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花-归脾汤加减治疗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4200-2_第1页
张丽花-归脾汤加减治疗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4200-2_第2页
张丽花-归脾汤加减治疗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4200-2_第3页
张丽花-归脾汤加减治疗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4200-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绞痛 50 例临床观察 张丽花 1 (1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 内三科,河北邯郸 056006) 【摘要】 目的 张子明老师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现总结归脾汤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100 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0 例,在运用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扩 冠、降低心肌耗氧量、调脂的基础上,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 扩冠、降低心肌耗氧量、调脂常规治疗;观察患者心绞痛、心电图改善。结果 治疗组在心 绞痛、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绞痛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 归脾汤 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 心绞痛病因多为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 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 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 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在中医属胸痹、心悸范畴,随着血压、血脂、血 糖等升高的高危因素,心绞痛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趋于年轻化,给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 来不良影响,笔者在 2014、012014、08,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绞痛患者 50 例,现 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本院心内科门诊心绞痛患者 48 例及住院心绞痛患者 52 例, 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50 例,其中男 20 例,女 30 例,年龄最大 81 岁,最小 38 岁,平均 年龄 63.2 岁,病程在 3 个月到 15 年,平均 8.32 年;对照组 50 例,其中男 22 例,女 28 例, 年龄最大为 82 岁,最小为 39 岁,平均年龄 65.3 岁,病程在 4 个月到 14 年,平均 9.02 年。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显著差异性(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1胸痹、心悸的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2确诊 患者均有心绞痛病史,心电图提示 ST-T 异常。 1.2.2 入选标准 符合以上西医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年龄 3882 岁。 1.2.3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合并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 常的患者;有免疫系统疾病者;有其他心脏疾患者;有严重脑、肾、血管疾病及肿瘤、血 液系统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病情用药,如血压高者给予降压药,血糖高者给予降糖药,如 在心绞痛发作时给予含化“硝酸甘油片 0.5mg”。对照组给予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 聚集、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冠、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降低心肌耗氧量、辛伐他汀片调脂。治 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上给予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白术 12 克、黄芪 30 克、当归 10 克、 龙眼肉 10 克、人参 10 克、茯神 10 克、炒枣仁 15 克、远志 10 克、木香 6 克、炙甘草 6 克, 若痛轻重者去木香,加川牛膝 15 克、红花 12 克、益母草 30 克,以活血调经;胁下有痞块 属血瘀者,可加郁金 10 克、丹参 30 克、川芎 10 克、赤芍 10 克以活血祛瘀、消癥化积; 面色灰黯,汗出肢冷加制附子 3 克、桂枝 6 克;胸闷乏力、痰浊壅塞,加瓜蒌 15 克、薤白 10 克、陈皮 10 克、半夏 10 克,每日一剂水煎 2 次取汁 300ml,分 2 次口服。两组均为连 服 30 天一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低盐饮食,低脂饮食。 1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定疗效,显效:症状和 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X2 检验 2、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见表 1 表 1 2 组症状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26(52) 20(40) 4(8) 92% 对照组 50 13(26) 18(36) 19(38) 6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比较 见表 2 表 2 2 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20(52) 25(50) 5(10) 90% 对照组 50 16(32) 14(28) 20(40) 6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 1、表 2 可见,治疗组患者症状、心电图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后明显好转,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血压、血糖、电解质、肾功无明显差别。 3、讨论 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 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 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 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 在 40 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典型心绞痛发作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窄息性疼痛, 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 死的恐惧感觉,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重者还出汗,疼痛历时 15 分钟,很少超过 15 分钟;休息或含有硝酸甘油片,在 12 分钟内(很少超过 5 分钟)消失,常在体力劳累, 情绪激动(发怒,焦急,过度兴奋),受寒,饱食,吸烟时发生贫血,心动过速或休克亦可 诱发,不典型的心绞痛,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左 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或仅有左前胸不适发闷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 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将心绞痛分为劳累性和自发性两大类,结合近年对心绞痛病人深 入观察提出的一些类型,现将心绞痛归纳如下的三大类:劳累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 混合性心绞痛。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 易患因素,除外其它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诊断,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以 R 波为主的导联中,ST 段压低,T 波平坦或倒置(变异型心绞痛者则有关导联 ST 段抬高),发 作过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心电图无改变的病人可考虑作负荷试验,发作不典型者,诊断 要依靠观察硝酸甘油的疗效和发作时心电图的改变;如仍不能确诊,可多次复查心电图,心 电图负荷试验或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如心电图出现阳性变化或负荷试验诱致心绞 痛发作时亦可确诊,诊断有困难者可作放射性核素检查或考虑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考 虑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者则必需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可显示管壁的 病变,对诊断可能更有帮助,冠状动脉血管镜检查也可考虑。心绞痛是目前冠心病的常发 类型,其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轻者反复发作,重则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脏性猝 死,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增加了人们的思想压力,加重了人们的经济及 生活负担,其治疗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工作质量,提高病人的生活信心。在治疗上,发 作时立刻休息,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快的硝酸 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其阻力,增加其血流量外,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 扩张作用,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 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受体阻滞剂( 阻滞剂),具有阻断拟交感胺类 对心率和心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从 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此外,还减低运动时血流动力的反应,使在同一运动量水平上心肌 氧耗量减少;使不缺血的心肌区小动脉(阻力血管)缩小,从而使更多的血液通过极度扩张的 侧支循环(输送血管)流入缺血区。用量要大。本研究常规组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 集,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冠,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降低心肌耗氧量,辛伐他汀片调脂改善心 肌供血及预后。 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病在心,与脾和肝肾三脏有关。中医认为“人年 四十,阴气自半”,肾气已虚,鼓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机体内已有血行迟缓,聚湿生痰, 瘀而不通之势,这是本病发生的前提和基础。辨证多为“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痰浊瘀阻、 心血不足、心虚胆怯”。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以归脾汤加减。归脾汤,出自计生方, 方中黄芪补脾益气,龙眼肉补脾气,养心血,以补气养血;人参、白术补气, 增加黄芪补脾益气之功,当归滋养营血,合龙眼肉,增加补心养血之效,茯神、 炒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不碍胃,补而不滞;炙甘草补气 健脾,调和诸药。全方的配伍既能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 源。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方中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 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合而用之,则气血生,心血足,胸中窒闷 可除。 现代药理研究归脾汤具有改善骨髓微循环,增加骨髓造血组织,促进多能 干细胞进多能增殖分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发育成熟,延长中性粒细胞寿命等作 用。还有促进白蛋白合成,增加血红蛋白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作 用。本研究显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绞痛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心绞痛。综上所 述,发挥中医优势,通过中药治疗巩固患者稳定期,减少住院率,减轻患者的 耐药率,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做出中医药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年 2 月第 2 版:126- 144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 7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1 月第 7 版: 274-284. 3 王传舫, 归脾汤加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 实用内科中医杂志 2011,25(5):66-67 4 郑莜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 73 5 张映梅,邓耀波 归脾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 56 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