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考试复习资料三_第1页
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考试复习资料三_第2页
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考试复习资料三_第3页
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考试复习资料三_第4页
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考试复习资料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考试复习资料三(常见异常心理 的症状) 一、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制力障碍) (一) 感知障碍 (1)感觉障碍 a.感觉过敏: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对外界低强度刺激 过强反应(神经症患者)b.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感受迟钝(多见于抑郁、木 僵、意识障碍)c.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适感或 难以忍受的异常感(精神分裂,抑郁,神经症) (2)知觉障碍 a.错觉: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精神疾患的错觉不能接受现 实检验,常带有恐怖性质 b.幻觉:A.幻听:精神病的诊断鉴别(精神分裂症, 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B.幻视:精神分裂 C.幻嗅:D.幻味 E.幻触 F.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精神分 裂症,严重的抑郁症 G.思维鸣响:听到自己所思的内容。 (3)感知综合症:非真实感,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 (二) 思维障碍 (1)维形式障碍:a.思维奔逸:思维活动量增加,语言多,快,转换话题等特 征(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b.思维迟缓:思维慢,反应迟缓, 语音低沉,抑郁思维联想(抑郁状态性精神障碍)c.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 概念和词汇贫乏,回答语言少,慢,多见神经分裂症 d.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答非所问,精分早期 e.破裂性思维:旁人无法理解其意 义,精分特征的思维联想障碍 f.思维不连贯 g.思维中断:大脑一片空白 h.思 维插入:思维被夺得感觉 j.思维云集:大量的内容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k.病理 性赘述:不能简单明了,直接了当的回答问题。L.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紧抱暖 气片)z.语词新作 x.逻辑倒错性思维:吃菜就是吃祖先。 (2)思维内容障碍(精神分裂):a.妄想:A.关系妄想(吐痰针对他)B.被害 妄想:偏执性精神病。C.特殊意义妄想 D.物理影响妄想(X 光、激光)E.夸大 妄想:夸大财富、地位(情感性躁狂)F.自罪妄想 G.疑病 H.嫉妒 J.钟情 K.内 心被揭露感,又称洞悉感:分为原发性:突然发生,与处境无关,继发性 b.强 迫观念又称强迫思维,反复出现脑海中,多见于强迫症,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 症。c.超价观念:发生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观念是片面的,有出入的,只是 有这种观念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1)注意障碍: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感知觉、思维、记忆、智能等活动 之所以能正常进行,均需要注意的参与,因此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 患者主动和被动的注意的兴奋性减弱,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记 忆力受到影响。(神经衰弱症状群、脑气质性精神障碍) (2)记忆障碍:记忆包括识记、保存、认知和回忆四个过程。记忆障碍包括: a.记忆增强:不重要的事都回忆起来(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b.记 忆减退 c.遗忘,有心因性遗症,对某一特定经历完全遗忘 d.错构 e.虚构 (3)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 (四)自制力障碍: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能力,神经症通常能认 识到不适,要求治疗,自知力完整,自知力是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及严重 程度及疗效的重要指标。 二、 情感障碍 (一)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1)情感高涨:患者常面带笑容,心里高兴像过节,睡眠少,爱管闲事,自我 评价高,说到伤心事,也会哭泣,但很容易恢复原来的好心情(情感性精神障 碍,躁狂发作) (2)情感低落:患者痛苦悲伤,失眠,安静独处,思维迟缓,对社会交往顾虑, 自我评价低,有自罪妄想,有自杀企图(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3)焦虑:对健康等问题忧虑不安,伴有资助神经紊乱,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 有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焦虑症、惊恐障碍) (4)恐怖:患者遇到特定的境遇(集会)或一定事物(看到家犬)产生紧张, 恐惧(恐怖症)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1)情感迟钝:患者对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如对亲人疏远、冷漠 (多见精神分裂早期) (2)情感淡漠:患者对正常人的情感波动的事及切身利益缺乏反应,对事漠不 关心,表情呆板(分裂症衰退期) (3)情感倒错:如遇到高兴的事,确表情悲哀(精神分裂) (三)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1)情感脆弱:患者常为小事或无关重要的事而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 克制(神经症,神经衰弱) (2)易激惹:为细小的事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 发雷霆,持续时间比较短暂。(脑硬化性精神障碍) (3)强制性哭笑:没外因,突然出现不能控制,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 患者对此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笑。(脑气质性精神障碍) (4)欣快:面带单调刻板的笑容(脑硬化精神障碍) 三、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强,躁狂时情感高涨,终日不知疲倦,但做事虎 头蛇尾(精神障碍)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受妄想支配,不断的调查寻找了解, 存照证据或到处控告等。 (二) 意志缺乏: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生活懒散,卫生差(精神分裂) (三)意志减退:意志活动减少,一种是抑郁状态,患者的学习工作或家务劳 动成绩受到明显影响,另一种意识减退,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 (四)精神运动兴奋: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协调性精 神运动兴奋时,患者动作行为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有目的的可理 解的(情感精神障碍,躁狂发作)不协调动作行为增多与思维情感不协调(精 神分裂症)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1)木僵:患者不言不语不吃不喝(精分紧张型,抑郁症,心因性,脑器质性 精神病) (2)违拗:让张嘴闭嘴或不作反应(精分) (3)蜡样屈曲:肢体任人摆布(精分) (4)缄默:不回答用手势点头示意(精分或癔症) (5)被动性服从:患者对他人给予的命令全部服从,对自己不利的也一样。 (6)刻板动作:机械、刻板、单调动作 (7)模仿动作:无目的的模仿别人的动作,同木僵,被动服从 (8)意向倒错:与常情违背,行为无法让人理解(喝尿) (9)作态:幼稚、愚蠢古怪动作 (10)强迫动作: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强迫洗手,检查门(强迫 症,强迫状态的精分) 常见精神障碍 一、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一) 精神分裂症: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与精神活 动不协调,脱离现实为特征,认知功能损伤, (二) 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妄想:病前人格多见固执、主观、敏感、猜疑、 好强特征,妄想特征有一定现实性并不荒谬,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有一 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a.两周内急性起病 b.以精神病症状为主 c.起病 前有心因 d.23 个月内痊愈。有的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分裂症性症状为主。如 果病程不超过一个月,可诊断分裂样精神障碍 二、心境障碍:又称情感精神障碍,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认知行为改变, 严重可有幻觉,妄想。 (一) 躁狂发作: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轻型狂躁) (二) 抑郁发作:情绪低落,思维慢,语言少,迟缓(轻型抑郁症) (三) 双相障碍:情绪高涨低落,交替发作 (四) 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起伏的心境障碍,发作形式:环性心境障碍,恶 略心境混合状态(躁、抑)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心因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 因素。 (一)恐怖症:现场恐怖,社交,特定恐怖 (二)焦虑症: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又称慢性焦虑 (三)强迫性障碍,又称强迫症,强迫思维和行为两类, (四)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 (五)神经衰弱: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低,回忆及联想增多,多生 光噪音敏感,易激惹,如水困难 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异常 心理反应而导致的障碍 (一) 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表现 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有恐惧,精神运动兴奋,抑制。 (二)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灾难性精神创伤,数月至 半年内出现,创伤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 历的选择性遗忘。 (三) 适应障碍:易感个性,遇到应激性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一 个月内起病,病程不超过六个月。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一) 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个人生活风格,和人 际关系的异常行为,影响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病人为此痛苦。 偏执型人格障碍:猜疑、偏执为特点 分裂型人格障碍: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特异,情感冷漠,人际关系缺陷。 反社会人格障碍: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 冲动性人格障碍:阵发性情感暴发,攻击性人格。 表演性人格障碍:又称癔症,过分情感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 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的特征 焦虑性人格障碍: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自卑,需要被人喜欢接 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习惯性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回避 活动。 依赖性人格障碍: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无助、无能、 缺乏精力。 心理正常:260 页(郭念峰三原则) 一、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认知与客观现实统一)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协调(伤心的事高兴的表 情)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知情意) 心理健康:285 页(许又新的三标准) 一、体验标准,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自知力) 二、操作标准:个人心理活动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社会功能和谐与否(工 作、学习、人际关系)、 三、发展标准:个人心理发展状态 心理不健康:299 页(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 (一)一般心理问题: 1、 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因此而体验到 不良的情绪(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性质 2、 不良情绪不间断的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时间 3、 不良情绪反应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 能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强度 4、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限于最初事件泛化 总结: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短,情绪反应能在控制之下,不 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二) 严重心理问题 1、 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 恨、冤屈、失落) 2、 时间间断或不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会暂时的失去理性控制,单靠“自然发展”或 “专业性的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的影响。 4、 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被泛化 总结: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度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 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 1、 病程:不到三个月(2 月)评 1 分,3 个月到一年两分,一年以上三分 2、精神痛苦程度:轻度病人自己可以主动摆脱 1 分,中度病人,自己摆脱不了, 需靠别人或处境改变才能摆脱 2 分。重度几乎无法摆脱 3 分 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或工作学习人际交往轻度妨碍 1 分,中度受损, 效率显著下降,减少或者改变工作,社交场合尽量避免 2 分,严重受损,完全 不能工作学习,休假或推卸必要的活动,完全回避 3 分 总结:如总分 3 分不诊断为神经症,6 分以上神经症,45 分为可疑病例,需进 一步观察确诊,需要说明的是,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 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一个习得行为如 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他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 须对其实施奖励,如果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这种被称为“赏罚 法”。以阳性强化法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 法叫阳性强化法。 合理情绪疗法: 是通过咨询师积极主动的提问来进行,提问具有明显的挑战性 和质疑性的特点,内容围绕求助者信念的非理性特征,如:“有什么证据标明 你必须获得成功” “别人有什么理由必须友好的对待你”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通过想象一个不希望发生的一个情景来进行的既让求助者 想象一个情境,情境之下,求助者可以按自己所希望的感觉和行动。 ABC 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 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件事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A 代 表诱发事件 B 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信念 C 代表这一事件后 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系统脱敏法: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或焦虑,方 法是让求助者放松取代焦虑。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 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 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冲击疗法即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暴露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怖和其他负性 情绪反应的行为治疗方法,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 强烈焦虑的刺激情绪中,现实冲击疗法是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怖 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怖的行为,让恐怖自行降低。 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 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电刺激、药物刺激、想象刺激 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是像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 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 班杜拉疗法:1、生活示范 2、象征性的示范 3、角色扮演 4、参与示范 5、内隐 示范 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 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3、强调改变认 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 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贝克的认知疗法: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性思维 2、识别认知性错误 3、真实性验证 4、去中心化 5、忧郁或 焦虑水平的监控 原理: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和情绪的变化,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 认知中找原阏,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会 使心理问题变的越发严重,认知行为疗法,是在认知和行为及情绪之间建立一 种良性循环的过程。 求助者中心疗法:实质是帮助求助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而使人们用来 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成真正的自 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协助求助者寻找迷失的 自我,探索真正的自我,重建新的自我的过程。三种技术:1、促进设身处地的 理解的技术(共情)2、坦诚交流的技术(真诚)3、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 术 远期疗效评估:1、社会接纳程度评估 2、自我接纳程度评估 3、随访调查 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 表现 形式 恋爱 婚姻 家庭 心理 成长 发育 情绪 情感 反应 社交适 应人际 关系 躯体 疾病 其 他 问题 严重 程度 轻中重 问题 的一 般原 因 生物学原 因 认知原因 社会原因 问题 的具 体原 因 躯体情况 本人的人 格因素 具体压力 特点 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 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 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 等此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用 来搜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