。增强后 T,WI 显示肿瘤更为清晰,对小肿瘤(小于 3mm)诊断颇有帮助。对于管内或小听神经瘤的诊断,MRI 较 CT 为优。 2 中耳癌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远较外耳癌多见。绝大多数中耳 癌病例有长 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X 线平片表现: 中耳癌早期即可致听骨破坏,中耳透光度减低,中耳骨 壁稀疏或破坏,以颅底片显示最佳;乳突破坏。由于患者多有长期耳流脓病 史,乳突大多为坚实型或板障型。中耳癌侵犯乳突早期,局限于鼓窦人口和鼓 窦区,可见该处骨质稀疏破坏,边缘模糊不清。进一步发展时,可出现乳突骨 质大块破坏透光区,边缘不规则。晚期中耳癌可向不同方向侵蚀,向上扩展破 坏颞鳞及岩骨乳突部颅板,向前可破坏颞颌关节及周围中颅窝底,向后破坏乙 状窦及枕骨,向外侵犯外耳道。 CT 表现:薄层高分辨率横断面及冠状面增强 CT 扫描可显示肿瘤及骨质破 坏范围。早期病例可见鼓室内软组织肿块,因其血供丰富,故强化显著。CT 骨 窗可清楚显示中耳癌向不同方向发展,浸润破坏骨质结构。 MRI 因不能显示骨质破坏细节,在中耳癌中应用较少。 (三)鼻部肿瘤 鼻腔和鼻旁窦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常见部位,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2,占 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 20。影像检查尤其是 CT 和 MRI 检查可帮助较早期诊断, 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为治疗计划提供主要依据。 上颌窦癌:上颌窦为鼻旁窦恶性肿瘤发生的最常见部位,大多为上皮癌, 且多为原发。 X 线平片表现:早期癌肿局部于窦腔内,表现为窦腔透光度减低,窦壁骨 质无改变。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有骨质侵犯,较早时局限于上颌窦内侧壁。少 数患者癌肿可首先破坏顶壁、外底壁或前壁。侧位片及侧位体层对显示前壁破 坏较好,颅底片对显示上颌窦后壁有帮助,但以体层摄影显示较佳。 CT 表现:早期骨质破坏表现为窦壁连续性中断;窦腔内软组织块影,并可 沿窦壁向外浸润,尤以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晰。90以上上颌窦恶性肿瘤都有不 同程度的骨质破坏,为支持诊断的重要征象。CT 的冠状面及横断面能清楚显示 上颌窦癌向周围扩展侵犯的范围; MRI 表现:MRI 对上颌窦癌肿的骨质破坏显示不及 CT 清楚,但对癌肿的窦 腔外侵犯显示好,并能较好地区别肿瘤和伴存的炎症,有利于明确肿瘤的边界 范围。 (四)咽部肿瘤 鼻咽癌: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明显多 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 预约扣扣:610581651 于女性。患者可出现鼻阻、头痛、耳鸣等症状,但以回缩性涕血最具特征。X 线平片表现:鼻咽部侧位片可显示顶、后壁肿块,颅底片可显示侧壁肿块。有 时癌肿浸润牛长可呈广泛性增厚,少数病例可向前侵及鼻腔,或向下扩展至口 咽,向上扩展侵犯颅底骨质,或通过颅底孔道扩展至颅内。颅底片可显示颅底 骨质破坏。 CT 表现:鼻咽癌最常发于鼻咽部侧隐窝及顶后壁。CT 平扫示局部软组织肿 块,多数边界欠清,常侵犯邻近骨和咽旁组织。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当肿瘤 中心有坏死时,坏死部分不强化。CT 在显示鼻咽部肿块的同时,还清楚地显示 肿块的范围,周围结构受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CT 有利于肿瘤分期,为放疗提 供可靠的依据。 MRI 表现:MRI 对肿瘤信号改变较敏感,尤其在 T2WI 上,因此常能显示咽 隐窝内较小病灶,同时还可发现在鼻咽癌较早阶段即出现的中、内耳和乳突的 浸润。对放疗后患者,MRI 可帮助区分放疗后纤维化和肿瘤复发。 (五)喉部肿瘤 喉癌: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610581651)临床常见于中老年男性。按 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可分为声门型、声门上型、声门下型和全喉型。X 线平片 表现:x 线检查主要是帮助了解病变侵犯范围。早期表现为局部软组织增厚, 或呈结节状,常伴喉腔变小或闭塞。声带癌者表现为声带增厚,喉室呈不规则 裂隙状或完全闭塞。声门下区受侵犯,表现为前壁软组织增厚,腔影变窄。 CT 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范围及邻近组织的浸润,了解有无颈 部淋巴结的转移,从而对肿瘤进行分期。CT 平扫喉癌表现为声带局限性增厚或 局部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局部骨质破坏;增强后病 灶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同时可清楚显示喉深部结构以及周围血管和淋巴结等颈 部软组织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