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建设分类分层管理型养老服务机构的尝试性思考 院 系: 应用文理学院 姓 名: 王 瑜 学 号: 0901032946 专 业: 社 会 工 作 指导老师: 黄清香老师 2011年 10 月 20 日 2 论 文 评 定 指导老师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3 建设分类分层管理型养老服务机构的尝试 性思考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我国已经渐露头角,随之而 来的诸多问题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就是:怎样在接下来的5060年 中解决好数以亿计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本文主要先通过对相关文 献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研究再结合自我认知搞清老龄化 社会将要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艰巨挑战,并预测出未来“夕阳产业” 的发展前景,然后针对我国出现的人口结构变迁人口红利消失,所 带来的老龄化社会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和创新思考。设想出通过 建设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养老服务机构,让老人们在养老时找到适 合自己的群体以及兴趣爱好,使他们乐在其中,乐享晚年 即:分类建设老年服务机构;同时还希望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 进行同龄分层服务,以达到便于管理,和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 优化配置。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人口红利 分层管理模式 特色养老机构 4 Abstract Population aging is a worldwide problem, in our country has gradually revealed Tau Kok, the attendant problems in the the most important, the most direct is: how in the next 50 to 60 yea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ovide for the aged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This article firstly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alysis, research and combined with the self cognition understanding aging society will be faced with enormous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and the futur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the setting sun“, then in the light of our country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population bonus disappears, the aged social issues were tentatively analyzed and innovation thinking. Conceive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very kind of unique old-age service agencies, let old people in nursing to find suitable for their own groups and interests, making them happiness within, enjoy long life - namely: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old age service organization; also hope that through the different age old age stratified services, so as to achieve the convenient management, and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financial capacity of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Key words: aging population bonus management mode features pension agency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5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6 第二章 龄化社会现状 9 2. 1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数据描述 9 2. 2我国养老机构供给情况11 2. 3人口老龄化的中国要面临的问题13 2.3.1“空巢老人”良心之痛13 2.3.2人口红利消失将造成“未富先老” 14 2. 4我国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17 第三章 养老事业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19 3.1事业型养老机构概况 19 3.2民办养老机构概况 21 3.2.1民营老龄事业的生存困境 22 3.3亟待加快发展的养老服务业 24 第四章 对养老困境的认知,分析和思考27 4.1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形势 27 4.2建设分类分层养老机构的建议 28 4.2.1分类管理养老模式 29 4.2.2分层服务管理法 32 第五章结论篇 35 6 第一章 导论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 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 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 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 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 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 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通 过 我 国 的 第 六 次 人 口 普 查 结 果 得 知 : 中 国 现 有 老 龄 人 口 已 超 过 1.6亿 , 且 每 年 以 近 800万 的 速 度 增 加 , 中 国 已 步 入 老 龄 化 社 会 有 关 专 家 预 测 , 到 2050年 , 中 国 老 龄 人 口 将 达 到 总 人 口 的 三 分 之 一 。 老 年 人 口 的 快 速 增 加 , 特 别 是 80岁 以 上 的 高 龄 老 人 和 失 能 老 人 年 均 100万 的 增 长 速 度 , 对 老 年 人 的 生 活 照 料 、 康 复 护 理 、 医 疗 保 健 、 精 神 文 化 等 需 求 日 益 凸 显 , 养 老 问 题 日 趋 严 峻 。 而 我国一直是一个 重视“孝”的国家,有句话叫“百善孝先”,把赡养老人看作人生 的一件大事。然而随着城市化、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许多中国人发 现他们难以平衡工作和照顾父母的要求,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护理人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7 员承担对老人的照料,“孝”的中国开始面临现代养老困境。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近30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力推行,我 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 “老龄化社会”也随之到来了,作为一名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时 代的80后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这一我们不能逃避更无力改变的 社会现实。现实生活中作为晚辈的我们必须承担起一对夫妻赡养 四位老人和自己子女的家庭责任 即:四二一模式。因此,几乎所有80后的夫妻都将面临着想要保证 全家的正常生活就得努力工作这一社会现实,但这一现实又会引出 “老人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享受居家养老的天伦之乐了”!面对这 些“艰巨而又幸福”“极具挑战而又满含成就感”的责任落下来, 我们只有勇敢地面对和承担,同时我们还要拿出一套“既能使老辈 们的晚年生活更加的幸福快乐,又能保证家庭内不出现因经济问题 引发的种种矛盾(经济问题一直是引发家庭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并且达到尽可能地把广大家庭对社会产生的不和谐因素降低到最 小”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既不失孝道又能解决全家正常经济开支的有效 办法或方案,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考虑得:以人文本,统筹兼顾 ,科学投资,合理安排、减少浪费等面面俱到。但是这样一来必然 8 会出现 “空巢老人”这一社会问题。 结合种种分析结果,我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以及未来几十年我 们的养老模式必然会面临从“家庭养老”转变为“机构养老”。因 为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到经济市场中赚取更多的 生活资源,同时也保证了市场经济中正常的竞争活力!老年人口的 增多会促进养老品质的提升,从而会促使养老机构进行文化独特性 和种类多样性创新式发展,这又势必会使得养老机构的数量增多和 就业岗位增加。种种预想都促使这我们不得不尽早尽快地做出应对 之策,那么,我认为在对老年服务机构建设和夕阳产业发展方面进 行科学合理的“行业创新”及“优化资源配置”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因此,在老年服务机构的分类建设和分层管理的发展方面我想谈 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9 第二章 老龄化社会现状 2.1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数据描述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在此 将称之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是 从1999年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全国人口老龄化还呈现出以下 六大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六大特点 新华社发 (一)、老年人口基数大。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 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为标准可以看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 2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 点,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占8.87%,比2000年人口 10 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而且目前我们这 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老龄化正在加速。 (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专家们预测分析指出,2014年 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 超过30,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5亿,约占总人口 的33% 。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就是: “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三)、城乡空巢老人和失能、半失能困难老人增逐年增多。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 。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 (四)、中国的老龄化先于工业化。发达国家是工业化先于老龄化 ,而中国是老龄化先于工业化,且中国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发达国 家。因为,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都实现了工业化,进入后工 业化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之间,目前在 两万美元左右,而我国现在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1999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11 年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足1000美元,2010年才突破 4000美元。 (五)、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3.1人,家庭小型化使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 。 (六)、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抚养比(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负 担老年人的比例)为:2010年,中国大约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 人,养比为1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 升0.3个百分点。据最新预测,2020年约3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 人,2030年约2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 2.2我国养老机构供给情况 据2011年8月16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 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得知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 养老机构总共有39904家,比上年增加233家,其中还包括农村养老 机构3.1万个和4千多家(4141家)民办养老机构。统计还显示全国 共有养老床位约床位314.9万张,比上年增长9.0%;共收养老年人24 2.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6%。而农村养老床位就占213.9万张,( 12 截至2010年)且农村养老只收养了170.4万人。然而,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却显示我国就已有近1.8亿的老年人(177647516人),就算 把全国还有的11400个社区服务中心及5.1万个社区服务站都算在内 ,并且让这些单位全部参与养老事业估计起到的作用也仅是冰山一 角而已。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13 2.3人口老龄化的中国要面临的问题 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的1/3将是老人,人口结构素质的改变, 影响中国的未来,人口老龄化会使每个家庭的负担加重,直接影响 每个家庭的正常生活质量,家庭劳动力减少,经济负担加重,而且 要面临老人无人照顾等等,这些都是每个家庭很实际的生活问题 “空巢老人”现象已经很明显的摆在了广大家庭面前! 量变引起质变,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保障体系将面临巨大的社 会养老保障压力,这也是社会负担的加重,也就间接地影响了国家 的经济增长,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等等,这些将是我国和我党将要 面临的重大挑战 “未富先老”的社会形势已经在我国社会渐露头脚了! 2.3.1“空巢老人”良心之痛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 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 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 14 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空 巢 老 人 问 题 不 是 一 个 简 单 的 个 人 问 题 , 已 经 成 为 我 国 亟 待 破 解 的 社 会 命 题 。 早 在 1999国 际 老 年 人 年 , 国 际 卫 生 组 织 就 提 出 了 “ 积 极 老 龄 化 ”的 观 点 , 即 通 过 倡 导 积 极 老 龄 化 , 最 大 限 度 地 增 加 健 康 、 参 与 和 保 障 的 机 会 , 以 实 现 尽 可 能 延 长 人 类 健 康 预 期 寿 命 , 提 高 老 年 期 生 活 质 量 的 目 标 。 “空 巢 老 人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长 , 生 理 功 能 逐 渐 衰 退 , 对 他 人 帮 助 的 依 赖 性 越 来 越 高 , 心 理 上 也 就 越 来 越 脆 弱 , 对 养 老 服 务 需 求 也 日 益 迫 切 。 我们不应该对老人们有 “劳 我 以 少 壮 , 息 我 以 衰 老 ”的 态 度 。 然而,在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最为严重。 而最新统计却显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于城市达到15.4% ,因此,低收入群体又将面临养老难题。而且,近年来在很多地方 ,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有时常发生。这些无不让每个有孝心和良 知不泯的中华儿女感到心酸和焦急。我们不得不高呼:“是 到 了 为 空 巢 老 人 提 供 生 活 照 料 、 心 理 抚 慰 、 应 急 救 助 、 健 康 保 健 、 法 律 援 助 等 服 务 的 时 候 了 , 因 为 他 们 正 面 对 或 遭 受 心 理 危 机 的 困 扰 。 ” 2.3.2人口红利消失将造成“未富先老” 当人口年龄结构处在最富有生产性的阶段时,充足的劳动力供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15 给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源泉,被称作“人口红 利”。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人口红利已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了 历史性机会与条件。然而,中国人口红利近乎竭尽也逐渐成为人口 学界的共识。甚至根据学者王丰的计算,最快到2013年,人口红利 就将由正转负。今年7月26日的一则“5年后北京或临保姆荒,农村 进入老龄化是主因”的新闻就有力的说明了人口红利消失后将引发 对城市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迅速步入老龄社会。全国老龄办在今年9月 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有1.67亿 。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37亿。 到那时我们将直接面临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而发达国家大多却是 先富后老,更有甚者是: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一个国家 16 能在严重老龄化的情况下实现崛起,也就意味着我们没有例子可以 借鉴和学习!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富还远远赶不上老啊” ! 未富先老对中国崛起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未富先老对公 共财政转移、养老、医疗、家庭都带来压力。纵观世界历史,没有 一个国家能够一直保持10%的增长势头。人口老龄化会对支出、劳动 力供给、储蓄资本、家庭一系列的事情起到“拉后腿”的作用。例 如像日本,20年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早先认为是上世纪80年代末经 济泡沫没有处理好造成的,现在大家的共识就是还由于人口老龄化 。中国也很难逃脱这样的过程,不能拿现在的财政方式来预计养老 的承付能力,我们太乐观。我认为应该保守一些,否则会产生一系 列经济政治问题。到那个时候,我们政府可以拿到的钱占整个收入 的比例与现在完全不一样,所以政府可以做的事情会少很多,社会 对政府期望会很高,社会的希望得不到满足,对我们的执政也会有 影响。比如法国现在进行大规模抗议,反对政府将退休年龄从60岁 延伸到62岁;日本因为养老金的问题可以让执政党下台。 然而,中国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 心主任郑秉文今年7月披露研究结果,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大约1.3 万亿元人民币。另据2005年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养老缺口的报告,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17 以目前的人口与养老模式推测,2001年到2075年,中国养老金缺口 达9.15万亿元,这还未考虑货币购买力贬值因素。如果我们再回头 看看去年的两条新闻:1.两万亿养命钱面临贬值风险 未富先老代价沉重2010.09.08;2.中国“未富先老” 社保基金面临“赤字”威胁 2010.03.09。我想稍微有一些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同志看到这么 多问题亟待解决,一定会倍感压力! 2.4我国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 近年来政府也出台了不少关于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对老龄事 业的发展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但有些政策的实施和落实也出现了 不少困难。那么让我们借此来看一下目前我国各方面在应对老龄化 社会所提出的不同建议和方法: 1、适当延长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等非重劳力劳动者的退休年限 ,延长劳动者的劳动价值 2、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使老年人的身心更加健康,有助于他们 继续创造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鼓励他们继续为社会服务。 3、可以在东部一些发达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地区(如上海等)放 18 松计划生育政策甚至可以鼓励生育,因为象上海现在好多白领由于 事业原因都好迟生育甚至迟迟不生育。 4、加强养老保险的投入和宣传,争取每个人都能参保,实现全民都 老有所养。 5、尽快修改完善1996年颁布实施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强化政府 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6、政策上要适当放宽对养老事业贷款条件。养老事业征用土地 隶属性质属于医卫慈善用地,房产属于公共设施和福利设施,在银 行贷款时,会出现不符合银行贷款抵押法、房产局和土地局也不允 许抵押贷款等问题。对此希望在政策的制定上要加以明确每一政策 条款的细则,为社会养老力量打开一扇大门!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19 第三章 养老事业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我国养老机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政府组织的事业型养老机 构;二是社会个人或商业单位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 目前,就老龄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养老服务业、老年住宅业 、老年旅游业和老年生活用品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推进 社会福利化、社会化以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从 各地情况来看,养老服务业的服务主体、资金来源、服务对象更加 多元;投资规模和经营机制不断创新,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机构,有效满足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 3.1事业型养老机构概况 目前我们比较常见的事业型养老机构主要有:各市、区、县民 政局创办管理的农村敬老院、养老院、城市的福利院和国有机关单 位的老干部休养所,还有近年来初见形式的城市社区养老所日间照 20 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 养老设施。这些养老机构都属于社会福利性质的事业单位,其经济 来源是由国家全额拨款的,大部分的经费只够维持自身的发展,仅 有少部分的机构发展了一些对外的服务,来弥补其自身的不足。人 员配备也基本都是由政府下统一安置的。 公办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非常清楚。其主要收养的老人有两类 :一类是切实需要基本保障的人群,比如“三无老人”(“三无老 人”就是无收入、无经济来源、无人赡养的城市的孤老、农村的五 保老人等。)和残疾的老人;第二类是需要投入巨大医疗护理资本 的高龄、失能老人。 近期的相关报道表明,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老龄比 例已达15.4%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将面临着“低收入者养老难的问题 ”。另有专家预测:不久的未来我们可能还要面临369家庭的困境( 是指那些由90岁老人、60岁老人和30岁年轻人组成的家庭结构)! 这些人群也正是需要国家民政投资解决问题的弱势群体,但因为人 数巨大,所以只能依靠政府力量花大力气在各地建数量众多的养老 机构来就地解决老人们最基本的养老生活。在面对高龄和失能老人 的养老需求则需要投入巨大,在人员和医疗设备要求都非常高,既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21 要有养老院的这些设施,还要有医院的护理设施,如果交给纯民营 去办也不太切合实际,所以只能依托国家之力来办好这项艰巨而伟 大的事业。 从总体数量来看,我国养老的主要载体还是公办性的养老机构 。但据调查却显示我国现阶段的公办养老机构实际运营的真实情况 却不容乐观,步步受限,活力不足。很多情况下受政策的限制,存 在着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中更高品质的养老需求,缺乏基础设施升级 的创新空间,而且在管理中还存在诸多弊端。比如:五保、三无老 人进住的手续办理上很难,而那些特困老人更是遥不可及。还有甚 者出现了“需要照顾的没人要 能自理者抢着收”的养老院怪相等等。这些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 :倾国家之力,浪费着国家的资本,破坏社会安定!因此,公办养 老机构亟需改制。 3.2民办养老机构概况 在国内我们比较常见的民营养老机构主要有:除最常见的养老 院、敬老院之外,还有:托老所、老年城、老年健康娱乐休养中心 、老年人活动中心、棋牌室、老年会所等等。这些养老机构多多少 少都带有经济利益性质,它们的经济来源大多是靠市场管理经营所 得,商家或个人的慈善资助,会员制收费,社会慈善捐助还会有一 22 些政府补贴等等。 民营老龄事业的发展在老龄社会客观需求下近几年来有了较快 的发展,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在某种意义上讲民办养老机构在 推动国家老龄事业社会化发展进程、缓解补充公办养老设施不足、 在改善社会再就业环境,为国家分担消化公办养老设施和老龄弱势 群体这一长久性负担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有为的作用。 老年住宅业近年来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比如北京的东方太阳城 、上海的亲和源老年社区。同时,老年旅游业也在不断升温,现在 很多旅行社专门开发了老年旅游线路,有些旅行社国内游中老年游 客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0%至40%,所开发的国内旅游线路中有60%至 70%都是适合老年人的旅游线路,“银发游” 已经成为一些旅行社主 推的项目之一,受到许多老年人喜爱。此外,随着老年人收入水平 的提高和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产业也 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是我国目前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很不均衡。如:发展程度和 成长速度各有差异;规模大小,运营模式五花八门;服务标准和业 务水平参差不齐;本来数量就少还呈现出东部发达地区较多,中西 部地区较少的现象等等。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23 3.2.1民营老龄事业的生存困境 民营老龄事业目前的生存发展大多都是先天不足,捉襟见肘, 举步维艰的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民办养老机构配备的养老服务人员数量和人员素质都严 重偏低。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老年人与服务人 员配置比例差距较大,且专业人员不足、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调 查发现,全国每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拥有平均不到一名医生,一些 就职于此类机构的医生三成左右为中专或中专以下学历,有的甚至 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学习和培训而且很多医生不愿就职于民办养老机 构,原因包括待遇低、强度大、无编制、无职称等。 二是,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硬件建设水平较低。在医疗设备方面 ,约20%的机构没有配备基础救助设施,仅有8%和14%的机构拥有B超 机和心电图仪。80%以上的机构在紧急救助情况发生时,需要到外界 调配车辆。60%以上的机构没有和当地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以保证在紧 急情况下迅速救治。 三是,缺少资金。发展上束缚于经济基础薄弱,难以生存和持 续。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民办养老机构开得多关的也多,其主要原 因是入住率低,因为这个行业来说不是你开门营业了,就会有老人 24 进住,这需要人们通过一定时间来认知的,而这种认知的过程是需 要后续资金支持补充的,所以对于大多数民营机构来说,难于坚持 ,更谈不到持续发展,主要还是资金的缺少。 四是,经营不稳定。目前民营养老机构普遍都是采取租赁房屋 的方式进行开办的,从而经常面临搬迁等不安定的局面,直接影响 了自身最基本的发展条件,也更为入住的老人们带来诸多不便。 五是,束缚于缺少区域间的交流。自古以来任何一个行业来说 都存在一个恒古不变即:同行是冤家的思想。从而束缚于经验性的 思想交流和发展上正确指导理念的欠缺,影响了自我和整体健康的 发展。 六是,缺少扶持性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在此方面的资金主要 都是倾向于公办养老机构的供给。而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在对于公 办与民办资金分配上也是如此。 七是,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也很是“耐人寻味”:如 有媒体报道说,一些开发商以兴办养老产业为口号,实际是在政策 的掩护下,变相从事房地产商业项目。也有的把养老产业当成了摇 钱树,以会员制方式实施非法集资,入门就要交十至几十万元的所 谓会员费用,声称要3年后才能归还,把真正有入院需要却不富裕的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25 老年人挡在了门外。还有的像出售期房一样先行收费,甚至卷款出 逃等等。 纵观这些客观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民营老龄事业健康 发展,也很难以让其真正起到或发挥积极有为的作用。 3.3亟待加快发展的养老服务业 中国国务院日前讨论通过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 划预测,“十二五”时期,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 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进 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全国老龄工 作委员会在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新闻发布会上 透露:在去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8.3%,超过 世界平均水平。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 目光。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在3万亿元以上。面对这一巨大 市场,我国登记在册的民办养老机构只有4141家,一项统计显示, 中国养老产业去年产值为1.4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将增加到13万 亿元。 尽管我国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巨大,仅大陆养老服务创造的需求 就在3万亿元以上,但总体来讲,我国的老龄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26 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老龄产业的发展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 差距,与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还不适应。 具体表现在:一是老龄产业规模小、层次低。二是养老服务业 发展滞后,供需矛盾突出。比如,国老龄办刚刚完成的民办养老 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养老服务中,仍然存 在着总量不足的问题。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 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 3%的水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既存在 “一床难求”,也存在“床位闲置”现象。 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中10 .6%为民办机构。入住的老年人中64%为70岁- 89岁的高龄老年人,占比重最大。四是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投入 不足。同时,还存在着投入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市场行为不规 范、行业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市场开发研究不足等问题。 但是根据国家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导向和有关专家的预测都 表明:国家主办的事业性养老机构将主要致力于投资巨大,人员和 医疗设备要求也非常高,既要有养老院的这些设施,还要有医院的 护理设施,有护理功能的,面向高龄、失能老年人的护理机构。虽 然现在这样的护理机构在养老院里面所占的比例还很少,但在老龄 化社会的推动下一定是将来要重点发展的必要模式。而豪华的高端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27 养老机构,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收益,所以国家也就鼓励民营组织 或民营企业去办,这样既能满足部分老人的高品质养老质量又符合 市场经济的规律,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也希望未来的民营养老机 构能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基于这些数据和情况,我们能明显的 看到我国的养老服务市场可开发的潜力和活力是多么的巨大。 第四章 对养老困境的认知,分析和思考 4.1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形势 在各类社会服务工作中,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一直也是世界各国 的一大难题,在我国亦是如此。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养儿防老”的 传统观念。但目前的社会现状却是: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 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对此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使 得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 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 必然发生变化。虽然大多说老年人还是希望居家养老,但随着经济 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已逐步出现了新形势的养老模式 28 机构养老。但随着家庭经济条件日益优越的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人们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的服务水平也有了较高的需求和要求, 而且这种需求正在呈上升趋势逐年增长。 对此,国家已经提出:未来5年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30张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养老床位再新增340多万张。与此同时,全 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也建议,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 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兴办为主、养老服务机构自由经营 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就是:一方面坚持公办养老机构的非营 利性,重点接收孤寡、贫困、失能等无力进入民办养老机构的老人 ;一方面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模式,建设一批收住失能、半 失能老人的护理型养老院。 针对我国现阶段养老事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个人认为这项“ 夕阳产业”正处于需要大量建设的基础性阶段,因此我认为不论是 国家出资建设还是社会自发组织,都需要有比较明确的建设目标和 科学的建设规划,争取尽早尽量地做到未雨绸缪,计划周详,减少 浪费等事务,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说白了就是: 反正都是建,索性一次就把钱花到位! 4.2建设分类分层养老机构的建议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29 我个人的初步设想如下: 首先,要组建一支具备心理学,性格学和诊断医学等专业素养 的社工队伍(家庭医生、社区医生、基层卫生员等都是较好人选) 。由他们为每一位有参加机构养老(以下简称:入院)意向老人建 立起周详的个人档案,建议:从55岁就开始收集和整理老人们的个 人信息,以备在其入院时方便进行综合评估,做出初步分类和分层 。其次是再根据入院后的生活观察,逐步帮助老人们找到适合自己 的环境和团体。使其在自己喜欢的集体中享受老年人自有的快乐生 活。 4.2.1分类管理养老模式 分类管理养老模式:主要是以老人们的性格、职业、生活习惯 、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等客观 因素,由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对入院老人们进行科学的人性化的人 群划分与合理分配,以达到和谐目的的养老模式。 分类管理养老模式主要包括: 性格分类法,“以张勤老师(张勤,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中国 科普作家,中国亲子关系学、性格关系学学者,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的妙用性 格中的性格分类法为例。”把人们分为:外向性格的红色和 黄色;内向性格的蓝色和绿色四种性格的人群。而且 30 在一般情况下红色和绿色性格的人相处起来比较和谐,蓝色和黄色 性格的人融洽。若能合理的运用性格学理论必能减少和避免人与人 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等,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所要达到的目的。 因此,掌握老人们的性格很有必要,这种分类法可能会在安排宿舍 和团队组织时较为实用,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职业分类法,以有相同或相近职业的老人群体进行分类,主要 是考虑到话不投机半句多职业人群通常会有的专业的技术或 经验交流的习惯和欲望等因素。这样也许会减少一些因职业隔阂 的老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这种分类法主要在选择要适合各人情况 的养老机构时,宿舍安排时,组织活动时,都会用得上。如果能建 设出一个个有强烈职业文化的养老机构,那这样的集体很可能还将 是一座巨大的精神文化或使用科技宝库!因为,我们发现有很多老 人到了晚年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总结性的回忆,而这些回忆和 总结中往往蕴藏和包含着十分可贵的精神财富或宝贵的独门绝技, 我们如能帮助他们把这些财富整理,并传承发扬下去,岂不是一件 一举多的的好事么? 生活习惯分类,主要是考虑到广大老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 ,比如有:睡觉打鼾的,睡眠质量差容易惊醒的,喜欢抽烟的,讨 厌抽烟的,喜欢喝酒的,不会喝酒的,有洁癖的,生活随性的,早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31 睡早起的,夜猫子型的等等。在安排宿舍时这些细节尤为重要,决 不能把习惯对立的人分到一个屋。 兴趣爱好分类,主要是考虑到有的老人喜欢安静舒适的田园山 水,花鸟鱼虫等、琴棋书画等,有的老人则喜欢唱歌跳舞、运动健 身、展示表演等,我们在建设时就应该尽早的考虑进去,为他们提 供发挥特长、展示兴趣的机会和平台。争取把有相同兴趣文化的老 人们安置到一个养老单位里,让这些老人们借助这些老年机构的平 台园艺书画能全国巡展、体育能参加比赛、歌舞乐器能交流演出、 花鸟鱼虫也能在圈内文化交流,让老人们的兴趣爱好成为一道亮丽 的文化风景线! 健康状况分类很关键,主要是安排老人们要入什么样医疗条件 的养老机构。特别是对有相同病历或病状的老人们能尽早的得到专 业的护理和治疗。当然,这也要求我们在建设是就把这些因素考虑 进去,建设出有专业设施和人员的养老机构,如:能护理糖尿病类 老人的、专门护理偏瘫的、专业护理心脑血管病、脑萎缩等等的专 业养老机构。这也防止了因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经济状况分类、社会地位分类和文化素养分类,主要都取决于 个人情况和其家庭状况,一般情况下,经济条件好、社会地位较高 、文化水平高的人都会要求去服务设施较优越的要养老机构;而经 32 济条件较差、底层社会的人、文化水平不高的家庭或个人则会选择 一些适合自身情况的要老机构,比如:离家近的、花费少的、能有 收入的等等。这些分类法主要是在为老人安排和选择入院时提供合 适的参考意见。 以上分类法在现实运用是一定不会是独立单一可行的,所以要 求我们广大社工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合理,灵活运 用。 4.2.2分层服务管理法 分层管理法,主要目的是把有相近人生经历的同龄人按一定规 律的年龄段进行划分,一方面是同龄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比较相近 ,而且同龄人之间也比较容易沟通。另一方面在安排服务人员和配 备医疗设施时也会比较有针对性,既提高了专业能力,也能有效控 制投资成本,预防浪费! 通常情况下在心理状况方面每隔5年会有一个小代沟,每隔10年 就会有一个较明显的心理代沟。而且对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方面也 会随着年龄代沟出现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把老 人们按年龄段化分开来,把同龄段的他们安排到统一的养老机构中 去。使得他们的归属感(同龄人组成的团队比较容易形成共同的语言话题、相似的思想和相 近的行为模式,故容易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消除了代际之间的隔阂,同时也减轻了因大龄老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士论文 33 人健康状况衰退给其他老人带来的对病痛、衰老、死亡的恐惧,从而增强安全感。)都会得到一 定程度的提升。 粗略分层大体如下: 6066岁,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一般还都具备劳动能力,而且大 多还处于不服老的心理状态,属于尚有余热发挥的阶段。所以在给 这一层老人安置敬老院时,应配备一些带有挑战性的活动或项目, 因此也需要安排一些业务能力较强的社工来组织管理并为老人们服 务。 6672岁的老人开始服老,因为通过几年的生活体验,老人们逐 步证实了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力不从心的情况,但为了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户外运动装备共享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2025年线上医疗咨询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2025年新型农机具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2025年电商直播平台发展战略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2026中国基因编辑技术专利布局与产业化应用前景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2025年数字娱乐产业行业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创意内容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2025年快速消费品市场趋势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2025年某市大型休闲购物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2025年虚拟现实教育培训系统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十五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
- 建筑工程质量员课件
- 风机维修合同协议
- 酒类公司食品安全培训
- 汽车维护与保养作业指导书
- 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 2024年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浙商证券】餐饮系列研究之茶饮+咖啡深度:茶饮方兴未艾品牌格局渐明
- 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的民主程序和流程
- 青马工程笔试题库及答案
- 《跨境电商》课件-跨境电商法律法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